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太子胤礽 第5章

作者:伊川 标签: 近代现代

小弟弟们

出气不成,怨念地回到太子宫,胤礽在寝宫里转了两圈,还是拿起书来继续努力学习了。既然老康没有把话说死,那就说明这事还有希望。胤礽实在在紫禁城呆腻了,有一线希望也不愿放过。

胤礽现在汉学的主要功课还是四书,他复习梳理了一遍已经学过的内容,将剩余的先生还没讲,但自学完了部分也又看了遍,一直看到晚上11点多,奶妈几次催他睡觉才罢。第二天早读完,老师张英检查过胤礽昨天的功课,照常要教授新的章节,他制止了张英。“师傅,这些我已经会背,我背一遍您听,是否有漏误。”张英有些诧异地道:“那么殿下请。”胤礽早找机会请老康撤了给太子授课时老师必须得跪着的规矩,此时张英是坐着的。胤礽真心尊敬这位学问过人品德高尚的老先生,张老先生并非没有感觉,这将近一年来,虽然表面上不显,他心底也对胤礽亲近了很多。

胤礽便一字不露将剩下没学过的部分背了一遍,张英对比着书上的课文一页一页翻到最后,最后合上书,欣慰道:“不错,殿下如此勤勉,真是我大清之福,可喜可贺。”胤礽微笑,又道:“我对释义也有所了解,也说一遍,师傅听听吧。”张英点点头,他就又一句一句开始解释释义,这一番解释,一直到上午九点多老康下了早朝照例来尚书房还没完。

老康来到尚书房,照旧先进了胤礽的书房翻看他上午练的字,谁知今天竟然没有。老康很诧异。张英便解释原因,老康听完,眼中异彩闪动,道:“哦?这么说还没有讲完?那胤礽接着讲,朕也听听。”于是胤礽行了礼后就接着讲。他从早上5点多没怎么停顿的讲道现在,嗓子都有些微微哑了,但讲解起来还是用词浅显直白,语速适中,态度落落大方。

康熙对他们这些皇子,尤其是胤礽的要求,要他们处处不失皇家风范,三四岁的小孩子便要说话行事一如大人,胤礽自然更不能露出任何局促之像,在任何时候。康熙很宠他,但要求也非常严厉非常高。

口干舌燥地一直说道下午两点多才终于说完,期间康熙和张英都一句都没有打断他,几个皇子和老师们都陪侍在一边站着听。当然,胤礽的解释限于学问说不上多么精妙入微,但还是清楚地把课文解释明白了,而且平和中正不离大旨,对一个只有十岁的小孩子来说,这是非常非常难得的。老康听完很久,都一语不发,让胤礽心中很是忐忑。最后,老康终于把手里端着的茶碗放下,向张英道:“张爱卿,这四年来,你费心了。”张英恭敬地跪下叩首道:“微臣不敢居功,是皇上教育有方,也是殿下自己资质过人。”康熙满意地看了全力培养出的太子一眼,很不谦虚地道:“胤礽的资质的确不错,超过了朕幼年之时,但你不必太谦,这四年来你的辛劳,朕都记着。”胤礽和张英都没想到老康的称誉这么高,连忙跪下道:“不敢。”胤礽还道:“皇阿玛天纵英才,胤礽米粒之珠,怎敢当此赞誉!”

这话一说完,他就在心里先把自己酸倒了。怎么不敢!他的心理年龄阅历也只不过比老康小九岁而已,在怎么说也不会连童年的老康也比不上吧?可恨这种时候还必须这么讲话!老康示意让胤礽先起来,站到一边,对梁九功道:“传旨,擢张英为文华殿大学士,赐黄马褂一件,黄金百两。”张英连忙恭敬叩头,谢恩。

待张英又叩头,退到一边,老康招手叫胤礽过去,道:“胤礽,朕以前倒是小看了你,没想到你还这么有余力。朕决定了,这次南巡不带你去了,你留在宫里处理京城事物,明天你就和朕一起上早朝,开始学。”

啊!?胤礽彻底呆住了,不是吧,弄巧成拙!?

