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靠群友努力当皇帝 第137章

作者:瑟嫣 标签: 宫廷侯爵 爽文 轻松 无C P向

——林琳:@下夏雨,你好久没有上线了。最近还好吗,你家宝上幼儿园没有。

——下夏雨:我现在挺后悔的,在确定怀着男宝的时候,为什么没有把他给打掉。

全体一起不分先后的打下’?‘。

——快叫爸爸:你在说什么样儿的恐怖话语,@下夏雨你知道你自己在说什么吗?

——下夏雨:我知道我在说什么!

——下夏雨:在确定怀上孩子后,我选择独自一人来到F国,继续为祖国运输大量物资。在要快生的时候,我做了噩梦。在梦里,我回顾了我的一生以及孩子的一生。

第140章 Chapter 140迁徙(2)

——下夏雨:详细就不必多说了,反正你们只需要知晓,我是恶毒女配+恶毒婆婆的想象,而我的儿砸,自然就是白眼狼男主了。

——林琳:呀,我以为我的人生是餐桌,上面摆满了杯具和洗具,没想到@下夏雨你跟我一样,哎,我们真是好闺蜜。哪怕分隔两个不同的世界,我们的命运,还真就相似又相同。

——下夏雨:不然咱俩上辈子怎么玩到一块儿。

——快叫爸爸:我们也玩在一块儿,咋没有相似又相同。

——下夏雨:首先你是男的。再者,你一开局就是皇帝,好意思跟我们比?

——林琳:就是就是。@快叫爸爸,人要有自知之明哦!

游健觉得群里唯二的两姐妹,有点刻意针对男同胞。但是呢,他是好人,就不跟姐妹计较。只说现在海晏升平,他身为皇帝,有很多的好东西。

如果俩姐妹需要,都可以马上給。

“哎,朕就是这样和蔼可亲。话说回来,朕先前找基(姬)友,是想说什么来着?”

“哦对,椰枣的种植和管理。”

王者已经发了椰枣的种植和管理资料,是A4纸打印出来的。游健还得自己抄录一份儿。

主要都是简笔字,在现在的大明人看来,就是标准的缺胳膊断腿儿。游健能看懂,但并不保证其他人,同样看得懂。

所以能者多劳,不过就是抄录’改写‘一遍儿。游健只需要抄写一遍,剩余的自有伺候的人做。

“开始~~努力~~~”

喊着荡漾的口号,游健开始执笔抄写起来。

万幸有上辈子的记忆,人呢,来到这儿,也没有间断学习。简笔字能很快找到替换的汉字。

这样一来,自然慢得很。

游健花费了将近一个时辰,将有关椰枣的种植管理资料给抄录了一遍,之后交给王承恩,由他安排人,又抄录了二十份。

“资料还有百株椰枣带给嗯,回疆都卫府,让他们试着栽种椰枣。如果成功,大可大面积种植。”

其实沙漠特色除了椰枣外,还有蜜瓜、以及号称沙漠人参的肉苁蓉,另外,在有水源绿洲的地方,还可以种植花生、西瓜、甜瓜、土豆等

从古至今,从西域那边传来的蔬菜水果,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华夏民族的饮食文化。

像西汉时期传入的葡萄、石榴、苜蓿、核桃、蚕豆、黄瓜、大蒜等;茄子和扁豆,在魏晋南北朝时候传入。

唐朝的时候,菠菜、开心果、无花果、芒果等传入华夏;宋朝的时候,占城稻其实已经随着绿豆、哈密瓜传入华夏,但后续不知道是本土不重视农耕,还是改朝换代的缘故,占城稻渐渐不见了踪迹,索性现在占城水稻又在华夏大面积种植。

