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 第193章

作者:余缠缠 标签: 种田文 科举 轻松 玄幻灵异

年初三、初四,墨珣都要到翰林院当值,然而初三的午时刚过,“雅砻”使臣就已经抵达京城。与此同时,怀阳府尹也已经接到通知并亲自将人领进了宫里。

宣和帝对此次“雅砻”使臣进京显得十分重视,大年初三虽然不需要所有大臣全都进京,但宣和帝还是派人传旨,让朝臣们全都进宫来。进宫,无论是面圣还是面见外来使臣,都得身着朝服,所以如此一来,倒也显得格外隆重。

虽说这是墨珣头一次亲历使臣进京,但对于他这样一个不大不小又不是身居要职的官员来说,还真跟平日里上朝没什么区别。反正就算是“雅砻”使臣进殿面圣,墨珣也就只能在对方还没有进入大殿,从自己身边经过的时候打量对方一番罢了。

首先从着装上来看,“雅砻”那边就与大周有很明显的不同。虽说现在天气严寒,皮裘一类的料子大周这边也有人穿,但“雅砻”使臣穿着着的就有很鲜明的特色。大周官员上朝时大都冠发,而“雅砻”时辰却是编发;使臣身上的衣饰、腰带这些,所用的大都是金属材料,而大周这边一般是用玉石一类……

墨珣打量“雅砻”时辰却也只是须臾,倒也不能一直盯着对方瞧。毕竟宣和帝重视“雅砻”,那他们这些作臣子的也就只能毕恭毕敬了。

墨珣毕竟活得久,去过的地方不少,倒也不觉得有什么奇怪的。

只不过,墨珣心中的疑惑却一直没能解开——“雅砻”作为一个弹丸小国,来使却也得以让宣和帝如此重视,而“雅砻”新皇甚至能够求得大周的翁主和亲,想来这个“雅砻”新皇应该有什么非同一般之处。

此次朝见,墨珣也未见到“雅砻”新皇。

毕竟“雅砻”与大周并不是完全的从属关系,想来“雅砻”新皇应该也不敢这么大剌剌地到大周境内来。

墨珣这般想着想着,甚至有些怀疑这个新皇说不准还是宣和帝扶上去的。不过,像这种完全没有根据的猜测,墨珣之敢在心里想想罢了,也不好拿出来问越国公。

而因为“雅砻”国家太小,大周一直以来都不怎么重视,所以他们更换新皇的消息也是延迟了有一段时间,这才传进了怀阳。

“雅砻使臣涂察克见过皇帝陛下,我王问候大周陛下安康。”

墨珣听到殿内,那个为首的“雅砻”使臣涂察克同宣和帝讲话。而后,便是宣和帝略带笑意的声音传了出来,“朕听闻诨右图初登大宝,这才刚刚要派使臣前往雅砻,却不曾想倒是让他抢先一步。代朕向诨右图说上一声,也祝他一切顺利。”

这样的语气和用词,听起来宣和帝和“雅砻”新皇似乎很是熟悉啊?

墨珣还在疑惑,这就又听到涂察克开口道:“此次我王派使臣前来,除了请婚,求娶大周翁主之外,便是来向大周皇帝进献金银珠宝。”

涂察克话音刚落,这就有内监上前,去取涂察克手中捧着的礼单了。

宣和帝拿到礼单之后,这就当着雅砻使臣的面打开来看。

“哈哈哈,诨右图真是太客气了。”

墨珣觉得雅砻这个国家似乎和他以前见过的某个国家有些相似,不过墨珣当时去到那个国家自是上宾,却也只待了一小段时间,并未深入了解过。所以当宣和帝一而再,再而三地说到“诨右图”的时候,墨珣不禁思考起——这究竟是雅砻新皇的名字,还是雅砻那边叫皇帝都叫“诨右图”?

