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文中的路人甲 第172章

作者:诸事皆芜 标签: 年代文 轻松 近代现代

况叶和陈繁仪就更不用说。

目前九大队的知青加起来也就他们七人, 今年队里也没有新知青。

年初三月的时候, 丰水公社也来了一批知青, 总共十四人, 都分配到其他的生产大队。

而这次两人中的姜雨被选上, 获得了一个招工名额。

同时和她一起被选上的还有丰水公社的其他九个知青,这一次招工丰水公社总共有十个名额。

十个名额看起来不少, 和第一次招工的两个名额相比,甚至是它的五倍,但竞争同样不小,因为谁都不想落选。

被选上的姜雨自然是高兴万分。

不过和她一起竞争的朱静的心情就不那么好受了。

好在姜雨和朱静是同一批下乡的知青,这几年关系处的还不错, 两人也没有因此事闹出什么矛盾。

况叶得知姜雨被选上,去恭喜的同时,也稍稍打听了一下这次招工的具体信息。

十个招工名额,相对于丰水公社符合招收条件的知青来说,的确有些少。

但这十个名额其实不算小, 要知道当初许诚他们那一批被招工走的知青,还是因为铁路修建以及相关的产业需求的人多,也才二十个名额。

况叶虽然这次公社有招工名额, 但具体是招什么样的工,以及是哪个单位招工, 都不是很清楚。

经过一番打听,才知道这是一个将要投产的钢铁大厂在招人。

而这个钢厂其实也是三线建设的一个项目。据说当初其实在六五年的时候已经开始建厂, 其名下的二分厂在当年年底就投产了。

但剩下的几个分厂,却因从六六年开始的动荡,施工建设进度受到严重的影响。

后面还是因为局势稳定了一些,省上重新启动三线建设的相关工程建设,剩下的几个分厂才得以修建完成。

几个分厂的建设即将完工,也即将投产,自然新增了不少岗位。

因为厂区离安琼县不算多远,所以这次得到了名额相对要多一点,丰水公社才能有十个招工名额。

招工的名额定下来之后,姜雨等十名知青,也很快的通过了体检、审查,办理了相关的手续后,就离开了丰水公社。

姜雨的离开,对整个九大队来说,没多少影响。

除了知青宿舍的朱静等人,队员们更多的还是关注眼前的事物,地里种的粮食可是关乎到切身的口粮。

而况叶也没有对此事再过多的关注,他每天的事也不少。

培训班那边上课,每天虽然只有一节课,但花在上面的时间可不仅仅只有那四十五分钟。课堂外的工作,才是最消耗精力的。

回到九大队,除了制药也还要忙不完的事。

小菜园需要打理、果树需要剪枝、房前屋后需要清理、消耗大半的柴火需要补充、粮食需要加工脱壳等等,这些繁杂的小事,也需要耗费大量的精力去打理。

这也就是一个人住的坏处了,所有的东西都要自己来。

当然也可以摆烂,但况叶又做不到。

收拾屋子,把周围的东西打理的井井有条,让他有种说不出的满足感。

而时间就是这样的悄然流逝,七三年的元旦到来。

元旦后的第五天,队里组织所有人分口粮,况叶这次也是早早的去排队。

最终拿到手上的粮食,也和他之前预料的那般。

小麦、玉米这类的主粮占比少了很多。就是杂粮比如豌豆、胡豆这类,也因为减产的关系,在口粮中的占比也下降了少许。

今年口粮中占据大头的就是红薯,足足快有一半的占比。

又因为减产,今年能分到足够三百六十斤口粮的队员,也只有一小部分。

剩余的大部分队员,分到的粮食都不足三百六十斤。

况叶这次也一样,哪怕他兑换了些公分,最终分到的口粮也只有三百斤出头一点点。

他这个水平,基本上和队里普通的队员差不多。

三百斤的口粮,近一半的都是红薯,按照5:1算的话,实际领到的红薯有七百多斤。

只要红薯保存得当,或者进行些加工以延长保存时间,这七百多斤的红薯其实也还行。

但红薯这东西,吃多了是真的很伤人。

无奈现实就摆在面前,有的吃和没得吃之间,所有人还是会选前者。

把口粮运回家中,况叶看着地窖中的七百多斤红薯发愁。

虽然对此早有预料,但这么一摞小山似的红薯摆在眼前,他还是忍不住思考要如何消耗完它们。

明面上他的口粮不多,也不能大张旗鼓的把红薯加工成淀粉。而且面前的红薯是几个品种混杂,其中蜜薯明显占据大头,用它来加工成淀粉也出不了多少。

思来想去,最后只能慢慢的自己动手加工,把适合制成淀粉的制粉,适合制成红薯干的制成红薯干。

不过这些事得后面慢慢来,现在他得去办周光旭他们把口粮弄回知青宿舍。

去年知青宿舍还有五人,加起来的红薯有一千多斤;如今剩下四人,但红薯的分量却是一点也没减少,甚至有近三千斤。

这么多红薯,光靠周光旭四人,怕是得弄上许久。

“谢了况叶哥,我们几个现在看着这一窖红薯,现在是真的有些愁。”

