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书中建皇朝 第251章

作者:蒲晓 标签: 东方玄幻 红楼梦 BL同人

“好,好,真是好啊!”董太后气地后退两步,她怒笑起来:“你靠着董卓登基为帝,还敢说这天下姓刘?真是笑话,他……”

“他捏死我就跟捏死一只蚂蚁一样。”刘协他笑了起来,“可那又如何呢?他没有对我动手,靠着他,天下就还姓刘。”

董太后怔怔地看着刘协,她好像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孙儿,陌生的让她有些惊恐。

刘协朝董太后行了一个大礼,“为了大汉江山,为了父皇,祖母走好!”

董太后倒在软榻上,眼睁睁地看着刘协离开。

天边飘来一朵云彩,刘协站在嘉德殿门口仰头望天,心情顿时就明朗了,他最后又回头看了一眼殿内,想着,这个地方死了太多的人,还是让人封了吧。

刘协跟董太后谈话,林禹州是知道的,但他们具体说了什么,他就不知道了,他也没窥听别人讲话的兴趣,只是董太后去河间,袁绍肯定会有动作,他需要提前做好准备。

“让华雄带军驻扎河间,你觉得如何?”

“可。”季盛彦点头,他敲了敲桌子,道:“还需调一些凉州官员来洛阳。”

林禹州挑眉:“你觉得他们谁愿意过来?”这话不是说笑,若说三年前,让郭嘉他们来洛阳做官,他们许还乐意,但是现在他们已经过习惯了凉州的“奢侈”日子,再来洛阳,呵呵……

“生活太好,人会惫懒。”季盛彦面无表情的说了一句,至于让哪些人来洛阳,他有想法了。

六月十五,一切准备妥当,刘协穿上吉服,在众人的注视下坐上了那个至高无上的位置,同时在此次事件中有功的臣子也得到了封赏,其中最突出的便是董卓。

谁都没想到刘协会封董卓为摄政王,领太傅录尚书事。自王莽摄政篡汉之后,这简直是前所未有的,而刘协就这么做了,还做的理所当然。

朝臣畏惧林禹州的权势,一时不敢反对,这场登基仪式,就在这么诡异的氛围内结束了。

东汉官制明面上沿用了西汉的,以三公领九卿,然而实际上为了加强皇权,三公的权利被无限削弱,最终成了没有任何实际权力的最高官职,实际就是个摆设。

故而东汉实际最高的官职是太傅或太傅录尚书事,林禹州得了这个差事,还有摄政王的封号,也难怪百官哗然。不过他也没工夫理会百官反应,就东汉目前这局势,有一堆事情等着他做。

因林禹州有摄政王的名号,王府没建成时,他住在皇宫中。所以等贾诩带着最新的情报来找他时,就看见小皇帝伸着头瞧他写东西。

“拜见陛下,将军!”因林禹州不喜欢别人叫他摄政王,这会让他联想到多尔衮,所以大家还是叫他将军。

“文和来啦。”林禹州停笔,将写好的东西递给刘协,“看的懂吗?”

刘协看了两眼,咬了咬嘴唇,问道:“将军要改官制?”

“聪明。”林禹州写的是明朝的官制,在这个没有资本萌芽的时代,走资本政治或共/产/主/义都是扯淡,倒是明朝的官制最为合理。至少人嘉靖皇帝十年不上朝,国家都没乱,对外战争还都取得了胜利,若不是小冰河时期到来,导致大明天灾不断,她还真不一定会灭亡。

刘协放下手中的纸,他还看不大明白官制改成这样会带来什么变化,只是他的直觉告诉自己,这张纸上的内容若实现了,大汉将重铸辉煌。

见刘协思考地认真,林禹州便不管他了,看向贾诩,问道:“出什么事了?”