墨珣这段时间在编修年史,重点也自然是只放在大周上,而翰林院一些书籍里的用词也大都是按照大周的习惯来编,这乍一下听到一个不大熟悉的词,墨珣还真是疑惑得很。而使臣自称“涂察克”,墨珣一开始就觉得这是个名字……

如果“诨右图”是雅砻新皇的名字,那么宣和帝会不会跟诨右图太熟了点儿?

还有,雅砻的使臣人都还没到京城,宣和帝就已经知道对方是来请婚的,甚至已经决定要将五翁主嫁给诨右图了……

墨珣觉着宣和帝应该有什么暗卫或者什么亲兵之类,不归太尉管,只效命于宣和帝。

御林军算是明面上的,暗地里应该还有别的什么。

回头问问越国公应该就知道了。

“为表诚意,我王向大周皇上献上我雅砻无上至宝‘乞桑药珍’,愿大周皇上洪福齐天。”涂察克边说边从身后跟着的侍从手中拿过了一个小坛子,这就躬身将坛子捧着与额头齐平。

墨珣此时正站在殿外,但却十分注意殿内的动静。他注意到,在涂察克提到“乞桑药珍”的时候,殿内有人发出了抽气的声音。所以……这个“乞桑药珍”确实是个宝物咯?

涂察克话音刚落,宣和帝闻言,忙命人去取。

等坛子到了手上,宣和帝左看右看,却实在是看不出这个装“乞桑药珍”的坛子有什么特别的。从外头瞧着,也无非就是个普通的坛子,不过上头有着一些奇怪的图腾,像是雅砻那边特有的图案罢了。

涂察克见宣和帝对“乞桑药珍”十分重视,此时正捧在手上来回端详,便开口道:“我王请求迎娶大周昭谨翁主,特以‘乞桑药珍’为聘礼。”

墨珣听这个涂察克说话真是好生奇怪,完全与宣和帝的言行都搭不上。

两边就像是有时间差一样……

宣和帝比他们这些作臣子的还早知道雅砻的使臣今次进京是为了请婚,而他也前天也已经知会过朝臣们了。现在,无论是对雅砻使臣进京还是请婚都算不上太突然。

墨珣心里有一个很大胆的猜测,虽然不见得是真的,但感觉也是八。九不离十了——宣和帝大概是在雅砻有探子,也早早就已经知道了雅砻那边正值政权更替的时候,这就暗中帮助了那个诨右图顺利登基。而登基之后,诨右图出于某种原因,需要迎娶大周的翁主来稳定民心,这才向宣和帝请婚。而宣和帝毕竟不会平白无故嫁个地位尊贵的翁主给他,诨右图便提出要以“乞桑药珍”作为交换……

宣和帝连着说了几声“好”,这便将手中的“乞桑药珍”交给了一旁的马公公。

紧接着,墨珣便听着宣和帝说要摆宴,以宴请雅砻使臣。

而此时,墨珣听着宣和帝的声音,更是比初时见到雅砻使臣时更为欣喜,语气都透着一股子轻快。如此想来,那个“乞桑药珍”怕是个十分珍贵的东西,也难怪涂察克说什么无上至宝了。

既然是摆宴,那么那些被宣和帝临时叫进宫里的朝臣自然也就无法出宫了。而此时,他们也不好向宫外递消息,好在宣和帝派人出宫传旨的已经已经说明了宣朝臣们进宫的意图。

墨珣才参加过宫里的年宴没两天,倒也知道宫里宴请时该如何就坐,而坐在墨珣身边的自然还是翰林院的同僚。只是从这个殿转到那个殿的一会儿功夫,墨珣的一些同僚已经听说了此次雅砻使臣为宣和帝带来了“乞桑药珍”。

墨珣听到他们在讨论,这便也凑过去听了听。

原来,这个“乞桑药珍”是雅砻的圣药。

相传,“乞桑药珍”是由上古“摄魂”所研制。而“摄魂”能够使人起死回生,同时习有不死巫术。

墨珣听着听着,觉得这个词有些难以理解。他鲜少在同僚谈话时插嘴,但今日却实在好奇。“这个‘摄魂’是个法术?”

