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后随机连线到前男友 第51章

作者:风听我令 标签: 情有独钟 破镜重圆 甜文 成长 忠犬 近代现代

郑千玉佩服于小真的朝气和人脉,想谢谢他们,又觉得口头上的感激实在单薄。学着小真在小红书上笨拙地搜索,研究了很久很久,才买到一些咖啡、奶茶的代金券,转发给小真,差点惹得小真在工作室当场哭出来。

配音的工作接近尾声了,剩下的几天只是一些补录和修改的工作。一开始觉得时间很长,独自生活在陌生的城市也很难,结束时又觉得时间好快,怎么一眨眼就来到这里。

这段时间叶森仍然大部分时间都在洛杉矶。郑千玉感到他的工作进入前所未有的繁忙期,但为了能够见到郑千玉,他仍然在非常短暂的休息日坐长途航班,只为停驻一晚或一个下午。而他从来都对自己的路途只字不提,表现得好像坐一站地铁就到。

郑千玉觉得叶森这样太忙、太累,还是安心休息为好,联系要打电话、视频也是一样的。叶森一个字也没有听进去,语气一板一眼,说见面和打电话完全不一样。

如果刻意去歪曲理解,也许要得出他需要亲密行为、有性需求等无情结论,但使叶森像只候鸟一般来回奔波,多数时候竟都与性无关。只需拥抱、一点亲吻他便可满足,像匆匆来时一样离开,分别时就告诉他下次见面的时间,使远距离的时间尽量成为插曲。

这样的相处持续了好几个月,一直持续到郑千玉工作结束,从B市返回。在气温较为凉爽的某一天,叶森回来,带给郑千玉一样东西。

一只材质光滑的手环,可以根据手腕的粗细调节大小,叶森认真地戴到郑千玉的手上,使其紧贴腕部的皮肤,又不至于过紧。叶森牵郑千玉的手,带他来到两个人以往走过很多次的树荫街道,低声对郑千玉说明了手环的使用方法。

郑千玉是极其聪明的,他说一遍就全部记住。解释完,叶森慢慢松了他的手,站到一旁。

按照叶森的传授,郑千玉稍微转了手腕,让手背朝前,缓缓踏出几步。

手环扫描到前方的障碍物,不同类型的障碍物会发出不同频率的震动,郑千玉依照叶森所告诉他的,一直向前走,从一开始的步伐犹疑,到越来越快。

他将盲杖抬起,伸出手去,叶森抬手接过,让郑千玉双手放空,专心致志地走路。

这一天,郑千玉第一次没有依靠盲杖,也没有依靠任何人走完一整段路。他没有摔跤,偶有磕绊,只因为路上的砖头稍微翘起,世界上没有哪一段路是完完全全平坦的。

这段路他走了很久、很久,仍然不及普通人的速度。他走得出了一些汗,但感到很畅快,那只手环像一只特殊的眼睛,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覆在他的皮肤上。郑千玉感受着它的震动,在黑暗中描绘着眼前景象。

直到尽头,他停下来,听到树叶在风中轻轻相互摩挲的声音,发出柔和的脆响,空气不再燥热,多雨的天气好像已经非常遥远。

这使郑千玉意识到,夏天结束了。

第56章

在洛杉矶和B市之间来回的日子, 林静松没有感到这样的日子有哪里难熬。他像关注行业咨询一样关注日程和航班,将可以线上出席的会议日程标蓝,再并入可移动办公的标签, 并把可移动办公和休息时间拼到一起,得出可以出发前往B市的时间点,随后让助理定下机票。

林静松出现在洛杉矶总部的时间变多,他升了职,名义上还是BYE的主程序,但因为BYE已经趋于完整稳定,更新维护的具体工作已经交由其他同事, 林静松则负责工作的规范和答疑。

公司有传闻Jonson和CEOLucas这段时间走得很近,所以权责变大,涨薪升职。但因为Jonson个性沉闷, 不近人情,甚至在前段时间已经提出离职,不知为何又受到Lucas青睐, 步步高升。

同事的揣测传到林静松的耳朵里,并未造成什么伤害。按理来说, 他确实也是因为和Lucas熟识起来,才被他引荐到公司还未对外公布的新项目之中,也因此不得不调整岗位,做更多的工作, 不得不配备一名他本不打算要的助理,处理他日常会议、出行的日程。

更重要的是,他和郑千玉见面的时间被压缩得非常严重。令林静松心情沉重的不是奔波的路程,而是见到郑千玉的时间像一眨眼过去,而等待见到郑千玉的时间却如此漫长。

郑千玉工作结束, 从B市回家,林静松飞行的目的地又随之更改。

在洛杉矶的天气已经泛起明显的凉意时,林静松参与制作的无障碍科技产品终于落地最后的设计,那是一枚利用震动频率帮助视障人群辨别障碍物的手环。虽然无法完全替代导盲犬,但旨在可以成为更轻便灵敏的盲杖,帮助视障人群出行。

