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师,求你闭嘴 第126章

作者:幺迟 标签: 近代现代

  作者有话要说:

  师父父:混蛋,你和我徒弟说什么?

  荀师爹:遗憾当年呀~

  师父父:当年的事有什么好遗憾的!

  荀师爹:可惜没玩成养成啊!

  so,其实方丈算不上是一个完全的坏人呐,只是有些事情是身不由己~

  将军请小心!

第103章 将军请小心!(一)

  最近出了两件大事儿。

  其一,刺杀今上和国师的刺客已经尽数伏法。大理寺审问的结果就是,这帮人不仅仅是前朝余孽、宁王余党,甚至还有大食国、东瀛国、西突厥的奸细!

  百姓听闻此言,心中简直是不能忍!

  大洺立国刚刚五十余年,前朝末年出生的人自然是还有在世的。他们还记得当初的那些个民不聊生的日子。就算前朝的皇室遗脉是个好的,可是现在大洺安居乐业,百姓才不管什么前朝不前朝的。只要还是中原人作为皇帝,对于他们来说没差别。再说现在生活安稳,自然没人想要再起动乱,所以那个什么复国的简直就是瞎胡闹!

  更过分的是什么大食东瀛西突厥,大洺现在已经稳定,居然还敢来挑拨事端,这明显是准备找揍了吧?若是皇家准备因此征战,没有二话,就是打!百姓是绝对支持的!

  不得不说,因为大洺皇室一直以来强势作风的影响,整个大洺的民风十分的彪悍。对于大洺的百姓来说,虽然说并不想起兵祸,可是也知道国家的尊严不得进犯!现在若是像唐末那样,一直对于蛮族退让,大洺国将不国!当然,百姓这么高的觉悟多亏了大洺教育的普及,实在是感谢立国的太、祖,他老人家并没有因为自己是马上起家就不重视文化教育,可喜可贺!

  所以,不管皇室准备做出什么样的决定,这责任一定是要追究的!不说别的,暗地里派来探子这事儿虽然说可以理解,可是这探子顺便兼职杀手行业,这就是不能忍了!

  质问!必须质问!就算是皇上和国师大人并没有受伤,只能够说明咱大洺的护卫强悍,又不是刺客手下留情了。这帮人的主子难道不应该给他们个交代么?

  因为对于皇室以及国师府好感爆棚,对于这次的刺杀事件,百姓的怒火空前高涨,一时间京城外族的生意都受了些影响。虽然说现在还没有发生什么暴力事件,但是京兆尹方大人也是十分的头疼,就怕发生什么□□。

  至于那些做生意的外族,大多数还是波斯、吐蕃人比较多。而能够远离故乡、不远万里来到中原的,大多数也确实是将这里当做了第二故乡。有的甚至将自己彻底的融入了大洺,对于这次的刺杀事件也是愤恨得很。再加上生意受到了影响,对于派来这帮子杀手的人更是恨到了骨子里。

  前朝灭了、宁王殁了,这两帮子人没什么主子没办法,可是派来探子的其他国家不是还有主儿在的么?一时间整个大洺都是惩治凶手、质问盟国的呼声。

  这第二件事,却是对于京城百姓、确切的说是信佛的信众来说的大事儿。无他,久岁山莲华寺的法空方丈佛法圆满,已经圆寂了……

  这事儿让人联想到前几天莲华寺被围的事儿。当时正巧是皇上和国师大人被刺的时候,众人还以为有凶手跑到了莲华寺,信众们可是好顿担心。只是没想到居然是法空方丈感觉到自己马上就要圆寂,所以才清空的莲华寺。

  听闻此信的信众们先是哭声一片,先后去莲华寺祭拜法空方丈。只是没想到,去了之后,新任的方丈法严大师说,对于佛家来说,圆寂是另一种修行的开始。法空方丈佛法高深,只是去往西天极乐世界了,所以信众们不必伤悲。之后为法空方丈做了一场法会,听了这些的信众们回来之后都平静了。

  所以就算是法空方丈圆寂在京城引起了不小的波澜,但是事情过去的也很平静。

  “法空方丈信众真够多的,这人也是可惜了。”离久岁山山脚不远的一个小摊子上,借口散心将君言和武钺拉出来的文皓心不在焉的拨弄着茶碗中的茶叶子。

  这是个小小的路边茶铺子,自然是没什么好茶,但是解渴足矣。是以三人准备在这儿歇歇脚。

  京城的事情瞒得过百姓,瞒不过上层。知道法空方丈才是一切的幕后主使之一,文皓心情挺复杂的。他外祖母还在的时候是个很坚定的信众,最相信的就是法空方丈。他还记得自己小时候,因为舅舅家的表哥们都已经成年,有自己的事情忙,所以都是他陪着外祖母来这莲华寺,偶尔还会住一段时间。

  虽然他和法空方丈不是那么熟悉,可是他知道少月的师父和法空是朋友,他自己怎么着也是个脸熟的呀。可是姑姑的死、宁王叔的死、甚至是他们全家都差点儿死了,没想到都是因为法空方丈身后的组织。

  心里有点儿不舒服。此时的文皓想想之前种种事情,特别庆幸他们家是国师一脉的坚定拥护,不然按照规矩,小孩子出生之后需要方外人祝福。他们家要是找了想要绝他们根的法空方丈……想想就不寒而栗!

