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劫老祖的科举官途 第450章

作者:余缠缠 标签: 种田文 科举 轻松 玄幻灵异

现在,牵复帝从自己的暗卫口中听到又是这三个人在背后散布谣言,他才对先前鸿薪王的话多信了几分。

既然已经确定了这三个人时常扰乱军心,牵复帝一开口就是要将人革职查办。

墨珣“告状”之前就已经想到过牵复帝的处理方式了,现在听到牵复帝这么说,倒是一点都不意外。

鸿薪王对牵复帝的做法自然是大加赞同,他早就想处置这三个人了。鸿薪王初到边关的时候,也是被这三个人刻意散布的谣言。

这三个人表面上对自己毕恭毕敬,实则阳奉阴违。

或许是因为父妃出身低的缘故,鸿薪王不是那种脾气很急的人,不论是发怒还是镇定都很克制,这也才能让那三个人活到现在……

鸿薪王还没将之前的事回忆完,就听到墨珣对牵复帝说了句,“皇上,臣以为此事可以从长计议。”

牵复帝、鸿薪王:……?

墨珣立刻将自己心中想法和盘托出,在将三个都统革职之前,墨珣想要在军中同样散布传言。

之所以说传言,而不是谣言,是因为墨珣要散布的,正是之前鸿薪王对牵复帝所说的,那三个都统在玉门关怂恿老将开城迎敌的事。

当初那几个老将简直就像是狠狠地在鸿薪王脸上甩了几个巴掌——鸿薪王才刚下令紧闭城门,不应战,但他们却违抗军令,擅自率兵出城。

鸿薪王对那几个老将其实并没有多少同情,毕竟他拦也拦了,可对方偏生就觉得他是毛头小子,下了这么个“狗屁军令”丢尽了大周的颜面……不过后来,那几员老将丢了性命,鸿薪王除了让人为他们收尸之外,却也还是给牵复帝写奏折,为他们再申请额外的抚恤。

墨珣见牵复帝和鸿薪王沉默了下来,看他们的眼神,似乎正在思考是不是真的要这样多此一举。

“微臣以为,那如果皇上贸然撤了他们的职,凭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恐怕到时候,军中就会有其他不利于皇上的声音出现。”

墨珣觉得,这三个人就是在军队里呆的时间太长了,有了资历却一直没能往上升……他们本身跟姜伟平没有什么仇怨,跟墨珣也没有仇怨,但就是见不得像墨珣、姜伟平、鸿薪王这样的年轻人爬得高。

然而,他们不过是区区的小都统,奈何不了鸿薪王,但却可以怂恿着别的老将跟鸿薪王对着干……

先前,姜伟平同墨珣说起这三个人的时候,自然是恨得牙痒痒的,但如果当面遇上,那还是会客客气气的。

墨珣不禁想起当初还在建州官学的时候,姜伟平真的就跟个愣头青似的,听说他厉害就追上来要跟他比试,也不想想那个时候墨珣才几岁……

一开始,墨珣以为,那三人会针对姜伟平,只因为姜伟平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但后来从姜伟平口中得知这三个人竟然还去怂恿了几个老将跟鸿薪王对着干……摆明了就是脑子不正常,心里不平衡,闲着没事干了。

初时,墨珣以为自己在军中不会碍了谁的眼,毕竟明眼人应该都看得出来,牵复帝根本就没有要让墨珣留任军中、转成武职的打算。

否则的话,当初墨珣因军功而升职,升的就不该是翰林院的侍读,而是军中的一个什么职位了。

再加上,墨珣对自己的实力有信心的,在军中应该很混得开,结果万万没想到……碰到了几个眼歪嘴斜的。

真有本事就到战场去挣军功,努力升职,有这个闲工夫怎么就不想着怎么搞垮雅砻?就知道窝里横,算什么汉子!

牵复帝倒是不怕军中产生对自己不利的流言,据暗卫查探到的消息来看,这三个人本来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的,而他们所谓的心腹更是墙头草。如果牵复帝真的要将三人革职查办,有的是法子让他们的心腹出来“作证”。

不过,墨珣这个提议……

牵复帝迟疑片刻,又朝着墨珣脸上看了一眼。

墨珣见牵复帝看过来,面上立刻谦恭了几分。“微臣提出这个想法,确实存了小心思。”

他并不惧牵复帝的注视,反而大剌剌地将自己心中的想法说了出来:“微臣不是圣人,也不是泥人,自然有自己的气性。再说了,微臣此举,不过是‘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罢了。”

鸿薪王听完了墨珣的话,想也不想就点头了。

他已经忍了那三人这么久,也不在乎再多忍上个十天半月的。

诚如墨珣所说,以彼之道还施彼身,这才解气!

