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皇帝偷看心声日志后 第99章

作者:三傻二疯 标签: 宫廷侯爵 系统 爽文 轻松 无C P向

两口吐完清水,旁边的戚元靖立刻送上白布,供他擦拭。双方都是神色自若,略无惊讶,俨然是早就习惯了这一套流程。

世子擦干嘴角,终于长长吐出了那口因为晕眩而生出的憋闷之气——中世纪古法制造出的船只还是太简陋太粗糙了,无论怎么磨砺锻炼,都很难习惯这种毫无规律的摇晃;即使世子发愿要身先士卒,其实也抵挡不了海上波涛,练到现在,也只不过是强行适应了晕眩而已。

不过,适应晕眩之后,至少吐起来不会这么狼狈了。世子左右顾盼,确认四面再无外人,终于平平出声:

“出海的船都回来了么?”

“都回来了。”戚元靖颔首:“说是从远海扣住了一只从东瀛出发的大船,虽然不知道底细,但似乎是从倭国南面出发,前往吕宋购买火铳的船只……”

“倭国南面出发,还能向西班牙人购买火器。”世子喔了一声,若有所思:“有资格下这种订单的大势力不多啊……是纪州藩的商船吗?或者干脆就是幕府的船只?”

他回头向后张望,站在身后的儒望面色诡异,神情颇为尴尬;与世子对视许久,方才迟疑点头,讷讷回话:

“应该是纪州的商船。”

说到此处,儒望心中也不由微微叹息。实话讲,在明确探知了穆国公世子对东瀛的心意之后,作为一位阴险狡诈吮血食肉的银行家,他立刻就升起了莫大的热忱,并极为诚心的提供了建议:虽然一年多以来种种阴差阳错,朝廷苦心孤诣倾尽一切,在海防上投入的资金不下数百万,更有世子近乎恬不知耻的大开外挂;但终究是成立的时间太短底蕴太薄,如果真要送到茫茫汪洋搞超大规模海战,结果其实是很难说的;以儒望这种精于航海的老海商,当然是希望世子扬长避短,批亢倒虚,自己才有钱赚。

而儒望提的建议,也相当符合他的身份。他非常殷切的提醒世子,贸然与倭国的主力交战并不可取;但只要修好大船后能够远航,却可以凭借锋锐的火器以大欺小,轻易压制住往来的商船——如今东瀛并未锁国,与西班牙人及荷兰人的贸易往来很是频繁,商船的利润相当可观。

他这话说得很委婉,但世子听完之后,却只问了他一句话:

“你是要我们做海盗?”

所以说和聪明人说话就是这样的让人不快,想婉转都婉转不了。儒望呆愣片刻,才不能不点头承认。而世子细细听他说话,却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仰头望天,开始嘀咕一些谁也听不懂的怪话;什么“寇可往,我亦可往”、什么“果然是英国佬,祖传手艺不可忘”,什么“没有人比带英更懂海盗”。但在低声蛐蛐了这半天之后,他还是低下头来,非常从容的答应了儒望。

还是那句话,论海上劫掠这种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那还得属英格兰正十字旗的老炮。儒望一语中的,其实恰恰说中了大安的要害:中原现在的海防,属于家门口天下无敌,远洋出海生死难料;长板极长,短板极短;所以扬长避短,就是要用火器欺负商船。大安水手菜归菜,欺负起商船还是一面倒;而倭寇如果图谋报复,那就只能指望自己神功大成,能啃得动中原沿海被广泛散发下去的胖子号对倭特攻火箭了。这样单方面切断贸易线的打法,谁不喜欢?

