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科技孵化系统 第89章

作者:周九衣 标签: 爽文 系统 近代现代

  日后,当他成为纳米材料一方巨擘的时候依旧以顾行一的学生自称,同时,他也秉承着薪火相传的精神,桃李满天下,更是资助了不少困难学生。

  顾行一刚刚结束了一场对话,有些疲惫地仰靠在椅子之中,放纵自己的思维遨游在十二维宇宙之中。

  “一一。”熟悉的温雅男声让他一个激灵就要坐起来,然后被一双温暖有力的大手摁了回去。

  他睁开眼睛,果不其然,看见了楼见岳温柔的眉眼:“你怎么来了?”

  “我应聘了你们的计算顾问,”楼见岳平静地说道,一边拿出了他的聘书,“很荣幸,我能有幸在顾教授底下工作。”

  这个惊喜太大,顾行一眼睛慢慢睁大,差点蹦起来欢呼,然后被楼见岳以吻封缄。

  等两人唇舌分开,顾行一脸上带着红晕,狡黠地说道:“楼顾问,你这是以色贿赂上司。”

  “那么您要怎么办呢?”

  “我觉得睡高层是一个不错的传统。”

  万事开头难,哪怕只是一个介于原本机体之上的改装制造,也让顾行一不得不在这一片航天基地度过了大半年的时间。好在这一次楼见岳可以随行,让他可以更好的沉浸在这个项目之中。

  工厂之中,巨大的极尽美丽的飞机静静的停靠在那里。

  流畅的线条,白色的涂装和内核的强悍发动机使它像一个雍容的贵妇人。

  可惜,这一位贵妇人现在还没有上天的资格,它的制造者们还在忙忙碌碌地,像勤勤恳恳的工蚁一样往它身上运输,组装着各种细小的零件。

  “你觉得怎么样?”顾行一笑着问徐平。

  “很神奇。”他站不住感叹道,那一位顾教授仿佛是一个拉丁神灯,只要向他许愿,便可以源源不断的召唤出新的灵感,而他所指的每一处方向,恰恰好都是正确的,这也是这一款飞机如此之快进入建设的原因。

  “想上去飞一遍吗?”顾行一神情里很有些跃跃欲试。

  徐平刹那间屏住了呼吸,他压低了声音,尽量严厉的说道:“假如要是您在试飞那一天上了飞机的话,我一定会把这件事情告诉楼教授。”

  顾行一得意的笑容默默地僵住了,摸了摸自己的腰,叹了口气。

  所以说也只能够在确定安全运行以后,才能拉着楼哥上去飞一遍了。

  不过,高空,白云,属于自己的私人飞机,宁静又平稳的飞行旅途,听上去确实是一个快活啊的好地方。

  于是徐平惊恐地发现,这位顾教授转眼又笑着哼起了小曲,见到楼教授的时候还主动凑过去抱了抱。

  果然要跟那一天值班的兄弟们好好交代一下,徐平在心里的小本本上记下。

  三人上了车,徐平一如既往担任起了开车工作,并为了自己的眼睛着想,控制住了看向后视镜的次数。

  “话说这三位现在也是身价倍增了吧。”顾行一整个人窝在楼见岳怀里,看着最近各个方面铺开的项目传过来的各种文件,刚好看到上一次他点名的三个人的项目组,最近又有了新的突破,忍不住调侃道。

  “他们啊,”徐平跟在他身边时间长了,对他的习惯相当熟悉,“从您的任命安排下来之后,就多的是猎头过来挖角,猜猜看开多少工资?”

  顾行一抬头看了他一眼。

  徐平笑着比了个九。

  “9000万?”顾行一挑了挑眉。

  徐平默默放下手:“我忘了您现在不是工薪阶层了。”

  楼见岳听他们对话,忍不住摇头轻笑,揉了揉自家小狮子的头发。家里的支出基本是他负责的,怀里人十指不沾阳春水,哪里知道那么多人间事。

  “反正到最后也只是个数字而已。”很早以前,顾行一就已经走上了经济独立的道路,反而对此没有什么概念。

  “像您这样也是种幸运啊,”徐平忍不住感叹道,“很多教授每年不知道要为资金奔波求人多少地方。”

