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夫郎是赚钱能手 第6章

作者:西瓜啵啵柚 标签: 生子 布衣生活 种田文 市井生活 古代架空

“傻孩子,都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何芳兰帮月笙擦了擦眼角,“都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还哭鼻子。待会儿轻舟见了,该以为我骂你了。赶紧把眼泪擦擦,去和轻舟给先祖们上柱香。”

月笙这才破涕为笑,“嗯,我这就去找他。”

上完香没过多久,月笙的大伯一家子也过来了,附近的几户人家也来坐了会儿。月笙和他娘、大伯娘去了厨房做饭,留了李轻舟和他爹陪着客人说话。李轻舟虽然跟这些人都不熟悉,但他撑船载客免不了要和人聊天,这么些年早就锻炼出来了,跟每个人都能聊得来。那些客人直夸江大柱找了个好儿婿,把江大柱哄得嘴角都要咧到耳后根了。

午饭准备得很丰盛,饭菜摆了一大桌子,大白米饭、红烧鱼、酱猪肘、土豆烧鸡、凉拌猪耳朵、香煎豆腐、韭菜煎蛋、山药排骨汤......也许一开始江大柱夫妇是对这门婚事不太满意的,但现下倒是对李轻舟越来越满意了。席间江大柱和何芳兰一直在招呼李轻舟吃肉吃菜,江大柱还和李轻舟喝了点酒。

吃完午饭,月笙和轻舟在江家又玩了会儿,直到申时才动身回家。

回去的路上月笙便有些闷闷不乐。

李轻舟知道这是舍不得呢,他攥紧了月笙的手,柔声哄道:“没事儿,反正也离得不远,想爹娘了就跟我说,我陪你回来。再者,爹娘还要在镇上摆摊呢,你可以天天去镇上看他们。还可以把锦书接回家过夜。”

“这样会不会不太好?”出嫁的女子小哥儿若是经常往娘家跑,是会被说闲话的。

“管别人做什么,只要你开心就好。还是说,你回了娘家就不要我了?”

“怎么会,只要,”月笙停顿了一下,声音变小了些,“只要你一直这样好好对我,我就不会不要你。”

虽然声音不大,李轻舟还是听得清清楚楚,他心里很高兴,自动理解为月笙这是要跟他过一辈子的意思。李轻舟晃了晃两人握在一起的手,颇有些自豪地保证:“那肯定的,而且我还要对你更好,让你每时每刻都离不开我才行。”

月笙却没顺着他的话继续,而是换了个话题,“过两天就是端午了,得去镇上买些雄黄、糯米、红枣之类的,还要去山上采些艾草回来。”

“好,明天我们一起去镇上。”李轻舟也知道有些事儿光靠嘴说是不行的,他会努力证明给月笙看的。

“端午那天我也想去镇上摆个摊,卖些东西。”端午节是清河镇比较隆重的一个节日,这天会有龙舟大赛,还有游船。到时除了清河镇,周边的几个小镇甚至县城的人都有可能过来玩乐,而且多是些小有资产的。所以这日也是赚钱的好时机,清河镇沿河边的地方交个六文钱就能摆摊,只要东西做得好,不愁卖不出去,就算是跟人家卖一样的东西也无妨。

“好啊,你想做什么就尽管去做。打算卖粽子还是香囊和五彩子络呢?”端午节,这几样东西卖得是最多的。

“唔,这些卖的人太多了,不太好赚钱,可以少做些。我还想做些别的吃食卖,不过现在还没想好。”

两人就这样一路聊着天走到了家。

第二日,月笙就跟着李轻舟去了镇上。先去药铺买了雄黄、薄荷、菖蒲等物,又去称了些红枣、红豆、咸鸭蛋、酱油。糯米和糖之前李轻舟给的聘礼里面有,江大柱夫妇全给他收过来了,就没有再买。

至于端午要卖什么,月笙和李轻舟商量讨论了一番,最终决定做鱼丸、炸小鱼和虾饼。李轻舟会打渔,平日里也会在河边放些鱼笼,鱼虾这些于他而言很容易就能获得,而且这些东西都是不用花钱的,跟做其他的吃食比起来,成本就要低得多。

--------------------

麦子:五文/斤 大米:六文/斤

面粉:六文/斤 糯米:7文/斤

猪肉:15文/斤 牛肉:30文/斤

鱼:八文/条(约四斤)