至于明朝

明朝时期属于大航海时代,明朝三宝太监下西洋的故事,后世人人都知晓。它的存在,代表了明朝船业的巅峰造极。

番薯、南瓜、番石榴、胡椒、马铃薯(土豆)、花生、辣椒、玉米、向日葵、腰果、烟草、菠萝等都是明朝时期传入华夏的。

至于清朝时期传入华夏的木瓜、草莓、生菜、菜花、洋葱、洋白菜等,已经陆陆续续被主动从海外带回华夏了。

九族严选‘的说法,可不是假的。换句话说,凡是经过’九族严选‘出来的瓜果蔬菜,要吗味道好要吗产量高。

像洋蓟这种蔬菜,可是公摊面积最大的蔬菜。被誉为’蔬菜之王‘的洋蓟,为什么没有传入华夏,直到后世才传入。而且大部分人都没怎么听过的原因,就在于’公摊面积大‘。

华夏人讲究实惠,作为蔬菜,可食用部分少,又味道不咋地,往华夏引进的家伙们,为了九族考虑,自然不会选择引进洋蓟,以及大面积种植。

至于椰枣,这玩意儿糖分惊人,营养丰富,没有在古代封建社会传入华夏,完全是因为不知道该怎么种植。

现在有了取材于后世的资料,游健相信椰枣肯定是能种植出来的。至于种植完后,种苗不够怎么办?

嘿,拿后世某某某的话来说就是,邻居囤粮我囤枪,邻居就是我粮仓。种苗不够,啧,继续问西域诸国要咯!

说到这儿,要重点夸夸那位挖椰枣树当礼物千里昭昭送回来的小将了。多亏他的神来之笔,游健才能想到西域那地儿,还有椰枣这样的好东西。

不过现在的话,也不迟。

反正游健相信,再隔一段时间,他的大明定然能够实现椰枣自由。

“没想到现在就有芒果了。”游健感叹:“记得上辈子我吃芒果麻嘴拉肚子,我硬是觉得自己肠胃不好,也没觉得自己是过敏。”

“不过话说回来,对于芒果,咱华夏几乎人均过敏,不过却硬生生的成了脱敏。”

游健招来王承恩,询问专门种植绿色蔬菜的皇庄,种了哪些大棚蔬菜。

王承恩回答说:“菘菜(白菜),玻璃菜(菠菜)以及韭菜,茄子扁豆番茄还有马铃薯,红薯、菽豆(毛豆)都种了不少。”

“朕突然想吃素。王小伴儿,改天,不不不,就明天去皇庄瞧瞧,摘点绿叶子菜带回皇宫。”

“奴婢领命。明儿定然早早摘了菜,就回来让万岁爷尝尝鲜。”

游健嗯了嗯,就去处理公务。等到了第二天,天还没有亮,王承恩就出宫去了皇庄。

自然不是王承恩一个人采摘可食用的新鲜蔬菜。十几个小太监跟着,一起动手采摘的瓜果蔬菜。

大概摘了好几箩筐,就转而回了皇宫。

两筐送到了慈安以及慈宁宫。

剩余的三筐,一筐送给已经住到了东宫的朱慈烺和朱媺娖手中,两筐则放在乾清宫。

一共五箩筐蔬菜水果。

箩筐并不算大,放不了几斤瓜果蔬菜的。

打上面放着的是紫色的茄子,笔直笔直的,侍弄蔬菜的农人是熟手,种出来的蔬菜漂亮又好吃。

中午的御膳,就是蒸茄子,番茄炒蛋以及什锦炒菜,土豆烧鸡,以及红烧带鱼。

是的,带鱼。从东北运来的。

东北那个地方,东面有海,西面连接草原以前一片平坦却及其容易遭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劫掠

因此从大明建国初期,辽东的布防,便是重中之重。

游健可不敢随意的拖欠辽东的军饷。

事实上,从崇祯元年开始计算,游健就开始重视东北那地界儿,在经过卢象升好几年持之以恒的建设。

辽东已经逐渐象后世那样,成为大明又一处粮仓。并且由于东面临海,负责农耕的后勤部门,还负责渔业的发展。

几乎每隔一周,就有船只出海打捞海鲜。

这个时候,可不像后世有什么动物保护法。海洋出产的海鲜,可没有国际/国内牢底坐穿兽的说法。

只要渔船出海打捞上来的海鲜,只要能吃,不管是鲸鱼还是海牛、海杂鱼、虾蟹等等,都是食物。并且辽东卫所的后勤部门,还会将每周出海打捞上来的海鲜晾晒。

带鱼的话,就是出海打鱼的时候运气不错,遇到了带鱼群。当即就运送来京城,供皇室以及京城达官贵人百姓尝鲜。

游健挺喜欢红烧带鱼这道菜,口味接近江淮一带,偏清淡。

吃过之后,游健颇有兴致的询问辽东方面,特意开在京城的海鲜铺子,最近上了哪种海产品。

“常规卖的,都是海菜。”王承恩笑着回答道。“海白菜、海带、海石花菜等等,还有晾晒干的蛤蜊肉,海虾米,鲍鱼干,海参干总之物美价廉,京城百姓肚子里油水足,愿意隔三差五的买海产品尝尝鲜。”

