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到明朝考科举 第346章

作者:五色龙章 标签: 快穿 近代现代

众人拿定了主意,纷纷要去。连祝枝山这个特征最明显的都换了大袖长袍,揣着眼镜,毅然踏入了这场惊心动魄的游园会。

他们其实并没被惊到,惊的其实是几位微服私行,来看新才子们作品的第一代作者。

快到晚饭时,崔燮便引着特地来看点评会的师长们从侧门进园。

他本想叫众人直接到安静的偏院里休息,看看新作,吃吃番薯、花生点心,等点评大会开始,排队的人少了再去看土电影。可这群前辈才子们也和后辈一样闲不住,非要先逛园子,看看热闹。崔燮做弟子的强不过老师,只得带着他们混进人群里,小心翼翼、提心吊胆地排队。

杨廷和的儿子尚在稚龄,没带出来,也不怕他偷跑到这会场里,最是潇洒的一个。谢迁、梁储、张璞等人也都千叮万嘱地叫儿子在家读书,不大用担心家人撞见。李东阳与王华却都有个儿子掺和进了新《锦衣卫》,不知什么时候就有可能父子相见,心里都不怎么踏实。

可儿子要跟人斗文、要做人家的评委,亲爹不来看一眼,能安心吗?

众作者们都笑着轰他们俩离远些,免得他们被儿子认出来,牵连自己。李东阳叫人挥袖子赶到一旁,便指着王华笑问:“怎么不赶实庵,他家是一门两状元,最惹人注目的一个!”

王华不客气地反驳:“西涯公也是父子双进士,你还有这个状元弟子在眼前,是父子师徒三进士,可比我显眼得多。”

李东阳又说谢迁:“这个也是状元,你们同乡两个前后状元,走在一起人人嘱目!”

梁储笑道:“那就得把谢公也推出去,有李谢二阁老在旁,我们这些平常低调没人认得小官都不好避人了。”

众人一面笑闹着一面不忘环顾四方,防备着有后生晚辈——特别是子弟、学生们——发现他们这些长辈来参加游园会。

还好游园的多是普通百姓,他们几个又换穿了深色绸衫、瓜皮帽,再略低低头、收收气势,看起来就像普通富裕人家的老爷,并不特别显眼。偶有几回看见了眼熟的人,他们扎进人群里走几步,再看对方也早都不在原处,跑得比他们还快——

那些少年学子们也都是背着人参加这种闲书品评大会,在会上看见师长前辈,哪个敢上来问候?

都比他们还心虚,眨眼就藏进人群里了。

于是几位阁老、讲官倒不那么担心了。他们都看过新作者的文章,不急着排队,倒先逛了小吃摊子,把自己家不会做的、没吃过的番薯点心吃了个遍。

如今京里种的番薯还是少,价钱不低,这些小摊也都处在面粉里加番薯的阶段,吃多些也不要紧。崔燮倒不很劝他们,只端着杯奶茶遮脸,一门心思都放在望风上。

远隔几个摊子外,谢瑛也同样拿一竹筒炸番薯丸子遮脸,带着几位名动京师的千户和素日交好的侯爷、伯爷们从热腾腾的吃食烟气中穿过。两人的目光在空中撞上,各自露出个淡淡的苦笑,举了举手里的吃食致意,又默契地领着人各自分开。

要是让御史风闻奏事,说朝堂大佬和五军都督府的勋贵们在动画电影院外的小吃摊上亲切会谈……似乎不够正经啊。

他紧绷着精神,领着师长们连吃带买,逛完了一趟路,正要进到最外头放唐伯虎、祝枝山电影的院子里,眼前忽然晃过一道熟悉的身影——

李兆先!

他叮嘱着才子们在院里歇着等评,果然就没劝住!

李东阳这个做父亲的也一眼认出了儿子,忙转过身避了避,招呼众人藏一藏。王状元心里也预演过无数回撞见儿子的情景,十分体贴李阁老这心情,也回身避让,劝众人赶紧散进人群里。

杨廷和却忽然开口:“不必了,和衷已缠住伯徵了,咱们从那边过去,别叫他看见就是了。”

他年纪轻,眼神好,众人都信得过他的眼力,回头看向李兆先出现的方向——他被崔燮抓着腰抱起来,生生拧转了身子,背向这群长辈。崔燮面向他们,用力使了个眼色,叫他们先到备好的偏院坐一坐,等自己把这几位作者按住再逛。