鸡:50文/只

麻布:100文/匹 棉布:150文/匹

绢布:850文/匹 盐:50文/斤

茶叶:70文/斤 酒:20文/斤

为了方便计算,一斤=10两

第10章

==================

明日就是端午节了,今天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

吃过早饭,月笙和李乔就约着一起去山上割了一大捆新鲜艾草还有粽叶。割回来的艾草分成一小束一小束的,用草绳扎好,明天一早就挂在各个门窗、床角上。

李轻舟今日就去撑了半天的船,下午就去捞鱼了,捞了四五网。按照月笙的吩咐,挑了肉多刺少的大鱼和三四寸长的刁子鱼带回家,其余的都放生了。又把前些日子下的鱼笼全收了,弄了一小筐河虾。

因着天气有些热了,便先用清水将鱼虾都先养在了木盆木桶里,明早再起来处理。不过做晚饭的时候,月笙做了些鱼丸面、炸小鱼和虾饼给大家尝了尝味道。

做鱼丸需要取一条肉多刺少的大鱼,刮鳞、去除内脏,用刀将鱼肉片成片,然后放进木盆里用干净的木棒捣成泥。加入番薯粉、胡椒粉、盐、鸡蛋清和匀,烧上一锅开水,将挤出的一个个小丸子放入滚开的水里煮透捞出。番薯粉镇上有卖,但月笙是自己拿了家里的番薯剁碎,经过淘洗、过滤、静置、暴晒多道工序制成的。用番薯粉做鱼丸还是月笙以前在娘家时自己尝试出来的,比面粉要紧致有弹性的多。

虾饼则是将洗净的河虾去头去尾、剥壳,然后剁碎,和面粉,加入葱花等调味,捏成圆饼状,下油锅炸至金黄。

炸小鱼就更简单了,三四寸的刁子鱼处理干净后,用盐、姜丝先腌制一刻钟,然后用面粉、做鱼丸剩下的蛋黄调好面糊,腌制好的刁子鱼裹上薄薄的一层面糊,下油锅炸至金黄捞出沥一下就好。

月笙做的东西获得了全家人的一致好评。

“月笙不仅手巧,心思也巧,这鱼肉做成丸子,紧致弹牙,还不用挑刺,明天肯定能卖得好。”陈秀云对月笙是赞不绝口。

月笙做得这些,李家人是都没吃过的。他们家吃鱼吃虾,多数时候都是拿来煮汤,一来是厨艺有限,二来也是受家庭条件限制。有得吃就不错了,又怎么会费那个心思去琢磨些花样了,更别说还要用面粉、油这些金贵东西了。其实也不单单是李家,乡下大部分人家都是如此,自己不会打渔的,买条鱼都得深思熟虑。原本陈秀云看着月笙又是面粉又是油的,还有些心疼,但尝了味道后觉着也没什么了。做得这样好,明日肯定是能赚钱的,也不用太在意这些本钱。

李轻舟也点点头,他常常往镇上跑,又经常卖鱼,比陈秀云了解的还多些。整个清河镇都没有摆摊卖鱼丸和虾饼的,至于饭馆里面他就不太清楚,但就算有应该也是不太多的。清河镇虽然临河,但也不是人人都像他一样会自己打渔、编鱼网和鱼笼,多数人还是买鱼吃,饭馆里的鱼也是从鱼贩子手里收。寻常人家买条鱼回去,大多也就是清蒸、红烧、炖汤,怕是少有人会费那个劲儿去骨去刺,再捣烂捏成丸子后煮着吃。月笙做得丸子味道好,又不怕卡着喉咙,老人小孩都能吃,应是好卖的。

“想好怎么卖了吗?”就是这价格还是要先定好。

“我想想,一斤鱼肉约摸能做二十一二个丸子,里面差不多要加一两番薯粉,鱼肉算两文钱一斤,番薯粉五文钱一斤,还有鸡蛋、调料什么的也要算上。一斤番薯粉能做十斤鱼肉,这样算下来的话,一斤鱼肉的本钱有差不多三文钱。就卖一文钱五个丸子吧,一斤鱼肉赚个一文钱。至于炸小鱼和虾饼,都用了面粉和油,就卖小鱼一文钱三条;虾不易得,虾饼就一文钱两个吧。”