同僚难得听到墨珣说话,又听得他是在问问题,这便也不藏着掖着了,“‘摄魂’是雅砻那边的一种职业,应该是巫师的一种。”

墨珣恍然大悟地点了点头,这就继续问道:“既然‘摄魂’能够使人起死回生,长生不死,那么这个‘摄魂’本身不知是否还健在?”

如果是真的长生不死,那应该与修士也有一定渊源吧?

第235章

这个问题问得, 简直像是在抬杠一样。

墨珣的同僚听到墨珣这么问, 一时也理不清他究竟是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

伦沄岳见状,忙走到墨珣身边,悄悄扯了扯他的衣袖。

墨珣愣了愣。

他能感觉到伦沄岳是让他不要再继续往下问了,但这个问题难道不是很常见的吗?既然“摄魂”这么厉害,想来应该也活了很久吧?而且, 这么宝贝的圣药,雅砻经过了几任皇帝都没人吃吗?

这不合常理啊。

墨珣嘴上张了张,还没来得及开口,就听到冯维正来了一句, “墨修撰不如抽个空去看看雅砻的国史?”

这话说得好像是在嫌墨珣才疏学浅一样。

只不过墨珣听完了却是没有多大的情绪波动, 只是顺着冯维正的话点了点头, “冯编修所言极是, 我是该去看看雅砻的国史了。”

刚才在说“摄魂”的事,如果忽然两边都不再吱声,反倒徒添尴尬。虽然此时冯维正说的并不是什么好话,但勉强也算是给这件事一个了结了。

只是这个了结的话,却是不太好听了。

墨珣虽然面上并未发难,但却不代表这个闷亏他就要这么吃下了。

早先还在建州的时候, 墨珣原先就不大想跟冯维正有什么过分的接触。

两人作为建州的同乡, 又曾同在建州官学之中就读, 按理说, 两人之间的情分怎么也应该比起翰林院的其他同僚更为亲厚……

然而,墨珣对冯维正曾经的所作所为仍记忆犹新。

就算墨珣也曾再三告诉自己, 那件事或许与冯维正没有多大干系,他本意并非如此……但,却也不得不防。

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

可是,刘益民死了,墨珣也并没有从冯维正的眼里看出一丝一毫的愧疚。

或许对冯维正而言,刘益民的死,只能说出他自己倒霉罢了。

而自己……

墨珣自认为,自己向来与冯维正没有什么过节。

而且,当初在京城里遇上冯维正与姜伟平的时候,墨珣也并不觉得自己与两人之间的相处有什么问题,至少姜伟平就没有说他什么不是?

后来,姜伟平带着冯维正到越国公府拜访的时候,墨珣觉着冯维正的态度也还算不错。

只是现在,墨珣听着冯维此时说着的这句话……

如果说,冯维正这个话里并没有什么别的意思,那墨珣还真是不大相信的。他从喜欢将事情假设出一个最坏的结果,所以不论如何,就算冯维正事后来向他表示,自己当时没有那个意思,那墨珣也只会断定他有。更何况,墨珣瞧着冯维正的意思,似乎并没有想要事后表态的意思。

按照墨珣对冯维正的了解,以冯维正的性子来看,他也不是爱挑事的人。

以前还在建州官学的时候,冯维正在一众同窗之中,就没什么特别大的存在感。而墨珣虽然在入学的时候,就已经将所有的同窗都认了个清楚。但认人归认人,却也不代表他就会跟所有的同窗都有接触。

就比如这个冯维正,两人甚至是在同一间学堂之中,但又因为两人的性格原因,倒是从来没有说过话。如果不是以周江源为首的武生寻衅挑事,以言辞挑衅,那墨珣还真是对冯维正没多大的关注。

只是,他一关注也没什么好事……

本来墨珣是不想给越国公添麻烦,这才很少在越国公面前说起自己在翰林院里发生的事。但是现在看来,就因为自己的忍让,反倒还让所有人都欺负到他的头上来了?

