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朝 第44章

作者:公子优 标签: 近代现代

李惊浊说:“……那是我刚搬进去的。”

半天,二毛才弄清楚,看着躺椅上的柳息风说:“哦,原来是红烧鱼块先生要搬家。”

人多声杂,红烧鱼块先生被吵醒,懒懒打个呵欠,睡眼惺忪。他衣服也不知道怎么穿的,身子一斜,手一垂,便滑出半个雪白肩头来,还仿佛不自知。

李惊浊见柳息风那样,心下火起,从箱子里随手拿出一件衣服便往柳息风头上一罩。等衣服已经上了柳息风头顶,李惊浊才发现那是件冬日穿的双层大衣,又厚又重,还有一圈毛领子。

柳息风本来连四周都没看清楚,这一盖,倒把他给清盖醒了。只见他从大衣里钻出个头来,抱怨说:“你做什么?怎么这样闷热,我要脱件衣服——”

还要脱件衣服?绝不允许。

李惊浊直接把柳息风按回大衣里,对二毛说:“真的不用,我自己搬就好。明天还有时间,不着急。”

二毛不肯走:“小李大夫又见外了,我们做帮手,今天夜饭之前就搬完,哪里还要等到明天?”

二毛坚持要帮忙搬东西,不帮这个忙就不肯走,另一边,柳息风也坚持在大衣下挣扎,不从里面出来就不肯老实。李惊浊无奈,只好跟二毛讲:“东西在后头,箱子都打包好了。麻烦了。你们先过去,我马上就来。”

“这才对头嘛,千万不要见外。”二毛这才笑开,领了众人前呼后拥往陈宅走。

柳息风从大衣里挣脱出来,满身大汗地解衣服,也不讲话,解了上衣,只留一条长裤,光着上身便往屋里走。

李惊浊说:“你去哪里?”

柳息风根本不理他。

李惊浊自知刚才蛮横,拿起柳息风的上衣追上去便说:“刚才是我不对。”

柳息风不讲话,走进浴室,把门一关,水声响起。

李惊浊想他是受不了一身汗,去洗澡了,自己站在外面等着也没有用,只能等他出来再道歉,便去陈宅看东西搬得如何。

陈李两家本就近,二毛带的人又多,三两下便将东西搬了大半。待开始搬书房的东西时,二毛说:“有个柜子里有好多纸,怎么搬?”

李惊浊以为他在讲柳息风收集的那六柜子不同的纸,便说:“拿出来放到我家柜子里就好。”

没想到二毛拿出来的,全是写了字的手稿。李惊浊吓了一跳,说:“这是从哪个柜子里拿出来的?快放回原处。”

二毛也被他的态度吓一跳,忙问:“这是什么重要文件?我看见,就放在书桌柜子里。我只听你讲的原样拿出来,连页码都没搞乱。”

李惊浊也不知道那具体是什么,只是这些手稿并不像那些邮票册、雨伞、台灯或者盔甲,柳息风并不曾主动展示给他看,也没有提起过。柳息风既然将这些手稿收在柜子里,就应该是不便让人随便看的。

“这是柳先生的东西,放回去,等他自己来处理吧。”李惊浊说。

二毛本来是抱着稿纸,现在听了李惊浊的话,觉得手里的稿纸有如黄金,便改抱为端,像端着件文物似的往屋子里走。他一边走,一边好奇,上面是写了什么东西,连小李大夫都这样看重?看看总不要紧吧。看看又不会把这些纸看少几页,更不会把上面的字都给看跑了。二毛这么想着,于是边往书房走就边看起来。他这一看,便惊奇起来,因为纸上有三个字,他真是太熟悉了,从没有这么熟悉过。

那三个字是:太平镇。

二毛平时也看点《故事会》之类的书,现在发现这稿纸竟然在讲太平镇的故事,一下没忍住就站在书桌边看了起来。这页正讲到六十年代,太平镇旁边一座村庄,一个小青年路经土地庙躲雨,一时起坏心眼,对着庙里供的像撒了泡尿。二毛觉得搞笑,继续往下看。那小青年放了水,舒服了,一出庙门,一道惊雷劈下来,吓了小青年一跳。从此小青年就成了傻子,整天疯疯癫癫。二毛看到这里,忽然停下来,这事情怎么像在哪里听到过?

