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linnay
过去的几分钟,在赛场上发生的一切,都让杨陶璐感到不可思议。
什么情况?不是分组讨论吗?就像小组合作的作业那样,大家集思广益,找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就好了呀!若是一个人的方案不完善,有其他人帮忙补充;就算有人说错了,其他人反驳,也会是较为友好、就事论事的态度。
可她刚才看到的是什么?辩论会吗?还是毫无秩序把控的自由辩论环节。
不对,自由辩论虽然是一个个抢着说话,但也不至于如此不尊重对方辩手,不给其他人留任何说话的余地。而且,还针对他人发言中并不影响理解的细节问题挑刺。
用赵华枫骂人时爱说的一句话:显得你很能嘛!
虽然一直没能找到插话的机会,现在又突然被点名,可杨陶璐一点都不慌。
准备资料的10分钟里,她记在纸上的内容比她想象的还多。读到什么看起来有用的信息,她就用自己特有的速记系统把关键词记录下来。
别人记笔记,写“气候变化”这个词,会老老实实地把“climate change”都拼出来。而杨陶璐下意识只写了开头两个字母“cc”;同样,“化石燃料”,在她笔下就是“ff”两个字母;气温上升,别人至少得写“temperature increase”这两个挺长的单词,在杨陶璐那里就是一个字母t后面跟一个上升箭头。
如此种种,不一而足。桌上剩下三人整理资料,从嘴里念出来两分钟的稿件,在笔记里至少是两个自然段的英文。而在杨陶璐这里,两三行不知所云的符号和字母缩写,就足以支撑起她长达两分钟的发言了。
前面几位同学论述时,虽然场面有些混乱,但杨陶璐一直在耐心听讲。她记得,那几人都没有详细提及使用可再生能源对减缓全球变暖的影响,最多只是一句话带过。
于是,利用查阅资料时记下的笔记,杨陶璐选取了可再生能源为切入点。
“使用可再生能源,可以减少碳排放、促进经济发展,还可以控制空气污染和水污染……”
虽然杨陶璐的发音有些机械化,并不像另外三位同学那样地道,长篇大论起来也时常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而卡壳。但她的发言贵在条理清晰,刚才台上三位同学如此剑拔弩张、毫不相让,杨陶璐却没有受到他们的任何影响。
口语大赛决赛期间,每轮比赛的成绩并不会立即公布,而是在所有比赛环节全部结束后,统一分项公布。
分组讨论后的第二场,是情景对话项目。所有选手抽取场景后,按照抽到的场景再次随机分组。每个情景都是一段视频,选手观看三遍情景视频后,每组都有10分钟的准备时间。
五分钟后,直接开始情景复现,进行表演。
观看情景视频期间,选手同样可以在纸上打草稿,并在表演时适当参考。
本以为所谓情景对话会是很日常的情景,如外国人来华国问路、求医等等。
杨陶璐抽到的却是米剧《心理侧写师》的片段。她要和另外两位抽到这张签的同学一起,复现句中的一段对话。
想都不用想,评委会从选手对台词的复现正确率、表现力等多种维度进行考量,若是复现表演时看笔记此处太多,肯定也会扣分。
说白了,不光要能背得下台词,还得演技好。
三人中,杨陶璐抽到的角色实际上是最难的——剩下两人的角色都是二三十岁的侧写师,杨陶璐却要扮演她们的领导,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老头。
尽管如此,了解了这个环节的比赛规则,杨陶璐恨不得立马找到高松然,给他磕一个。要知道,高老师平时给10班同学的特别训练,全都体现在了这项比赛中!
用《骑趣保险》剧集做听力练习,让杨陶璐练就了一手绝妙的速记本领,把握起剧集角色台词大意来毫不含糊。
高松然喜欢做的另一件事,就是让同学们自己上台,表演《骑趣保险》中的精彩片段。记忆中,杨陶璐自己就上去过两次。
虽然不能说模仿《骑趣保险》场景真的锻炼了她的演技,但是有了这两次短暂的表演经验,至少能让杨陶璐在扮演的过程中更加游刃有余。
这一次,和杨陶璐分在一组的两位女生,都是此次比赛的种子选手。
5班的王芸茜,参加过省市级口语比赛的获奖选手;1班的李彤,外交官家庭出身,也打下了极好的英语基础。
她们在第一轮分组讨论中,分别分在了第一和第二组,预赛成绩拔尖。
与前一环节比赛剑拔弩张的气氛不同,表演组的三人之间非常友好。
三遍视频看完,王芸茜的草稿纸一片空白,纯粹依靠大脑,记下了她的台词;李彤也只写了几个关键词。
两人转过身来,又见杨陶璐的鬼画符写满了整张纸。
王芸茜关切地问:“你有没有没记住的台词?我们可以帮你一起想一想!”