当然,儒望推荐这种战术也是有私心的。当海盗可不是路上抢劫,需要精准掌握航线轨迹;否则茫茫大海略无依凭,想抢也没有地方寻摸。而论航线地图,天下同样没有任何人能比英吉利更懂;只要世子转换战术,他就能靠着这一份情报大卖特卖,在合作中再狠狠咬上一口。

但到现在为止,儒望这一点热切的希望却似乎落空了。世子不知道从哪里寻觅到了相当准确的海图,不需要他指点也能锁定航线;对相关贸易的了解之深,亦大大出乎儒望的意料——能从方位与往来中迅速判断出参与贸易的势力,这份见识可实在是不一般呐。

这样老辣而精准的见识,要么是世子深藏不露,在搞扮猪吃老虎的俗套操作;要么是背后有高人指点,输出了关键的情报。但无论怎么讲,儒望都打算将这一点记入日记,供以后慢慢参详。

所以,他沉默片刻之后,只干巴巴说出了一句:

“世子高见。”

世子微微一愣,以极为古怪的眼神看了儒望一回,而后才慢慢开口:

“如果算上这一回,如今扣押的商船中,已经有三艘是往吕宋买火铳的了吧?”

戚元靖道:“正是。”

新式火器还没有经过海战的检验,但欺负起商船却是手拿把攥;这几日世子调动天津及浙江的战船全线出击,几乎每一次出动必有斩获。而世子手脚宽松,同样让被招募来的水手们大为喜悦——只要将火器火药等敏感物资上交;剩余的浮财基本上是可以自己保留的;如果价格公道,还可以到海商儒望先生处兑换现银,无论怎么都相当划算。分配制度公正后下面的积极性大为增长,可以反馈出足够真实且丰富的消息。比如世子就知道,这几回截到的商船规模相当之大,并不像是民间自发的船队,更像是由国家机器所组织的贸易。抓捕到的倭国水手态度颇为古怪,在审问中同样是以某些“大官”的身份在为自己作保,隐隐威胁这些不知来历的“海盗”。

由国家机器出面组织,大规模采购火铳和火药,甚至不惜与西班牙人勾结……

世子叹了口气:

“……看来大战在即了。”

·

当年的二月二十八日,由被俘虏的葡萄牙旗舰所改造成的“兴献皇帝”号战船由浙江上虞出发,再次赶往东瀛-吕宋航线,试图拦截过往运输火铳的商船,切断东瀛获取外援的输血管。

这种近似破交战的打法已经进行多次,每一次都非常顺利。但这一回的作战却遇到了阻碍,兴献皇帝号所拦截的商船由幕府出面组织,随行有大量战船护送。而中倭双方积怨已久,战船刚一接触,大战随之爆发。

不过,虽然这一次仓促遭遇的战斗被视为中倭海战的开幕,但因为参战的水手识字甚少,这一次海战的记录并不算多。尽管如此,有一点却是后世历史学家们可以百分之百肯定的——在惊慌的失措的向幕府船只倾泻完大半火箭之后,刚刚才接触海战的水手们只花了半刻钟的功夫就迅速镇定下来,并在大量的战船废墟前,意识到了某个至关重要的要害:

——原来我们这么强啊。

·

当然,如果以后世的观点看,水手们的错愕其实没有什么价值。海洋不同于陆地,无遮无拦不偏不倚,无法应用任何战术兵法,是纯粹硬实力的比拼;在这种比拼中,船坚炮利的一方就是无往不胜,掌握了先进火器的一方就是所向披靡,根本没有例外;此战的结果早就可以料定;甚而言之,设若抛开火器不谈,当时“兴献皇帝”号的表现亦绝不出彩,甚至因为水手惊慌失措的操作误击商船,损失了大量的战利品人质,严重损害己方利益;整场战争举止无措,只能用糊涂来形容。

可如果考虑到大安过往的历史,那么这一次海战的意义却又是重大的。不要忘记,在三宝太监下西洋之后,至飞玄真君重振海防之前,中原海疆已经数百年形同虚设,仅仅只能在岸上抵抗倭寇;数百年生死阔别,长久的茫然与无措已经转化为某种思想钢印式的习得性无助,没有任何人能够相信,或者敢于相信,朝廷居然还能在海防上取得什么大的成就。

这“任何人”之中,甚至包括了积极鼓吹海贸的穆国公世子——如果不是心中忧虑胆怯,又怎么会剑走偏锋,仅仅只敢派遣海军截断商船呢?