李兆先感受到了师兄热情的拥抱。太热情了,几乎是把他整个儿人托起来,脚不沾地。他是动也动不了,退也退不开,生生错过了父子相认、坦陈两代作者身份的机会。

几位大人顺着小路回到偏院,坐下来感慨了半天:“西涯公这弟子真可靠。换了我等门下那些文弱书生,哪儿能拦得这么干脆利落。”

可换了别人的弟子,也没有把老师和老师的儿子都拉去写闲书的啊。李老师默默腹诽一句,却没说出口,怕同僚们说他的爱徒不是。

王状元庆幸地叹了一句:“幸亏我那小犬不曾跟过来。他也是习过武的,有两膀力气,和衷要制住他怕不容易。”

他在儿子面前一直是个严肃端正的父亲,别说让王守仁知道他给连环画写稿,就是知道他来参加连环画大会,他做父亲的面子也有些挂不住。

他却不知,王守仁不仅早知道了父亲暗地里写连环画的事,还正在评审楼里按着其他几位评委和找上门的作者不许出门,才叫他们一路上少撞了许多惊险。

第286章

王守仁是王华长子,李兆先是李东阳亲儿,李梦阳与唐伯虎、边贡、王九思这两科进士都是李东阳的门生,祝枝山则是谢迁主考、王守仁榜出身……二代作者全是一代作者的子弟门生,真在会场里撞上,前辈们脸上不好看,后辈们心脏也不会好受。

崔燮死死按住李兆先,等师长们走远了才放开,沉声问他:“你怎么出来了,不是叫你们在房里歇着吗?我这一路见了许多同僚,万一有撞见你们的,喊出名字来,怕不要惹人围堵。”

李兆先满不在乎地说:“认得他们写过连环画稿子的多,认得我的又不多。纵认得,也不知道我是今日的六人之一,我听着游人们猜测,多猜作者里有小费大人呢。”

崔燮叹了口气,只盼费宏别出来凑热闹,王守仁更千万不要出来。王圣人的眼力和行动力可比这些文弱书生强得多,万一看见他亲爹,那可就谁都拦不住了。

他担忧地问:“就你一个人出来?你可去见评审的前辈了么?”

李兆先摇了摇头:“也不光我,我出来之后见伯虎兄亦出来了。他们可能去见今日的评审官了,我旧时常见那几位兄长,索性想着再看一遍画影、吃些东西再去。”然后就排队排到了现在。

他其实还想再看两圈儿,但见师兄找到面前了,便收了心思,主动问道:“师兄是来叫我回去?莫非要开始评文了?”

不是,是叫你们回去,好让你们的父亲师长们安心逛园子。

崔燮怜爱地看了他一眼,应道:“时候不早了,咱们先回去吃些东西,早做准备。晚上的评文会恐怕得开到夜里,你身子弱,趁此刻先歇歇吧。”

他拎着师弟就往评审院里走,出门时又抓了个负责秩序的伙计,让他去通知计掌柜安排人,把作者们都带到评审院里,大伙儿一起吃顿饭。

走到评审院里无人处,李兆先忽然拖住崔燮,双眼忽闪忽闪地看着他,低声问道:“师兄,你就跟我说句实话,给咱们评审的几位前辈是不是锦衣卫现在的作者?”

崔燮垂眸看了他一眼,利落地答道:“不是,你怎么会这么想?”

李兆先巴着他的胳膊说:“真不是?咱们两家还不知根知底么,师兄你这么一句‘不是’可应付不了我。当初《王窈娘》的戏本就是居安斋出的,里面的谢镇抚、封云、窈娘画的就和如今的锦衣卫是一样的,那时候你正是国子监生,费侍讲正是你同窗不是?

“你们的文章常齐名并称,交情又好,他肯定肯给你写稿子。郭、汤两位前辈更是你们迁安的才子——六才子点评版的三国也是你家书斋印的,这两位也必定是你爱用的人。”

他扳着手指头数人,有些对不上的就先撂在一边不提,最后投出了个最重的证据:“当时台阁体文风未衰,家父的茶陵一脉又是正当兴盛的风格,这几位前辈才子正是那时候扬名的,文风自然多有茶陵气质,那位水西恐怕更是家父的追随者……”

他抬眼看向崔燮,摇头晃脑地感叹:“若非我与师兄自幼相识,熟知你的诗作,只怕要把师兄你认作水西先生了。”

嗯,这小子欠揍。

崔燮瞥了他一眼,决定回去就给李老师告个黑状,拎着他脚不点地地回了评审室。

出乎意料地,他请来的评委老师们竟一个也没走,正跟唐寅、李梦阳等才子们交流写连环画稿的经验。

上一篇:冲喜

下一篇:穿入聊斋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