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后随机连线到前男友 第3章

作者:风听我令 标签: 情有独钟 破镜重圆 甜文 成长 忠犬 近代现代

“挺好的。”郑千玉真心觉得李想是个阳光、善良的人,“为什么不能邀功?你帮了我这么多。”

“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千玉。”李想的语气变得不好意思起来,他转移了话题,“对了,你今天穿的是新衣服?”

“是以前买的,合适吗?”

郑千玉稍稍抬起手,还是有一点不确定。

“合适,第一次看你这么穿……很好看。”李想摸摸脑袋,“你应该多出门走走的。”

郑千玉出门的时候非常少,李想想多约他出来,但目前只有互助会是一个比较恰当的理由。

他今天来接郑千玉,就是要去一个盲人就业的互助会。

“合适就好。”郑千玉松了口气,同时在心里感谢连线的那个志愿者有不错的品味。

林静松打了个喷嚏。他在书房开一个临时的线上会议,对齐BYE的新功能。

“视障用户可以申请添加志愿者,志愿者不能添加用户。”他们讨论着,对新的好友功能有不同的意见。

“志愿者没有添加好友的选项会不会降低他们的使用意愿?”

“其实对于志愿者来说,他们并不是在‘使用’BYE,只有连线功能是有意义的,这不是一个交友app……”

“是否添加好友的主动权应该交给视障用户。”

林静松是主程序,BYE的底层代码都是他一手搭建。以前他只从程序角度判断一个功能好不好做,如何整合去实现研发需求。今天的会议上他罕见地展现了人文的一面,为这个新的好友功能投下一次赞成票。

因为软件的特殊性,设计师们讨论了许久,决定添加好友的入口只放在视障用户端,视障用户可以添加连线过的志愿者,志愿者也有权决定是否接受用户的添加申请,建立稳定的帮助关系。

这些对林静松来说都是后话了,他只负责程序上的实现,极少干预决策。他的意见并非不重要,而是林静松从不在工作中展现情绪和个人倾向。

当他说“可以”时,是因为此事在代码的世界里可行,当他说“不行”时,是因为逻辑上会引发重大冲突,于是他会提供一个planB,以正确的逻辑维护编码世界的纯净。

从没有人怀疑过林静松有私心。他是工作室里最稳定的存在,当他提出离职时,上司提前结束了度假,第二天就出现在会议室中,倾听林静松离开的理由。

林静松不过多谈自己的私事,只说他要回国。上司见他没有说明理由的意思,也递出自己从休假地回到公司路上想出的planB:保留职位,远程办公。

上司的态度很诚恳,林静松坐在他的对面,思索了几秒,仿佛脑内的程序也在计算,这样的工作方式会不会和他心里优先级更高的事情产生冲突。

那件事太重要,太复杂,林静松最后说,他需要考虑一下。

无懈可击的工作能力让林静松成为一个值得挽留也值得让步的人。这件事大概不会因为林静松在工作中对BYE添加了一项私人的调整而改变:

一个星期前,林静松接到志愿者连线的当晚,他在后台修改了某个用户账号的权限。

从此,这位用户每次发起连线,林静松的手机都会因此响起。

第3章

郑千玉在互助会坐了两个多小时。

他不知道会场具体是长什么样的,应该是挺大的。李想领着他走下台阶,坐在过道旁的一个座位上。

期间有人在台上试话筒,时不时有人经过郑千玉的座位,还听见有人在介绍,然后郑千玉就莫名其妙地和某个陌生人握了握手。

“小伙子长得真漂亮啊!”

有人对他感叹。

郑千玉把手收了回去。他以前是个口齿伶俐的人,现在对一切都没了兴趣也没了力气一样,含糊地结束了对话。

他坐回位置上,郑千玉的旁边应该也坐着和他一样处境的人。大家都很沉默,开场了之后捧场地鼓掌。

主持人先是在台上介绍了政府和企业投资的几个助残项目和就业培训班,代表人上去剪彩。

然后是课程介绍,有些煽情的音乐响起,老师开始介绍盲人按摩。

郑千玉不知道自己能不能去给别人按摩,他的力气并不大。这让他想起自己上大学的时候前男友约会迟到,他发起脾气来打了男友一下肩膀,过了一会儿有些后悔自己是不是太用力,想凑回去卖乖,发现前男友根本没发现自己打了他。

几年后在这里回忆起这件小事让郑千玉感觉有些荒诞。事实上,自从郑千玉瞎了眼之后,认识的每个人在他的脑海中都面目模糊,而前男友是他最后一个还记得长相的人。

那不仅仅是因为他长得很不错。

郑千玉不自觉地叹了口气。

盲人按摩的课程介绍结束之后,还介绍了一些客服、有声书录制以及音频工程的盲人就业项目。有些是郑千玉第一次听说,于是他录了音,准备回去再多了解一下。

最后是几个盲人上台献唱的节目,大家在台下帮他们拍起节奏。郑千玉的节奏感稀薄,怕显得突兀,于是拍得很轻。

两个多小时的互助会在掌声中结束。郑千玉很久没有参加人这么多的活动,这让他感觉有些疲倦。

李想今天叫他结束之后一起吃饭,他之前答应了。在退场的时候,李想特地过来,把郑千玉领到后台休息室,告诉他要稍等一会儿,他送完那些领导就回来。

郑千玉点了点头,一个人在休息室玩起了手机。

盲人是可以玩手机的,更别说郑千玉这种多年的冲浪高手。配合旁听功能,他用起手机不比正常人慢多少。

BYE给他推送了一条私信,是一份用户调查问卷。

郑千玉点进去听了一下,问卷主要是对BYE功能的满意度调查,打分制,在屏幕上点一下是极其不满意,点五下是极其满意。

在“对‘连线’功能的满意度,您的评价为:”这一项中,郑千玉顿了顿,随后点了四下。

问卷的最后有一道题:

“如果BYE上线好友功能,您可以和连线的志愿者通过好友功能联系,您对此功能的使用意愿程度为:”

郑千玉点了三下。

有些期待。

“久等久等。”

李想开门进来,他给郑千玉带了水,帮他拧开递给他。他话语间有些喘气,是匆匆赶回来的。

“饿了吗?”他问郑千玉,郑千玉喝了口水,李想又接回来,把瓶盖拧回去。

“还好。”郑千玉答道,其实他也不是很渴。

李想笑了笑:“走吧,我开车。”

出会场的时候,寒风扑面。今年非常湿冷,这使郑千玉更不喜欢出门。他缩了缩脖子,握着盲杖的手像冰块一样。

李想让郑千玉挽他手臂,郑千玉不喜欢那样,只在难走的地方会轻轻拉他的袖口。车和人比较多的时候,李想便握郑千玉的手臂,让他的步伐慢一些。

他帮郑千玉开了车门,坐到车里,暖气终于让郑千玉缓回来了一些。

车上还开了音乐,是郑千玉喜欢的一张老牌英国乐队的专辑。李想曾经在英国留学,听郑千玉说喜欢这个乐队的时候,他托了以前的同学寄来几张绝版的黑胶,和郑千玉一起听。

其实郑千玉知道李想对这个乐队并没有什么兴趣。他是个按部就班、循规蹈矩的人,有很好的家境和不错的头脑,除了当同性恋和对一个瞎子有好感,他应该从来没有做过什么出格的事情。

李想为什么会对自己有好感?在他对自己展现无微不至的照顾和不加掩饰的讨好时,郑千玉自己偶尔也会疑惑这件事。

因为和自己这样一个盲人步入恋爱关系显然不是一个理智的选项,而郑千玉的性格也没有很好。他不瞎时是个很骄傲的人,相信自己会玩转人生,有光明前途。

他唯一擅长的事情就是画画。所以他的全部前途都瞬间湮灭在自己的眼疾上,郑千玉乐观不起来,他仍旧抱着很满的自尊,抗拒其他人的同情和帮助。

包括李想。

能对李想保持和颜悦色,郑千玉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下车时外面下起小雨,郑千玉不得不挽住李想的手,和他一起进了餐厅。

李想选的是一家很高档的粤菜,味道不错,是郑千玉喜欢的鲜甜口味。椰子鸡汤他盛了第二碗,李想问他对今天的互助会什么看法。

郑千玉放下汤匙:“挺好的,我有记下一些,后面我自己去查一下。”

李想:“千玉你一直都这么努力。”

郑千玉不知道李想为什么这么说,他只是在活着而已。李想总和他说些好话,但郑千玉没有一句觉得是他真实的自己。

也许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是需要这样的场面话,只是郑千玉没什么心力来应付了。他喝完鸡汤,借口去上厕所,到前台结了账。

前台发现他是个盲人,语气有些无措。郑千玉付完款,服务员把他领回了座位。

万幸李想今晚没有像以前一样每一件事都要帮郑千玉做。他发现郑千玉已经结完账了,他沉默了一小会儿,又恢复了过来,送郑千玉回家的路上依然很放松地和他聊天。

到家之后,李想把他送到楼下,没有到他家门口。他遵守着自己的规则。

其实郑千玉倒是希望他直接了当地问自己“可以上.床吗”,这样郑千玉就可以直接说“不可以”了。

李想也并不是那样的人。

郑千玉疲劳地回到自己的家,洗完澡之后,把衣服整理好。像参加了一场长长的马拉松,他很快就睡着了。

因为身体上的劳累,郑千玉睡着的时候梦见了很多事情。在梦里他忘记自己是个盲人,但和现实一样,他仍然拥有着很多烦恼。

接下来的一个星期,郑千玉照着互助会上拿到的信息,在网上联系了一些有声书录制的工作室。期间还遇到了要先交几千块保证金的骗子,郑千玉反手就把他们都举报了。

他上大学的时候因为长得好当过学校晚会的主持人,那个时候郑千玉留着稍长一些的头发,几乎不用上妆就可以上台。他当主持的照片传了出去,在大学城里火了一把。

后来郑千玉去考了普通话证书,但大三之后他就没当过主持人了。

工作室发来几段文本让郑千玉试音,郑千玉没有透露自己的情况。他认真地录了一下午,把音频发过去,很快就收到回复,对方很满意,但因为郑千玉的录音设备不是很好,后续要正式交录音文件的话,需要升级一下装备了。

郑千玉考虑了一下。

他有一点存款,现在住的房子是租的,家里人在帮他出房租。他仍然需要工作保证基本的生活。

过了几天,郑千玉收到网购的录音设备。他摸索着拆开了箱子,把声卡和话筒从包装里拿出来,茫然地坐了一会儿。

研究了二十多分钟之后,郑千玉确认他不可能在摸瞎之中装好设备。说明书上的字又小又挤,手机很难聚焦,更读不出来。

他打开了BYE,点了连线。

林静松正在睡觉。

手机振动的第一秒他立刻醒了,随后是BYE标志性的乐声。

林静松从床上坐起来,打开灯,挺直了身体,接起连线。

视频接通,镜头对着几个箱子,里面有白色的塑料泡沫,黑色的机械设备。

“你好。”

郑千玉的声音响起。

“可以帮我看看这个怎么安装吗?”

他在镜头前拿起一本说明书,林静松看清了上面的字,是麦克风和声卡的安装使用指南。

“可以对上焦吗?”

郑千玉点了几下屏幕,语音提示是否翻转镜头,郑千玉顿了一下,点击了“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