所以,历史学家们才相当重视“兴献皇帝号”的这一次初战。初战本身的结果就是最大的意义,它意味着,在封闭、保守、与海洋隔绝了上百年之后,茫然无措而近乎软弱的中原王朝,终于通过一次小小的战役意识到了自己在海战上的实力——这是在开战之前,连穆国公世子与儒望都不敢揣测的战力。

对于周边的岛国来说,这可实在不是一个好消息。

第115章 决战(上)

自二月二十八日, 兴献皇帝号与幕府战船短兵相接之后,中倭双方的海上局势便一触即发,到了极为紧张的地步。但此次海上的交锋却甚为微妙, 展现出了与以往国战迥然不同的特点:直至矛盾彻底激化为止,中倭双方都并未宣战,甚至没有表现出任何进入战争状态的迹象。如果考察双方中行政中往来记录, 那么直到兴献皇帝号与倭人大打出手为止, 倭国幕府都还依旧没有搞清楚他们的敌人是谁,只是一厢情愿的认为是浙江一带官府对先前倭寇入侵的报复, 只不过报复格外强力而已;至于所谓“主动发起对倭战争”的大安——从通政使司的日程安排来看, 当时大安朝廷的工作重点,是发动六部弹劾穆国公世子。

所以, 此次中倭海战又被称为后世称为盲目痴愚之战。其中,倭国德川幕府为“盲目”,直到被一巴掌扇到脸上, 都还不清楚自己是在与什么作战,全程都在茫然与无知之中;这样的盲目本来已经足以为后世所笑,但与它的对手, 被称为“痴愚”的大安中枢相比, 却又不算什么了——按当时官吏的笔记奏章,到海战结束为止,大安朝廷可能都根本不晓得自己居然和倭国人打了一仗。那时的文官们都在忙着收拾穆国公府呢。

一个盲目, 一个痴愚;一个不知道敌人是谁, 一个干脆不知道已经开战。这就是那时东亚大区绝妙的匹配机制,卧龙与凤雏的激情碰撞, 便是如此的迷人。

也正因为如此,双方开战的过程才显得如此荒诞、滑稽、令人匪夷所思。譬如, 后世历史学家大书特书所谓兴献皇帝号截击战船、“中倭第一战”的重要意义,但却始终回避交战的具体细节;而根据船长的回忆(一个稍稍懂点文书的老水手,记载相当可信),在初次接触到倭国战船时,没有见过世面的水兵实际上是“大为惊哗”、“混乱一片”,赶紧要拉开距离以防变故,结果是某个新手操作失误,一不小心发动了甲板上预备的飞玄真君号,十几枚火箭倾巢而出,居然间将围拢来的战船炸成一片火海。于是惊慌失措的水手“面面相觑”,才在爆炸与惨叫中后知后觉的“憧然醒悟”。

所谓盲目痴愚之战,大概就是这么个水平。

但无论怎么样的菜鸡互啄,该打的还是要打下去;双方的怪异表现,也正因此永载史册,影响不可计算。在此,仅列举海战中的重大事项:

三月五日,外出巡逻的兴献皇后号与佐贺藩的战船相遇,再次爆发大战,克之;倭国举国各大名随之震动。同日,大安朝廷倒穆政潮臻至高峰,弹劾奏章走完所有流程,终于下六部公议,消息泄漏,舆论汹汹不可决断。

