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台 第102章

作者: 标签: 近代现代

昏黄的烛光在薛升深陷的眼窝和鼻翼投下浓重阴影,他的脸像是一尊轮廓分明的雕塑,所有表情都藏在一片漠然冷淡之下,显得无端苍老,又莫名森寒。

他朝郑端文轻轻颔首,道:“去吧。”

走出薛府的那一刻,沉重大门在郑端文背后徐徐合上,他长出一口气,竟隐约有种死里逃生的错觉。深夜的风里有了凉意,吹得郑端文汗毛直立,他全身都湿透了,衣服贴在后心上,然而此时也顾不得狼狈,急匆匆地上了马车,命车夫向家中驶去。

第二日,郑端文便称病告假在家,再也没来上过朝。

据说是年纪大了,晚上回家时吹了风,次日家人发现他瘫倒在床上,半身不遂,口角歪斜,忙请太医延治,诊得是中风之症,因救治不及时,恢复到从前那样是不可能了,只能卧床休养,慢慢服药调理。

薛升听说此事后,似乎并不意外,也不如何惋惜,吩咐管家派人给郑家送些药材,算是全了这份浅薄的同僚情谊。

没过两天,颖国公府的小公子突然失踪,家人哭哭啼啼到顺天府报官,可惜今时不同往日,一场战乱,把本来就在走下坡路的颖国公府彻底打入没落,这种不痛不痒的小事连报官也没人愿意理,收案的胥吏不耐烦地应付完一遭,转头就把案卷扔在一旁落灰。

盛夏还剩个尾巴,秋天未至,却已有了“多事之秋”的预兆。

薛升端坐在书案前,仔细听手下汇报查来的傅涯生平,听罢冷冷一哂:“虎父犬子,傅廷忠若知道他生了这么个好儿子,会不会气得从棺材里坐起来?”

几年前,严宵寒曾明里暗里惩治过傅涯两回,一次是令他绝了嗣,一件是在喜宴上将他拖出去打了一顿。这没留手的一顿打让傅涯消停了一段时间,然而没等他想好如何报复,战乱爆发,京城被外族攻破,傅廷义带着全家逃往江南。

路途颠簸,活命要紧,没人顾得上对他精心照顾,傅涯拖着病体强撑到金陵,江南冬天又极湿冷,他的腿终究没能完全治好,留下了跛足的后遗症。

说来讽刺,他那双腿残废的亲大哥仍在战场上驰骋,傅涯这个健全的人最后却成了跛子。

傅涯瘸了腿,又没有子嗣,始终定不下心来,更兼来到金陵这么个繁花迷眼的醉生梦死之地,从此流连青楼楚馆,花天酒地,挥霍无度。而傅廷义是个一只脚快要踏入仙门的世外清净人,不愿花心思管束他,令他就这么一直蹉跎到了如今。

他在江南妓馆里染上了“秋夜白”,回京后仍需药物维持,自己的月钱不够花,渐渐开始偷家里东西出去当卖。

“白露散”在京城是被官府明令禁止的禁品,只能在黑市里交易,而且价格奇贵。傅涯不但卖自己的东西,连他娘的嫁妆也偷着卖,被秦氏发现之后一通大哭大骂,闹的家宅不宁,鸡飞狗跳。颖国公傅廷义忍受不了家中吵闹,干脆收拾包袱住进了城外道观,从此眼不见心不烦。

傅涯被他母亲教训了一顿,不敢再朝她房中伸手,手中实在紧巴巴的,便趁夜摸进了傅汀义的屋子,一通翻箱倒柜,最后找了几张银票,还发现了一个上锁的小盒子。

他满心以为盒子里是什么贵重玩意,便一并顺了出来,带出去找了个锁匠撬开锁一看,才发现竟是一沓与西南往来的信件。

傅涯再蠢笨,也知道这些东西的利害,他一面震惊于傅廷义的深藏不漏,一面又清晰地意识到这可能是个天赐良机。

他握着的这些东西,足以让整个傅家顷刻崩塌,亦足以将傅深从神坛上拉下来,一辈子再也翻不了身。

铺天盖地的快意和毁灭欲在身体里涌动的同时,傅涯竟然还能分出一半心神冷静思考。他不能直接拿着这证据去告官,因为傅深身边还有个老奸巨猾的严宵寒,自己送上门无异于自投罗网。

他势单力薄,必须找到一个能与严傅二人相抗衡的人,借他的手来完成这件事。

经过再三斟酌打探,他带着自己的“投名状”,来到了薛升的家门前。

“盛情难却。”薛升摇摇头,半是感慨半是嘲弄地自语道,“靖国公,天意如此,就别怪本官送你一程了。”

次日。

薛升入宫面圣,将颖国公傅廷义与西南私下往来的书信呈给长治帝。

“好……好!”长治帝连说了两个好字,脸上肌肉仿佛控制不住走向,显得形容异常狰狞。他举着那些信纸哆嗦了半天,陡然起身,挥袖扫落满桌笔砚茶盏,咬牙切齿地厉声喝道:“逆臣贼子!欺瞒的朕好苦!”

