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瑟嫣
“将军,咱们还继续在朝鲜国境内待?这里的饭菜真不是人吃的。”手下嫌弃满满的问。
毛文龙同样嫌弃,但还是道:“别忘了咱们万岁爷没登基之前,咱们一日三餐就是馒头配咸菜疙瘩,那时候不也吃得香。”
第136章 Chapter 136抗金援朝(3……
“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手下又道。
“老三啊,你这样是不对的。”毛文龙觉得自己的手下想法很有问题,像他现在还时不时的惦记以前的日子呢。
当然不是惦记以前的日子有多好,而是用以前对比今朝,感叹今朝的不容易。
毛文龙自觉是个粗人。但是吧,粗人还是有少许文化的。反正毛文龙觉得,他这个粗人,和卢象升这位读书人接触久了,都变得文绉绉的了。
“咱们做人要懂得忆苦思甜。”
“可我不喜欢吃甜的。我喜欢吃苦瓜酿肉。”
“老三你想挨揍是不是,你这是在跟老子抬杠。”毛文龙开始骂骂咧咧,不过却是笑骂。
毛文龙养了很多亲卫,但最熟悉的还是毛老二以及毛老三。
同姓毛,有血缘关系,未出五服。因此相较其他人,毛文龙无疑更加信任他们。
而毛老二、毛老三说话也随意,反正毛文龙对于他们不会真正意义上的生气。
现在可就是这样。毛文龙看似在骂骂咧咧,实则就是口癖。武人嘛,脑子没有读书人灵活,有些弯弯绕绕他们是不会的。
如果会,说不得改学文而不是习武了。
毛文龙军户出生,按照传统的确第一选择是成为卫所的士兵。却并不禁止军户人家学文考科举,其实大明朝廷很多六七品的官员,都是军户出生。
世家有,耕读人家更有。算起来的话,差不多一比一的样子。
毛文龙是纯粹学不进去。
不过倒是认字的,就是说话用词方面,容易暴露自己是粗人的事实。
“张瑞川那小子,老子等着他来,要是来了不说个子丑寅卯,老子揍他。”
“可将军,你不一定打得过张指挥使。”毛老三小心翼翼的说着扎心话语。
毛文龙:“”
没在说闲话,转而聊起了其他。
之后毛文龙安心的在朝鲜国目前的国都汉城待着,中途朝鲜王李倧又来找毛文龙联络感情。毛文龙呢,本来心情挺不虞的,但是想到了游健一直一来打得主意,也就和李倧说了几句话,将李倧说得又好一阵眼泪汪汪。
第二天,大概早上九点左右,张瑞川带着一队人马来了。穿着飞鱼服佩戴绣春刀,一来就跟毛文龙打招呼。
“怎么让皇太极给跑了。”
“老子怎么知道那鞑子皇帝属兔子的。”毛文龙原本还算明朗的心情,一下子变得十分不爽。
“一不留神,凸(艹皿艹),直接没影儿了。老子带着人马去追,都没有追上。”
张瑞川:“辽东那边已经布防,卢大人怀疑鞑子会两方进攻,同时攻打大明和朝鲜。”
“?他们人很多?”
毛文龙搞不太明白,为什么人口只有几十万不到百万的满清居然敢同时攻打大明和朝鲜。
咋地,还想来一出攻其不备?
