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他年 第69章

作者:竹下寺中一老翁 标签: 近代现代

赵诩亲自为他添茶,“这茶怕是有些陈了,这泉水也不过寻常山泉,比不得京中香茗,还请长宁兄不弃。”

崔静笏饮了口,“好茶。”

二人均不再说话,直到赵诩开口,“我听闻邓党将你参与清剿叛军,你绕道来此,难道就无人发觉么?”

“赵十九你消息灵通,我也自有我的办法,”崔静笏放下茶盏,正色道,“我从未有半点与你一较高下之心,做了这劳什子驸马,就算不毁我今生,怕也要毁我身后名声。”

这便是和邓党撇开干系了,赵诩眯着眼睛道:“是么?”

他神情淡淡也在崔静笏意料之中,便摇头道:“我听闻你向河东六姓均发了帖子,除去柳氏,就独独漏了我崔氏……涉及门庭,我自然心中焦急,又想到要解开你我之间的关节,除去我亲自谒见,并无他法,便不请自来了。”

他如此诚恳,赵诩放下一半心防,“既然你坦诚相见,那我也便不兜圈子了。你在邓党三四年,就算你口口声声说你身在曹营心在汉,对轩辕氏一片赤诚,可是王爷会信,肃州众臣会信,天下悠悠众生会信?”

崔静笏苦笑,“这也是我心中所顾虑,可是赵十九,说句实话,你的境况怕也不比我好上多少吧?我是因为做了邓氏的驸马,前路晦暗,可你呢?看起来你是做了皇家的媳妇,与轩辕晦好的蜜里调油,肝胆相照,可帝心难测,就怕你到了最后,夹在宗族与皇族之间,好些不过是勉力维持,进退维谷,坏了……”

他并未再说下去,赵诩合了合眼——他与轩辕晦之间,尽管曾约法三章要互相信任,不可有任何隐瞒,可时日一久,先帝崩逝后,白日社尽在轩辕晦之手,众人对赵诩只是淡淡,不愿以机密告知,轩辕晦也曾为难过此事,可白日社态度坚决,也只能作罢;而河东士族,包括赵诩父亲看来,肃王不过是个可居奇货,赵诩嫁给他也只是权益之举,他日定然拨乱反正,离开后宅,代表士族成为重臣权臣。

白日社是纯然的保皇党,若是能有机会削弱士族,定然不会手软,甚至若是能一举趁乱让士族彻底衰亡,从此皇权至高无上,他们恐怕会立时要了赵诩的性命。

至于士族门阀,皇帝是姓邓还是姓轩辕对他们来说都是一样,谁能让士族长盛不衰,依旧钟鸣鼎食,不食人间烟火,谁在士族眼中便是真龙天子,轩辕晦做不到,自然有人能做到。

“肃王对我士族,到底如何看?”崔静笏看了看日头。

赵诩知他焦急,也便长话短说,“说出来,恐怕你不信。来肃州五年,我与他极少谈起士族,对于日后士族的安排,他更是不曾说过只言片语。至于他的态度……”

他苦笑,“除去我之外,肃王心腹,尽出寒门。”

“可他当日挑中三人,尽出身上品士族,这又是为何?”

“这便是先帝的矛盾之处了,”赵诩叹息,“寒门更容易被收买,估计多半都是邓党的人,士族多喜欢隔岸观火,娶了个士族的,虽不至于得到士族全部的支持,士族至少不太可能倒向邓党,这是其一。其二,我士族最擅谋略,他家的好儿子日后用得着。”

崔静笏不免恍然,“难怪最终会挑你了,他怎么知道你在太学时就一肚子花花肠子,四处想着开铺子敛财搜罗情报?”

赵诩今日已不知苦笑了多少遍,“兴许是巧合罢,亦有可能……”

他看了眼崔静笏,将白日社的秘辛又藏回肚子里,“先前轩辕晼之事,我便毫不知情,我担心的是,这是个开始。”

轩辕晼所杀是孝慧长公主的奸夫,提及此人,崔静笏面上也禁不住流露出些讥诮的快意,“你那小王爷倒是挺有些意思。”

第71章

“你那小王爷倒是挺有些意思。”

赵诩不知如何作答,干脆便转了话题,“你那便宜儿子出生了没?”

崔静笏笑意盈盈,“我来前倒是没听见什么消息,可按御医的说法也就是这一两日了。”

“哦?是么?是个小世子还是个小郡主?”