李轻舟跟着算了下,也觉得可行。一条鱼少说也有个四五斤,这样算下来做成鱼丸子,一条鱼就能卖差不多十六文,就算去除本钱也比卖鲜鱼划算。而且若是不考虑要卖鲜鱼的问题,相当于是净赚了十多文。炸小鱼和虾饼也是,主要就是面粉和油费钱,但油明天用过了之后自家还能吃,也不算浪费,按着月笙说的,也有得赚。

“就是明天要早点起,收拾鱼虾要费些时间,晚上要把粽子先包好,明天早上起来直接煮。而且家里好像就一个小泥炉和双耳小锅。”

“没事儿,泥炉和锅我等会儿去借。”

“好,你和重山再弄些竹子回来做些竹签子和竹碗吧,免得带自家的碗,磕磕碰碰的,弄坏了就不好。”

“嗯。”

吃完饭,李轻舟兄弟两就出去借锅炉砍竹子了。月笙和陈秀云两人收拾完碗筷,就开始包粽子。糯米早就淘洗干净泡得微微发胀了。清河镇所在的地界都是吃的甜粽,但月笙看书时发现还有地方是吃咸棕的,以往端午他也做过,家里人都很是喜欢。所以这次他也做了甜咸两种,甜粽就是糯米和红枣或者红豆加入少量糖混合之后用粽叶包上。咸棕则需要将糯米加盐和酱油拌匀,取五花肉切厚丁,加入盐、酱油、姜丝等腌制约一刻钟。粽叶里先放一层糯米打底,然后放入两块腌好的五花肉,再盖上一层糯米后包好就行。后来月笙还用买回来的咸鸭蛋做了几个咸蛋黄粽子。为了方便区分,每种粽子都用不同颜色的线绑好。

第二日寅时,月亮都还没落,一家人除了嫣嫣就都起了。月笙起来后,就先把自己做好的香囊和五彩络子送了出去。每个拿到的人都难掩欢喜,每个人的香囊都不一样,李轻舟的绣了河流和一只小船,李重山的是连绵的青山,陈秀云的是片片祥云,嫣嫣的则是各种颜色的花,背面都绣了平安二字,一看就是用了心的。之后又把备好的艾草挂上,院里、墙角都撒上雄黄,才开始准备要出摊的东西。

一家人分工合作,李轻舟兄弟两杀鱼、捣鱼,月笙和陈秀云就处理河虾、煮粽子、调面糊,天光微亮时,才把所有东西都准备好。李轻舟先带了李重山和锅炉等器具去了镇上交了租占了地方,又跑以及了一趟回来接了月笙、嫣嫣和李乔。李乔是月笙叫来帮忙的,他们家就只摆摊卖粽子,有他娘和嫂子看着,不用他帮忙。月笙这边却还要捏丸子、做虾饼,就他和李重山便有些忙不过来。

李轻舟今日是没法帮着摆摊的,今日多得是客要过河,说不定还有那些富家子女想要体验小舟的乐趣,运气好说不定能得不少赏钱,一日下来得个几两银子都有可能,李轻舟自是不会错过机会。

到了镇上,河边果然支起了不少小摊,粽子、米花糖、油果子、包子、面条、混沌、油酥饼......叫卖声起伏不断,街上多了许多穿着艳丽,举止贵气的男男女女,人人腰间都挂着香囊,腕上戴着五彩绳,河面上停了好几条有着龙头、刻着龙纹的木舟。

月笙先去了摊位上放置东西,又去他爹的肉铺上送了香囊、五彩络子和粽子,才重新回到摊位。李重山和李乔已经架好锅炉、生好火了,一锅热油,一锅热水。

“乔乔,等会儿你就帮着炸炸小鱼和虾饼,小鱼在这个面糊里滚一下,放油锅里炸成金黄色就好,虾饼也不用手捏,你就拿那个大铁勺,舀个大半勺放油锅里就行。重山你就帮着收钱和看火,至于嫣嫣只要乖乖坐着当我们的小福星就好了。”月笙给每个人都分配了任务。

李乔吞了吞口水,有些紧张,“堂嫂,我怕我做不来。”

“没事儿,别紧张,就和你在家里做饭是一样的。我先看着你做几个,你自己尝尝味道。”

左右现在还没人过来,月笙干脆指导着李乔每样做了几个。

裹了面糊的小鱼和虾饼一下锅,油香味、鱼香味一下子就散开了,香味霸道,惹得旁边几个摊子的老板频频望了过来,偏偏李乔还一边啃着小鱼,一边口齿不清地说:“唔唔,堂嫂,你做得这个小鱼真好吃,香香脆脆的,虾饼也好吃,外酥里嫩。”

