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隅隅
凌一赶着牛车停下,等江氏和村里人唠嗑。
江氏跳下牛车,拿出背篓里的一匹布,塞到余三妹怀里:“妹子,你看看你身上这身多少年没换了,拿回去给自己做身好的。”
虽然余三妹也在茶园帮忙,但工钱没有江氏高,而且工钱到手都填补家用了,基本没有剩下的,家里又添了个孩子,日子更加紧巴,她好多年没给自己做新衣裳了。
余三妹心里高兴呀,手不停地摸着布,嘴上却说:“小花她娘,这这哪合适啊,一匹布不少钱呢。”
江氏花的是她自己辛苦攒下来的工钱,再也不用像以前一样起早贪黑干活没一个子儿落兜里,还得管人要钱看人脸色。
她拍打着余三妹要把布送回来的手:“这有啥不合适的,咱俩啥关系,我家小花早些时候我没空带,你不也帮我看着嘛,你就是我家大妹子,姐姐给妹妹买布做衣裳咋了。”
余三妹的婆婆在旁边看着,用眼神示意余三妹赶紧收下,脸上带着和蔼的笑:“哎呦,小花她娘你也是苦尽甘来了,你们这一趟进城粮食卖了不少钱吧。”
涉及到钱,江氏就笑着打哈哈:“不多不多,都被城里的奸商压价了。”
江氏趁别人没开口前,又说:“还有六姑婆,你上次地里干活不是老有头发扫眼睛嘛,这个抹额我看城里好多老太太都戴,能叫头发服服帖帖。”
江氏叫的六姑婆其实不是她的六姑婆,而是程小花的六姑婆,人还算不错,虽然和程家沾亲带故,但程家人是程家人,亲戚却不能一竿子打死。
程小花没满月的时候,江氏身体营养不良,愣是没奶水,还是六姑婆当时奶她家的孩子,顺带也奶了程小花,反观程小花自己的爷奶却对她不闻不问。
六姑婆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还在推脱,乡亲们见状,转移注意力,看看牛车上还有没有给自己带的好东西。
一路回到家,江氏总算是歇了口气,一大口凉茶灌下肚,那叫一个畅快。
凌一看着她们拉回来的东西少了一半,有些心疼,问江氏:“你的工钱花了不少,就这么都给她们了?”
江氏白她一眼:“你还小,不懂,这乡里乡亲的,爱占小便宜是正常的,咱家现在有了钱,你不给人点好处,出了事没人帮。而且啊,人呐,不是一个好和坏字就分清楚了的。”
“你不是要买地嘛,你看六姑婆她家的地不多,但她认识咱村所有姓程的,平日里还给人做媒,认识多少人,那多少地,总有人卖给咱,你再看秋收后咱得赶快修缮这老房子,不然冬天不好过,肯定也是要请村里人来帮忙的……”
凌一认真听着江氏说话,好似在学习江氏的为人处世之道。
从县城回家后,凌一后面买地,请人帮忙修缮房屋,基本都没花太多冤枉钱,买地给介绍人提几斤猪肉就好,叫村里乡亲帮忙修缮房屋,给大家包伙食,饭菜管够就行,连材料都尽量自己从后山砍,实在找不到的材料才会从别家买。
得亏凌一经人介绍很快买好地,不然她接下来的生意还真不好接。
因为地多了,种子需要的也多,凌一打算种些冬小麦,几天后又去了趟城里,顺便看看富民粮铺的米卖得怎么样,给不给结剩余的钱款。
谁知,凌一还没等走近富民粮铺,刚进东市的街口,就被人拦住了。
第217章 抢手
“哎哎哎!姑娘且慢!”一个店铺伙计模样的年轻男人叫住凌一,满脸喜色,“姑娘可是姓程,我可算是等到你了。”
“你是?”凌一嘴上这么说,实际已经认出此人,几天前她在裕隆祥见过这个伙计,他应当是裕隆祥的人。
“哎呀,程姑娘你不记得我啦,我是裕隆祥的伙计,前几天你和令堂还同我家掌柜谈生意来着。”伙计笑容略带一丝讨好,前几天他传他家掌柜的话时,还一副不耐烦的样子。
“哦~裕隆祥的。”凌一挑眉。
那伙计心里一喜,想起来了,还没等他开口下一句,旁边又窜出来两个伙计,把他给挤开:“程姑娘!我们是徐记的,我们也见过的,我家掌柜特意让我们来街口等你,我们铺子里准备了好茶等你呢。”
