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法医学长住在一起 第132章

作者:落落小鱼饼 标签: 强强 欢喜冤家 业界精英 推理悬疑

“你相信吗?”舒蒙转眼看他,林濮看见他在笑, 但他的眼底毫无一丝愉悦, “他们说谎的事还少吗?”

“我相信白津警方……”林濮也有些微微的不耐,“你不能否定警方的努力。”

“我不和你争论这个问题。”舒蒙说,“来, 跟我走。”

他们绕进了一栋教学楼内,这栋明显和其他周围的楼显得有些格格不入的小楼房,爬满了爬山虎,在冬日里因为枯萎的样子就显得格外的萧条。林濮和舒蒙走进了教学楼,林濮总觉得这种感觉很熟悉。

仔细想想,和舒蒙在附中的办公室的样子简直如出一辙。

虽然是巧合,但这种巧合潜移默化影响着他的判断,才是最让人无法放心的事情。

像个枷锁。

舒蒙现在是想挣开这个枷锁,但他可能用的力气不对,方法不对,反而让枷锁的倒刺嵌入皮里,越挣越疼。

林濮想到这种疼,自己心也跟着抽疼起来。

有时候就恨自己根本什么都做不了,一味的好似只能说大话来安抚他,其实自己也和个无头苍蝇没有两样。

“这边。”舒蒙道,“这里有一个摄像头,但应该没有人会去看,我们大大方方走进去就行了。”

林濮从背后看他,感觉得到他的警觉。他把手覆盖到他的背上,轻轻拍了拍:“后面有我。”

“什么?”舒蒙转眼道。

“你别怕后面有人看着,你去开门。”林濮说。

舒蒙明白了他的意思,走到了一个磨砂玻璃挡住内里样子的玻璃门前,他吸了口气,把自己的门卡放到了门禁上。

发出了一声“嘀嘀”声,接着是门锁“咯哒”解锁的动静。

“ 可以开……”舒蒙自己都有点意外的语气。

“走。”林濮说。

两人进入了实验室,立刻有一股难以言喻的气味扑面而来。

林濮随即捂住鼻子,被舒蒙递过了一只口罩。

“……你真是,随时随地都备着口罩。”林濮无语地接过戴上。

“那么多大体老师在这里,味道确实有点……”舒蒙左右看看,指着一个里间的办公室,昏暗的几乎看不清路,“应该是在这里。”

他们走入,办公室里有个柜子,上面加了一把锁。舒蒙打开抽屉,在里面摸了一阵,摸出了一个小钥匙来。

“……你们也真不讲究,这么重要的锁都是塞办公室抽屉里么?”林濮道。

“谁会知道呢,以前这里也不是秘密,大家都可以随意取用。”舒蒙把柜子打开,指着上面道,“罗仁整理的档案,每个给我们授予的课程,论文,题集他都保留了下来,可以继续跟进和改进,你看,这是我的。”

舒蒙指着上面一个写着他名字的厚厚文件夹。

林濮抬手把他搬下来,还颇有些重量:“……好重。”

舒蒙给他托了一把:“放桌上啊笨蛋。”

林濮把档案放到了桌上,好奇地翻了翻。

中英夹杂着复杂的图谱,林濮翻了一会觉得不亚于自己背法典的眼晕感,还有不少现场的照片。那些照片无一不记录着舒蒙曾经的课程中的东西。

林濮翻到了最前端,舒蒙的资料。

他学生证上的照片,即便面无表情也容易让人觉得在笑,比现在更加锐利的气质。林濮摸了摸,合上了档案。

他抬头看向舒蒙,看见他几乎趴在书柜上,凑得很近,忍不住道:“是不是有点暗?”

“不能开灯啊。”舒蒙说,“开灯了可能会引人过来,到时候说也说不清。”

林濮从包里掏出那把瑞士军刀,用尾部的手电筒给舒蒙照了一下。

小小而集中的光源,顿时让视线清晰了一些。

“谢谢。”舒蒙说,“……这不是我送你那把么。”

“你每次看见它都要重复一遍。”林濮说。

“……只是觉得很欣慰。”舒蒙说,“你居然一直带着。”

“唯一用过的就是它的手电筒了。”林濮说,“本来觉得是能防身用的。”

“是不是像我在保护你?”舒蒙笑了笑。

舒蒙把视线重新回到那排档案上面,他托着林濮的手腕,让他的光慢慢挪动着,在一个个名字上掠过:“你看,这里有从87年建校以来的所有和实验室有关联的人。我们用着前面人的逐渐积累起来的经验,读着外面不会编写的教材,曾经以为是精英化的教学模式,但现在看来,倒是很像一对一洗脑。”

他停留在了一个文件夹上:“啊,找到了,就是它。”

那个档案上什么姓名也 没有,舒蒙把它扛了下来,接着抱到了桌面上,林濮给他举着手电筒,舒蒙一页页翻了起来。

翻了一会,他手中翻页的速度愈发快了起来。

他语气急促道:“你看,九八年的碎尸案现场图片,零二年的杀人案尸体解剖现场,关于毒物的成分报告,这些命案的资料除了警方,当年这么高清的照片都保留得完好无损,存在于一个大学里?这个人的课题论文也是,详细分析犯罪心理和作案手段,但是你仔细看……”

林濮凑过去看了看。

——海棠院碎尸案件的本质是激情杀人。所以用刀刺入女子腹腔后,虽然三刀致命,但不够精准,有计划谋杀的好处在于,刺入要害后没有偏差地让出血量最大化才能够达到不可逆转和修复。

——分尸的目的不在于让警察无法辨认尸体,而在于引起警方的足够注意。这起分尸案的是需要把一些看似平淡的犯罪案件,提高到需要社会关注的层面,从而引起之后的热情探究。这样,才能达到这起案件被重复加以讨论甚至上升到关注的目的,而不是一个平淡的“谋杀事件”。

林濮觉得论文或是报告这类和学术有关的东西确实应该客观为主。但这种论述的语气,并不是那么的冷静,反而能感觉到下方暗涌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