他惨叫:“皇阿玛!”乌黑的眸子哀怨地看着康熙。老康不为所动,吩咐诸老师:“明日卯时不必再上课,胤礽随朕到午门听政。”胤礽大着胆子摇摇他袖子,软声央求:“皇阿玛,儿臣才刚刚十岁。”老康斥道:“朕继位时才八岁,这么不出展,怎么像我爱新觉罗家的子孙!”胤礽收回手,不敢再说,咬着嘴唇眼波哀怨欲流,像一只可怜兮兮的小狗。康熙终于忍不住好笑:“你真这么想去?”胤礽急忙连连点头。老康安慰地拍拍他的头:“好啦,朕不止打算去一次,下回带你去。”胤礽当然知道老康不止去一次,但问题是,谁知道他下次什么去时候啊?

胤礽依旧用哀怨地眼光瞧他,这次老康却心如铁石,挥挥手说了句:“那就这样。”别的儿子的功课也不检查了,带着一众侍卫太监浩浩荡荡离开了。深觉搬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胤礽脸黑的像锅底,他侍读里最缺心眼不会看人眼色的奶妈家的儿子达春却傻乎乎地凑过来瞎激动:“太子爷,皇上这么看重您,这真是太好了!”胤礽冷飕飕看了他一眼,直看得他和所有打算凑过来拍马屁的人都退避三舍。

然而无论胤礽如何不情愿,老康金口玉言说出的话就算是定下来了,胤礽次日早辰便开始跟着老康御门听政。所谓御门听政,顾名思义,就是在乾清门外召集文武百官听取政事。真的是门外,胤礽虽然不明白为什么要是在门外而不是屋里,但他也认为门外比较凉爽敞亮。胤礽跟着老康上早朝是跟亲王们站一列的,一群成年人、中年人、老年人中间站一个小孩子,感觉很不协调,胤礽甚至觉得有点搞笑,但老康还是一本正经的时不时要他发表点意见。幸好老康毕竟考虑到了他的年龄,问的都是比较简单的好决断的事情,而且大都是他对某事的理解,还不怎么难应付。

胤礽跟着老康听政一个多月,终于到了礼部选定的黄道吉日九月二十八,老康的御驾启程,南巡去了,硬是将胤礽留在京城,并且还留给他一个任务,照顾诸多弟弟们。胤礽不明白这些弟弟们有什么好照顾的,每人都有专门伺候的宫女太监侍卫嬷嬷一大堆,但还是严格遵照老康的指示,每天去看他们一圈,过问一遍每个人的生活情况。他不知道老康的这个指示有什么用意,但他知道这些弟弟们日后都是牛人,现在事先打好关系总没错。不得不说老康同学很能生,不算那些夭折的,不带姐妹,他现在已经有十一个兄弟了,而老康同学还刚到一个男人的黄金年龄,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个数字必定还将继续增长下去。老康童鞋还真是将中国人的多子多福思想刻进了骨子里。

接到照顾弟弟们的任务后,胤礽最注意的当然是被无数清穿小说描绘过的四四和八八了,但这两只目前还没什么看头,四四童鞋现年虚岁才6岁,八八童鞋才3岁,刚刚会走稳,有时候还流口水,什么冷酷深情、温柔多情都连个屁影子也没有,让胤礽很是遗憾。不过幸好小孩子也很好玩,又很好哄,胤礽没几天功夫就和这一众小萝卜头混的关系很好,并且致力于培养他们的兄弟爱,一有空就率领所有能跑能走的小萝卜头挨宫找众兄弟联络感情,紫禁城内顿显温情脉脉。

捉迷藏

这天,胤礽率众弟弟在孝庄的慈宁宫玩,老康的书信来了。老康出巡在外,每隔三天就有一封长信给胤礽,详叙自己在外的见闻行程,胤礽投桃报李,收到信就回一封更长的,把自己生活学习中鸡毛蒜皮的事,像学习的进度、周围人员的状况、和弟弟们的相处,甚至吃饭的热冷都事无巨细告诉他,从老康回信的反响来看,他也很喜欢听,回信也开始鸡毛蒜皮起来,甚么都说,两个人心灵的距离倒比在紫禁城里还近了许多。