之前,因为水灾的事,宣和帝从翰林院里抽调了不少人到灾区去。再加上周涛与他不对付,这就导致了墨珣总觉着自己日常的公务比起同样职位的张叙编来说更是繁重不少。但是繁重归繁重,却是尚在他的能力承受范围之内,墨珣倒也没有多说什么。

只是现在听到冯维正这么说,墨珣反倒是意识到了某些不妥之处。

他总不能死死盯着大周的国史不放才对……

而冯维正,勉强可以算作是墨珣的下属。编修,做的也是编修年史的活儿。

就算周涛将这些活计交给墨珣,但墨珣也没必要全都捏在手上才是,倒也是时候让冯维正感受一下“没时间研读雅砻国史”的感觉了。

*

正如墨珣猜测的那样,宣和帝怕是早就已经算好了雅砻使臣会在过年的这段时间进京,所以才敢将这件事一直按住不发,直到大年初一才跟朝臣们提起。而也正因为是过年,宫里就算没有另外使臣的到来筹备什么,那也跟平时认真准备起来差不了多少,甚至还更隆重些。

墨珣心想,和亲一事既然已经是板上钉钉了,那么此次涂察克离京之时,五翁主应该也就要随着他们一行人一同前往“雅砻”了。

不过,五翁主既然会在除夕那日跟自己在御花园会面,并让自己去向宣和帝请婚,那必定是早早就已经听到了风声。想来应该是宣和帝已经事先将此时透露给了宸侧君和五翁主知道,至于初一那日朝臣们提议要以郡主、县主、郡君、县君这些宗室哥儿来替代的事,想来宸侧君那边也早就已经跟宣和帝提起过了,只不过被宣和帝拒绝罢了。

墨珣此时倒是能够隐约猜到宸侧君的想法——雅砻对于大周来说不过是一个边陲小国,而那处的风土人情和自然气候这些对于一个常年居住在昌州的翁主来说确实严酷了些。再者,五翁主一旦到了雅砻和亲,那日后再回京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就算是宣和帝驾崩,那五翁主想要进京奔丧恐怕都很难。

而且,五翁主本人应该也是不愿意去雅砻和亲的。所以才会想要铤而走险,在御花园那会儿,怕是就想将墨珣拉下水了。

墨珣仔细思考了一下为什么五翁主挑了自己而不是其他人。

并不是说进宫赴宴的大臣们年纪都很大了,这其中也不乏有一些正当年的,而且,退而求其次,就算五翁主挑中了一个御林军那也不打紧……御林军一般都是从宗室、官员的子嗣中挑的人,又不是从平民百姓里选出来的。既有官身又有俸禄,身后还有祖荫,能差到哪儿去?

虽然墨珣知道自己与常人或许有那么些许不同,但归根究底,他现在也不过是一个将将筑基的人罢了。无论他此时外在的身份、地位,或是就目前而言,他表现出来的才学……就算这些东西他对于整个大周来说是佼佼者,但在科举之中崭露头角的那些人难道就不是佼佼者了吗?

更何况,就算中了状元又如何?多的是考中了状元,在翰林院做了三年修撰之后就被派到其他部门去,从此便寂寂无闻了。

虽说墨珣是越国公的干孙子,但越国公的爵位又不能承袭,谁知道墨珣日后会如何?

中个状元了不起?

当个修撰了不起?

墨珣自己这么想着,都想摇头。

尽管民间一直有句话叫作“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但翰林院的官员这么多,内阁的位置却并没有这么广。庶吉士不还号称“储相”吗?丞相之位就那么一个,那每三年留馆的庶吉士也不在少数,这些人难道都能当丞相吗?

若说是五翁主自打见过一面之后便对他情根深种,墨珣更觉得是无稽之谈了……

上一篇:我来自精神病院!

下一篇:神格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