裕隆祥伙计皱眉,两个人针对他一个是吧,他一挽袖子,抓着两人的肩膀挤进去:“程姑娘,先去我们裕隆祥喝茶呀,别去他们家,他们家的茶都是从我们主家拿的,我们家的才是最好的茶叶。”
几人谁都不服谁,差点在街口打起来,还是巡逻的厢使把几人拉开。
原来啊,这几人是为了凌一家的米而来。
几天前凌一和两家的生意没谈成,转头把米全卖给了一家新开的粮铺,那家虽然也压价了,但比另外两家良心多了,而且可以做长期买卖,比较稳定。
第二天,富民粮铺就上架了凌一家的精米,最开始标价二十文一升,折合下来就是十文一斤,净赚一斤六文,利润翻倍。
富民还给凌一家的米取名江源本地金稻米,放在上等精米那一排。
因为富民本身就是新开的,开店最初有许多优惠,客流量也不算太差,有的人好奇这什么米敢直接代表江源县,取名如此大胆,外加上上等精米基本都是这个价,有钱人家采买的就买了点回家煮给主人家吃。
孟晚竹初来江源县,并非本地人,俸禄也不高,家底一般,家宅只有两个丫鬟,两个门房,外加一个马夫一个厨娘。这对比隔壁县的县令来说,可以说相当简朴了。
他初来乍到,当地的商户曾邀请他去县里最豪华的醉仙楼办接风宴,商户们出钱,这都算是江源县的惯例了,等每任新县令到任,借接风宴打点关系,各家都准备好银票或珍宝。
可没想到,孟晚竹拒绝了接风宴,他反倒邀请商户们来他家吃接风宴。
商户们有些摸不透这新县令的性子了,难不成是鸿门宴?
大家互相通气之后,商议不管孟晚竹怎么勒索他们更多的钱财,谁都不准先屈服,以前给的是多少就是多少,多给了怕给这个新县令胃口养大。
然而,这些商户怎么也没想到,孟晚竹把全江源县的富商、乡绅都请来他家吃接风宴,竟然不是为了从他们身上搜刮好处,而是为了修建江源县的水坝,为了民生找他们捐钱捐粮。
要是从他们这里占便宜,他们还高兴些,证明你是个懂规矩的,拿了他们的钱,以后也方便他们行事,可偏偏孟晚竹不要钱,要为民修建水库,要政绩要民生,这可让他们犯难了。
这确实是场鸿门宴,不答应的人估计今天都走不出孟宅,孟晚竹今天特意从衙门调来的衙役守在各个走廊和出口。
不过,孟晚竹也不是白拿他们的钱,答应水库建成后,会立碑刻上捐钱的富商们的名字,这可算是功在当代立在千秋的好事。
孟晚竹说得激情澎湃,座位上的富商们一个个脸色古怪,谁也不说话。
最后是林盛带头,鼓掌赞许孟晚竹的做法,并且牵头说他林盛捐钱五千两外加粮食两百石。
本地的商会会长就是林盛,他都这么说了,其他人也只能假笑报数。
孟晚竹筹到了钱,这才让下人上菜。
不过这时候的富商们看他家上的菜十分简单,不说珍馐美味吧,但也太清淡了吧,一桌子肉菜没十样八样拿得出手吗?
然而,很快富商们就嫌弃不起来了,别看这一桌子菜简单,但调味简单的菜肴,搭配上一碗碗喷香的大米饭,米粒饱满白亮,米香浓郁,蒸出来的米饭有种不同于水煮的粒粒分明口感,既保留了颗粒口感,同时也不会偏硬,最重要的,杂质很少,纯粹的米香能让人一口气干两碗。
几桌子的富商加乡绅,谁不是见过大场面的人?
但现在大家都顾不上什么,这饭配上这些看似清淡的菜,竟然如此美味。
“李掌柜,你这可是添第三碗饭了哦,你这身量怕是不能再吃了吧。”
“贺老板,你还说我呢,你霸占着饭桶,谁来添饭你都得说两句。”
……
林盛到底是本地最精明的商人,他见状,多嘴问了句:“这米怕不是从我们家粮铺买的?”
徐家老板不服气了:“林老爷这话就不对了,我记得你们裕隆祥今年的米似乎都不太行啊,精米普遍定价也不高。”
两家在粮食这行斗了不少年,此时谁也不让谁,孟晚竹见状,招手叫来家中的厨娘,问是从哪家买的米。
厨娘小心翼翼地擦干净手:“回老爷,是从一家新开的粮铺买的,富民粮铺,说是江源县本地金稻米。”
好大的口气!竟敢叫金稻米,还代表了江源县!
