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门庭 第277章

作者:青山见晓 标签: 豪门世家 天之骄子 历史衍生 正剧 无C P向

华太医虽道一时急症,但含光向来身体欠佳……与往日一般,荀彧心中安排着明天种种行程后才睡去。

虽说无法见外国使臣,不过荀柔养病期间,也并没有那么清闲。

三日退热后,他先安排留在太尉府中的两支少数民族兵将解散回家。

这当然不是他无情。

出身凉州羌、氐二族的青壮,不同于中原招募丁勇还可以轮换,跟随他以来,都已数年不得回家。

而这次归家,他们不止会带回他们本人的奖赏和同族的抚恤,汉族将领奖励郡守一级的官职,上尊号的将军爵禄,对于这二族,荀柔当然也要拿出相称的回报。

他们奉献出族中勇士,挥洒鲜血的这场胜利,本身不能为其部族带来利益,二族所求,从一开始就与中原兵士不同。

田地、通商优惠、推荐入太学知政治、入上方局学工匠技艺,除了这些,他应许给他们天水郡内增设二县。

二族各领其一,县内依其本族习俗,县内官吏自行推举任免,于州郡中仅报备即可。

区域内自治。

这道新政,当然不是眼下要兑现回报他才一拍脑袋想到的,而是自收复陇右之后,他就一直在考虑如何治理凉州。

凉州有河西走廊,通西域诸国,再往北还有被称为大秦的古罗马,无论于军事、政治、经济,都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但对这片地区的政策,自汉兴以来,一直处于变化之中,对这片地区的掌控,也随着大汉国力与内政的变化,在强劲与虚弱来回转变。

汉之初兴,国力微弱,匈奴占据河西,凉州还不叫凉州,只有河西走廊以东的陇西几个郡,依秦始皇所筑长城以抵御匈奴族。

至汉武开边,霍去病封狼居胥后,从匈奴手中夺回河西走廊,才有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形成后来完整的凉州。

自此后,凉州一直是大汉交通西域的要道,是辉煌的丝绸之路,也是大汉的强横之姿,狠狠压制在西域诸国头顶。

到东汉时期,班超守玉门关三十年,以己之力,挑拨西域诸国分裂仇恨,保证汉朝在西域的控制,但大汉的军事与政治重心此时已经东移,所以当其继任者任尚,无法继续施展精妙的平衡战术,大汉失去了通过凉州对西域的控制。

在汉宣帝刘询建立的西域都护府裁撤后,凉州作为通商要道的作用逐渐降低,从西而来的异族,却依旧每年耗费着汉朝数以亿计的军费,弃守凉州的呼声,在东汉末年逐渐兴起。

提议虽然被否,但自桓帝、灵帝起,数次将凉州汉族百姓内迁扶风、京兆,与当初文、景时期,使中原百姓西迁陇右实边,一个道理,这都是表明统治者对于这片土地的态度后者是对外扩张的野望,前者却是无奈的收缩防守。

这种无声的收缩,很快招来后果,韩遂、边章金城叛乱,凉州完全失控。

至他西征凉州,重获陇西,过去十年,至如今在马超父子的帮助下,大汉重新安定陇西,扫荡凉州,沟通西域,已过去十二年。

十二年过去,陇右的百姓或许还认得大汉,可最远的敦煌呢?

敦煌,如今还有多少未曾胡化的汉民?

而更重要的是,在自然环境恶化这几年,凉州西北部,互相争夺生存空间的战斗中,还剩下多少人口?这些人口中,汉族人口又占有几分?

人,治理凉州、重建丝绸之路,最重要的是人,服从大汉统治,承认自身归属的人,人是凉州最重要的资源。

要充分利用本地人力资源呐。

荀柔一面警惕着五胡乱华,一面始终保持着五十六个民族的华夏认知,并且十分明白,这时候的大汉对于少数民族的看法野蛮、暴力、茹毛饮血、没有人伦、没有道德。

而放在这时候,这些看法不能算错。

自古以来,教化融合这条一路线,显然也是对的,中原先进文明自然也应当作为主体,但凉州许多年的反复,显然说明过去的大汉并未走在正确的道路上。

如何才是正确的道路?

主、客体明确的前提下,要充分给与对方尊重。

若希望对方成为同胞,那便要以同胞视之。

这不是他本人的智慧,只能说上辈子受的民族大团结熏陶过于深刻。

不过就近看,其实这一条和平友好道路,可以追溯到历史上的几十年后。

本时代最著名、最成功的融合,正是出自蜀相诸葛孔明收复南中,七擒孟获只是故事,可真诚友善的态度,让蜀汉政权获得一份珍贵友谊和力量,这一份情谊与融合,源远流长了二千年,依旧为人津津乐道。

而二千年后,另一支政权,同样抱着尊重、平等、互惠的态度,将分裂状态得国家重新凝聚到一起……

羌、氐的这两个部族,他也看了好几年,通过经商和教化手段几乎汉化,原驻部落的人民也许还未必,但离乡入伍,跟随他转战千里的羌、氐兵卒,几乎人人都学会流利的汉话,识得基本汉字,并懂得受汉律约束教导。