“的确想攻其不备。”张瑞川肯定了毛文龙的猜测。“我这次来,也是有些话儿,当面说好点。”
“如何好?”毛文龙感觉故意抬杠式的问。
“你别给我抬杠。反正现在的意思,等着满清鞑子同时攻打大明和朝鲜,之后由我带队,从朝鲜边境绕道前往建州。”
建州是女真族的发源地,永乐时期设建州卫,具体位置大概在建州卫住地在后世的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县境内。
边域范围涉及了和朝鲜国乡邻的鸭绿江。这么说吧。一条鸭绿江,如果右边位置是朝鲜国的话,那么左上则是建州,左下则是大明的辽东。
从鸭绿江前往满清的地盘,还要比大明边境前往容易。张瑞川为什么会来朝鲜国,就是因为这个,张瑞川还想要前往满清的地盘,再让满清好好回想那年盛京满地盛开的花火。
太绚丽了,导致现在的张瑞川对此恋恋不忘,还想再来一次。
这回有了机会,张瑞川定然要好好发挥自己的特产,让满清再次好好的感受一下,什么叫天与地接近的轰隆声。
“具体如何,我和卢大人已经商量好了。毛将军听了要照做,才能保证此回一举拿下满清。”
“知道啦!”
毛文龙看似不耐烦,实际上很耐烦。实际就听张瑞川慢慢的说话,将他和卢象升私底下商量的,都细细的说出来。
毛文龙听得认真,且连续不断地点头。到最后都不知自己到底点了多少次头,勉强算是沟通良好。
很快几日过去,满清那边一直没有动静。
却很有一种暴风雨来之时的平静。
毛文龙并没有放松警惕,依然每天带着朝鲜王李倧在汉城四处跑。张瑞川来了之后,半天的时间没有到,他整个人包括带的一队人马,都没有踪迹。
几天的时间里,根本就没有出现在视野中。
毛文龙本来想假装紧张的,但本身就有点儿紧张,就没有假装。又想装不在意,以此来迷惑距离汉城千里之外驻扎的满清。
但转念一想,咦,这样的举动,做了的话,还不如不做,干脆就安安分分的,按照平日里该做的那样,以日常迷惑满清。
事实上也迷惑到了。
皇太极被毛文龙一打照面赶走后,就驻扎在距离汉城的千里之外。三面环山一面环水,易守难攻。
皇太极的确准备两面开花,压上满清目前所有的兵力,一路攻打朝鲜一路攻打大明,要的便是趁其不备。
关外的气候越来越恶劣了,每年都有蝗灾雪灾发生,死了不少人。再这样下去,哪怕控制住死人,但在缺衣少食,气候还异常寒冷的情况下,满清八旗兵的战斗力,会逐步的减少。
皇太极深知这样的情况再继续下去,会让满清的国境一年年的衰弱。或许大明那边就是想采取这样的手段,钝刀子割肉,慢慢的磨死满清。这回皇太极相当于孤注一掷,不成功便破国。
自然的,皇太极信心百倍儿,根本不觉得自己不会成功,毕竟他可是被长生天庇佑的男人。
第137章 Chapter 137抗金援朝(4……
皇太极自信满满,觉得自己定然能够一举成功,成功入主中原。小心谨慎又小心谨慎,接连半月都按兵不动,不前进也不撤退,就在驻扎的地段待了最起码半个月。
大明这边派出的探子,一直盯着。满清驻扎的军队没有动静,大明探子就没有动静。
大明探子这边不好靠近,只能隔得很远严密监视。但是吧,由于距离问题,还是难免有所疏漏,这么说吧,从满清驻扎后仅仅隔了几日,皇太极就从驻地消失
大明派出的探子没有发觉,除了隔得有点儿远外,还因为皇太极找了个替身。
皇太极如此作为,自然抱着不可言喻的心思。
大明一方的确不清楚皇太极的所作所为,可谁让辽东方面是卢象升担任的辽东巡抚,即便不清楚皇太极居然玩金蝉脱壳,但也猜到了皇太极打算两面开战,要打大明一个措手不及。
因此卢象升,做了多方面的布置。
其中最主要的,便是警惕皇太极采取声东击西的办法,打着攻打朝鲜的幌子,趁机进攻大明边关关卡。
