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往的生活 第5章

作者:江湖太妖生 标签: 近代现代

  因为路刚开通,庄园也只是刚弄了个框架出来,不过远远一看就觉得挺排场,估计跟古代皇上的行宫差不多了。

  下了山正好赶上吃午饭,做饭的是叶逢海和一个大闺女。这大闺女和几个小伙伴刚上山,怕吃的不习惯,干脆自己亲自做,手艺竟然不差,十分受其他游客的欢迎。

  家里的凉亭做好了,说是凉亭,其实却像个观景台,占地足足二十平米,十多根粗大的竹子撑着结结实实的亭盖,如果四周垒上墙,就跟一栋小房子没啥差别了。亭子底部镶嵌的都是石头,最上面一层是大块不规则石板铺平的,如今就差桌子椅子了。

  吃饱饭的几个年轻人央着叶妈妈翻了几张晒稻米的竹席出来扑在亭子下面,然后跟晒腊肉一样躺在竹席上,一个个美滋滋的开始自拍。

  叶妈妈一边感慨着城里人会玩,一边哄着俩豆丁去睡觉了。

  叶爸爸接了个电话,急匆匆的出了门,没一会儿背着个背篓回来,对在院子里正在做竹椅子竹桌子的哥俩招招手。

  竹篓里两只黑黄相间的小狗崽忽闪着大眼睛,安静的看着这群两脚兽。

  “你岗叔家的狗下的,据说妈妈是狼青爸爸是黑背还是啥,特别能看家。这一窝就下了两只,全被我抱来了。”

  叶大爹那边也养了狗,不过是普通的大黄狗,聪明是聪明可惜不够威风。

  叶逢河欣喜的一手一个把狗崽子抱了出来,“好看,这东西养大了得特别帅!”

  “帅不帅的,看家就行。”叶爸爸笑呵呵的把篓子放一边,然后站篱笆边上抽烟去了。

  那群晒腊肉的年轻人看见这两只小狗崽,一个个萌的嗷嗷的,争着抢着要拍照。

  叶逢河坐在树墩子上笑眯眯的看着他们,然后揉了揉肚子。

  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最近总觉得饭量大了,但是又有些疲累,肚子总是有点儿不太舒服。

  难道是晚上睡觉着凉了?

第7章 敬酒歌

  第二天一大早,天蒙蒙亮,叶兴国这俩老兄弟俩就背着竹篓上山了。他们要多采摘一些鸡枞回来做鸡枞油,卖给这些城里来的娃。

  鸡枞油是好东西,叶逢河特别喜欢吃,一勺鸡枞油一勺辣椒油拌面,他能干掉一盆。

  晨起的落云山还未苏醒过来,缭绕的淡蓝色的云雾笼罩在山上,仿若缠绵的面纱。偶尔一两声空灵的鸟儿啼叫声响起,反而更加增添了一种静谧的感觉。

  叶家人都早早的起来了,叶妈妈要准备给住客做早餐,叶逢河和他哥哥要去摘一些新鲜蔬菜回来。

  由于这边海拔高,四季如春,所以蔬菜一年四季都可以生长。屋后有十几亩地的平缓山坡被改造成梯田,种着各式各样的蔬菜瓜果,玉米水稻。

  土豆,西红柿,辣椒,芋头和各式各样的绿叶菜是饭桌上常见的食物,芸豆豌豆也都长得青翠欲滴,惹人喜爱。

  叶逢河挖了半篓土豆几个地瓜,摘了半捧辣椒,就溜达到瓜地边上,看看有没有什么瓜可以吃了。这边因为雨水丰沛种不了西瓜,不过香瓜甜瓜什么的倒是不少。又摘了几个甜瓜,然后去芋头田挖了根芋头,和砍了一篓子蔬菜的哥哥汇合,兄弟俩踢踏着拖鞋回到家里。