崔静笏侧靠着凭几,“我如何知道?不过……日后肃王总是要子嗣的罢?”

“我曾与他有过约定,”赵诩缓缓道,“和离之前,我或者他都不可亲近女色。可按当前的形势,可有些不好说了。或许有日,轩辕晦便抱来个孩子唤我母亲了。”

崔静笏冷笑,“若当真那般,你我都算是替旁人养孩子了。”

可转瞬间,他又回过神来,“可我这里得到的线报是肃王对你一往情深,虽不如你们散播出去的那般昏聩,可也称得上惧内,难道他对你并无情意?”

赵诩并未直接作答,自顾自地剥了个葡萄,“依长宁兄之见,肃王的情意,对我士族是利是弊?”

“自然是一本万利,假使你在他心中有如江山之重,”崔静笏想也未想,“于朝政,他定会对你言听计从,为我士族博取最大利益,于后宫事,就算是其他妃嫔诞下子嗣,最终也会记在你的名下。说不定,你日后还能做个摄政皇太后,至少能庇佑赵氏一族以及我河东士族数十年。”

赵诩清冷一笑,“是么?先不提我在他心里是否能有江山之重,就算如你所说罢,你当我真心看得上什么摄政皇太后?不瞒你说,兴许他登基之日,便是我归隐之时。”

崔静笏持杯的手顿了顿,抬眼看他,眼中有着毫不掩饰的惊诧,许久才缓缓道:“来前我当真未想到这点。”

想不到赵诩竟生了情愫,动了真心,想不到肃王夫夫竟非假鸳鸯,却是对真夫妻,想不到赵诩竟已生执念……

崔静笏再度看向赵诩,他本以为赵诩眼中会有迷惘痛苦,迷恋无奈,可他却只见如霜般的厉色闪过。

“情既所生,湮灭不易,”赵诩淡淡道,“如今我虽不可能全心全意为士族考虑,置肃王府的利益不顾,可让我不顾士族死活,只念着轩辕晦的大业却也是不能。我要做的,就是在士族与宗室中寻一个平衡,既让士族的百代基业能够传承下去,又不至于让皇室猜忌……”

崔静笏打断他,“外戚与宗室,世家与寒族,情爱与子嗣,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在其中游刃有余,又有多少人搞得你死我活、形同陌路?以你之心性,我所顾虑的,你多半早已想到,若是有解决之策,怕也不会一直拖到今日了。”

“也罢,不说这个,”赵诩坐直身子,“若是肃王败了,邓氏登基,我定然身殒,那么我颍川赵氏……”

“我定会照拂,但是否能够东山再起,还得看子弟本事。”崔静笏一口答应,“而若是肃王事成……”

赵诩静静道:“只要你真心相助,不管我自己遭际如何,我定会保你性命,护你崔氏上下周全。”

崔静笏深吸一口气,“好!”

二人对视一眼,崔静笏低声笑道:“你我也算是相逢一笑泯恩仇了吧?彼时在太学比试,你我样样旗鼓相当,唯有手谈我略负你一筹,如今以这天下为棋,不知胜负几何?”

赵诩眯着眼,“你心无旁骛,我惶惑不安,从心境上看,我已然输了。”

崔静笏起身,“我有公务在身,便不叨扰了。那章天问是我家清客,你想来已经知悉,他虽不是什么经天纬地的大才,可也有几分急智,你尽管驱使便是了。”

赵诩并未起身相送,自顾自烹茶品茗,“若你见了相国寺的了明禅师,可问他,地藏王菩萨曾发下宏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此刻人间犹如地狱,却为何不见佛陀?若你去西市鸳鸯楼,便去找一位有颗泪痣的红玉姑娘,点上一壶蒙顶甘露,再对她说‘罗襦宝带为君解,燕歌赵舞为君开’,之后自会有人搭理你。”

听到前面还好,听到后面那艳词时,崔静笏面上青一阵白一阵,最终哂然一笑,戴上帷帽飘然去了。

“公子,”白苏低声问,“若是王爷问起咱们今日行藏,小的该如何回话?”

“就说我去见枳棘了。”赵诩看着茶盏上的雾气升腾消散,缓缓阖上眼。

轩辕晦从倾盖堂回房时,赵诩正靠着凭几看那本慧娘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