  “不会一直是这样。”顾行一语气郑重起来,“我们朝国以后的财政会越来越宽裕,自然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科研。而我本人,也有计划设立基金会。”

  “嗯?”徐平透过后视镜看向着一位年轻的大科学家。他微微仰着头,车窗外的灯光交替落在他的脸上,像是浮动的星河。

  顾行一摸着下巴:“不过我还需要再多观察一些时间,我想看看可以怎样设立这一个基金会。”

  “顾教授只要有心了,就是一大幸事。”

  “我可不算是管理方面的人才。”

  “但是现在大家都相信,只要顾教授上心的事,就一定会得到解决。”

  “这可要不得……”顾行一似乎叹了口气,和楼见岳对视一眼。

  两人还没有来得及对话,小x就给他转接了一个消息。

  顾行一感受到耳机的轻轻震动,看了一眼电话的来源,赶紧从楼哥怀里起来,点开了私人投影。

  “小顾啊,”出现在他面前的是带着慈祥笑容的唐院士,而王院士显然也站在不远处,“你是想要这个科学院院士呢?还是那个工程院院士呢?”

  顾行一小小地吃了一惊:“又到了院士评选的日子了吗?”

  “是的,我和老唐商量了一下,想看看能不能推荐你去评一评院士,”王院士说道,“我们神光系统的领头人怎么可以没一个最高学术称号。”

  “我觉得吧,小顾还是在理论性的成就上更高,和应该进我们科学院。”

  “神光系统就是工程院的,大半个院的老家伙都愿意做他的推荐人。”

  眼见着这两位有吵起来的趋势,顾行一轻轻咳嗽了一声:“现在就评院士吗?我是不是太年轻了一点。”

  顾行一回忆起两院院士的平均年龄,觉得自己进去以后不知道能拉低多少,甚是可怕。

  “怎么不可以?朝国是只看资历论人的地方吗?”王院士先炸了,“把你的成就摆上来,我看工程院哪个人敢说个不字。”

  顾行一摸了摸鼻子,刚想开口说话就被唐院士打断了:“你先别急着选工程院,我觉得……”

  “等等,”顾行一不得不提高了声音打断他们俩的话,然后他有些小心翼翼,但又带着点狡猾地问道,“成年人能不能选择两个都要?”

  两位院士的表情都凝滞住了,然后他们互相对视一眼,默契地达成了某种协议。

  “那么小顾你就在这里等好消息就行了。”唐院士如此说道,挂掉了通讯。

  事实证明,两位院士的判断是对的,在第二轮评审之中,顾行一以全票方式通过成为了院士正式候选人。

  或许学界还有派别山头之分,但顾行一所在之处,便已经自成一个派别,无人可以阻挡。

第125章 当选院士

  顾行一大概开启了无双模式, 在接下来的不记名投票之中, 更是以压倒性的票数优势成功成为新晋院士。

  江湖传言, 工程院和科学院还为他的院士归属开了一个小型会议, 进行了“和谐友好亲切深入”的交流,最后终于惊动了上面。

  解决方案是——那就一人领两份头衔好了。

  工程院院士暨科学院院士,这大概是最当之无愧最真实的两院院士了。

  接到朝国科学院学部局的电话的时候,顾行一正在参与电力系统的会议。

  核聚变发电成功到现在已经接近一年, 经历了无数安全性和可靠性的验证以后, 核聚变发电的彻底推广, 已经列上了日程。

  一马当先的则是媒体舆论, 现在网上沸沸扬扬俱是宣传核聚变发电的好处,顺便还有无数网友热情探讨第一批核聚变发电的试点在哪里。

  无疑这将会是一个巨大的改变将会和超导输电无线充电技术共同组成能源大国的三大支柱。

  顾行一看了看周围无处不在的智能电器,无需充电线的设计让它们充满了科技感。

  “结果就是这样。”台上的报告人讲完了接下来一年的规划, 鞠了躬退回了座位上。

  在场职位最高的人点了点头,开口询问:“在座的各位同志还有什么意见吗?”

  在众人沉默之际, 他又刻意看了一眼不知何时进入神游状态的顾行一:“顾教授还有什么想法吗?”

  顾行一这才回过神来, 耳机里面小x已经迅速地将他走神后的相关内容尽述告知:“暂时没什么想法,不过据说鹰国的塔斯电力有意和我们合作?”