这次给孝庄也同样有信来,孝庄先看了看没什么大事,就叫胤礽代笔回信,胤礽根据她说的回完了就接着回自己的,照例长篇大论琐琐碎碎写完了自己的生活和对老康来信的感想,恰到好处表达了一下对老康的思念,他看看众小萝卜头,又让小太监找来纸笔让弟弟们也给皇阿玛写几句话。小萝卜头们都很新奇,能写字的都一个个像模像样的拿着纸笔,兴致勃勃的写,还不会写的,比如现在好奇地瞪大眼坐在胤礽腿上的小八胤禩,就也由胤礽代笔了。写完信封了,交由侍卫送走,胤礽掐指算算老康的行程,差不多已经到了苏州,顿时嫉妒了,苏州,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啊,不知现在的苏州有何种风情,又想,自古苏州多美女,不知这次老康现在是否沉醉在温柔乡里,回来顺便给他再带几个小妈。

但事实证明是胤礽的思想太不健康了,老康童鞋此时确实是在苏州,但并没有在温柔乡里, 而是在战舰上与高士奇讨论古今兴亡(胤礽:囧,皇阿玛乃太8浪漫了)。高士奇是康熙十年御考的第一名,博古通今,过目不忘,几乎是百科全书般的存在,胤礽常见老康把他当百度用。老康这一路南巡从京城出发,永定河经顺天府、河间府,到山东德州,在济南停留一日,观了趵突泉,而后登泰山,祭泰山山神,至桃源县,亲察黄河北岸各项险要工程,然后乘战舰渡扬子江,这才到了苏州。老康非常勤政,路上曾有谕旨:如有奏章到,立即呈进,不限时间,所以一路上也照常处理公务,哪怕是半夜三更。

老康童鞋此行没有惹什么桃花,惹桃花的倒是随扈他南下的大才子纳兰容若。纳兰容若才华横溢,人品又好,在汉人文人中地位极高,非常受欢迎,这次来江南,他的好朋友顾贞观给他介绍了一个同样才华横溢的江南美女加才女沈宛,两人还没见过面,但鸿雁传书已经心许不已。这回到了苏州,那位美女的家乡离此不远,竟然携下人到此见他来了,容若对此会面也很期待,专门和同僚调换了轮值时间,空出一天去见她。康熙因为指着容若收复汉人文人,对他的这些交往一向不反对,也由着他。

纳兰容若约会去了,老康和高士奇谈着古今兴亡,皇太子厚厚的信件被送到了,老康立刻不说了,兴致勃勃的拆阅爱子的信件。他这个儿子,时常给他惊喜,聪明却不乏厚道,温良又睿智,有超越年龄的目光与魄力,却还不失同年龄孩子特有的童心,来信时常逗的他哈哈大笑,老康非常喜欢看他的信,有时候甚至忍不住和臣子们,比如说纳兰容若和高士奇分享,这个太子是他最大的骄傲。

老康的下一站是往南京谒明太祖陵,再下一站准备再次登岸视察高家堰堤,然后到曲阜祭孔子庙,再接着就该回京了。出来这么长时间,他也有些想念爱子了。这次跟他出来的只有大阿哥胤禔,这孩子资质也非常好,聪明刚毅,魄力十足,行事也处处不失天家气度,折服不少随行官员,胤礽日后,必将有个得力臂膀。

康熙的愿望是美好的,但好像有些不切实际。至少目前来看可能性不大。大阿哥胤禔最不喜欢的人就是胤礽了,他觉得自己处处都比胤礽强,而且还是老大,但偏偏处处都比胤礽低一头,只因为他是太子,而自己不是。胤禔看胤礽哪里都觉得不顺眼,不论是他走路的姿态、说话的腔调、还是眯起眼来笑的样子,和无意间露出来的高高在上的尊贵。这感觉在最近一年来尤其强烈,因为以前至少自己暗中挑衅的时候他还有些反应,而现在他根本就是不理不睬了。哪怕自己此次在弓马课上赢他,他也只不过不在意的一笑,云淡风轻,笃定而高傲(胤礽:555人家什么时候高傲了,明明就是对一个小太监说话也是再和蔼不过的了……)。真希望有一天看到他这副假面具破碎的样子。

