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不起 第65章

作者:林子律 标签: 娱乐圈 年上 HE 近代现代

  “没有办法。”他仿佛置身事外那般说,“staff高度不稳定,主演换来换去,再加上前期处理得不太好的……本来杨导还在争取,希望能用几场高质量的调度换来’待重启‘,这下他受伤,应该没机会了。”

  方斐无言以对。

  “可惜。”沈诀遗憾地说,“我还挺喜欢这个角色的。”

  一流的人员配置,一流的剧本,开机时,所有人都以为将会共同完成一部漂亮的作品。

  但现在,这部作品永远拍不完了。

  方斐知道这是利益最大化的决定,情理之中,能够尽可能地挽回损失。可对他而言,也好像随着沈诀这话,感受到身体里有什么正像水一样地流走。

  “如果……”方斐艰难地说,“如果当时,没有重新换主演,有没有可能——”

  “不要怪自己。”

  沈诀看向他:“杨远意要是醒着,百分百会这么说的。对吧?”

  方斐不语,再次看向那扇窄小的玻璃窗。

  小红灯以固定频率闪烁着,像谁的呼吸无声却轻盈地打出生命信号,对他眨了眨眼:别把事情都揽到自己身上。

  方斐盯着那儿,呼吸良久才缓慢平复节奏。

  方斐并未在榕郡待太久。

  伤势需要护理,杨远意几天内估计都得在ICU了。

  等方斐确定见不到人,于是像来时一样孤孤单单地走了,夜班飞机回到虹市,短暂休息后再次投入《初出茅庐》最后的拍摄。

  这部现代都市连续剧在5月的最后一天顺利杀青。

  庆功宴上,方斐只短短地露了面拍完大合照,接着跟章舜霖打了个招呼再次去到榕郡。这次不同于之前突兀,小艾死皮赖脸地要跟来——她理由充足,说自己是生活助理,方斐不想到处走她就帮忙做些杂事。

  方斐拗不过她,想起那天沈诀描绘的凄凉场景,也觉得带个人方便。

  距离上次落地榕郡不过一周时间,但《落水》的命运板上钉钉了。

  烁天宣布《落水》停拍,至于恢复与否则未定。换句话说,烁天几乎选择了放弃这个项目,即便最开始对它投入过大量的资金与期待。

  除了家就在榕郡的汪宏裕,电影的班底已经各自散去离开这座城市,沈诀也因为要出席南法的电影节不在国内。

  虽然出了ICU,但当方斐抵达病房时,外间依旧冷清清的。

  未至盛夏,阳光潜入走廊时沾染了云的颜色,亮得发白。方斐提着小艾塞给他的一大堆莫名其妙的补品,站在病房门口,不知是否要现在进去。

  他没做好和杨远意见面的准备,也想不出该说什么才合适。

  几个呼吸起伏,方斐推开病房门。

  视野中短暂闪过耀眼阳光,看清病房内陈设,方斐却并没听见想象中某人看见他后第一时间有些意外的“阿斐”。

  靠窗的病床,男人面朝外侧躺着,被子只盖到腰间,方便穿脱的病号服下依稀看得见纱布绷带几乎覆盖了整个后背。床头柜子上方只有一个水杯,鲜花、果篮甚至饭盒与日常用品都都不见踪影。

  今天气温接近30度,方斐站在这儿,没来由地有点儿冷。

  杨远意可能正在睡觉。

  他放慢脚步,轻手轻脚地走过去,将带来的补品放在床头柜填满贴墙的缝隙,想了想,抬起凳子在杨远意面前坐了下来。

  “脏器内出血,轻微的脑震荡,后背烧伤……”

  这些字句不断地循环着,初听着除了震撼意外也没什么概念,不如杨远意毫无血色的脸来得更直观。

  杨远意永远理智而沉稳,连分手都体面得看不出一丝崩溃,罕有失态,更遑论失控与失常。他与病痛绝缘,直到现在躺在病床上也很难相信他有一身的伤,就是普普通通睡着的样子,微微皱着眉,不太安稳。

  就是这个与平时别无二致的睡颜,却让方斐好像心脏都被揪紧了一阵酸楚。

  杨远意的手放在身前,指尖轻轻地拽着枕头。

  他睡得很不安稳,不一会儿眉心褶皱就变得更深了。杨远意像知道不会有人安慰他似的,收紧抓住枕头的手指忍着痛,呼吸急促,没发出一点声音,过了会儿似乎好些了,他便又放开,薄薄的眼皮颤抖两下,仍然没醒。

  杨远意是不会委屈的,更不会说“我好痛”。

  可那几道折痕中,他突然直面了杨远意的脆弱。

  原来杨远意也会有一击即碎的时刻。

  拼了命工作,通宵剪片,把自己当成24小时运转的机器。

  他在逃避什么?

  又或者在压抑什么?

  如果杨远意是一尊外表保持得完美无缺的瓷器,此时已经从内里多了一条裂缝,不停扩张,延伸,随时可能自毁于须臾。

  而恐怖的是,以杨远意对自己的苛刻程度,方斐也分不清这是不是他有意为之。

  阵痛再一次袭来,猛烈地冲击全身每个细胞每条神经,杨远意再受不了浑身快要痉挛的痛苦,一声闷哼把他拽里半梦半醒状态,不得不睁开了眼睛。

  下午三点艳阳正盛,白色窗帘挡不住炽热天光。

  杨远意被晃得猛地闭上眼,习惯性想抬起手挡住却忘了还动弹不得,牵动后背伤处,又是一声控制不住的闷哼。

  “刷拉——”

  外围的遮光窗帘被拉拢,突然就好受很多了。

  杨远意这才意识到病房里有别人,他以为是沈诀,或者组内哪个工作人员,先说了句“谢谢”,口干舌燥,声音像金属片划破了一样难听。他不由得一阵懊恼,还想要补救什么支撑着自己想换个姿势,肩膀却被谁按住了。

  “要干什么?”