  “不仅仅是鹰国, ”海外市场的负责人一边翻阅着资料一边回答, “还有熊国, 雨国等等国家希望我们可以提供技术合作,或者说技术援助。”

  “在这方面可能还要麻烦顾教授了,”上首的人补充说道,“现在合作计划正在敲定中, 可能明年后年还劳烦顾教授亲自参与出席核聚变海外点火仪式。”

  “这个不是问题,”顾行一翻阅了一下眼前一摞小x给他整理好的各方面的资料,“不过如果是海外市场的话,还要综合考虑到海外气候环境对于核聚变发电运输的影响,比如熊国的严寒环境,不过这只是一个想法,神光系统有意义在这方面进行研究。”

  会议迅速结束,顾行一懒洋洋起身离开,小x给他接入了电话:“恭喜顾教授当选朝国科学院院士暨朝国工程院院士,希望你能够在11月28日准时出席“新当选朝国院士座谈会”,并代表新院士宣读《朝国当选院士承诺书》……”

  “谢谢了,”顾行一眉眼一弯,这确确实实是他预料之中的消息,“我会准时出席的。”

  而相关消息更是已经被媒体宣传了出去,所以在顾行一打开邮件箱接收新来的邮件的时候,伴随着提示音看到了无数贺喜邮件。

  他回复了为此次当选出力多的几位老先生的贺喜邮件,其余的都交给了小x。

  激动人心地授予仪式很快到来。

  楼见岳作为家属与他一同出行,这几年来两个人的关系几乎是半公开的,由于顾行一的特殊成就,倒是没有遭受什么阻力,只不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希望两人在公众场合面前更加克制一些。

  社会影响不好。

  顾行一对此嗤之以鼻,这一次更是坦坦荡荡携家属出席。

  院士头衔授予过程非常顺利,唯一与众不同的便是将证书交到顾行一手中的那一位。

  这一位老人在朝国家喻户晓,日常出现在新闻上。

  这下子顾行一也有几分紧张了,他甚至能听见自己心跳如擂鼓的声音。

  即使与自己有关的层层决定,都和这位老人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第一次面对面,顾行一还是有些紧张。

  等他将本子拿到手中,老人似乎也看出了他的紧张,笑了笑,一只手放在他的肩上:“紧张也是件好事,你是最年轻的两院院士,也象征着这个国家的未来,担子已经放在你的肩上了。”

  顾行一深吸一口气,郑重地点了点头。

  座谈会结束的很快,顾行一倒是一反常态地开始陷入沉默之中。

  回去的路上,楼见岳看出了他的情绪不稳定,开口询问:“怎么了?”

  顾行一摩挲着手中的红本子:“我在想,我的速度是不是慢了一点。”

  “在这一年里,你完成了核聚变的民用发电,完成了航空飞机的首度建设,完成了一期的脑计划,完成了新一代强子对撞机的建设,如果这叫慢的话,那我这个还卡死在黎曼猜想上的三流数学家岂不是得羞愧地一头撞死。”楼见岳调侃道。

  顾行一瞬间失笑:“你是我最好的数学顾问,那一年里我所有的成就都有你的一半,你有什么好羞愧的?”

  “算了,不想那么多了,”顾行一调出来了,刚刚发过来的消息,转给楼见岳,“一期脑计划的成果已经通过了稳定实验,楼先生,有兴趣去看看吗?”

  “那就却之不恭了。”

  这一年里,顾行一也不算是完全封闭在航空航天基地,很多时候他不得不在数据出现关键问题时前往京都的脑计划实验室,这种时候就要感谢苍穹性能优良的飞机了。

  而在np问题被他解答,新的逻辑机出现之后,脑计划又得到了一个巨大的推动。

  “一代神经网络算法非常成功。”孙久见到他就笑了起来,在他们面前,空白的实验室之中,幽蓝色的好似电子云一般的人工脑正在那里静静悬浮着。

  “模拟效果做的不错。”顾行一看到这一幕也忍不住赞叹起来,“很有人体神经元的感觉。”

  “主要是这样可以比较直观地理解你设计的神经元网络,”孙久笑了笑,“说起来,我们的研究员这一年里可是纷纷拜倒在你的西装裤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