门外太监听见声音,战战兢兢地将殿门推开一条缝,正巧被长治帝瞥见,回手抄起一个羊脂玉笔洗砸向门口,暴怒道:“滚出去!”

一声巨响后满室静寂,薛升施施然地站在一地狼藉里,不痛不痒地劝道:“陛下息怒。”

僵立片刻,长治帝直直地跌坐在椅子上。

他面容紫涨,胸口剧烈起伏,不住粗喘,口中喃喃道:“一门双国公……呵呵,高官厚禄,竟养出了这么一群狼心狗肺之徒……”

薛升见他气的狠了,这才上前,恭敬道:“陛下,臣有一言启禀。”

长治帝从恍惚中分出一点神思,道:“讲。”

薛升一撩衣袍,跪倒在大殿中央:“颖国公傅廷义勾结西南逆臣段归鸿,谋害太上皇,危害社稷,靖国公傅深知情不报,反而为其包庇隐瞒,更与段归鸿交情匪浅。此三者谋逆之心昭昭,若不根除,日后必反。”

“事已至此,臣斗胆请陛下为后世子孙计,当断则断,彻底清理傅氏一系逆党,以绝后患。”

长治帝好不容易缓过劲来,疲惫道:“你说,朕当如何决断?”

“陛下容禀:傅深人在西南,又与北疆驻军遥相呼应,倘若由都察院参奏、三法司会审,势必要引发议论,遭受重重阻挠。万一将他逼急了,傅深联合段归鸿就地谋反,朝廷就彻底拿他没办法了。”薛升道,“臣以为,为今之计,唯有暗中下手,先诛贼首,再行清理余孽。如此一来,既可杜绝后患,又不致引发北疆动荡。”

长治帝心中顿时“咯噔”一下。他虽在气头上,可也知道要处置傅深这等重臣,总该给个自辩的机会,没想到薛升上来就要下死手,不由道:“他……傅深毕竟于国有功,怎么能用这种手段?”

“陛下胸怀宽广,可逆臣贼子却不能体谅您的苦心,”薛升轻声道,“陛下,您忘了昔年兵围京城,傅深是如何逼迫您的了吗?”

“傅深在朝中声望甚高,党羽众多,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大的胆子欺君罔上,”他伏地叩首,道:“此贼不除,江山社稷危矣。请陛下三思!”

长治帝沉默了。

薛升不慌不忙地等着他细细思量,胸有成竹,因为他知道昔日在皇上心中扎下的刺,在铁板钉钉的证据面前,最终会生根发芽,变成有毒的藤蔓,攫住他的心神和理智。

傅深必死无疑。

不管他平时如何忠义,哪怕他为长治帝重新打下了北方江山,可那些信任都是靠不住的,人未必能记得另一个人所有的好,但他一定记得所有的冒犯和伤害。

白璧上只要有了一个小缺口,它就离玉碎不远了。

果然,漫长的寂静之后,长治帝艰涩地开了口,嗓音甚至有些沙哑颤抖:“爱卿……有何良策?”

薛升数着自己的呼吸,等到耳边震耳欲聋的心跳慢慢消退下去,才面不改色地再拜道:“微臣驽钝,愿为陛下分忧,效犬马之劳。”

养心殿外,守门的太监只能透过缝隙断断续续听见里头传来的对话,几个词句就足以令他心惊肉跳,藏在袖子底下的手汗湿一片。

不知过了多久,朱红殿门方才“吱呀”一声,被人从里面推开。

薛升自殿内踏出,在阶前驻足,迎着铺天盖地的日光眯起眼睛。那太监偷瞧了他一眼,莫名觉得薛尚书虽然面无表情,可分明有笑意从眼角眉梢极缓地溢出。

那是胸有成竹,胜券在握,藏着刀与毒的冷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