至于张瑞川,属于能发挥奇用的妙招儿。是一招妙旗,能用当然好,不能用倒也不会太过失望。
皇太极看似没有动静,实则有动静。大明这边,同样看似没有动静,实则超级有动静。
张瑞川看似回到辽东,实则已经找机会准备潜伏前往盛京。准备皇太极信心满满,真的豁出去将全部兵力压上攻打朝鲜和大明的时候,来一招釜底抽薪,端后金的老巢。
一直等一直等,从崇祯九年12月,等到了崇祯十年,然后一月二月到二月底,满清才终于有动作。
不知道皇太极怎么说动的蒙古,原本散沙一片的蒙古各部落(现存)居然联合起来,以蒙八旗为单位,随皇太极一起攻打大明。
是的,皇太极亲率大军攻打大明,而同时攻打朝鲜的队伍,则是由豪格率领。
满清和蒙古的联军,信心满满,觉得能一举攻破大明的关宁防线,长驱直入中原。
特别是朝鲜,土鸡瓦狗,根本不用费吹灰之力就能解决掉,哪怕有毛文龙这不知所谓的粗人帮忙又如何。
却不曾想,大明这边早就等着,毛文龙那边将朝鲜牵扯住了后,在大明和后金、蒙古联军交战之际,张瑞川轻车熟路的潜伏进入建州,犹如天助一般直奔盛京,然后
没有然后了,就张瑞川心狠手辣的程度,怎么可能不把盛京炸个底朝天。
并且不是只炸一遍儿,而是炸了五六次。噼里啪啦,整整一天,响彻云霄的爆炸声,方圆百里都能听得清清楚楚。
至于消息何时传到了皇太极的耳朵里,皇太极和辽东守军战场对持的时候,消息传来了。
先不提大明这边的反应,反正都焉坏焉坏的。皇太极这边,反正听到张瑞川偷偷摸摸潜伏到盛京,将盛京炸了以后,直接张嘴吐血,一头从马背上栽倒滚落在地。
跟着皇太极御驾亲征前来的阿济格、多铎都没有反应过来,直接看着倒地,染了一身血污的皇太极傻了眼。
面面相觑,无一不透露一个意思!
我们要不要像皇太极这样,吐血倒地?
多铎一直觉得多尔衮的死,要怪罪到皇太极身上。现在的他,幸灾乐祸的情绪居多,其他的,多铎还真就没感觉。
盛京被炸?
那就被炸呗,反正他又没有娶妻生子,孤家寡人一个,还靠着兄长阿济格吃饭呢!
“来人,保护好大汗。”
阿济格反应迅速,赶紧让亲卫将倒地昏迷的皇太极抬走,他和多铎则安排八旗兵撤退
然鹅迟了。
他们兄弟俩的反应比皇太极慢了一拍。就大明那见缝插针的能耐,反应慢一拍的话,战场之上,绝对是生与死的距离。
皇太极吐血从马背上一头栽下来的一幕,这边时刻盯人的大明将士看的分明,当即就下令不惜一切代价,痛打落水狗。
刚好,发动攻击的时候,阿济格和多铎还没有反应过来,等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快撵到他们面前了。
满清和蒙古的士兵,多为骑兵。装备还好,属于冷兵器时代的强兵,机动性十分的强。
但是,还是那句话,冷兵器最怕遇到热武器。
打个比方,一群人拿着大砍刀和对面的家伙群架。本来一群人的这边胜券在握,觉得自己能够一群人群殴对面一个人,结果一群人刚刚拿着大砍刀,即将冲到对面家伙的面前时,对面的家伙不讲武德的掏出一把加特林,直接将快冲到面前的一群人给’突突突‘了。
大明目前的就是满清+蒙古兵的对面家伙,同样骑马,人数还比满清蒙古这边多,并且装备方面,满清蒙古用的多数还是斩马弯刀,而大明这边
最近几年,大明兵工厂生产了多少火枪,就输送总数量的三分之二到辽东。可以说整个辽东守军,每个关宁防线的关卡,特别是山海关等关卡,都几乎武装到了牙齿。
或许是来自后世的缘故吧,反正游健觉得他这个皇帝当得好没有安全感,定然得了火力不足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