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缠缠
太皇贵君此时也无从分辨宣和帝说的是真是假,但宣和帝在宫里养了不少术士,又日日炼丹这事儿却是真的。
就算宣和帝不愿让别人知道,但宫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真要查,那也是瞒不过太皇贵君的耳目。
再者,宣和帝收了“乞桑药珍”,更是惹人注目,别说是内命夫和后宫里的人了,就是朝中大臣怕是都盯着呢。
“既然皇上说了,这个药没那么厉害,不如就赐些给钱相试试?”
太皇贵君心里也有自己的考量——宣和帝收了圣药之后藏哪去了,根本无从知晓。既然宣和帝说了这个圣药并无起死回生的作用,那不如就让钱相试一试?总归是先让宣和帝把药拿出来才好。
太皇贵君刚刚才被宣和帝吓到,见宣和帝还算是清醒,尚且顾虑他们之间的骨肉亲情,便也打着“让钱丞相为宣和帝试药”的旗号,叫宣和帝把那个圣药拿出来。
之前,大行皇帝在宫里炼制、服用丹药都没避着旁人,所以,几乎是宫里和宫外都知道先帝服用丹药。
但最终,大行皇帝也还是受尽折磨而死。
太皇贵君还记得当时,先帝将为他炼制仙丹的术士全都抓了起来,叫禁卫军押着,逐一让术士们拿出仙丹来为自己续命。但那些术士原本炼出的丹药已经全让大行皇帝吃了,哪还拿得出什么东西来?只是一个劲地跪地求饶。
先帝哪是要看人求饶?
而那些个术士,之前一个个装得古道仙风,可一到了紧要关头,却也还是胆小如鼠。
先帝一看他们这副模样,自是心知肚明。但却仍是不愿相信自己钟鸣漏尽,当时宫里死了不少人,都是不知怎么就惹怒了先帝被杀了的。有的甚至连先帝的面都没见过……而到了先帝临终前,他就已经下令让这些为他炼丹的术士为自己殉葬了。
不是杀了,而是直接生生封在铜人之中,置于皇陵……
太皇贵君曾在先帝临终前被叫到龙床前见过先帝最后一面,自是知道先帝死得不如外界描述得那么安详,甚至死前的表情,说是“狰狞”都不为过。
当时他是真的怕,怕先帝“一时兴起”,也让他们这些内命夫弄去殉葬……
所以,在先帝驾崩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太皇贵君时常能忆起先帝临终前的样子,也时常被噩梦惊醒……
宣和帝听了太皇贵君的话,面色一沉,面容有些扭曲,看得太皇贵君暗自抓紧了椅子的扶手。
不过转瞬,宣和帝便收敛了自己的神情,脸上的笑意比之前更深了。
只是这个笑,看起来比阴沉着脸还要可怕。
太皇贵君有些后悔自己开口,张张嘴刚要同宣和帝说,自己不过是说笑,就让宣和帝一个抬手的动作给打断了。
刚才还说不是为了钱丞相来求药,现在却又开口了。
虽然宣和帝心里这么想,却也并没有直接揭穿太皇贵君,只是顺着太皇贵君的话点点头,“既然是太皇贵君的意思,那就这么办吧。”
太皇贵君话音刚落便已经意识到自己说的话多有不妥,但话既已说出了口,再反口怕是更麻烦了。只是,太皇贵君也没想到,宣和帝竟然会这么爽快就同意了……
似乎其中有诈!