为无障碍科技产品编写程序并不难,难的是此类产品如何落地,符合真实盲人的需求。为此手环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试用、反馈和调整,最终减去了链接耳机的功能,完全通过震动频率来提示障碍物,并加了警报提示音,以应对突发情况。

又经过几轮分析、评估和定价,手环以一个适当的价格被推出。林静松拿到的,是还未上市的最新样品。尽管它目前无法让郑千玉完全不再使用盲杖,但戴上手环之后,郑千玉独自走完一段路,露出了一种很触动的表情。

这表情十分罕有,也许是林静松再次见到郑千玉之后的第一次。它不被郑千玉维持的温和、对万事宽容的情绪所掩盖,而显露出“想要更多”的希冀,与以前的郑千玉有少许重合。

在暑气已经渐渐消散的日子,叶森给郑千玉的日子带来一些新的生机。因为频繁出差,他不得不暂停了自己的油画课程,但在洛杉矶的日子里,他在每日工作间隙的碎片时间里,抽空在一本可以随身携带的空白纸本上练习了速写。

林静松和自己的油画老师维持着联系,偶尔请教他一些色彩、技法上的问题。这样练习速写也是老师根据他的情况所提议。他说画画的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中断,一直维持画画的手感。

听到这句话,林静松沉默了少时,不知道想起什么。

练习速写,有时候他借着回忆画郑千玉的正脸或侧脸,以及他微笑的模样。由于画技的贫乏,下笔如何谨慎,思索着一道道线条,画出来总很僵硬,展现不出郑千玉真实的美丽。

因为每次画郑千玉都觉得不尽人意,林静松画一张,就要间隔一张静物、一张风景,才重新练习画郑千玉。

好在画速写并不占用太多时间,在不足以启程去见郑千玉的休息时间里,林静松便用此事填补。

因为离开郑千玉的大部分时间仍然存在时差,每次远程发起电话或视频,都是郑千玉的睡前时间。他的声音含着困倦,主观上不愿撒娇或表现得脆弱,但有时候语调软绵绵的,令林静松想起他在怀里睡着的模样。

洛杉矶的秋天,山坡上的树叶尽数变成金色与红色,层层叠叠。被海岸而来的风吹拂,便纷纷洒洒,铺出既绵延又璀璨的落叶地毯。

在这个季节,林静松得知两个消息。一个是大学医学研究中心的李教授传来讯息,新一轮实验结果不太理想,改进的药物虽然降低了注射次数,但产生“抗抗体”的机率要高许多,无法在眼睛里发挥效用。

此外,因研发周期长,药物的受众也并不广泛。陆续有合作方退出项目。得知这个消息后,Lucas和林静松一起赞助了李教授的实验室。为此,李教授特地准备了家宴,招待林静松和Lucas。

李教授的家坐落于银湖社区,是外表并不张扬的住宅。夫妻俩都是华人,晚餐也一起吃的中餐。

林静松仍然不是十分擅长这种社交场合,但因为李教授在做对他极其重要的工作,林静松的脑中突然闪过郑千玉平时聊天的样子。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那种对聊天话题信手拈来的才能和语气。

于是林静松有些生疏地提起他们办公室落地窗能看到对面的山坡因秋天而变了颜色。他社交时语调平直,用词寡淡。若郑千玉能看到,应该会描述得更生动、有趣,配上他那出色的样貌,讲一件小事,说不定就获得满堂喝彩。

好在李教授和李夫人为人和善,没有察觉出林静松的生疏僵硬。且二人都是户外徒步爱好者,因此不用林静松延续话题,就主动说了许多适合秋天徒步,欣赏美景的地点。

他们最后还邀请林静松和Lucas有空一起徒步,林静松立刻计算出自己未来半年根本没有这个时间。他又想起郑千玉这种时候一定会不失礼貌地接过话去,于是道:“谢谢邀请,有空一起。”

这一晚,林静松还在李教授住宅客厅的墙上发现一幅分外眼熟的装饰油画。他在记忆之中搜寻片刻,很快想起那是郑千玉大学时期为减轻家中负担,独自攒取学费和生活费时一直在画的装饰挂画。

他那时候采用了一种很简洁的画法,以应对订单数量上的需求。用非常简单的色块画出屋子里一扇打开的门,从屋外投进阳光,门外却在下着很罕见的太阳雨。

李教授见他在看那幅画,就说是李夫人在刚搬进这栋房子在国内的网站买的。她很喜欢这个画家,他卖的装饰画也并不昂贵,符合李夫人的消费观。

“可惜店后来关了,也没有找到这个画家的信息。”李夫人道,“不然,我还想多买一些挂在家里。”