贾诩正色道:“刘辩在冀州称帝了。”

刘协猛地看向贾诩,似乎以为自己幻听了。

“袁本初干得?”林禹州将笔丢在桌案上。

贾诩点头:“袁绍收拢了何进的部分兵力,又说服了冀州牧韩馥,伙同丁原一起,推刘辩称帝。他们散播谣言,说先皇立储之事乃是矫诏,还召四方豪杰,要拨乱反正。”

刘协颤抖了一下,林禹州拍了拍他的后背以作安抚,“董太后如何了?”

贾诩道:“探子来报,太后似乎想往冀州去。”

林禹州笑了起来:“兵荒马乱的,让人直接将她送回河间吧。”

第182章 三国建功忙(21)

袁绍和丁原带走刘协与何皇后之后, 林禹州就猜到了会发生这种事, 贾诩说完, 他居然还生出一种终于来了的特别感觉。

好在刘协有立储诏书和传国玉玺傍身,有这两样东西, 他就是名正言顺的皇位继承者,再加上董太后之前的那番话,坐实了何皇后弑君之事, 所以不管袁绍那伙人怎么粉饰太平, 都洗不掉他们是乱臣贼子的污点。

六月底的时候, 林禹州在凉州的班底总算陆续达到洛阳, 这些年凉州学院人才倍出, 凉州早就形成了稳定的官制结构,大家各司其职, 责任明了, 故而新旧官员交接很快, 百姓也接受良好。

“韩遂军驻守凉州, 马腾军驻守蒙地,吕布取下并州后, 往南与我们汇合。”林禹州没大张旗鼓地建王府,他将张让的豪宅改改,就成了自己的府邸,这会儿他正跟季盛彦在书房商讨事情。

季盛彦补充道:“让高顺率兵协助吕布, 务必拿下并州。边境三州一定要在我们手上。”

林禹州点头, 将并州, 幽州掌握在手中之后,凉州的各种政策就能推行到这两个州,北方稳定,才有精力向南推进,更何况凉州还是他们的大本营,地位非常重要。“凉州有韩遂在,我是放心的,就等并州局势稳定之后,再图幽州。”

两人定下接下来的行军计划后,又开始忙别的事情去了,而此时郭嘉和荀彧也到了洛阳城。

看着满目萧条的情景,郭嘉撇了撇嘴,“我觉得做将军的家臣挺好。”

“奉孝。”荀彧摇了摇头,“你觉得有什么用,将军会同意吗?”相处这些年,荀彧对林禹州的了解也算比较深了,他是一个物尽其用的主公,绝对不会做出任何浪费人才的行为。

郭嘉用手中的折扇敲了敲荀彧的肩膀,这是纸普及之后出现的新式扇子,很得读书人喜欢,“我只是一个谋士,而谋士是不能在光天化日下行动的。”

荀攸从马车里探出头问道:“怎么,你想去跟贾文和作伴?”

郭嘉“唰”地一下打开折扇,边扇风边调侃荀攸:“公达果然上年纪了啊,居然晕马车。”

“我这是累的。”荀攸捶了捶腰,“你俩快回车上,洛阳就在这儿,以后有的我们看。”

郭嘉和荀彧回到车上,马车继续前行,他们没发现,城门处有一队人马正默默地注视着他们。

夏侯惇问道:“大哥,那辆马车有什么特别吗?”

曹操抿嘴一笑:“你知道那辆马车上坐的是谁吗?”

夏侯惇摇头:“谁?”

“有‘王佐之才’之称的荀文若,有‘鬼才’之称的郭奉孝,最年长的那人是荀公达,同样有经世济民之才。”曹操的话语中充满的羡慕,“任何一方势力有这三人相助,那前途必定是一片坦荡,光明璀璨。”该庆幸曹操不知道历史,否则他就跟林禹州结死仇了,这仨本来是他的。

夏侯惇扯了扯缰绳,他对曹操口中的人才不感兴趣,他抚着马儿的鬃毛说道:“时间差不多了,大哥,我们快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