这一下,富民粮铺的米也算是在江源县上层圈子出名了,有不服气的命人专程去富民粮铺买米回家做来尝。也有一些酒楼、客栈的掌柜注意到了商机,让伙计去采买,给店里吸引食客。
短短几天,就有人打听到了富民粮铺的新米是从谁手里拿的货,这时候裕隆祥、徐记等粮铺才咬牙暗自后悔,本来只以为是品级不错的精米,没想到竟然这样美味精细。
两家都想压价,最后没想到反倒被富民给捡了漏,现在富民靠着凌一的米打响了其在江源县的名声。
要知道,在此之前,富民的掌柜连商会都没进,也没有去给县令接风洗尘的资格,就是个小商人。
城中各家也都好奇金稻米的味道,纷纷派人去采买,结果尝过的人家都说好吃,真是一点杂质都没有,去糠脱壳非常到位,而且不像一般的精米,为了去除更多的杂质,过度碾米,导致米粒细碎,煮出来的干饭不如稀粥好吃。
于是,几天后凌一再度进城,刚到东市街口,就被几家粮铺的伙计拦住了。
起初只有裕隆祥和徐记的伙计,其他家的伙计并不认识凌一,他们是看见裕隆祥两家围上去了,才赶紧跟上去。
好在凌一身手敏捷,三两下脱离人群,说了句她要去结款,就先跑去找富民的掌柜了。
凌一刚一进店,伙计认出她来,态度极为热情:“程姑娘你可算是来了,我们家掌柜正等着你呢!”
接着伙计就掀开布帘,把凌一引到后院的房间里去。
掌柜正在里面对账,这几天生意好,流水多,每天都得和账房对账。
见凌一来了,掌柜立刻浮现笑容:“哎哟,程妹妹你可算是来了,是来要尾款的吧,我这就让账房给你把尾款结了。”
凌一看她这副模样,哪还不知道对方这是借着她的米赚翻了。
当初两人还说二十文一升定价差不多了,但她方才从外面进来,发现她的米已经涨到了三十文一升,想来应该是这几天涨的。
这一趟凌一来,一是来收尾款,二呢也是来看富民掌柜的合作意向。
掌柜和凌一是一拍即合,尾款痛快给她结了,另外还想从她这里定下更多的大米生意。
可凌一因为最初只有六亩地,还没全种稻米,手头上留的大米是存粮,既要保证自己吃,也要保证有抗风险的余量,万一碰上什么雪灾、旱灾,粮食才是最值钱的。
所以大米生意暂时只能定下明年的,除此外,凌一还想定下她接下来的小麦生意。
凌一承诺她家的小麦加工的面粉,肯定会比一般人家的品质更好,到时候也一定会畅销。
面粉可以加工成很多食物,毕竟江源县人主食多种多样,粮铺的粮食也很多样。面粉加工成面条、馒头、饼子等面食,可以百姓家里自己吃,也能供给客栈、面馆、酒楼。尤其是一些小面馆,她们不见得有炒菜搭配米饭,但一定会有各式各样的面食。
只是,凌一还没种出来小麦呢,就敢先承诺品质比别家好,会不会太狂妄了?
掌柜认真凝视着凌一,最后一咬牙,笑着应下了和凌一的合作,她想到了自家老板的交代,外加凌一家的米实在是好,她选择了相信凌一。
富民掌柜姓吴,并非江源县本地人,她心知富贵险中求,没有冒险的决策和破釜沉舟的勇气,她们这种小店是难以在江源县如此多的商户中出头的。
签下契书,凌一还多嘴问了句:“吴掌柜,敢问城中哪家酒楼会采购大量新鲜果蔬?”
吴掌柜露出了然的神色,这是想借她的人脉去寻求其他客户呢。
不过两人既然定下了长期合作,介绍一下也无妨。
况且,肥水不流外人田,有好的货源,怎么能不想着东家呢。
于是吴掌柜给凌一介绍了城里的一间酒楼,名曰鹿鸣涧。
鹿鸣涧原名春风阁,是江源县一家老字号,中低档生意都做,富人平民的钱都赚。只是因为前两年经营不善,渐渐不敌城中另外几家大酒楼,逐渐被排挤,一度经营不下去。
不知怎的,前几个月,春风阁更名鹿鸣涧,竟然如春风复苏般有了生机,装潢换了,菜品也新添不少。
有人猜测是请了新的厨子,还是专门从外地请来的,因为有很多新奇的菜式。
凌一记下鹿鸣涧的名字,又从吴掌柜那儿拿了封介绍信,吴掌柜说到了鹿鸣涧,给掌柜或账房报她的名字就行。
等凌一一走,吴掌柜拿起账本和契书,转身朝书架走去,书架旁的一副山水画揭开,后面竟然还有一扇门。
吴掌柜推开门进去,语气恭敬道:“主子,她已经走了。”
第218章 生意
这小小的暗室看似在墙后,实则采光极好,一点不昏暗,阳光透过身侧的窗户落在林漾身上,脸上的绒毛彷佛都带着白金色的光芒。
吴掌柜虽年长林漾许多,却看了一眼后不敢多看,恭敬地呈上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