然而,太皇贵君此时已再不敢向宣和帝提出质疑。毕竟让宣和帝给钱丞相赐药是他要求的,现在宣和帝不过就是顺着自己的话办罢了……
太皇贵君觉得自己的心跳都比进门前快了不少,此时更是堵到了嗓子眼儿,“那我就代钱相谢过皇上了。”
宣和帝不痛不痒地说了句,“太皇贵君未免也太过客气了。”
太皇贵君又挤了一抹笑,自是不敢再宣和帝面前多呆。
两人十分和睦地结束了此次对话,而宣和帝也直接看了马公公一眼,让马公公把丹药送到丞相府去。
雅砻使臣送来的圣药,在宣和帝收到的那天就已经想让太医院的御太医先验过了,之后才转交给了为他炼丹的术士查看。
当然,查验的全过程都是在宣和帝的眼皮子下进行的。
雅砻那边奉行巫术,用的也都是巫医,跟大周这边完全不同。
宣和帝就算想让太医院的御医帮着研究一下这个圣药,那也得先让他们把雅砻那边送来的书啊、记录啊,都想琢磨清楚才行。
太医院那边没有法子,但那些术士却完全不同,甚至还将雅砻的圣药拆分开来加入了丹炉一同炼制。
那个“乞桑药珍”,叫宣和帝来看就是坨黑漆漆的膏罢了。里头到底什么东西,谁也说不上来。毕竟已经是一团泥状了,就算叫人来分辨也不过区区分出一两样罢了,还都是些可有可无的东西。
雅砻送来的圣药本来也就只有那么一点,早在两年前就已经入了药,到现在,除了剩下一点儿给宣和帝日后用之外,早就没了。
所以,就算是太皇贵君真的想求药,宣和帝也根本不会给。
宣和帝之所以顺着太皇贵君的话,无非就是不想跟他闹太僵罢了。
大周可是礼仪之邦。
但是钱丞相,早就该死了。
*
钱丞相病倒了之后,各家也都送了拜帖和礼物,尽管人没有来,但礼物却也到了位的。
只到了朝臣休沐的时候,丞相府便是门庭若市,前来探望钱丞相的人更是络绎不绝。就连一些原本跟钱丞相没什么交情的人,也都送了拜帖。
然而,尽管所有人都知道钱丞相这个病不说是一时半会儿好不了,就是给他个一年半载恐怕也不会恢复了。但这刚病倒,其他人的姿态却是要做足的,总不能连个基本的人情都不做。
钱丞相是不行了,但他总归是元老,瘦死的骆驼怎么着也比马大。
再者,钱正新病得不轻,那么也就不可能一直占着这个丞相的位置。
丞相的职位兹事体大,所负责的公务也十分重要。而钱丞相现在连朝都上不了了,话也没法说,笔拿不稳,公务自然也就不能批……所以从客观上考虑,留他,除了占位置之外并没有任何作用了。
一般的老臣到了这份上,只会自己主动去向皇上申请辞官致仕,回乡养老。好歹全了君臣之情,断然不会向钱丞相这样,占着茅坑不拉屎。
就算是钱丞相这会儿中风偏瘫,口不能言,却也可以让家人给他递奏折……
现在的情况十分明了,无非就是钱正新不愿让位,无论如何都要霸占着这个丞相之外到死。
而钱家不主动提,宣和帝那边恐怕也不会下旨把丞相的位置给钱正新撤了。
毕竟在外人看来,钱丞相劳苦功高,一辈子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这是要累死在朝廷里啊!