林静松看着那画,恐怕现在连郑千玉都没有保留这些画。他想起大学时候自己在郑千玉家里留宿,他住的地方很小,一居室,床尾正对着画架。有时候和林静松做完爱之后,又一时兴起,起身对着画布开始涂抹。他画画的时候全然把林静松忘记,画完了之后又回来抱林静松,要一个“深深的吻”,不要那种只有一下的“很小气的吻”。

郑千玉就是这样,画也画得开怀,爱也爱得尽兴。

也许是林静松盯着那幅画回忆了太久,李夫人误以为他很喜欢,就笑说要不这幅画包起来给小林,家里还有其他挂画。

林静松再怎么样都知道不能夺人之爱,很快说不用。不过,他最后拿出手机,问能不能拍一张。

离开李教授的住宅时,林静松的手机里多了几张郑千玉以前的画作。林静松练习时将几张照片放大了看,想象着郑千玉的背影坐在狭小的床尾,专注地涂抹画布的模样。

秋天里的第二件事,是林静松在某天早上查看自己的私人邮箱,发现他以前熟识的跳伞教练发邮件过来提醒他,说他已有半年没有跳伞记录,这超出了证书的有效期。如果接下来要进行跳伞活动,需要回基地和教练进行一次检查跳。

林静松持有的是D级跳伞证书,这是跳伞证中级别最高的,已达专业教练的水准。

这一切源于三年前他刚到洛杉矶,由于情绪问题十分严重,除了工作,林静松需要投入到其他的事情之中,才能缓解精神上遭受的劫难。

选择跳伞,是因为林静松有轻微的恐高。在搭乘直升飞机升空时,他就感到眩晕,不过这种眩晕的程度不足以使他失去身体的掌控权,只是暂时没有余地去想其他事情。

林静松觉得,这种感觉比酒精或药物来得更对,他讨厌知觉混沌的状态,因为他已经是了。

为了对抗“和郑千玉分手后久久无法忘怀”这件事,林静松选择频繁地去跳伞。在他考证之前,他已经达到D级证书所要求的最低跳伞次数,500次。

三年来,林静松跳伞的频率从未有降低过。他工作能力强,效率高,足以留出时间给这件事,毕竟如果不投入到这里,就会不可避免地倒向其他。

半年之前,林静松非常突然地中止了这项活动。突然到基地的跳伞教练心生忧虑,怕他是不是去了别的地方跳伞不小心跳死了。还发来短信,问林静松近况。

林静松非常忙,有做简短回复,又很快忘记了这件事。

跳伞教练从林静松第一次跳伞就认识他,或多或少知道他心里有一道过不去的坎。不过林静松毫无倾诉欲,也就无从得知那具体是什么事情。

不过这次维持证书有效期的检查跳,林静松还是来了。他的外表看上去和半年前消失时无异,精神状态却好像发生了巨大转变,这种变化说不清道不明,但也确切存在于他的身上。

林静松说,这是他最后一次跳伞。

直升机起飞时,越过下面较为暗的云层,云顶之上是更为纯粹、洁白的世界。林静松俯瞰着下方,就连那种轻微的眩晕都消失,在螺旋桨发出的轰鸣声中,林静松背着伞包,落向云层。

狂风疾驰在耳边,世界仿若颠倒。跳伞是以一种很极端的方式体会世界的活动,林静松选择它,是因为他曾经有极度难以忘怀的事情,需要借此,来清洗一些至深至暗的感受。

这一次在半空中,他打开伞降落,心里想的是这最后告别过去的一跳,占用了他少许去与郑千玉见面的时间。

不过还好,他已安排妥当,落地之后就可以出发。

第57章

漫长的夏季结束后, 城市迎来非常短暂的秋天。热气消散,天高气爽,温度来到一个较为舒适的区间, 也不再有突如其来的阵雨,使郑千玉狼狈地擦地板。

回到家里,他经常打开窗户使珍贵的秋风吹进室内,或是在清晨走进阳台,用身体感受这难得的秋季。偶尔会碰见在阳台浇花的老刘,带着郑千玉的鹦鹉哥哥。

老刘说郑千玉最近看上去气色不错,郑千玉笑着说是吗, 蹲下去摸索角落的花盆。他现在备了一个喷水壶,有时候自己浇水,有时候老刘浇水, 一盆绿萝养得比几个月前都大了两圈。

刚完成一项较大的工作,郑千玉只休息了几天便又重新开工了。不过今年下半年他没有再安排需要出差的工作,郑千玉将自己录音的书房又修整了一番, 提升了录音质量,让他在家里也可以完成对录音质量要求更高的工作。