远在北京的胤礽对他大哥的这副心思并不是一点不知道,路遥穿到的第一天就感觉到这小孩不喜欢自己,他也试图与这小孩修复过关系,不过好像没有一点作用,还起了反效果。胤礽很无奈,只能归结于天生八字不合。他没有到和小孩子置气那么幼稚,但无论谁天天对着两道隐隐敌意的目光都心情好不起来吧?胤礽只能忽视他,什么事表面上做的过的去就行了,不奢望别的。反正老康家这一窝孩子天生就是要做对头的,目前剩下的几个表面上还其乐融融就可以了,他没有抱啥不切实际的希望。

紫禁城里,那群日后注定要敌对的兄弟们这时刚回完信,正在天真无邪地做游戏。老三至老七在捉迷藏,老八坐在胤礽怀里天真地含着手指头。慈宁宫的地方很大,但可以藏人的地方有限,尤其是傻傻的老六,只会躲在门后头,谁都能找的到。轮到他找别人就更不行了,转半天加上胤礽偷偷给他暗示他还是找不到,找的最后其余四个人都感觉百无聊赖,要给他放水了。四人中最善良的老五胤祺让了他几次,最后别的人开始觉得无聊了,这一年来在他身边放松大胆了许多的胤祉嚷嚷着没意思,要去毓庆宫玩,毓庆宫后殿素有小迷宫之称,藏起来确实有趣的多,于是众人便告别孝庄,转战毓庆宫。

进了毓庆宫,胤礽命明露绛雪拿出点心饽饽水果招待几个弟弟好好吃了一顿,然后继续捉迷藏。孝庄不放心她们几个,命苏麻喇姑跟着过来伺候了,苏麻与胤礽的奶妈忙命宫女太监们用心伺候保护。

大boss回归

毓庆宫陈设精雅巧妙,不分间隔,左一架书,右一道屏,或贮书,或设鼎,或设瓶供花,或陈设盆景,门户连环相通,门径繁复,有趣至极,颇有红楼梦中贾宝玉住所的味道,甚至也有一架现在极少见的大玻璃穿衣镜。几个小阿哥到了这里后毓庆宫的宫女太监们都提着心,既怕这些小主子们在这里玩磕伤碰伤了哪里,又怕这些小主子们把哪里磕坏碰坏了。且不说这里的每一件东西都价值不菲,它们还大都是皇上和太皇太后赏赐的,弄坏了上边的人不追究便罢,一追究就受是重罪。

到了毓庆宫,因为老三胤祉算是熟客,仗着地理条件熟悉便自告奋勇的做找人的那个。其他人便一窝蜂跑去藏了。这回小六总算是学的聪明了点,没有再藏门后,而是躲在了一道博古架旁边的大盆栽后边。毓庆宫到处都是可以藏人的地方,胤祉转了一圈,发现自己虽然占着地利还是没能找见一个,就决定诈一诈。他对着一个角落似模似样一本正经地说道:“出来吧,我看见你了!”

虽然他语气装的很像,但弟弟们也大都很聪明,没有上当——除了傻乎乎的小六胤祚。说来也巧,胤祉站的地方离小六很近,就在博古架的这一边,小六以为他真看见自己了,老老实实站了起来。胤祉见到真有人上当,眉梢眼角都是笑,偏还摆着一副“我早知道”的表情,道:“六弟,又轮到你找了。”小六乖乖地迈步打算出来跟他换班,不料袖子带到了博古架上的一只瓶子,那瓶子“啪嚓”一声在地上摔的粉碎,瓷片四溅。小六呆了一秒,“哇”地一声放声大哭起来。胤礽吓了一跳,苏麻与奶妈宫女太监们也都吓了一跳,都急忙过去看他怎么样了。他的同母哥哥小四胤禛听见他出事,也从藏身处走出来,背着手站在一边,睁大黑水晶一样的漂亮眼睛,关切地看着他。