  “是可惜了。”武钺想起家里的老祖宗,也是无奈。法空方丈圆寂,他们家老祖宗还好好的难受了一回。没办法,大洺立国之后多数人虽然是信奉国师,可是也不妨碍他们继续做佛教信众。不论法空方丈事实上做了什么,可作为方丈的这么多年,惠及者极多。这也是陛下和师父商定之后将事实掩埋了一部分的原因。

  若是直接说法空是前朝余孽,众人信不信还是两说呢。到时候必然会有些奇怪的言论,对于皇室也好、国师府也好,说不得又会被波及。虽然说不担心有什么后果,可终究是麻烦。既然如此,不如将事情分开来讲,倒是避免了一些麻烦。

  “少月,刺客中确实是有大食和西突厥的人么?”一直不怎么喜欢说话的武钺问道。

  “确实是。陛下和师父的意思,朝会商议之后直接给几国去国书,让他们给我大洺一个交代。”这事儿不是什么不能说的,反正等过几天的大朝会,该知道的都会知道,没见百姓中都传开了么?这也是陛下和师父商议的结果之一:“怎么了,望远听说什么了?”

  武钺点头:“听祖父的意思,陛下是否有意开战?”说着这话,武钺的眼神晶亮。

  想了想,君言倒是不确定。事情已经告一段落,所以他们放松了些,今天唐墨瀚并没有跟出来,也没人问问:“这件事儿倒是没听说,不过要是大食和西突厥没有个交代的话,大洺自然不会罢休。”到时候是不是要打,就是两说了。

  “不是吧,望远,难不成你还没有死心?”三人从小长大,对于对方虽然说不是十分的了解,也是有七八分的。所以武钺居然问了关于是否出战的事儿,文皓自然知道他是有了心思。

  君言也是有些惊讶的看着他。武钺一直想要上战场的事儿他们都是知道的。前些年国公爷总是以他年纪尚小、又身为国公府嫡长孙为理由,自然是不会同意的。只是望远这人有些执拗,若是战起,他铁了心要去,还真没有人能够拦得住。

  “是,要去的。”这些年祖父他们一直给他相看人家,他不同意,就是因为不想将来有一日,上战场的时候身后还要多一个牵挂。可是自从文皓家的孩子出生之后,本来说好将来亲事必然经过他同意的祖父母、父母,都准备变卦了。所以要是想要上战场,这必然是最后一次机会。不然等他真的招架不住成了亲,家里长辈更有理由不放他走了。

  君言和文皓面面相觑,还是君言先开了口:“若是真的战事又起,定是以西北军为主,陛下必会派唐将军领兵。”可是国公爷不是顾及上位者猜忌,不让他们家和将军府过于亲密么?毕竟国公府是先后和贤贵妃的外祖家、太子的外□□家。必然是要避免兵权相接触的。特别是唐家,那可是将门。

  “嗯,我准备去西南。”武钺想的明白。

  若是真的战事又起,一来东海有福亲王坐镇,东瀛自己都一片混乱,打不打的起来还两说,不足为虑;二来此事是几方多年筹谋,西突厥和大食必然同时发难。西突厥会从西北进犯,而大食便是可能从西南、原吐火罗及现在的吐蕃接壤处来袭。两国的人必然会兵分两路,借此分散大洺的兵力。

  君言点头。武钺想的没错。不管这次的事情两国会给大洺一个什么样的交代,眼见着大洺越来越强势,这两国,特别是西突厥更是坐立不安。按照惯例,西突厥的人每当天灾,都会在大洺边境打草谷。可是大洺渐渐的强盛,西突厥根本占不到便宜不说,每次来都会死伤掺重、得不偿失。时间一久,自然国力受影响。他们必然不会坐以待毙,说不得想要借此为由,引发一战削弱大洺。

  而大食,一直就没有放下过他们的野心。这时候西突厥虽然渐渐地颓败,可终究还是有原来的多半实力,大洺更是个强敌。若是和西突厥联合进攻大洺,就算是占领不了大洺,可是依旧能够削弱。等到大洺无暇顾及,他们自然可以直接打到波斯。等波斯拿到手,还怕收拾不了战后疲弱的西突厥?

  当然,大食的君主打得好算盘。他们一直觉得,他们的勇士是无坚不摧的!就算是连续几年的战争,依旧会给他们带来胜利的荣光!

  三人借着□□,出来散心。而小朝会上,康平帝与众臣子拟定这次事件的后续宗旨:必须强硬的质问探子被抓的几国!必须让他们给大洺一个交代!大洺的尊严不容践踏!

  甚至文臣一反常态:此事以国书质问,要么赔礼道歉,要么战!

  很好,这多半年来的种种事情,彻底的激起了整个大洺朝堂的怒火。

  风将起,乱将生!

  作者有话要说:

  将军:少月,将军即将奔赴战场。

  国师:一路好走!早日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