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纵国师 第127章

作者:荔枝汽水 标签: 近代现代

而最最让他们焦心的是,民间竟然也开始提及此事,话里话外都是他们这些大臣不体恤,不关心在边关的将士和国师,把皇帝陛下给气到了。

那些武将们更是在民间鼓吹这种说法,一点制止的想法都没有。

有些大臣不乐意地上门和武将们理论,然而还没等他们说出第二句话,就被平日里“不善言辞”地武将们给奚落了一顿,然后被轰出门去。

出了这么大的丑,大臣们怎么会还乐意找武将们理论?

有些大臣们实在忍受不了每日被百姓冷嘲热讽。他们来到张浦的跟前,低三下四地对张大总管说:“大总管,请您和陛下说说吧。我们这些人是被猪油蒙了心,不敢再说国师大人的不好。若是陛下愿意回来上朝,我们什么都愿意做的。”

终于等到这句话的张浦心里乐开了花,但是他没有表现出来,而是抬了抬眼皮,道:“就你们几个大人,我怕陛下不信大人们的诚意啊。”

瞬间领会张浦话中深意的这些大臣们都恍然大悟。他们一边嘴里说着:“是是是,大总管说得对!”,一边往宫外赶去。

“啧。”张浦掸了掸袖子,然后去给他主子报信了。

作者有话要说:

我现在才看skam是不是太晚了。。。但是挪威的小哥哥们真是太撩,太帅了。。。_(:з」∠)_

我都想去学挪威语了,谁来打醒我。( ̄ε(# ̄)

第84章 第八十四章

自大曜王朝开国以来,一共有过十一位皇后。这其中除了跟随开元帝白手起家的文皇后之外,每一位皇后都出身在名门望族。

像是长孙皇后这种出生一品武将世家的,在已故的众位皇后的队列中,身世只能算是中等。

而因为皇后出身高贵,其背后母家势力强大而引起的外戚专权,也不是没有发生过。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像护国大将军那样“一根筋”,也不是所有人都甘心放弃唾手可得的权利。

自从连纵继位,京城中各世家都在捣鼓着让自家的姑娘入宫为妃为后。虽然在期间遇到了因为站错队而导致满宫后妃被遣送回家改嫁的面子里子都丢尽的事,这仍然不能阻挡权贵们对于“皇亲国戚”这个名头的渴望。

这一批的女孩子皇帝陛下看不上,这不是还有下一批吗?

文武百官对于连纵的身强体健还是很有信心的。

然而他们做的一切努力都是白费。

无论他们怎么上书谏言,皇帝陛下都对后妃没有什么兴趣,甚至连充填空空如也的后宫的想法都没有。

在所有人都感叹皇室后继无人之时,他们又心惊胆战地发现了皇帝陛下对国师大人的看中。

这位国师大人也无愧是大曜开国以来除了第一任国师大人之外最让人信服的一位了。

先不说祭祀那日出现的神迹,单单是数次出现在皇宫中的祥瑞迹象,就让文武百官对顾放很满意。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可以忍受顾放沾染朝政,甚至和皇帝陛下关系暧、昧。

他们这些人可以走到如今的位置,哪一个不是人精?也正是因为看得清楚所以才会在连纵一次次地抬举顾放地位之时,表现抵触。

有一个深得陛下心意,并且会分权的国师已不被他们所容忍,一个“男皇后”自然更不可能让百官接受。

但是现在,他们似乎失去了和皇帝陛下讨价还价的权利。

这位“英明神武”的大曜帝王,利用他们恋栈权力的内心。

连纵早就知道顾放这次前往边关,虽然是做了利国利民,挽留大曜十数万将士生命的伟事,但是百官必定会为此上书责备,企图淡化国师的存在。

他却没有阻止,反而推波助澜。

甚至当局势在万分危急的地步之时,运筹于帷幄之中的皇帝陛下罢朝了。

连纵用这样的方式,让百官,不,应该说是文官的底线一点一点地后退,最后到只能妥协。

他们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难道还可以罢黜了这个皇帝再改立他人吗?

先不说如今大曜皇室拿的出手的除了连纵,连横兄弟,其余有才华者太少了。就算有,人家也不愿意跟着他们“造反”。

而且就在百姓中的信誉和好感来看,皇帝陛下和国师的威望太高,他们根本动摇不了。

再看武将阵营,大多数武将都是连纵在边关一手带出来的,怎么可能反驳连纵的命令?还有一些就算和连纵交情不深,那也是和护国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两任护国柱石有些深刻的友谊。

自知再也没有回天之力的中书令在自己的书房对一众来向他询问办法的同僚无奈地,挫败地叹了一口气,他最后只得说:“吾之辈,切不可走前人之路啊!”

中书令的话中的深意被所有人察觉。

他们怎么忘了,这样从边关浴血归来的铁血皇帝,在登基之后的一年之中是如何清理朝堂的。

他们也不该忘,连纵是怎么用百万雄狮包围皇城得到帝位的。

这位皇帝,骨子里比大曜王朝先前的帝王还有冷血,还要为了目的不择手段。

一阵寂静之后,诸位大臣终于有力气思考怎么取得陛下谅解了。

“那明日?”礼部尚书为难地询问中书令,“吾等去向陛下告罪?”

“不,不等明日,今日吾等就去金銮殿谢罪!”中书令思索了一阵之后,摆了摆手。

他说这话的时候,眼里闪过一丝苦笑:“至少,我们不用担心有外戚专权不是吗?”

其他大人们听了中书令这番话,都不约而同地苦涩地笑开。

怎么会有外戚?安国公顾氏一族全部都被流放了!

他们这时候还可以抓着这点反对陛下吗?

不能!这可就是活生生的前车之鉴啊!

一干文臣由中书令带领,于正午时分,在皇宫金銮殿之外,宣读罪己书,恳请皇帝陛下上朝处理朝政。

上一篇:方狗蛋变形记

下一篇:匪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