杨陶璐不太确定地摇摇头,说:“我先跟着笔记来吧。如果有哪儿卡壳了,你们再提醒我吧,谢谢。”
三人直接开始排练。让王芸茜有些气恼的是,第一个忘掉台词的居然是她自己。
“Midnight……哎呀,‘午夜’之后,说了什么来着?”在脑海中搜索良久,还是找不到答案,王芸茜急了。
李彤也爱莫能助。她在纸上记的,全是自己对应角色的关键词,能一句句全部记下也就够呛了,哪儿还能分心,管别人的角色说了什么?
此时,只见杨陶璐不紧不慢地拿起了那张鬼画符。
“我看看,你这里……午夜、目击者、心理习惯、黑暗……”从笔记里乱七八糟的符号和缩写词中,杨陶璐解析着这些符号代表的意思。
将这些关键词拼在一起,足以给王芸茜提供有效的提示了。
“啊,没错!”王芸茜有些激动,下一秒又变成了不苟言笑的侧写师,继续背起台词来,“嫌疑犯选择午夜后行动,是为了避免目击者,也可能是他的心理习惯所致:黑暗更加安全。”
李彤倒是没忘掉自己的台词,但她却把两段对话的顺序搞错了。排练结束。杨陶璐也指着笔记上谁都看不懂的符号,对李彤告知了这一点。
第二遍排练,李彤心怀疑虑,却也按照杨陶璐的指示,将两句调换位置,惊喜地发现对话逻辑的确顺畅了许多。
还没来得及排练第三遍,短暂的十分钟排练时间就到了。
三个姑娘心中忐忑,走上表演台。
王芸茜和李彤表现得落落大方,,模仿起外国人特有的夸张表情与肢体动作,毫无违和感。而杨陶璐作为剧中最年长、最沉稳的角色,虽然有些放不开,但还是尽可能做到了最好。
三轮比赛结束后,杨陶璐才知道,自己所在的小组竟然在第二环节拿了最高分!同组三人对台词记忆几乎没有偏差,且表演流畅自然。
与之相对的是,陈姝颖与缪捷两人分到了不同的组,但在这一环节中,他们延续了此前一环节将所有队友都看成敌人的态度。
排练时,只要队友记不上台词,他们便会在心中窃喜:有了拉胯的队友在同一组垫背,自己就能得到更高的分数!
殊不知,团队协作能力一直都在评委的考察范围之内。
最终环节的个人赛,便是嘉宾评委翻译大佬胡驰的表演时间了。
同声传译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及抗压能力的要求太高,高中级别的英语比赛,还不至于给孩子们上这样的强度。
每位选手从三个题库中各抽取一道题。前两题分别是一篇800字左右的英文文章,和一篇1000中文字左右的中文文章。
两篇文章加在一起,每位选手共有20分钟的阅读、准备时间,在哪篇文章上分配多少时间,由选手自行管理控制。
阅读完毕,口头复述两篇文章的大意。准备期间可以做笔记,复述期间也可以参考笔记内容。
杨陶璐激动得心跳加速。这不就是她在第一轮的小组讨论赛中一直在做的吗?小组讨论前10分钟的准备时间,杨陶璐不知泛读过多少篇1000字的中文文章了。
800字的英文文章,杨陶璐觉得自己读起来可能会慢一些,故而决定在英文文章中多花些时间。
杨陶璐自认为表现中规中矩。复述嘛,肯定不能跟对着稿子演讲一样,面面俱到。
就像去年的比赛有面试模拟,今年的比赛中,选手模拟的角色是电话口译员。电话一端是只会说英文的客服人员,另一端是只会说华文的中年移民——来到国外,大半辈子都生活在华人圈子里,没有太多学英语的必要。
口译员的任务就是扮演传声筒。将双方的意思传达到位,保证客服人员能够成功开展业务。
又到了杨陶璐的速记出成效的时候了。
第163章
电话口译模拟播放的是录音,但是在整段对话中,选手可以要求重复其中的任意一段对话。一场比赛中,重复总次数不能超过四次,且要求重复的次数与时机,不会影响考核结果。
这是为了更贴近现实。再专业的电话口译,也不可能一句话听一遍就能记住所有细节,口译员可以要求被服务的双方重复他们所说的话。
更令杨陶璐感到惊喜的是,她抽到的对话,情景居然是保险公司客服与汽车惨遭刮蹭的车主之间的交谈!