苏麻和奶妈检查了又检查,确定他没事,才命小太监过来打扫瓷器的碎片。胤礽哄着他不哭,将他抱到炕上和小八放在一起,拿来一只又香又圆的大柚子让他们滚着玩,然后又去安慰剩下的几个。命宫女太监们将屋里易碎易伤到人的物件都收起来,又帮剩下的几个分配了各自的角色,让他们接着玩,回到炕边,这才发现小六和小八两只小猫一样在炕上滚着那只柚子扑来扑去,真是可爱到爆。

忍不住拿过那只柚子,真像逗小猫一样举到他们跟前,待到他们来扑,又突然将柚子滚开。这样逗了几次,小八忽然急了,合身扑到柚子上,“啊呜”一口咬下去,旋即又被柚子皮涩的眉毛眼睛皱成一团,扔掉柚子呸呸呸乱吐。胤礽被他的行为惊住了,接着笑的喘不过气儿来,两只手穿过他腋下将他提起来,在他的小脸上乱亲一气——怎么会这么可爱!苏麻和胤礽的奶妈也被逗的笑的前仰后合。

众小萝卜头在毓庆宫玩了很久,临走时胤礽还特地将那个被小八咬了一圈小牙印的大柚子给小八的奶妈带回去,让他回去接着玩。这一干小萝卜头现在真是各有各的可爱,若是能永远都不长大就好了。

十二月九日,老康历时两个月的首次南巡结束,回宫了。胤礽率留守京城的文武百官在正阳门跪迎老康的回归。

老康这次南巡的目的算是圆满完成,大大缓和了南方地区的民族矛盾,亲祭孔庙,行三跪九叩大礼,提“万世师表”匾,彻底收服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老康回到紫禁城,先去给孝庄和皇太后请安,而后拜祖先,又进行了一系列的繁文缛节典礼才算消停下来。消停下来后他跟胤礽细细叙了背后寒温,紧接着就检查他的学习,确定他在自己离宫的这段时间内真的没有偷懒才算罢休。似乎自古至今的父母都这样,最着紧孩子的学习。老康南巡这两个月,胤礽在紫禁城里和众弟弟们的感情打的很好,众弟弟们都很喜欢他,宫里风吹草动都瞒不过老康的眼睛,老康对此表示十分满意。

老康回来后紧接着就该过新年了,一切都与往年一样,繁文缛节,大宴小宴,没什么新意。倒是过了年后发生了一件让胤礽很是期待的事情——老康去江南转了一圈长了长见识,回来后终于明白紫禁城实在不是人住的地方,决定利用前明清华园残存的水脉山石,修建畅春园作为避暑听政的离宫了。对于这个决定胤礽举双手双脚赞成,他早觉得紫禁城不是人住的地方,尤其是夏天,闷死臭死人了。老康选了宫廷画师叶洮负责总体设计,又请了江南园匠张然叠山理水,同时整修万泉河水系,将河水引入园中,胤礽对这一切充满了期待。

过了年到二月,天气不再那么酷寒,老康众儿子们一窝蜂的生日又来了。今年二月这一群孩子的生日中最惹胤礽注意的是老大胤褆。胤褆满十三岁了,本来这也没什么,又不是整生日又不是及冠,胤礽本来没有注意到。但胤礽的侍读之一,老爸是内务府总管的达春神神秘秘的告诉他:“太子爷,你知道么,这次大阿哥做生日,皇上赐他的还有两个大姑姑、四个小宫女。”大姑姑就是大宫女,达春因为老爸的关系,消息向来很灵通,但胤礽没觉出这个消息有什么奇怪的,道:“那又怎样?想是大哥年纪到了,身边伺候的人要增派的缘故。”达春作出痛心疾首的样子:“太子爷,您可真是……”他小心翼翼地凑近胤礽,表情在胤礽看来有种与小小年龄不相符的猥琐,“那两个大姑姑,是皇上派来教大阿哥人事的,那四个小宫女也是预备侍寝的,您不见长的那个水灵哟——……”