三月十八日,再次巡航的兴献皇帝号遭遇自吕宋出发,向熊本、福冈各地运输刀剑的商船;依照内阁所颁布之《航海条例》(由翰林学士张太岳及工部侍郎闫东楼受命草拟),暂行扣押。消息传入东瀛,德川幕府预备召集强藩议事,共论大局。与此同时,大安六部争辩多日,论罪已定,认为穆国公世子“举止跋扈”、“狂妄错乱”,过错不可胜数;建议罢黜一切职位,驱逐出京流放金陵,交给他亲老子看管;胁从尽皆下狱。

三月二十五日,由葡萄牙旗舰改装而成的兴献皇帝号及兴献皇后号再次集结为舰队,游弋于东海至南海方圆千余里之间,彻底截断了从西班牙殖民地到东瀛本土的商路。此时的航海技术仍然不够发达,在缺乏坐标及水文资料的远海,笨重的商船只能延几条特定的航线行驶;一旦控制住这几条航线,即使大海茫茫无边无垠,也再难自由往来了。

这是控制后勤围点打援的妙计,只要能持续控制往来的商路,围也能将倭寇围死。实际上,临时拼凑的舰队效用卓著,的确钉住了倭国至关重要的武器贸易命脉,引发了幕府统治下难以应付的动荡。但这场卧龙凤雏的战争却一如即往的发挥稳定——在拦截了大半个月的后勤之后,受命指挥海战的戚元靖不得不调整策略,撤回舰队,预备一次大规模的决战。

这种变故倒不是因为战略上的失利,而纯粹是因为战术上的无能。为了准备海防,穆国公世子在京城郊外及天津大量的招募工人制造火器,不惜代价的炮制出了天量的火箭与火药。但即使是这样开销巨大的火器,也顶不住海战的消耗——驾驶战舰的水手们根本没有海上作战的经验,他们只会疯狂倾泻火药,依靠器物的优势博取胜利;于是胡乱扫射之下,浪费的火箭大大超过了估计,以至于连存货都不够用了。

以旁观海战的儒望的话讲,中方作战的思路,简直是“由一个萎缩的大脑指挥着肌肉强壮的四肢,只能胡乱的挥舞拳头”;只不过拳头太大也太有力,即使王八拳也足以捶死老师傅。

不过,这种捶法太过于浪费力气了,根本无法持续。如果搞切断外援的围困战,先耗尽的说不定是火箭的储备。所以,在长久的争论之后,戚元靖及俞志辅等人调整了策略,将手中的战船与物资集结起来,预备远渡重洋,直捣巢穴,消灭根本。

这是无可奈何的办法,被现实逼迫出的笨招。集结战船聚合战力,旌旗蔽空轴橹千里,简直要让人想起当日曹孟德在赤壁前立下的flag。不但毫无运筹帷幄之美感,也全然损失了葡萄牙战船灵敏便捷的种种优势,纯粹只是以强势压人而已。但初出茅庐的水手笨拙愚鲁,一切战术都难以布置,也就只能用这铁索连环的招数了。

而恰恰是在作出这个决策之后,这段历史上最大的分歧出现了。依照大安的官方史书,在商议大半个月后,四月二十二日,六部会同内阁发文,以极为严厉的措辞强力指责穆国公世子先前种种不法的举止,并命令三法司会审,勘定罪名。而徘徊于山东-天津的穆国公世子收到公文之后,表现得相当的惶恐而温顺;他对着公文郑重行礼,表示自己深刻的领悟到了朝廷赏善罚恶维护纲纪的用意,决心深刻反省自己以往的过错,绝不敢稍有忤逆云云;随后,世子自囚于山东登莱海郊某处废弃的寺庙之中,闭门静思己过,静静等候朝廷的处置。

——这是自《儒望日记》发现以来,流传了数百年的官方版本。而数百年来,穆氏那近乎软弱畏葸、事不关己的形象,亦由此版本所塑造。

但在《儒望日记》中,却又记载了事实的另外一个版本。儒望花费了大量的篇幅记录海战,并郑重指出,表面温顺听话、处处服从朝廷指示的世子根本没有遵守纪律;实际上,在所谓“闭门思过”的第二天,世子就悄悄溜出了寺庙,化名“穆七”,登上了整装待发的兴献皇帝号,随船直往东瀛,奔赴犁庭扫穴的决战。