宣和帝这么卸磨杀驴,怕是会让全天下的人寒心。所以,为了彰显自己的仁德,他怕是还得忍钱正新一段时间。
钱丞相此时中风偏瘫,但他毕竟在朝为官多年,党羽众多,纵使一朝病倒,那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任人践踏的。
所以,有些原本就跟钱丞相政见完全不同,只是想来看钱丞相笑话的人,根本就没能踏进丞相府的大门。
墨珣也是借着越国公的面子才得以进的丞相府。
而且,两人进了丞相府之后,也并没能第一时间见到钱丞相。只是被丞相府的管家安排在了正厅稍坐。
钱丞相的几个儿子都在朝为官,但却并不全是京官。留在京城的只有钱丞相的四子,所以目前只由他全权负责。而钱丞相这么一病倒,四子便向宣和帝告假,在家中为钱丞相侍疾。
余下的几个在各个地方上,自然不能擅离职守。
墨珣与越国公到钱丞相府上探视,正是选在了休沐的时候,这就不免会碰上了其他来探望的大臣。
场面可以说是大臣云集,就连进府的时候都要排队,真是将丞相府堵得有些水泄不通。
人一多,就很容易出现纰漏了。
再加上,钱丞相病了,整个丞相府里都盘踞着一股衰败的气息,连带着下人都有些惶恐不安。
好在这些下人还算是有那么点儿眼力见,一些品阶比较高的大官尚且能认得出来,领人进屋的时候也有一定的分寸。
于是到了最后,朝臣们也不过是换了个地方闲聊罢了。
“感谢各位来探望我父亲。”大臣们在丞相府的正厅里饮了小半盏茶之后,京城步兵校尉便进来向大家拱手见礼了。
这个步兵校尉便是钱丞相的第四子。
他此时身着便服,虽然出来时脸上是堆了笑,但眼底的疲惫却也难掩,“家父身体欠安,才刚刚服药睡下,怕是不能见诸位了。”
今日正是朝臣休沐,前来拜访的大臣也都身穿便服,钱校尉便也不以“丞相”来称呼自己的父亲了。
在座的大臣虽说打着“探望”的旗号,但都各怀目的。
其中,最最主要的,就是要确认一下,钱丞相的病是不是真的如传闻中所说的那么重。
如果钱丞相真的病入膏肓,他们就应该采取一些相应的策略了。
首先,就是这个丞相之位。
各方都可以开始准备争取了。
第302章
“哪里哪里。”年太尉看了看御史丞, 见他对自己略微颔首,便知道这是要让他打头了。
如此一来,年太尉便起身作为在场的大臣代表与钱校尉说话。“我们今日也就是来探望钱相,既然钱相已经睡下了,那我们就不多打扰了。”
反正钱校尉都已经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那摆明了今日是不会让他们见到钱丞相了。
既然如此,他们就算是在丞相府里坐到天荒地老也没有用,还不如客客气气地说上两句话, 不痛不痒地问候一番。
该送的礼也已经送了,他们这会儿起身离开也不算失礼了。
大家同朝为官, 没得非得把关系搞僵。
本来钱校尉进厅的时候, 厅里的大臣就已经陆陆续续地站起来了, 这会儿年太尉一开口,大家也都知道,这是差不多该离开了。
现在钱正新还是当朝丞相, 也不是能随便欺辱的人。哪怕钱正新的丞相身份不在,那太皇贵君还在宫里呢!钱家作为一个外戚,又有谁敢在这个节骨眼上跟钱家为难?
只是,没能亲眼验证一番钱正新的状况,总还是让人不安的。
钱校尉嘴上挽留,但实际上却已经朝着门的方向侧了身子, 又先迈出了一步, 似是要将人引出门去,正是摆明了要送客了。
年太尉见状, 倒也没说什么,干脆就跟着钱校尉的动作往外走了。
墨珣和越国公两人本来也就是随大流递的拜帖、送的礼物,他俩跟钱丞相没什么交情,但也不能别人都来、都送了礼,他俩一声不吭吧?
而且,墨珣和越国公也没什么好探。就算钱丞相真的不行了,那越国公这里也没什么人能去争这个丞相的位置吧?!
越国公和钱丞相算是一辈的人,要叫越国公去抢这个丞相的位置,还不知道能坐多久呢。
宣和帝恐怕也不会愿意让越国公去坐那个位置呢。
所以,钱丞相“死”与“不死”,于越国公而言,都没有多大的干系。
不过,既然来了,墨珣也不打算就这么“空手”回去,好歹得“看看”钱丞相究竟如何了。
趁着现在人多,墨珣又一直在越国公身边,倒是没什么人注意他。墨珣干脆就将注意力完全放了出去,想看看钱丞相此时是不是真的睡着了。
还要分神注意自己身边的动静,又要在自己不熟悉的地方“找人”,墨珣其实“看”得并不真切,而且耗时也长一些。
好在,最后还是找到了。
钱丞相确实如钱校尉所说,躺在床上,却并没有睡着,而是睁着眼,一动不动。
墨珣凝神去注意钱丞相细微的动静。
这就要让墨珣十分注意了。
说是一动不动,却也不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