达春拉长了腔摇头晃脑一脸向往,胤礽手里正拿着书,忍不住将书一卷,一书敲在他光亮的脑门上:“你那是什么表情!”达春脖子一缩,抱着脑袋委屈地看着他:“太子爷……”胤礽道:“我说过别加那个‘爷’字,我听了难受。”达春改口道:“主子……”胤礽皱眉道:“大哥今年才十三岁啊,还这么小……”胤礽有半句很流氓的话没问出口——发育成熟了没?达春摸着脑袋奇怪地道:“十三岁还小什么啊,外头十二三岁就娶媳妇儿的还有呢,我也已经有个通房丫头了!”胤礽惊讶地看着他:“你不是还没过十一?”达春挺挺小胸脯,道:“就快了,再过两个月。”胤礽终于忍不住问出了疑问:“你……行吗?”达春没有想到会受到如此巨大的侮辱,大叫道:“我怎么不行!?我姆妈还特地熬了红花汤给那丫头喝!!”

他们这话是在课间休息的时候在书房里说的,本来他们说话的时候声音不大,没别人听的到,他这一叫,顿时将一屋子人的眼光都吸引来了,侍读们老师们,一个个都诧异地看过来。胤礽大觉丢脸,一脚将他踢开,恼羞成怒道:“学习怎么不见你这么上心!去,将今天先生布置的作业各抄一百遍,不抄完不许睡!以后再让我知道你行为不检,瞧我怎么罚你!”达春也知道闯了祸,捂着屁股灰溜溜地走开。

没过一会儿又上课了,这一节开始写字,胤礽边练字边跑神。穿越后最难越过的一道坎开始逼近了,那就是男女之事。老大今年十三岁,在这个紫禁城里按照惯例就开始进行周公之礼的教育了,明年他就业十三岁,也将面临这个问题,到时该怎么应对?穿越到这个太子身上,什么问题都可以克服,但这个实在是不行,他原本是个女的啊!她是个彻彻底底的异性恋,虽然穿越到了男性身上,但要她去和女孩子相亲相爱,而且注定不止一个,过一辈子,那还不如干脆彻底的杀了她!!到时候,到底该怎么办……

穿越后就想过这个问题,但总是只能想到时候再说,现在将要到时候了。

渌水亭和畅春园

胤礽忧郁而忧愁。

到时候,该怎么办……

胤礽的忧郁从思想中带到了生活中,很长一段时间没精神。老康觉察了,但恰巧这段时间小六胤祚病了,老康以为他是为幼弟担心,很感动,没有多想,还特许他出宫散散心。正好这段时间大才子纳兰容若在西郊自己的别业里举行文人聚会,老康一举多得,想顺便让他长长见识,转移一下他的注意力,让容若也带他去了。

胤礽参加这个集会是穿的便装,冒充容若的远房表弟,容若举行聚会的地方是在别业靠近玉河岸边的一座小亭子里。这座亭子不像大多数权贵人家的亭子,雕栏画栋,金彩辉煌,再不然也是精巧无比,而是一座乡野风格的茅亭,胤礽一见就非常喜欢,这别业也不像大多数园子,亭台楼榭,屋宇连绵,而是一派天然气象。纳兰容若曾特意为渌水亭写过一首诗:“野色湖光两不分,碧云万顷变黄云。分明一幅江村画,着个闲亭挂夕曛。”这是一座乡村风格的园林。穿到富贵天生的胤礽身上的路瑶从本质上来说其实是个草根阶级出身的平民,自小在农村长大,一见这风光顿时觉得无比亲切,喜欢的不得了,郁郁的心结也不由暂时放在了一边。

纳兰容若将他带回家,也是提着心的,这时见他展颜才略略放心。

纳兰容若的一众文友们大都是文坛上响当当的泰山北斗,各个都是有真才实学的,按现在人的观点来看,脾气多数都有些怪诞,容若担心会冲撞到胤礽,今天带胤礽一同来是老康临时起意决定的,他什么也没来的及准备。但胤礽什么人,灵魂是来自人人标榜个性的二十一世纪的路瑶,这些文人的小脾气在他实在是小意思,不值一提,而且这聚会在他看来,很米有真实感,大家坐一块儿喝喝酒作作诗,作的诗还没有红楼梦里众闺秀作的好看,要不是这里风光好,而且难得出宫一趟,他早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