  芋头现在还没有长得很好,不过叶逢河馋了,他想吃芋头炖猪肉。芋头有着一种天然的香气,绵软的口感比土豆更加丰富,不管是炖肉也好还是炖鸡也好,味道那是相当的不错。

  还未进院子,两只狗崽就晃着小短尾巴颠颠的跑了过来,经过一个晚上,它们已经认出来谁才是主人,所以现在正在开心的围着叶逢河兄弟俩的脚边蹭来蹭去。

  山里的狗不讲究吃什么狗粮,叶逢河拿了两个小不锈钢盆,盛了昨天晚上吃剩的米饭,加了点儿羊奶和灵泉水以及一点剩菜调味。两只小狗吃的头都不抬,恨不得把脑袋也装盆里去。

  叶妈妈的早餐已经做好了,鸡蛋饼,青菜粥,凉拌笋,再一人加上一个土鸡蛋,几块蒸南瓜几根嫩玉米。吃的那群刚起床的小年轻头都不抬,跟小狗子似的。

  吃完饭,哥俩商量着要去收玉米。

  叶家种了几十亩玉米地,不过因为这边都是山,所以玉米都种在梯田里,东一块西一片的。种的早的玉米现在已经可以收获晾晒,不管是做饲料还是自己吃,都十分不错。种的晚的如今还是嫩玉米,出了蒸着吃煮着吃,还能炖汤。

  收了玉米的玉米秸秆砍碎了就是很好的青饲料,晚上能给羊加餐的。而且叶逢河还琢磨着要不要养上几头肉牛,家里倒是有两头牛,不过都是水牛,还要留着给梯田翻地用呢。不过现在他也只是想想,毕竟钱太少了。

  收玉米就不能背背篓了,装的太少。叶逢海把家里的三轮车推了出来,加满了油,招呼弟弟坐上去。

  几个住客看着新鲜,也闹腾着要去掰玉米,不过被叶妈妈镇压了。放后面就有一小片玉米地,现在正好灌浆,就是给这群游客掰着玩的。

  开着山轮车顺着泥泞的山路上上下下爬了半天,终于到了玉米地旁边。这一片的玉米皮已经开始泛白发黄,证明完全成熟了。

  哥俩套上长袖衣服,披上半截蓑衣,带了斗笠背上竹篓,开始像玉米地进军。

  玉米叶子十分锋利,一个不小心就会被划一道口子,汗水沁进去刺痛酸爽。所以他们来掰玉米都是要全副武装的,就算不怕玉米叶,被藏在其中的小毒虫咬一口也够受的。

  哥俩一边聊天一边掰玉米,没有了玉米的秸秆用脚踩放在地上,等着有空的时候过来收割。

  玉米很快就堆满了小三轮,叶逢海骑着回去,叶逢河留在玉米地里继续摘。最近多雨水,他们得赶紧把玉米都摘了,好在晴天里晒干储藏起来。叶逢河掰了一会儿玉米,又觉得肚子有些不太舒服。

  他揉着肚子找了块空地坐下休息,顺手砍了一根玉米杆,顺着断茬咬了两口,开心的眯起眼睛来。不是所有的玉米杆都是甜的,但是他就是有本事在一堆玉米杆里找到那根嘴甜的吃。

  玉米地旁边是一片今年新种的高粱和苦荞,这些是叶逢河准备收来酿酒的,而且现在这种粗粮卖的比细粮还贵,苦荞已经能算得上这边的特产了。叶妈妈最拿手的就是做苦荞饼,吃起来虽然有些苦,但是多嚼几下就有着淡淡的回甘。这种苦荞饼最受女孩子喜欢,据说吃了能减肥。

  减肥不减肥他不知道,不过苦荞饼沾野蜂蜜是叶逢河儿时最甜蜜的回忆了。

  想到野蜂蜜,他不禁抬头向四处打量。

  山里不好那种箱蜂,那些小蜜蜂娇嫩的很,从平原搬上来压根不适应这里的气候,别说采蜜了,自己不死都是好的。就算不死,也会被当地的野蜂欺负,落得个凄凄惨惨吃不饱的下场。

  落云山这边的蜂窝都是树蜂窝和崖蜂窝,叶爸和大爹是找蜂窝的好手,去年叶爸跟大爹找到了十多个蜂窝,光蜂蜜就打出来五六十斤,除了自己家吃,剩下的就是卖掉或者送礼,比如说程家。

  崖蜂蜜和树蜂蜜难得,价格也是极高,一两百一罐的蜂蜜不过刚弄好,就会被住在这里的人一窝蜂的买光。他们是真的有钱,对这些天然的自然的食物十分的喜爱和推崇。所以蜂蜜也是叶家一向不错的收入。