“这是最紧要的战斗,必须押上一切。”世子在船上告诉儒望:“如果这一战失败,就算我在寺庙中忏悔到海枯石烂,朝廷也不会放过我吧?相反,如果这一战胜利,我当然也不会放过他们——”

说罢,他又哇的一声吐了出来。

·

五月二十二日,在经过长达一月的跋涉之后,船队顺风而下,直往江户城奔去。

第116章 决战(中)

五月二十八日, 由兴献皇帝号及兴献皇后号率领的舰队跨越万里,出现在江户城外。五月三十日,舰队驶入江户湾, 强行开进了神奈川,以随船的火箭驱散了前来堵截的水兵,某些超出射程的火箭飞跃了浅浅的一湾海水, 溅射到刚刚建成的江户城池之外, 喷射出难以扑灭的大火;被召入江户城的平民大为惊恐,当日便起了小小的骚乱。

但火焰一起, 最为恐惧乃至难堪的, 却是正驻跸于城中的幕府。要知道,这十几日以来, 幕府正召集了东瀛有数的强藩,在城中紧急议论商道断绝的大事,要拼凑出扫清海外的军队。但现在议论未半, 他们忌惮万分的强敌竟然渡海而来,一巴掌扇在了幕府的脸上!

十几枚火箭凌空发射,幕府的脸面算是被剥了个干干净净。而最为滑稽的是, 事态发展到了此时此刻, 被召来商议要事的大名居然还没有一个知道这城外“黑船”的底细——他们先前派遣的战船一艘也没有回来,就仿佛是海面上多了个无可思议的黑洞,轻易吞吃下了大名们倾尽财力武装的珍贵船只;只要少数商船水手侥幸逃了回来, 但吐露的消息却也甚为荒谬。如果按照他们的说法, 那战船在海外所遭遇的简直不是敌人而是神魔,由神魔所驾驶的黑船只要升起桅杆, 海面便立刻被地狱生出的青莲业火点燃了!

这是可能的吗?就算吕宋的泰西人贩卖的火器,也根本无此威力吧?

大名原本绝不相信这样的疯话。但今天他们登上山区眺望远处, 却又不能不陷入沉默,随后相顾尴尬——众目睽睽之下,幕府决计不能忍气吞声;但现在的情形,又该如何交战呢?

不过,远眺还是有收获的。某个精通中华文字的僧人在山巅仔细分辨,看清了旗舰桅杆高高悬挂的旗帜,明黄色绸缎上九龙飞舞,中间绣着的正是“兴献”二字——饶是僧人见多识广,仍然皱眉思索了许久,才想出这两个字的来路,记起这所谓“兴献帝”是对面中华天子硬塞进太庙的野鸡皇帝,名不正言不顺,大家都不关心的当今庶出亲爹。

当然,野鸡不野鸡,也是要看牌面、看局势的。高祖皇帝只有一个碗的时候,当然是天底下最最野鸡的角色;可等到他龙兴九五光复华夏,那天上地下四海八荒,就没有比他更正统,更尊贵,更嫡嫡道道的皇帝。同样的,十余年前飞玄真君万寿帝君硬把自己亲爹往太庙里塞的时候,内外大臣不会有一个瞧得上这样非法乱制的举止;但如今这兴献天子的旗帜往江户城外一插,那从此以后一切的大儒文人历史学家都要为飞玄真君和他亲爹辩经,坚决承认兴献帝乃我大安大统天命所宗正得不能再正的正牌皇帝,不允许有任何质疑。

所以说,礼部大儒皓首穷经辩论一万年,不如把大旗往江户城外一插。大道理管着小道理,华夷之辨就是礼法最大的道理;世子帮助老登拿到了这样的大道理,又怎么不算尽心竭力,实实在在的效忠着飞玄真君呢?

