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石器去种田 第31章

作者:瓜不咸 标签: 种田 近代现代

唐筝一时无言,这蛋壳形可是非常稳固的结构,哪有那么容易塌,可原理说了山肯定听不明白,只得无奈地说:“没那么容易塌的,我上去砌,你把东西递给我。”

“哦,好。”

山忙不迭失的点头,唐筝带他们出了窑,从后面爬上去,手里端着装满泥的陶碗,山从下面把砖一块块递上去,没多久,唐筝封上了整个窑的最后一块缝隙。

整个窑前面有很大一块地方没有砌上,窑身正对南方,开口则朝西南,大约是两米半的宽度,一人高。

沿着地上还没磨蹭掉的之前画的圆形上取一米的宽度在缺口处向外砌一个圆弧形的窑口,有点像西方的小门,下面是竖着的长方形,上面一个半圆,正面封口的时候底下一段架空用来进气,上面再留出一个口子,用来往里面投放干柴,整个结构从上面看上去像是一个烧瓶。

剩下旁边一个大豁口,那是用来搬东西进去的地方,没有条件做个厚实的门方便开关,捏一块弧型的陶板盖上,烧陶的时候再用泥糊住总是没问题的。

三个人一起砌到太阳西斜的时候堪堪完成,明天只需要让山多弄点泥浆,把窑里里外外再糊结实一点,做块板子盖上去,用火烘干了就算大功告成了,之后便能大批量的生产陶制品,或是烧制砖瓦了。

之后几天的进程倒是出乎唐筝意料的快,是她少算了女人们的战斗力,她们处理那些皮毛根本只需要一天时间罢了。之后跟着一起加入了挖冰窖的行列,挖完了整体面积又向下扩了一米的深度,最值得庆幸的当属地下没有渗水了。

恒温层的泥土其实比较松软,唐筝让人把砍下来的树干拿来给整个冰窖里做框架支撑,防止之后出现塌陷的情况,四周的泥土夯实,用竹竿丈量着尽量弄得方正平整,方便以后堆砌,整个工程最简单的部分才算告一段落。

--------------

俗话说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时来铁变金,运去金变铁。

这句话说的果真不错,在冰窖挖完之后的那天又下起了雪,一下就是整整两天,好不容易加快的进度又硬生生的被老天爷拖了下来。

昨天夜里总算等到雪停了势头,唐筝决定抓紧时间带人去下游的河里把冰块捞上来,天还没亮就把人都叫了起来。

“榛,我们都准备好了。”松的背后站着一票人,男的女的都有,手里拿着特意做的粗绳子和凿子之类的东西,还有两个特意做出来的竹排,前头牵上了绳用来做拖车,或许其他季节不太好使,但现在地上全是厚厚的积雪绝对没问题。

运送冰块需求的劳动力极大,几乎三分之二的族人都在这个队伍里,只有留了几个行动不便的和年轻的孩子在族中守着。

检查了一遍需要带的东西,唐筝向松点了点头,“可以了,走吧。”

一群人浩浩荡荡地沿着溪流往下走,因为这条溪水上游没多少路便是分叉口的缘故,他们旁边这一段的水流比较急,不冻冰,往下走大概一个小时不到会有一条大河连着一片小型的湖泊,那里的水缓,入冬这么久想来冰层应该很厚了。

走过的地方都用竹排压在下面,人站上去踩实了弄出一条路来,到时候运冰块回来的时候方便。

“呼,这天越来越冷了,什么时候是个头啊。”唐筝把手捂在嘴前呵了一口气,说话间有白色的雾气从嘴里被气流带出来,刚出门没多久鼻头便被冻得通红。

以前的榛对时间没什么概念,日子千篇一律的过,回忆起来也不知道这雪季到底有多长。

唐筝现在记着日子,粗算一下这雪也下了快两个月了,天气却一天比一天更冷,一点点回暖的迹象都没有,放在万年之后大概只能是大东北,哈尔滨之类的地方会有这样的气候才对,搁在这一块儿显然不太正常。

旁边的樟听见她的话,咧了咧嘴,笑着回道:“嘿,也没多久了,再有一半,树就该长芽儿了。”