把最后一箩筐的红薯倒进土窖中,周光旭撑着扁担歇气的功夫,看着还没封口的土窖,脸上的表情有些扭曲。

去年他们五个知青,分到的红薯也不少,上半年的时间几乎是变着花样在吃这些红薯,甚至也加工了一批延长保存时间,才把分到的红薯吃完。

这红薯几人也实在是吃伤了,但不想挨饿,就越不过这红薯。

除了每餐的主粮,还得夹杂着红薯,以及平时佐餐的蔬菜等物,才能让五人坚持到年底。

结果今年分得的红薯比去年还要多,而他们知青宿舍的知青,还从五个减少到了四个。

想到这,快三千斤的红薯,要四个人在半年的时间消耗完,周光旭的胃部就忍不住抽搐。

“这些红薯你们还是加工一部分吧,或者问问其他队的知青要不要换点,今年九大队的收成算是好的。”

对于周光旭到底在愁个啥,况叶大致也能猜到。

这一地窖的红薯,光靠周光旭四人消耗,想想那个场景他就打了个寒战,这就是真顿顿当饭吃也能吃上小半年。

队里的其他队员家现在的情况也应该差不多,甚至还要更夸张,很多队员家的人口可不只四个。

每年到这个时候,各家各户的队员们就会抽出人手,加工一部分红薯,或制淀粉或制成红薯干。

不过队员们自己加工的量不会很大,还得保证后续的口粮够吃。

今年可能会多加工些,毕竟每家每户分到的红薯都不算小数。

当然也可以和其他生产大队的人互通有无,用红薯交换些其他粮食或物品。

虽然时局动荡,这样的交易只要数量没超过红线,在农村却也是允许的。

“和其他知青换?这倒是可以问问。”周光旭眼前一亮,这段时间正是各个生产大队分口粮的日子。

对于丰水公社底下的各个生产大队今年的粮食产量,周光旭也从相熟的知青中那知道些。

能和他们分到这么多粮食的,今年在整个丰水公社都是少数。

知青中的很多人应该都有这个需求,红薯虽然有各种各样的缺点,可它管饱啊。

鲜红薯还是按在5:1的口粮换算的,对于那些真正不够吃的人来说,还是很愿意换的。

歇了口气,周光旭也终于缓过劲来,之后和况叶以把土窖先封好。

而况叶和几人吃了顿午饭,就很快告辞回家。简单的收拾了两下,就骑着自行车往场镇去。

口粮分完后,时间仿佛过得愈发的快,腊月的日子悄然而过,很快就迎来了春节。

因为政策的原因,况叶和九大队的所有人,都仿佛适应了这样的过节气氛,简单的准备了一番,就再次投入到工作中。

就在春节的气氛散的差不多的时候,一个意外让九大队在午夜的时候,还喧闹了一回。

刚刚入睡没多久的况叶,突然心中一悸,就从床上直直的起身,而后原本安静的豆豆也开始叫了起来。

汪汪汪!!

突然醒来,他本能的感觉到一丝危险,再听到豆豆有些惊慌的叫声,他拿起一件棉袄披上并迅速穿鞋,按照直觉离开了屋子。

来到小院中时,漆黑一片的九大队,此时却没有了夜深人静的静谧,而是充斥这此起彼伏的犬吠声,以及其他牲畜的叫声。

就连依靠在他脚边的豆豆,此时也发出呜咽的嘤嘤声。

不少队员因此被吵醒,有担心是不是遭贼的队员,也迅速的起身准本点灯,想要一探究竟。

可还没等灯点燃,一阵晃动就传来。

站在小院中的况叶自然也是感觉到,此时他也反应过来,这竟然是一场深夜地震。

不过他也能感知到九大队这边的晃动不大,稍稍有些晕眩感,且震动的持续时间只有十几秒。

这次地震对丰水公社的影响应该不大,就是不知道它具体的震源在哪,强度到底是多少。

震源离安庆县近的话,他感受到这番强度,地震强度应该不算多大。但要是震源离安庆县远的话,以刚刚震感,这次地震怕是不小。

第186章

地震持续的时间不长, 而因它被惊到的动物,在疯狂的嚎叫了一段时间,没再感受到危险后就逐渐了停歇了。

至于被鸡狗等家畜吵醒的队员们,有一些感知比较敏锐的感觉到了晃动, 但都时间太短以为只是自己的错觉, 一些以为谁在摇床就嘟囔了两句。

对于外面的鸡叫狗吠, 有一部分选择起身查看, 一部分根本就懒得起床, 而是高声呵斥了自己家的狗子,就再次躺进被窝中睡了。

二月初, 白天的农活已经逐渐多起来,原本就累得不行的队员,可不想在寒意较重的深夜离开温暖的被窝。

况叶穿着棉袄在院子里站了一小段时间,看着远处的几家亮起了微弱的灯光,但等队员查看没发现什么异常, 也就吹灭了灯盏重归黑暗。

等到整个九大队再次陷入安静,深夜的冷风吹在只穿了一薄秋裤的腿上,还是有些冻人的,况叶没有再感觉到余震,也就回到房间继续睡下。

而之前在他腿边嘤嘤叫唤的豆豆, 这次死活也要跟着他一个屋子睡。

对此,况叶也没赶它出去。

豆豆常常和村里的狗子混在一起,但也有做定期的体内外驱虫, 倒是不怕他身上有跳蚤。

而且况叶对于自己的床铺,也会定期的做清洁、底下垫的稻草也换得比较勤。

他养了豆豆着两年多, 家里几乎是见不到跳蚤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