游健:“这样啊,晚上朕想吃鱼粥。按照江淮一带的做法,给朕做鱼粥。小菜,咦,朕记得太后娘娘带着媺娖腌制了一些皮蛋,小菜就做一道凉拌皮蛋*,其他随意。”

作为皇帝,并且还是平定关外,收复建州、关外大漠,武德充沛的皇帝陛下,晚膳肯定不是一道菜,而是十几道菜。

而这还是简朴作风。

总之游健如今超级适应皇帝生活,唯一不适应的,大概就是大明文武百官,有一个算一个,都对游健御驾亲征的事儿,心有余悸。

换句话说,游健微服出巡,到江南甚至辽东地界儿巡视都可以。但是吧,绝对绝对不能学大明战神朱祁镇,当’瓦剌留学生‘。

对此游健真的超级无语,既然不能搞御驾亲征,那像满清皇帝那样,南巡搞起来,还是可以的。

毕竟身处紫禁城,知晓外面一切,都要靠手下传播消息。万一,是说万一,万一有宵小之辈,欺上瞒下,将一地治理得民怨四起,偏偏一点儿风声,京城都不知道怎么办?

总不能等’官逼民反‘,又闹起义军,才匆忙的亡羊补牢吧。所以过了崇祯十年,到崇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开春,游健便开始计划南巡。还有巡视塞外,到辽东那地儿走走看看,切合实际的看辽东的大变化。

对此,孙承宗以及内阁其他成员们,是赞同又不赞同。

不是语病,而是觉得’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作为皇帝,游健还是待在皇宫比较安全,虽说如今已经册立了太子。但朱慈烺毕竟才11岁,尚且还是个孩子,游健留下太子监国,貌似有点儿坑儿子,游健可是准备带着朱媺娖一块儿南巡或巡视塞外,查看辽东的变化。

朱慈烺超级想去,但是呢,游健表示只能去一人。朱媺娖要去,那朱慈烺就只能留下来监国。

第141章 Chapter 141南巡(1)……

崇祯十一年三月,游健正式南巡。

不是那种白龙微服,而是浩浩荡荡,带着官员带着军队,一个地方一个地方的巡视。

地方官员想搞事?

首先大明的军事和政治是分开的。地方官员也就是县令,是文官。管农耕税收等等一切政务,就是不能插手军务。

大明建国初期,各地设立卫所,卫所又设千户百户。顾名思义,千户可管以家庭为单位的千余军户。百户则是百余军户。

卫所平日的职责,除了操练军户,协调管理地方安全外,还有将地方官员比如知县等的日常行为汇总上报给锦衣卫。

在这样严密的监视下,除非收买了千户百户,不然搞事是搞不了的。并且搞事的话,极有可能一开始就暴露,或者搞到一半才暴露。

依着游健的狠劲儿,知道后必然采取雷霆手段,将搞事的家伙一网打尽。并且斩草除根,毫不手软。

说白了游健组织的南巡,和满清时候康熙几次南巡的性质一样又不一样,最主要的,游健是想要了解南方各地的确实情况,吃喝玩乐什么的,可能有但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了解情况中。

首先游健南巡的第一站,选在了山西,第二站则是陕西

前面说过很多次,山西和陕西,属于难兄难弟。

差一起差,好也就处理掉原山西兼陕西巡抚周至,孙传庭担任新的山西兼陕西巡抚后,山西和陕西的情况,才有所好转。

经过几年的发展,山西以及陕西的变化很大。首先州县的城镇,街道整洁,街道都铺就平整的石板,从城门口出去,肉眼可见白灰色的水泥路笔直宽大,车辆络绎不绝,来往的百姓个个衣着干净。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