可惜,在场的倭人是体会不到这一番忠不可言的诚心了。在认出旗帜之后,聚拢在山顶的贵人们陷入了一阵怪异的沉默——直到此时此刻,他们才终于意识到自己面临的是什么。

除了中华皇帝的特许之外,谁能用他亲爹的尊号绣制旗帜?毫无疑问,如今倾巢而出,盘踞城外的“黑船”,必定是尊奉了中土那位“飞玄真君”的命令!

可是,这实在大大超乎了在场众人的常识。从十余年前“东西敌体”论发祥,幕府借助西班牙及荷兰传教士的力量,渐渐对中土生起觊觎之心以后;各强盛大名就一直在派人刺探中原朝廷的消息。以他们的见闻来看,如今统治大安的应该是一个沉迷玄修一事无成,贪婪残酷阴狠狡诈,缩在所谓“西苑”不问外事的橘皮老登而已;这种老登根本就不可能调动力量发动这跨越万里的海战,中原周遭的藩国应该是相当安全的。

——所以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当然,如果仔细回想,先前被派遣出使中原的楠叶西忍在返回后的确发出过相似的警告,提醒将军中土种种怪异的迹象;只不过言辞过于荒诞(什么“飞上天的炼丹炉”),并不被贵人们所重视;但现在迷惑与轻视转化为了恐慌,贵人们几乎是惊恐的注视着黑船调整方位,然后数十道火光冲天而起,在空中绽放为妖娆的曼陀罗花;倒垂的花瓣徐徐垂落,横扫过神奈川深处的军港及停泊的安宅船。贵人们站在山上,能看到滚滚浓烟冲天而起,烟雾中夹杂着青紫色的怪异火焰,照得整个海面熠熠生辉——仅仅只是一轮炮击,幕府在岸上经营十年的设施就算是全部泡汤了!

这种轰击之下,城防力量根本连还手的本钱都没有。用大价钱从西班牙人手中买来的橡木大炮射程不够远,只能挨打不能还击;停泊在港口的船只还没有出港就被摧毁,侥幸冲出的小船也会被火箭炸裂的碎片波及,甚至都到不了旗舰面前。各位显贵脸色苍白,只能看着黑船吃力的调转方向,依次点名岸上残存的炮台和兵营——与西班牙及荷兰人相比,这些中国水手的操作简直可以称为生疏笨拙;但无论怎样生疏笨拙,只要他们还能喷涂出这无边无涯的地狱业火,那就是近乎无敌的。

一个时辰后,被轰炸得魂飞魄散的幕府终于做出了应对。家臣们调遣人手控制住了城中局势,并派出旗本武士护卫将军信任的高僧酒井氏,打着旗帜奔向海边,见到了旗舰的长官。

直到此时此刻,已经悍然开战数月的中倭双方,才有了历史承认的第一次正式接触。

这一次接触很不顺利,过程也相当古怪。酒井氏是东瀛鼎鼎有名的大德,修持过东密中种种殊胜微妙的法门,已经可以调服眼耳鼻舌身意六识一切的欲望;但尽管如此,他迈入“兴献皇帝”号的主舱之后,仍然感受到了相当的刺激——据酒井氏晚年的回忆,他闻到的并不是远洋船只常见的腥臭气息,而是一种“辛辣、醇厚、相当鲜美的气味”;正在用餐的水手们也不是在吞咽干粮,而是在一种“沸腾的红色汤汁中汆烫鱼肉薄片”。

当然,到现在我们都知道,这种汤汁是后日“牛油火锅”的前身,用牛油、八角、花椒、外藩流入的辣椒炮制的底料,可以长期保存、随意搭配,中华美食随航海而扩散出名片之一。正因如此,酒井氏此次谈判的回忆被认为是该著名美食最早的记载,连这一回中倭初次接触的谈判,都被某些好事者戏称为“火锅会谈”。