“一半?”唐筝有点不敢置信,照樟这么说加上之前的霜冻,一个雪季要持续将近四个多月。

“是啊,今年咱们可好过多了。”樟感慨地说道,“说起来今年的雪季特别冷,估计外面又要死上不少人,像咱这样的小部落啊老天爷稍微发个脾气,或许整个就不在了,不知道雨季来的时候周围还能剩下几个。”

唐筝没接话,她也知道樟只是稍稍感叹了一下而已,部落之间其实没有太多的情感联系,除了交换物资之外剩下的约莫只有互相威胁了。

他们这一圈石部落是老大,也就没有因为外力导致需要团结在一起抵抗的情况,各扫门前雪,冷淡的很。

路上也无聊,樟在一边给唐筝讲些有意思的事情解闷儿,这些年去石部落交易的时候他去过好几回,见过不少世面,不过大多数也就是哪个部落被哪个灭了,谁家运势好得了好些个东西,换了不少人回家之类家长里短的八卦。

“听说啊,西边有个部落用十包什么豆子换了石部落一个漂亮女人回家,那女人我见过一次,腰粗屁股大,可真是好看,也就石部落能养出这样的人来。”樟说着脸上流露出羡慕的眼神。

原始人的审美唐筝不敢恭维,思绪放空听他说着,猛地一个想法快如闪电地从脑海中划过,唐筝一把拉住樟急切地问道:“你刚刚说什么了?”

“啊?”樟被吓了一跳,说话都结巴起来,“就,就换回去一个漂亮女人啊。”

“不是这个!用什么东西换的!”着急的唐筝声音都拔高了不少,引得其他人往这儿看。

“哦,你说那豆子啊。”樟拍了拍胸口,榛激动起来忒吓人,“怎么了?是很厉害的东西?”

“不是,你先告诉我长什么样子。”冷静下来,唐筝松开了抓着樟衣服的手,再次追问。

仔细回忆了一下,毕竟是大半年前的事情了,樟有点不太记得,想了好一会儿才说:“好像是黄色的,圆圆的,大概这根指头这么大。”樟掐着自己的小拇指笔画了一下。

“真的?!”唐筝激动地差点跳起来,要是没猜错那东西肯定是黄豆!之前整个果季都在找能种的植物,这会儿可算是有线索了!

“那东西又不值钱,你怎么这么高兴?”樟疑惑地抓了抓脑袋,十包豆子堆起来能装他们陶锅两三锅了,真不知道有啥好稀奇的。

“你不懂。”唐筝竖起一根手指摇了摇,脸上的笑容怎么也放不下,“这可是个好东西,能吃的好东西。”

樟更加纳闷儿了,出口反驳道:“我吃过的,硬的很,咬都咬不动,泡水里的吃起来倒是有点甜味儿。”

唐筝笑得越发欢畅,也不解释,指着前面说话间越来越近的目的地说:“看,我们到了!”

“诶!”还不等樟再问,唐筝拔腿就朝前跑去,在雪地里撒着欢,其他人不明所以却都跟着笑,大概又遇上什么好事了吧。

第26章 冰砖

湖泊里的冰结的很厚, 站在上面完全没有问题。

不敢再往前面, 唐筝让人沿着岸边开始凿, 生怕中间的冰薄了掉下去, 这种环境谁也救不上来。

凿子搁在冰面上,先轻轻地一点点敲出痕迹, 再重头开始加重力道,划的是一米见方的方格。

一群人在河边排排坐, 敲敲打打热火朝天, 直到第一块冰被凿开捞出来的时候唐筝才直观性地了解到这冰面有多厚, 将近三十公分的厚度直接用来搭一个冰屋都绰绰有余了。

捞上来的冰块对半切开,派了一部分人按照唐筝之前准备的竹片长度修整出同样的大小, 然后一块块摞上竹排装车。

熊和枳力气大, 再加上雪地滑,他们两个足以拉动装了十多块冰砖的竹排拖回族里去。

樟和另外两个汉子拉另一车,两队一起送正好能赶上凿冰块的效率。

整个进度进行的相当缓慢, 太阳西垂的时候唐筝叫上人回家,来回也就弄了六车的冰砖, 对于一整个冰窖来说比例实在是不大, 粗略估计一下大概还需要来个七八回才能凑够。

现在基本上算是看老天爷的脸色行事, 雪下的小就去打猎,大了就蹲在家里,停了就去凿冰块,日子也就一天天的过,没什么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