尽管对话中涉及不少专业词汇,但这些专业词汇,杨陶璐都意外涉猎过。
不用说,又是《骑趣保险》的功劳。
对话内容也很简单:保险公司客服收到了关于车辆被剐蹭的报案,请车主描述事故发生的经过、时间、地点等信息。车主表示,两天前的晚上七点左右,他的车停在超市停车场,从超市买完东西出来,就发现左后侧车门的油漆被刮掉了一部分,车门表面还出现了两道划痕。
保险客服又问,是否有目击证人或者监控录像。最终,又为车主安排了评估员上门为车辆定损的时间。
杨陶璐乐疯了。尽管在翻译过程中,一些词汇用的并不准确。比如她用了“back door”,而人们一般用“rear door”表示车辆的后门。倒也不影响理解,无伤大雅。
但是,让评委们都感到意外的是,她居然把保险行业相关术语翻译得极为准确——定损员叫“appraiser”,核保人叫“underwriter”……
这小姑娘家里是干车险行业的吗?
评委席上,翻译大佬胡驰饶有兴趣地看向了杨陶璐的座位。纵观整场决赛,这个小姑娘给他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第一场圆桌讨论赛,胡驰并没有太过关注这个只分在倒数第二组的同学,组里剩下三个剑拔弩张的同组讨论者,倒是让胡驰心有戚戚。
第二场的情景复现,尽管排练的表现不在打分范围内,但评委也能看到选手们准备时的表现。胡驰注意到了杨陶璐草稿纸上的鬼画符,心中暗自惊异。
和两个种子选手分在一组,这个预赛排名倒数的姑娘也能发挥得如此游刃有余,也是有原因的呀!
再往后的口译环节,胡驰对杨陶璐格外留意,或者更准确地说,对杨陶璐的笔记格外留意。
胡驰在米国扭腰留过学。
作为国际第一大都市,扭腰是个金融中心、民族大熔炉,却也同时住着贫富、学历、见识差距极大的人。光在华人圈子里,就有不少连英文字母都认不全、却也能在扭腰华人聚居区中怡然自得地过上一辈子的老移民。
——除了他们需要打电话办事的时候。
胡驰毕业后,就在电话翻译公司干过一年电话口译,体会了无数人情冷暖,也让他坚定了决心:要当一个翻译,成为语言不通的人群沟通的桥梁。
此次竞赛的电话口译题,全部由胡驰亲自编写,选材来源于他担任电话口译员期间接过的真实电话案例。
所有比赛完毕,众人紧张兮兮地等分数期间,杨陶璐注意到,裘敏、缪捷、陈姝颖三人,互相之间早已站得远远的,好像谁也不认识谁一样。
可比赛之前,杨陶璐分明还见过他们三个有说有笑呢!
王芸茜和一位杨陶璐并不知道名字的同班同学聊着各自的电话口译题经历。
王芸茜心情似乎不错:“我遇到的情景是某个独自一人去枫叶国自驾游的游客。半路上,他的钱包被偷,弄丢了国内驾照的公证文件,打电话求助能不能补办。唉,‘公证’这个词,我一时没想起来,用了‘certified’,不过我事后诸葛亮,想起来了,应该是‘notorized’……”
她的同学则苦着脸说:“你比我幸运!我抽到的情景也是不会说英文的游客求助,可他们的问题是,孩子在国外被猫抓了,想打狂犬病疫苗。‘狂犬病疫苗’这个词是整段对话的中心,可我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说,急死我了!”
王芸茜安慰她:“一个专业名词而已,相信评委们也不至于死抠这一个词,你放心好啦!”
同学依然愁眉不展:“不光狂犬病呢,接诊护士询问孩子过往病史、疫苗接种史,还提到了其他几种疫苗。全是医学名词!比赛结束后查了资料我才知道,‘DPT’这三个字母,和咱们在国内说的三联疫苗是一回事啊……”
李彤则和杨陶璐一样,一个人安静地站在角落,也不和别人说话,等待单项评分和总分出炉。
第一轮圆桌讨论,杨陶璐惊讶地发现,她在小组中居然和裘敏并列第一。要知道,无论从语言使用的流利程度,还是发音质量,裘敏都比她高好几倍呢!
当然,对于组里另外两人,为什么说了很多内容,分数反倒偏低,杨陶璐也暗自有了猜测。
在她看来,小组讨论不应该像陈姝颖和缪捷展现的那样剑拔弩张,好像“不把你压下一头,我誓不为人”一般,每个成员都应该表现出开放、合作的态度。
第二轮情景复现,杨陶璐、李彤、王芸茜三人的分数都很高。毕竟,各组参赛选手中只有极少数能把整段对话顺下来。
看到自己的分数,王芸茜和李彤都不约而同朝杨陶璐看了一眼:要不是这个善良的10班女生及时提醒,自己要么忘词,要么把两句台词的顺序记混淆,最终的分数肯定不会那么高。
李彤心想:10班还真是一个奇葩……却是一群善良的奇葩。10班的“太子爷”关注民生,班里其他同学的梦想也是听起来毫不高大上的普通职业。
而面前这个据说是10班英语课代表的女生,也完全不像部分别的选手一样,自私到能干出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第三轮的翻译和口译项目,杨陶璐再次展示了有效速记法带来的优势,三项翻译,总分位列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