再不女装大汉就要亡了 第53章

作者:大团团 标签: 系统 乔装改扮 BL同人

☆、第25章 第二十五章

曹瞒这才知道, 原来这个小豆丁是荀绲总长的儿子, 今年八岁。

曹嵩是长官, 他夸奖荀彧:“知进退礼仪, 小小年纪就可看出未来成就绝不会逊色你我。”

荀绲展露温润如玉的笑容,回应曹嵩:“令郎才是少年天资。”

儿子被夸, 曹嵩笑得像花儿一样, 哪怕那是人家的客道话他都高兴。

自此,曹嵩整日要与众人商议太学的规划, 修建重建阁楼建筑,没空管曹瞒的教育,他见曹瞒入宫一趟以后, 自制力、求学之心都上进了许多,非常放心地将他托付给了教员们。

曹瞒就像是被放养的小鸡仔, 在曹嵩画好的鸡圈里瞎蹦哒,无论走到哪里, 都有教员们笑盈盈地与他打招呼。

对于教员们来说,曹嵩就是一只会下金蛋的老母鸡, 而他带来的曹瞒,则是一只小金鸡。

太学大学部的人并不多, 除了在党锢期间存活下来的先生们,只剩下一些不是洛阳本地人的学生,他们辛辛苦苦经过各地官府推荐, 成功考入太学, 在洛阳无亲无故, 便是没有先生授课,也要待在这里寻找知识,只要没人赶他们走,他们能用学生令牌泡在藏书阁一整天。

曾经的太学第一曹嵩,当年也是如此,日日泡在藏书阁之中。

他身为宦官养子可没少受气,曹瞒遭遇过的鄙夷,曹嵩也同样经历过,同学给他气受,他便一个人孤零零地来书海中与圣人学问交流,心中的郁气在学识的海洋中获得洗涤、解脱。

因此,曹嵩对藏书阁有着难以言喻的亲近喜爱,每天都对曹瞒嘱咐:“多看看书简,这可是只对大学生开放的珍贵书籍,能令你大开眼界的。”

他又告诉曹瞒,几阁几层有有趣的书简,几层几层有珍贵的孤本,让曹瞒像探险一样,在藏书阁里探索求知。

以曹瞒的个子,想要拿到高层的书显然不可能,哪怕是搬来了梯子,也差了四尺才能碰到最高的那一阶,身高限制了他看到更加珍贵的书目,而这个时候,若是有个比曹瞒还要矮个子,还要沉迷看书的人,那可就乐子大了。

同样父亲事务繁忙的荀彧就这样进入了曹瞒的视线,每当他进入藏书阁的时候,总能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找到荀彧,有时候是书柜后面,有时候是竹简堆里,有的时候为了掏书,他还会一本正经地趴在最下层,整个人凑到柜子最下层,只露出一节小屁股。

“你怎么这么爱看书,那么多书,你看得懂吗?”曹瞒好奇地蹲在他身边,看他将一卷扑满灰尘的竹简展开擦拭,露出其中充满韵味的文字。

只见那字迹,霸气狂狷,每一撇每一捺都微微上扬,如同张牙舞抓的龙在腾飞。

曹瞒瞪大了眼睛,惊喜叫道:“这是屈原所作的《离骚》?!”

荀彧点了点头:“这是抄写本,上面是武帝的字迹。”

“武帝,哪一位武帝?”一共有两位武帝,是谥号光武皇帝的刘秀,还是谥号汉武皇帝的刘彻?

“汉武帝。”荀彧抚摸其上文字,看得痴了,《离骚》有许多后人所抄写的版本,错字漏字一堆,唯独这一版珍贵的典籍最全最潦草,这是独一无二的珍贵宝藏!