牵复帝其实并不想画蛇添足,毕竟此时在军中传出这种流言,哪怕只是对墨珣一个人的名誉造成了影响,但墨珣现在可以说是整个征西大军之中十分特殊的存在了,不论是“去策反关外部落,却没有成功”,还是“根本没有去,只是骑马在外头遛了一圈”,都会对一些士兵造成不良的影响。

谁能忍得了一直被自己当成“战神”的人物,其实是一个道貌岸然的骗子呢?

尽快解决那三人,将流言的源头止住,才是上策!

时间拖得越长,待到这个流言传遍了整个征西大军,那时候再革职查办就来不及了!

墨珣像是已经洞悉了牵复帝的想法,这就开口为牵复帝解惑:“微臣以为,现在流言已经传了出去,想要禁止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但如果出现了更大的流言,却是很容易将先前的事盖下去的。”

“臣个人的声誉不要紧,但散布谣言者却并不是第一次做这种事了,他们以这种法子害死的,不止是出城迎战的将军,还有那些上阵杀敌的士兵们……”

“杀人诛心,这才是真正为将士们报仇的好法子。”

牵复帝说要将他们革职查办,很大的可能不会让他们偿命,毕竟他们曾在战场上为大周抛头颅洒热血。但是,那些因为他们的妒恨之心而死去的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在革职查办之前,先将三人的罪行公诸于众,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牵复帝听罢,见鸿薪王眼中暗含期盼,又想到墨珣所立的军功,当即便想着——墨珣立下汗马功劳,不过就是处置几个犯了事的都统,按照他的想法来也没什么。

权当……给鸿薪王和墨珣出口恶气吧。

牵复帝不知怎么,竟是硬生生在明墨珣的道貌凛然之下,看出了墨珣的睚眦必报。当然,这在牵复帝心中倒不是什么贬义词,只是觉得有意思。

就像墨珣刚才自己说的那样,他既不是圣人,也不是泥人,自然有的是气性。别人都打到脸上来了,还被几个巡逻的士兵听到,如果墨珣真的不做点什么,那牵复帝才觉得奇怪呢!

墨珣还很年轻,而年轻就代表着墨珣接下来为国效力的时间还很长。比起朝中很多臣子来说,用墨珣更让牵复帝心安。而且,不知道是不是牵复帝的错觉,他总觉得墨珣似乎……有些胸无大志。

一般的臣子,如果有了能够成为天子近臣的机会,早就在天子面前百般殷勤了,但墨珣却十分规矩。哪怕是呆在自己身边,牵复帝有的时候都很容易忽略掉他。

而据暗卫上次护送墨珣去雅砻之后带回来的消息,牵复帝才知道原来在半途中,暗卫就已经被墨珣甩开了。这就意味着,墨珣其实早就已经觉察到了他们的所在。

皇帝身边的暗卫可以说都是精锐,墨珣竟然有这种能力……也难怪当初宣和帝会对墨珣另眼相看了。

“既然如此,那就依墨爱卿的话去办吧。”其实,牵复帝也想看看,那三个人在流言蜚语下,能扛过几天。

“多谢皇上为微臣出了这口恶气。”墨珣得了牵复帝的话,正是自己想要的结果,立刻对牵复帝谢恩了。

闻言,牵复帝笑着摇了摇头。他发现,自己越来越欣赏墨珣了。

这个墨珣,在自己面前他表现得既不过分谄媚,但却又适时地透出了亲昵……

就是不知他是有意为之,还只是天性使然了。

墨珣将自己的想法说给牵复帝与鸿薪王听,在得到了牵复帝的准话之后,这件事就已经不用墨珣去管了。

在牵复帝眼中,墨珣只有一个人,而且又是被自己从怀阳带过来的,如果这件事交给墨珣去办,那么目标就太过明显了。

但交给鸿薪王去办,那事情就会简单许多。

“如果在玉门关丧生的几个将军是因为违抗军令而死,那下发的抚恤可要改上一改。”牵复帝又不是那种冤大头,碰到这种自己找死的将军,他还得给钱给物?凭什么?

“皇上所言极是。”鸿薪王拱手道。

现在的情况与之前截然不同了,之前是因为大周屡战屡败,根本就看不到什么获胜的希望,鸿薪王担心如果自己不为他们申请抚恤、封赏会寒了边关将士的心。

但现在……

违抗军令就是违抗军令!

更何况,就因为他们不听从指挥,出城打仗还害死了大周一万多的士兵……这些可都得算在他们头上!