  叶逢河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日子,还差一个月就到九月份了,进了九月山里就有些冷了,蜜蜂们都开始懈怠,这个时候正好是取蜜的好时候,等把蜜取干净,待俩月山里樱花一开,那些饿了俩月的小蜜蜂们就会勤劳的去采集樱花蜜。

  樱花蜜是季候性的,量极少,一般叶家都是拿来卖或者送人,自己是舍不得吃的。

  不过只要转年进了一月,山里温度回暖,百花盛开,蜂蜜就又开始富足了。

  在高粱和苦荞旁边,则是一片甘蔗地。

  原本叶逢河家是不种甘蔗的,不过自从叶兴国回来“返聘”,叶家就种了几亩地的甘蔗。因为叶兴国会做古法红糖,而且他还把家伙事儿都搬进了叶家的储藏间。

  自家做的红糖干净,去年收了甘蔗做的红糖刚从模具里脱出来就被抢购一空,所以今年干脆多种了一些甘蔗,这样自己也能留一些红糖吃。

  叶逢海大老远就看见自己弟弟坐在石头上偷懒,他停好了三轮车,拎着个饭篓下来,“累了?”

  “没,肚子有点儿不太舒服。”叶逢河一边啃甜杆儿一边说。

  “不舒服还乱吃?去洗手,吃饭了。”叶逢海白了弟弟一眼,把饭篓放在旁边的石头上。

  玉米地边上有从山上流淌下来的山泉水,泉水汩汩作响,清澈见底。偶尔可以在里面看见一些半透明的小鱼小虾。山上有不少泉水,叶家旁边的那个池塘就是山泉水汇聚而成的。

  哥俩吃饱了午饭,叶逢河的肚子就又不难受了,于是加紧速度收玉米,一直到天边昏暗,才带着最后一车玉米慢吞吞的下了山。

  今天叶家晚餐是烧烤,烤羊肉。隔壁的邻居杀羊,叶爸特地跑去买了一只回来。说是隔壁,其实离着四五里地远,可是却能从这一家看见那一家,这就是从山里住着的奇妙地方。

  山里的烧烤不穿串儿,而是切片。切好的羊肉稍微腌制一下,就放在炭炉上面的铁丝网上。这个炭炉是叶爸用铁皮桶改造的,一共两层,中间放炭上面架网,下面则用来保证空气流通和落灰。

  土豆片、嫩玉米、豆腐、羊排、羊肉片、韭菜、火腿肠和大尖椒。丰盛的肉菜和荤菜堆满了盘子,十多个人围着三个烤炉,吃的兴高采烈。叶爸还让他大哥大嫂们过来,不过庞娟没来,倒是让叶兴国和小儿子过来了。

  一箱箱啤酒和饮料搬了上来,平时吃饭很少喝酒,今天除了是因为吃烧烤,还是因为院子里的游客住的比较多,叶妈妈想着要给这群小孩子们打打牙祭。

  山民都喜欢唱歌,叶爸喝的开心了,转身扎进屋里,不一会儿换了一身少民的行头出来,端起杯子站起身就开始唱敬酒歌。

  “三月麦子青啊,四月麦子黄啊,麦子黄烤出酒,醉死不投降啊。”

  叶逢河兄弟俩和陆叔跟着起哄唱:“我敬酒你不喝,今晚咋个说呀。”

  叶妈妈也站起身来跟着唱到:“表妹敬酒你不喝,你是想哪个啊?”

  叶爸继续唱:“醉倒表哥没问题,表妹冒生气啊!”

  山音淳朴厚重,语调活泼轻松,哪怕听不懂,那些游客仍旧兴致勃勃的跟着鼓掌拍照。

  敬酒歌一首接着一首,山歌嘹亮愉快,在夜风中飘出去了很远。

  到了最后,就连叶妈妈都换上了漂亮的少民服装,跟叶爸爸和那群游客不停的合影,每个人都喝的脸上红彤彤的,高兴极了。

  叶爸和大爹都喝多了,叶妈妈留他们在这里睡,不过大爹不同意,让小儿子扶着踩着月光美滋滋的往回溜达,还时不时的吼上几句。

  “回去一准挨骂。”叶妈妈笑骂了几句,拿湿毛巾给叶爸擦了手脸,盖上了被子。

  热闹过后,叶家客栈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只是一串串的小呼噜声在客栈上空盘旋了许久许久。

  作者有话要说:

  敬酒歌是参考网上搜的和这边听的,云南敬酒歌真的是花样多,歌词特别有趣!