“二百多年前的竹简!”曹瞒惊呼一声,兴奋到热血上头。

对于一位有求学之心的学子而言,再也没有能与历史名人交流更令人激动的事了,太学藏书阁犹如一座沉睡的宝藏库,集合了大汉王朝多少代的积累而形成如今的规格,这里的书目,终其一生都不一定能够阅读完全。

荀彧就像个百事通,总能在各种各样奇妙的地方挖掘到各种曹瞒从未阅读过的书目,比如汉初刘向所编撰的《战国策》,比如司马迁所写的《史记》,甚至于《春秋左氏传》、《公羊传》等都有。

曹瞒的兴奋劲,一直持续到荀彧静下心来看竹简,没人回应他才稍稍退去。

他一个人东看看西看看,东跑跑西跑跑,玩着玩着也就没了意思,凑过来看荀彧在看看写写些什么,其中眼花缭乱的文字令他头昏眼花:“你到底怎么看得进那么多枯涩难懂的字啊?”

难懂的书籍,曹瞒是静不下心来细看的。

荀彧抬头,疑惑问他:“为什么看不进去?你不识字吗?”

“我识字,可是那么多字连在一起我就看糊涂了。”

荀彧更加不解了:“为什么会看糊涂?多读几遍就能看懂了,如果实在不会,就记录下来,可以问人。”

曹瞒凑过去一看,只见荀彧手中的空竹简上密密麻麻都是他记录下来的文字。

然后,他围观了荀彧的各种操作,但凡是有路过的先生,住校的大学生都被他腼腆着脸叫住,不好意思地询问疑惑。也许是他长得精致可人,也许是大学部很少出现这样幼嫩的孩童,在这一片求学圣地,人们总能对求学人给予最大的包容,无论他询问谁,都能得到耐心的解答,无往不利。

曹瞒觉得荀彧这小矮子特别厉害,他就像是个广撒网的渔夫,到处捞“鱼”来给他讲解知识。

曹瞒目瞪口呆,一脸学到了的恍然大悟样。

他也跟着荀彧学,蹭蹭去翻阅竹简看,遇上疑惑了,就近去询问人。

某个来藏书阁里看典籍的少年人有幸成为曹瞒第一个试验的目标,他比荀彧更加懂得怎么运用小孩子的优势。

这不,他抓住了少年人的衣摆,在他疑惑低头的时候扬起四十五度小脸,脆生生地询问少年人:“大哥哥,我有地方看不懂,你能帮助我吗?”

那少年人身高八尺,身形伟壮,性格温厚,闻言轻笑一声,蹲下身来为曹瞒解答疑惑。

曹瞒一连问了数个问题,直将少年人的知识储备给榨干才罢休。

少年人惊叹又羞愧:“没想到我来此求学三年,原以为已经读够了圣贤书,没想到至今还不能完全回答一个孩童的疑惑,实在惭愧。”

“大哥哥已经很厉害了,谢谢你为我解答,”曹瞒的礼仪一直以来都是曹嵩头疼的地方,入宫一趟倒是将礼仪进退都给学全了,让曹嵩惊喜万分。

少年人展颜微笑,询问曹瞒:“我是山阳郡人刘表,你叫什么名字呀?”

曹瞒笑答道:“谯郡曹吉利。”

藏书阁里的大学生,心性淳朴,求知若渴,这里是最好的学习环境,这里的每一个人,对圣贤书都充满了憧憬与敬重,曹瞒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度过了他的十三岁。见识到这些从天南海北聚集而来的求学者们对圣贤书敬若神明,曹瞒受环境所影响,心中对圣人的学问也升起了敬仰之情。

这一年,曹瞒居住在四面环水的大学部不能出入,通过曹嵩上奏折与刘宏进行通信,没有了旧的小伙伴,他将精力放在了新的小伙伴身上,整日在荀彧的影响下看书学习。

荀彧很高兴多一个人来与他一起学习,每当想要高层书的时候就会喊:“阿瞒,帮我!”

他们两人,在藏书阁里出了名,无论是教员们还是大学生,都知道有那么两个孩子,逢人就问一些刁钻古怪的问题,若是知识基础不足,极有可能被那两小儿问倒。

曹瞒有时候也会与荀彧一起探讨知识,二人也会因为各自的论点不同争吵。

争执不休的时候,他们就拉人来评理,有时候会拉到学生,有时候会拉来先生。

荀彧的父亲荀绲事务繁忙,每当空闲下来的时候都会手把手教导他知识,又要去忙碌的时候,会布置比较难一些的题目,引导荀彧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