这些修整的进行时, 有几天叶森是在的。他帮郑千玉贴了隔音棉,安装了新的电脑和麦克风,按照说明书上的指示调试,并教郑千玉认按钮、如何操作。

郑千玉从B市回来之后, 叶森仍然在过他飞来飞去的候鸟生活。郑千玉有些好奇他为什么突然忙起来,叶森别的话题不是很擅长,但关于工作的他立刻就可以输出标准答案。

在一长串饱含专业术语的介绍后,郑千玉听得头昏脑涨,只听得懂有关他的三成——叶森正在做无障碍科技的设计与编程, 那个手环,便是他参与项目的成果之一。

郑千玉偷偷上网查了他们公司,CEO和项目都赫赫有名。今年中旬推出全面的盲人无障碍科技推动项目,无论怎么看都是慈善之举,而并非在追逐利益。

郑千玉师从小真,已经学会将小红书当做搜索引擎。输入这个科技公司的名字,发现有不少帖子在讨论,说这个公司真正在赚钱的其实是高端的医疗机械,说无障碍科技属于慈善项目,也并非不准确。

随着了解的深入,郑千玉知道这个无障碍手环公布的那一天,全球拿到手的人只有四个。不是龙头企业的CEO,就是量级巨大的科技博主。而在公布的前一个月,叶森就已经亲手把它戴在郑千玉的手腕上了。

一想到这件事,郑千玉就有点脸热。叶森很隐秘地将他推向一个无比独特的位置,表现得却像路过专营店,进去给郑千玉买了一块电子手表。

叶森对这些事都只字不提,可能觉得不重要。如果不是郑千玉如今已善用小红书,他一定不会知道自己已经用得很习惯的手环,到这一秒都还没有全球上市。

郑千玉觉得叶森慷慨得不可思议。或许因为他对人际往来的感知极度迟钝,所以并不把这件事当做邀功的资本,让郑千玉即时、具体地表现出感激之情。

若是以前的郑千玉干出同等量级的事,一定会在男友面前大肆宣扬,要亲他抱他,直到满足他的骄傲为止。

除此之外,郑千玉还在小红书翻到一篇视频采访,标题是“BYE这个华人主程序结婚没有”。那是随着盲人无障碍科技项目对外公布时一起发布的项目成员采访。

因为是英语的采访视频,所以郑千玉只能听一个大概。一共有三个人,产品设计师,项目经理和代码工程师,同时也是BYE的主程序。

工程师名叫Jonson,在采访之中话非常非常少。主要是设计师和经理在回答问题的时候比较常提起他。

产品设计师说Jonson对无障碍科技很有见地,经常提出富有启发性的思路,很多产品的落地设计都有他的灵光。

经理则说Jonson擅于联结产品和自己的专业领域,能够很好地简化流程,提高效率。

按理来说,这种团队多人采访都有固定的模式。两位健谈的成员夸完其他人,轮到Jonson时,他一句也没有提其他人,而是用恐怕只有业内人士才听得的话讲解了他的工作。

加上语言的壁垒,反正郑千玉一句也没有听明白,这才发现他面对面解释给郑千玉听的时候,已经通俗、人性化上许多倍。

在采访的最后,主持人问及成员在这样的团队之中工作的感受。其他二位非常诚恳地讲了能为无障碍科技发展贡献力量、使科技的运用更具人文关怀和意义等话语,轮到Jonson时,他思索片刻,最后说,这些事情对他的重要性不亚于对整个世界。

他说这句话时情绪的起伏不大,但语气笃定,像一个很善良,将人类放在第一位的机器人。

也许是因为他长得很好,这篇采访被上传至小红书,起了这样一个标题。评论说他没有戴婚戒,肯定还没结婚,又有说长这么帅,没结婚至少也有女朋友了,这种长相是国内国外通杀了。还有说他的长相很眼熟,但实在想不起来是谁了。

因为视频还是属于比较纯粹的科技资讯,这位样貌出色的代码工程师说话的秒数也很少,所以帖子的流量并没有很高。最后也没有得出他已婚还是未婚的答案。

郑千玉听完这个采访,叶森已经洗完澡出来,正好听见采访里他最后那句关于“重要性”的话。

叶森俯下身来,虚虚地从背后抱趴在床上的郑千玉。像只要缺乏他的味道就会感到不安一样,他将挺直的鼻梁和鼻尖都深深埋进郑千玉温暖的颈间,呼吸了一下,又顺着脖子蹭着往上,吻他的耳后。这弄得郑千玉很痒,轻轻往外推了推他,没有把他真正推走。

他的眼神往下,看到郑千玉正在听的采访的帖子标题,立刻又凑近亲吻他的面颊,一边亲一边不知道在回答谁:“结婚了。”

郑千玉被他弄得又痒,又差点有反应,不是很坚定地推拒,笑道:“和谁结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