好在鸿薪王为他们请封的奏折,牵复帝还没有批复,不然就亏大了!

等到最后论功行赏,只要牵复帝来个“法外开恩”,免了他们的罪就是。

按照大周的律法,该给的抚恤还是得给,但鸿薪王额外给他们申请的那些就别想了。

现在大周国库空虚,大多数的银钱粮帛都用来打仗了,牵复帝不得不这么铢量寸度地过日子。

等战争结束之后,该封的封,该罚的罚,总归是逃不掉的。

墨珣听着两人的对话,心中倒已经猜到了牵复帝的想法。借着此事,将那几个将军违抗军令的事再在大周将士们心里过上一遍,之后不论牵复帝再判什么,旁人都不会觉得牵复帝太过苛刻。

不过……

“皇上,微臣有话要说。”墨珣本来只是安安静静地站在一旁听,但此时心中还是觉得有些可惜的。

墨珣刻意降低自己存在感的时候,几乎是不存在的,这会儿突然开口,倒是让牵复帝和鸿薪王两人怔了一下。

牵复帝对墨珣很是宽容,否则也不会让他呆在自己身边了,现在墨珣既然有了想法,牵复帝倒也不觉得烦,“墨爱卿有什么话就直说吧。”

“臣以为,那几员老将虽然违反了军令,但却是因为被谗言所惑,倒也情有可原。”

人都已经死了,再去计较这些有什么用?

尽管那几个老将的性子是莽了,但毕竟还是爱国之士啊!

否则的话,他们既然能够率兵开城迎敌,那自然也可以率兵开城投敌。如果真的出现那种情况,鸿薪王才是真的要哭都来不及吧?

投敌这种事,只要有一个人带了头,恐怕就会变得越发不可收拾。

墨珣还记得牵复帝的御驾抵达玉门关的时候,哪怕他本人因为身体不适,当天没有出现,可皇上御驾亲征却仍是让征西军士气大增。

墨珣甚至可以想象,在此之前,征西军的士气是如何的低迷。但是,就这么个糟糕的情况,那些老将仍是无法心安理得地听着敌将辱骂大周,出城迎战,就算是战死,至少……大周的脊梁没有断。

鸿薪王作为大元帅,先看到的就是对方违抗军令,还有被他们带出城打仗而死伤的一万多士兵。

墨珣把自己那个“率兵迎敌”和“率兵投敌”的言论说了出来,“哪怕是几位将军违抗军令,致使大周损失了上万名士兵,但这其中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

牵复帝和鸿薪王也不是什么愚人,墨珣只这么一点,他们便也都能想到了。

“看来朕还得多考虑考虑。”违抗军令的事肯定得算,不然以后军中的将士可能都不会把军令当回事——只要自己最后能打胜仗,不服从命令是可行的。

“皇上仁慈。”

*

不出两日,军中的就有了那三个都统害死了几个老将军以及一万多士兵的传言。

墨珣策反关外部落失败的事,跟眼下这个“害死同袍”的事比起来,那还真算不得什么。

几乎是军中的所有人,看那三个都统的表情都不对了,多的是探究、惊诧和鄙夷。

但是,无论他们怎么查,哪怕揪了人来问,也都还是查不出这个流言到底是从哪里传出来的。

最后,他们也就干脆猜此事是墨珣所为。

因为他们这段时日,他们蓄意散布了关于墨珣办事不力、欺君罔上的事,所以,墨珣这是在以牙还牙啊!

前两日,墨珣明明已经亲耳听到了在背后说闲话,但却像个没事人似的,不免让人觉得……墨珣胆小怕事。

三个都统一见墨珣哪怕是当场“抓到”人,也不敢将他们怎么样,不禁起了轻视之心,且心更宽了。

不过,谣言已经散播出去,此时就已不需要再经他们的口说出什么了,自有别人会绘声绘色地去将这件事闹得人尽皆知。

然而,与他们想象中的不同——与墨珣有关的闲话竟然已经被他们的流言盖过去了!

现在,除了打仗之外,征西大军中讨论的最多的就是在玉门关折损的几员老将。

“难怪,我记得当时大元帅不是下令紧闭城门,以防守为主吗?原来都是因为都统在几个将军面前嚼舌根……”

“就是说啊,哪怕宋将军他们跟大元帅不对付,但违抗军令可不是什么小事。”

“哎!我还听说之前关于墨大人的那些,也是从这三个都统那里传出来的。”

一说到墨珣,几个小兵都激动了,“快快快,仔细说说!”

上一篇:我来自精神病院!

下一篇:神格沦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