大部分人早上都只喝了点稀粥、啃两个番薯,肚里压根没有油水,闻着这味儿哪还坐得住。

“小兄弟,你们摊子上的东西怎么卖?”很快就有附近摊子的人过来问李重山。

“炸小鱼一文钱三条,虾饼一文钱两个,鱼丸一文钱五个。”李重山按着月笙定好的回答。

“虾饼里面真的有虾?”那胖呼呼的老板往盆里的面糊糊看了眼,没见着虾仁,有些怀疑。

“那是自然,不然怎么叫虾饼,我们可不敢骗人。”月笙笑着答话。

胖老板看着他们两个小哥儿、一个半大小子还带着个女童,应该也是不敢骗人的,便放心了些。而且他刚刚看着他们自己吃了,鱼和虾饼都不算小,价格也不贵,就不再犹豫。

“那就给我来三条炸鱼,两个虾饼。”胖老板递给李重山两个铜板。

“好嘞,炸鱼和虾饼有辣的和不辣的,您要哪种?”

“要辣的。”

“您稍等。”月笙帮着李乔给胖老板炸好了小鱼和虾饼,小鱼用竹筒装起来,虾饼则用粗竹签插上。

胖老板接过东西,对这个小摊子更满意了,虽然看着都是些年轻人,没想到做生意还挺周到。

“这就卖出去了?”李乔看着胖老板的背影,还有些迷糊。

“嗯,所以说让你不要紧张,来客人了就按着我刚刚那样招呼就行。”

李乔点点头,“我知道怎么做了,堂嫂。”

“那我就去煮鱼丸了,你别担心,我会在一旁看着的,重山也在呢。”

“嗯嗯。”李乔双眼放光,成功开张后,他现在觉得浑身都充满了干劲儿。

这边胖老板一手托着竹筒,一手举着两个虾饼就回了摊子上。很快就有那离得近的人靠了过来,“味道咋样?好吃不?”

胖老板没立马回答,啃了一口虾饼,外皮有些酥,里面还是软的,确实有一股河虾的鲜味,有咬了一口炸鱼,越嚼越香。等咽完嘴里的东西,胖老板才对着一脸期待的其他人点了点头,“味道不错!”

其他人这才敢去到月笙的摊子询问。

“给我来两文钱的炸鱼,一文钱的虾饼。”

“我要两文钱的鱼丸。”

“一文钱的炸鱼,不要辣。”

“老板,我的鱼丸能不能给我炸一下?”

摊子前站的人多了,自然会吸引更多的人,加上龙舟赛就要开始,街上的游人也多了起来,很快月笙他们的摊子前就围满了人。

有人注意到了摊子旁木桶里放的粽子,“老板,你这儿还有粽子啊,那我再要两个粽子。”

“红枣粽和红豆粽一文钱一个,肉粽和蛋黄粽四文钱一个,您要哪种?”李重山现在已经能自如的应对客人了。

“粽子还能放肉和蛋黄吗?那好吃吗?”

“您可以试试,肉粽和蛋黄粽不多,只有十个肉粽,五个蛋黄的。”

“那我要一个肉粽,两个红枣的吧。”

“给我一个蛋黄的。”

随着龙舟赛的展开,来月笙他们摊子上买东西的越来越多。多数是带着小孩的,再就是些小厮、丫鬟打扮的,都是吃个新鲜。

“不好意思啊,虾饼已经卖完了。”虾饼是最少的,也是最先卖完的。

“啊,怎么就卖完了啊,那给我五个鱼丸吧。”

最后月笙准备的所有东西到午时过就卖完了,还有些想吃的都没吃上,跟月笙他们抱怨了好一会儿。

没了事儿做的几人也没急着回去,刚刚忙着赚钱,都没怎么玩呢。龙舟赛已经结束了,但是还有游船,游船很大,上面缀了鲜花,还有人奏乐和吟唱。

一直到了傍晚时分,镇上才渐渐平静下来,李轻舟也结束了今天的载客,来接了几人回家。

晚上,洗漱过后的月笙披散着头发,仅着亵衣亵裤,坐在桌边再次数起了铜板。

“一个,两个……三百五十五个。”虽然回来时就已经当着家里人的面数过一次了,但月笙还是觉得怎么都数不够,这可是他自己赚得呢,而且娘亲还说不用交公,让他自己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