尽管这个称呼过于戏谑,但牛油火锅的确大大的影响了谈判的进程;当时东瀛的烹饪技术还处于相当原始的阶段,甚至会被高丽使者鄙夷为“浅薄”,作为长久素食的清要僧侣,骤然接触到这种用香料油脂及蛋白质精心提炼出的鲜美香气,所受到的刺激是可以想见的——酒井氏就在回忆录中称呼火锅为“磨难”,并抱怨随行的武士总是咕咕吞咽唾沫,大大干扰了自己的思维,严重破坏了他酝酿已久的情绪;导致他向中方官吏提出的质问毫无气势,根本没法子占据上风。

在他的回忆中,与他直接谈判的是统帅舰队的戚元靖、俞志辅等,词锋甚为锐利,严厉指责东瀛纵容倭寇掳掠大国的举止;酒井氏则反过来指责对方入侵江户,用心叵测;双方交锋数次,在涉及到最为微妙关键的原则内容时,戚元靖曾起身到船舱的内部的密室请示,停留片刻之后,取出了一张皱巴巴的宣纸;上面张牙舞爪,笔迹简直难看得不忍直视:

“已阅,狗屁不通!”

于是,谈判正式破裂。这也不出酒井氏的意料之外。他所谓的谈判不过是权宜之计,为城中争取调动军队的时间而已。幕府将军的家臣们已经做好了谋划,认为黑船的火力可以纵横海上,却奈何不了陆地上的猛士;只要调动军队把守险要,仍然可以拒强敌于海外。只要双方能维持不胜不败的僵局,总可以逼这些远道而来的中国人就范。

这样的谋划是瞒不了人的,幕府也不想瞒着人。黑船炮轰江户严重损伤了将军的权威,非得堂堂正正的挽回不可。因此,在谈判破裂之后,酒井氏反复陈说,终于踏入了戚元靖入内请示的那间密室。密室狭小整洁,只有一桌一榻,榻上盘坐着一个面色苍白惨淡的少年贵人,四面则弥漫着陈皮、茶叶、薄荷的清香。这是东南一带用来治疗晕船的偏方,只不过看起来并无效用。

酒井氏再不做伪装,厉声开口:“上国悍然犯边,欺我国无人乎?”

少年贵人嘴唇抽动,似乎是想表现出居高临下的气势,但他的脸色实在是太惨白,太虚弱了,说话中气不足,反而显得软弱:

“你待如何呢?”

酒井氏道:“如今高朋满座,敝国自当提兵十万,与诸位共会猎于江户,请贵人观我兵威之盛。”

贵人弯了弯嘴角,但只能露出有气无力的微笑:

“是么……从周遭军营的储备来看,你们最多也就只能调两三万的兵吧。或者我的情报有差错,幕府还掌握着秘密的地道?”

酒井氏忽然不说话了。

贵人长长叹了口气,然后伸手揉捏额头,好像是又感到了眩晕。他闭目片刻,勉强睁开眼睛,只是声音已经轻微而缓慢,几乎不能辨认。

不过也没有关系,一个掌握着火箭火枪乃至一切火器的人,即使他的声音低得像是蚊蝇鸣叫,所有人也一定会听得清清楚楚的:

“……既然你们决定了,那我也不推拒了。我可以给你们时间,调集军队,充分展示你们的力量。”他轻轻开口,声气若断若续,软弱而又怯懦:“当然,我也有我的决定。我决定了,最多十天之后,我会带着兴献皇帝的旗帜登上江户的五重天守阁,在此处遥祭金陵高祖皇帝的孝陵,以及太宗皇帝的长陵。”

“记住了,高祖皇帝和太宗皇帝最喜欢陇西的火柿子,以及西域的葡萄,你们都要提前预备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