  声线冷硬,可熟悉得一下子唤醒了某处记忆。

  杨远意难以置信地看向前方:“阿斐……”

  “喝水,还是换药?”方斐对他隐含激动的语气置若罔闻,指了指床头柜的按铃,“需要帮你叫护士过来吗?”

  似乎想起两人现在的关系,杨远意眉目一敛:“不用。”

  方斐“嗯”了声,放开他坐回原处。

  肩膀还残留他掌心温热,杨远意留恋地回味片刻,抬眸看方斐神色淡然地坐在那把陪护椅子上专心致志玩手机。他回避着,于是杨远意越发专心凝望了方斐好一会儿,连脑子里徘徊不去的阵痛都忽然好转不少。

  为什么现在过来,是……来看他的吗?

  杨远意还问不出口。

  良久,他小心翼翼地说:“能不能帮我倒杯水?没法翻身。”

  “好。”方斐说。

  床头有保温杯,方斐在手背试过温度倒进小杯,递给他。

  杨远意却没用手接,他保持半身不遂的姿势躺着不动,抬起脸,那双灰蓝瞳仁看向方斐,里面有盈盈的光涟漪般地荡。

  “我坐不起来,一用力,后背就痛。”杨远意好像很为难地说,“能不能帮个忙?”

第六六章 冰封的湖

  这要求放在如今两个人中间,虽不算过分,但被拒绝也是情理之中。

  杨远意说完自知失言,再加上声音轻,以为方斐会嗤之以鼻,或者根本就装作听不见坐回原处。他没期待什么,只看一眼近在咫尺的水杯,用手肘撑着自己,打算慢慢挪到可以伸手抓住的位置再去拿。

  可水杯忽然被送到了唇边,杨远意一愣,对上方斐淡淡的眼神。

  他什么也没说,等杨远意喝了两口后又把杯子拿走,这才坐到了之前的地方。没拿手机,方斐看向他稍微抬手示意桌上的东西。

  “唐澳姐说你伤得有些严重,她专门买了这些,也不知道能不能用得上。”

  语气淡然,杨远意却听得一阵尴尬。

  他只点点头:“我回头给她发消息表示感谢。”

  方斐“嗯”了声,再没别的了。

  窗外鸟鸣不时清脆地透过纱帘,遮住阳光后,他终于能看清方斐。

  比3月时没那么瘦了,或许还在拍摄都市时尚剧,方斐的造型和剧中角色还重叠着。头发烫出了纹理,微卷,本就年轻,这下更是青春得像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偏分刘海遮住一边眉毛,发型把精致五官衬托得越发完美,看上去反而脱离了从前萦绕在眉宇间的忧郁,肤色透着健康的粉,也更好看了。

  杨远意端详方斐,同时方斐也不动声色地打量他。

  两人目光偶有交集,却都不约而同避开彼此。

  时间流逝,病房中始终一片死寂,连呼吸声都被默契地压得轻,好像连一点交谈的余地都不给对方。

  但如果待得难受,方斐早该走了才对。

  见他整理着T恤下摆,又出神看了好一会儿自己的指甲,杨远意后知后觉他可能并不是那么不耐烦,又想起方斐的剧,下决心打破安静。

  “章导的剧杀青了吗?”

  方斐还是对一切都漠不关心的语气:“拍完了,后续可能根据需要会补一些配音。”

  “很顺利,恭喜。”

  方斐眉眼一垂:“听诀哥说了《落水》的事……对不起,我也很遗憾。”

  听着方斐和他像礼尚往来,你问我最近如何,那么我也表达一下对你的关心。

  只是两人现在境遇完全不同,一个新剧即将开始宣传,另一个则项目腰斩自己住进医院,就算不叫云泥之别,也是相差甚远了。

  这句“遗憾”似乎染上嘲讽,杨远意倒没往心里去,方斐抢先意识过来:“不是那个意思,我就觉得……”

  “等我好一点了会想办法。”杨远意强打精神,“你也觉得剧本好,不是吗?”

  方斐不评价他的打算:“诀哥说’聚散随缘‘,其实我很赞同。”

  “但有时不勉强怎么知道事情就真的尘埃落定了?”

  方斐感觉他话里有话:“电影不是谁一个人说了就算,太执着的话,还会惹得一身债。我以为杨老师你做电影好几年了,应该知道。”

  杨远意:“那你见过我放弃吗?”

  方斐一时语塞。

  “我不是他们想的那么……无风无浪。”也许面前坐着的是方斐,杨远意想和他多聊几句话,“国外那几年就不说了,和谢川导演合作《江城追凶》——我有没有告诉过你就是那时候和诀哥认识的?——在他的组里,监制听着大权在握,其实就是给导演打杂的。我那时是新人,谁都可以使唤几句,差不多每天都会睡到一半被叫醒解决突发情况。”

  《江城追凶》小说原文有十几万字,被浓缩到100分钟。

  叙事紧凑,节奏更是快得一眨眼就会错失关键信息。人物刻画、取景也几乎无可挑剔,是当年的票房前三,沈诀甚至凭借角色获得了当年华语三金中的两个影帝。

  “……还有就是《风中残烛》。我非常想向叶导学习,托父亲找了人,好不容易让叶导点了头。不过他拍戏不管杂事,所以后勤必须全部到位,不能问、不能质疑,一切调度都得赶在他开拍前准备妥当。”

  讲述父子两代人不同的人生,加上时代烙印,是50年的民间史诗。大导、名演员,最后摘得柏林影展两项大奖,实至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