他们人口也不多,更愿意依附大汉生活。

这两座新县,不会与凉州其他汉民聚居县城,差别太大。

这是他打的两个样。

日后,只要愿意承认汉朝的统治,依法纳税服役,就算是汉朝百姓,无论对方愿意披发左衽,还是剃发穿环,受汉律保护,教育、商业、田籍一切资源公平。

当然关于自治,有一点挑战这时代司法实践之后,他会同廷尉府几位商议,制定出大纲总之在大局面前,这是可以解决的小问题。

荀文若当初听闻时,对这个政策深表疑虑,认为如果一定要收复二部,以示大汉宽容的态度,该令其迁族至京畿,使之更好受到教化。

荀柔坚持,命令还是下发。

这个朝廷内,已没有人真正能阻止他。

不过,他也同意堂兄的观点,低调下发政令与存档,只派使者告知天水太守袁涣,免得长安坐而论道的诸位公卿听说,又借机胡哓乱吠。

随着这通可以上天水太守政绩表的政令,跟两部归心似箭的人群离开长安,荀柔见了太尉府剩下的甘宁。

这一位,并不急着回家过年,而荀柔也想到如何安排。

新一任水军都督就此诞生。

说来也有点凄惨,除了沿黄河运输粮草的几艘船,朝廷现在根本没有成建制的水军。

毕竟纵横中原大地,并不需要强大的水军部队,而周围包围着凉州、并州、司隶名将的荀柔,一直也没想起这一点。

当然,即使前几年想起,他也花不起这个钱。

以至于,明年都要南下江东了,荀柔才陡然发现好像缺点啥。

他并不想重复曹操赤壁的冷幽默,但扒拉半天,他还真没有这方面人才。

幸好有自己撞上来的甘兴霸。

他倒不是要甘宁几个月就把水军建起来,只是先搭个架子,有那么回事就行。

任命甘宁时,他已经做好准备,实在不行,东行时可以路过荆州,找刘表“借”一下蔡瑁、张允。

不过,甘兴霸本人显然认为自己肩负重任,当即袒肩,立下军令状,要在出征前,训练出一支所向披靡的水军。

荀柔虽然想象不出,怎么在天寒地冻时节训练水军,但还是高度赞扬他这种工作热情。

然后,甘宁就光着膀,精神抖擞兴冲冲执令出去了。

荀柔在榻上用棉被将自己裹紧,羡慕地喟叹了一声。

外间门帘掀开,瞬间寒风伴着雪飘争先恐后涌入室内,荀柔不自觉哆嗦了一下,见荀欷之妻糜贞,领着两个抬着食案的侍女,绕过屏风逶迤而至榻前。

秀美的少女淡绿衣裙,巾帼束发,除腰间一枚再无装饰,全无出身豪族的富贵之气。

“叔父,”糜贞轻轻一屈膝,恭敬道,“汤药并膳食俱已备齐。”

“另,方才十六叔遣人来问,今日申时,可否方便前来相见?”

荀柔再次不自觉打了个哆嗦。

第289章 家事与国事

阿姊已经三天不理他了。

原因有二。

其一,他没将侄儿荀欷带回。

其二,之前商量好的侄女荀襄的亲事,他把新郎新娘都落冀州了。

第二条,是由糜贞十分迂回委婉的传达给他。

不过荀柔认为荀襄还年轻,成亲不必急于一时,推迟一二年尚可。

而第一条,是在阿姊,但凡需要沟通传达消息,都将糜贞推到他面前,如此再三后,他才明白过来的。

明白之后,再面对糜贞,荀柔就些不自在。

与曹孟德和解后,他只考虑到荀欷性命无忧,而通信又表示,曹操不再限制他人生自由,他当时觉得,有食有衣有人照顾,继续留在兖州,专研学问也不错,就没着人去讨要。

他不小心遗忘,在千里之外的长安,还有一个女子,独守空房,翘首盼望着她的丈夫……

“多谢,”荀柔清了清嗓,“也请转告文若,我在家无事,他公务繁忙,要过来见面,依他方便。”

“唯。”糜贞再次屈膝一礼。

“伯昭在兖州一切安好,”他又清了清嗓,看向垂首肃立的小姑娘,“明岁,我定将他带回,令你们夫妻团聚。”

女子身形明显一僵。

荀柔看不清她的表情,大概也猜到她心情必然有些复杂,“此处无事,阿糜自去罢。”

糜贞屈膝深深一蹲,低头道,“多谢叔父。”

她如此毫无怨色,荀柔越发不自在,“这一年家中多赖阿糜照顾,我当谢你才是。”

“不敢当。”

女子再拜起身,举袖半掩,却还仔细依次看过火炉、水壶、熏炉、灯火等处。

男女有别,荀柔也不好看着她,只将目光落在别处,拿余光虚瞄些许,待她循循退出,这大松了口气。

至于榻边侍童窃笑,他只当没看见。

食器在食案内,食案搬至榻上。

摆在荀柔面前是一盏肉羹,一碟菹菜,一碟酱。

中午不算正餐,只是避免服药伤胃,因此简单。

冬季没有鲜蔬,也不能每天都是豆芽,用盐腌的芜菁、菘菜,也算是一时珍馐。

荀柔盘起膝,就着腌菜把热羹饮尽,等一刻,侍从递上温在炉上的药盏。

他没去见兄长,亲哥却还惦记着他,让凤卿带回三斤辽参,五斤银耳,还有两朵不知道是不是被坑了大钱的灵芝。

正好他一回长安就躺下,立即全都用上。

饮食服药后,躺下休息,荀柔一时未即入睡,闭目养神。

凤卿的亲事,他不觉得急。

但由此,不免联想到另一个问题,时间更为急迫。

阿姊年过不惑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