李惊浊和其他人一起搬了趟东西,回来的时候见二毛还没有出来,便进书房去找。哪知二毛不仅没将手稿放回去,还坐下来,当在自己家一般坐在书桌前面,看柳息风的手稿。

“你在做什么?”李惊浊走过去。

二毛抬起头,敲着稿纸,说:“小李大夫,这个故事我听我爸爸讲过哇!”

李惊浊没有看稿纸,而说:“收起来。”

二毛怕他不信,拍着稿纸激动道:“真的,我想起来,这还是你家的事!你爷爷有个弟弟,不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弟弟,是送给别人家养的那个弟弟。他的崽,就在土地庙撒了泡尿,出门就被雷劈了,一辈子变成傻子。你爷爷没有跟你讲过?”

李惊浊将稿纸从二毛手下抽出来,放进柜子里,说:“不要看了。”

二毛见他态度比方才又冷淡几分,讪讪道:“不看了,不看了。”

李惊浊心中有些烦乱,却不便表现出来,只说:“大家搬这么久也累了,一起去我家吃杯茶。”

二毛连声答应,又说:“我去买条烟,发去大家一起抽。”

李惊浊说:“我去买吧。”

二毛说:“我去,我去。”

李惊浊不想让二毛出力又出钱,也不想做费时间的推让之举,便跟二毛一起去小卖部。一路上,李惊浊的脑子一直控制不住地在转,他必须像不去看柳息风的手稿一般克制自己,不去问二毛柳息风究竟是怎么写这个故事的。他知道柳息风会记录这些故事,也许这只是柳息风和他祖父的谈话记录。可是,如果那不只是谈话记录,而是……

已经很久没有过的各种各样的猜测与怀疑再次涌了上来。

走了一段,二毛忍不住搭话,因为他看小李大夫只顾闷头走路,便觉得气氛太僵硬。乡里乡亲,怎么能不亲热呢?于是他说:“红烧鱼块先生原来姓柳啊。”他才说一句,忽然想起什么,恍然大悟,“哦!这个柳先生是不是就是开春住进来的那位柳作家?我听人讲起过他哩。怪不得家里那么多书,那么多纸笔。讲起来,柳作家住得好好的,怎么要搬到小李大夫家里去?”

李惊浊的思绪被打断,听此一问,便找个理由说:“柳作家借我书看,我免他房租,两个人都划得来。”

二毛点点头,说:“小李大夫也是读书人,喜欢看书。”

两人又无话了。

二毛再寻话头,说:“柳作家是个作家,那他写过什么书哇?也不晓得他有没有文章登上过报刊杂志,说不定我还看过哩。讲起来,他今天写的那个故事倒是写得好啊。虽然那个故事我已经晓得了,但是他一写,我就像亲眼看到一样,跟别人讲的,就是不同。”

李惊浊知道柳息风驾驭文字的能力非同凡响,容易让人沉浸,可是……他会像写小说一样记日记吗?那他一天到底要写多少字?

“这个故事他写了多少页?”等李惊浊反应过来,这个问题已经被他问出口。他有一丝后悔,却也有一丝畅快。他太想知道了。

二毛想了想,说:“差不多三页纸吧。”

李惊浊终于忍不住问:“这个故事有题目吗?还是像写日记一样,写了日期和天气?”

二毛刚要作答,李惊浊却又立即道:“不要告诉我。”他还是觉得自己不该问。

二毛看一眼李惊浊,觉得小李大夫翻来覆去,有点神经兮兮。

李惊浊也发觉了,说:“不好意思。”

上一篇:云间小农场

下一篇:周家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