第8章 养鹌鹑

  由于头一天晚上喝了酒,第二天住客们都没能起来。

  叶妈妈把做好的早餐温在锅里,开始收拾昨天叶爸他们摘回来的鸡枞菌。

  叶家人除了那俩小豆丁,基本上都起来了。

  两只小狗也从窝里爬了出来,因为它们现在还太小,所以用纸箱临时做的狗窝是放在一楼客厅里的。门一打开它们就都醒了过来,围着主人们要吃的。

  “这狗子不错,”叶爸一边收拾柴刀竹篓一边说着,“不爱叫,沉稳,是看家护院的好狗。”

  昨天晚上下了一晚小雨,早晨还有点儿阴沉,不过云层很薄。现在正是山里出菌子的时候,尤其是松茸,多摘点儿可以卖上不错的价格。叶爸早就和一群村民越好,找个适合的天气上山摘松茸。叶家按斤付钱,收来的松茸挑最好的卖给程家,其他的自己吃或者挑到山下收购点儿去卖。

  除了松茸,现在也是摘野生香菇木耳的最好季节。

  更别说那些被称之为山珍的牛肝菌见手青鸡枞干巴菌了,原本不怎么值钱的东西,如今价格已经直线上升,是山民得到的最好的大自然馈赠。

  叶逢河原本也想跟着去,可是地里的玉米还没收完只能作罢。昨天收回来的玉米现在都摊开在院子里晾晒,晒的差不多就可以脱粒了。

  运了几趟玉米,叶妈妈下发了新任务。

  做鸡枞油的菜籽油不太够了,而且也需要采买一些新东西,需要家里两名青壮年劳动力下山采购。

  山里人吃的菜籽油都是自己种油菜花榨的油,纯天然无污染。山脚下有一大片坡地种的都是油菜花,油菜花边上一直沿着小路上来,两边则种了不少向日葵。这些在山民眼中不算什么新鲜东西,可是对于游客来说却是最美丽的拍照景点。只要不胡乱糟蹋,一般都是由着这些人随便折腾的。

  现在油菜花开的已经有些败了,再过一个月就可以收割油菜籽。

  叶家有三辆车,一辆是专门用来运货和接送游客的面包车,两辆在山里跑的三轮车。

  下山需要坐面包车,叶逢海把车里打扫干净垫上拆包装剩下的纸壳板和一些玉米叶子,这样就算是脚上踩了泥水也不会把车里弄脏,到时候直接吧纸壳板和玉米叶子扔了就可以了。

  叶逢河开车,兄弟俩横着小调下了山。

  夏季多雨,高原的雨更是神出鬼没,通常一片云彩晴一片云彩阴一片云彩连着雨,在山这边的时候天是蔚蓝的,转到山那边大雨哗啦啦而降,就连山路都是一边湿一边干。

  叶逢海拿着一张纸反复的看,“菜籽油、挂面、猪肉……对了,家里还剩下挺大的一块羊排了对吧?”

  叶逢河点点头,他抽出只烟叼在嘴里点燃,喷出一口烟雾,“妈说了,晚上羊排炖萝卜,估摸着现在正吆喝着那群客人去挖萝卜摘南瓜呢。”

  一般来这里玩的游客很少是那种宅在屋里什么都不干的,就算是不爱干活的看着别人干活玩的开心,也会忍不住动手。更别说这山里的种种基本上都是那些城里娃从没见过的,不试试都觉得白来了一趟。

  菜地里的菜让他们敞开了吃都吃不完,每天想吃什么了就自己去摘,摘回来要么自己做,要么交给叶妈妈做,都不会浪费。

  “……五香瓜子?这是给客人吃的吧?再买点儿花生什么的。咱种的瓜子花生也快熟了,到时候炒了就能省笔钱。还有盐,盐也要买,买一箱还能便宜点儿,酱油,醋……啧啧。对了还有各种调料,下个月山里冷了可以杀头猪,把今年的腊肉什么的都晒上。”

  叶逢河嗯嗯的应着,“下个月山梨水果能下来不少,泡果酒或者做果酱?”

上一篇:为科学奋斗

下一篇:乱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