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班主任,被迫营业 第156章

作者:linnay 标签: 系统 升级流 校园 轻松 无C P向

巧合的是,这片区域是一座山峰,周围好几条河流的发源地,更巧合的是,这些河流沿岸的城市村庄,正是“疯病”高发的封闭人类聚集地。

为了寻找父母得病背后的真相,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推测:人类的“疯病”,很有可能和“哚辐完剂”直接相关。为了获取更多证据,卫望孤身一人潜入高危区域,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

他多次险些丧命,却也收获了关键的土壤和水源样本。

在几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协助下,卫望对样本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令人震惊:“哚辐完剂”这种奇怪的化合物不仅改变了生物的外形,更在基因层面引发了不可逆的变异。这一发现让卫望震惊不已,他重返那座山峰,决心追查“哚辐完剂”的来源。

令他感到震惊的是,那座山峰竟是一家大型武器工厂排放生产废料的场所。

这家工厂不光掌握了世界经济命脉,和世界政府高层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生产各种高精尖武器——反物质粒子光剑、暗能量力场护盾……

只不过谁都不知道,这些武器生产出来是要对付谁的?

想要揭露污染真相,卫望必须对抗强大的政治势力。

他尝试向公众揭露“哚辐完剂”的危害性,却遭到世界政府宣传机器的反击。在世界政府的宣传中,他被描绘成一个危言耸听的恐怖//分子。民众被蒙蔽,也跟着世界政府的宣传开始嘲笑卫望。

更糟糕的是,卫望和小伙伴的实验室遭到破坏。关键证据被盗不说,一起研究的伙伴,也因为亲人的生命遭到威胁,被迫退出了他的团队。

但陷入绝境的卫望并没有放弃。大部分同伴都退出了团队,只有一个化妆师发小没有背叛他。化妆师将一个意外死亡的年轻人打扮成卫望的模样,又帮助卫望乔装打扮,千难万险,躲开了世界政府多次抓捕。

卫望知道,如果自己落入他们手中,下场很可能和意外失踪的父母,还有那千千万万杳无音讯的“疯病”患者一样。

他将最后的希望寄托在了年度科学大会上。科学大会是一场中立的世界性活动,许多与世界政府持有不同政见的科学家也会参与,原则上不会因为政见不同受到世界政府的阻挠。

卫望相信,这个世界大部分的人会被蒙蔽,但总会有良心未泯的科学家存在。

距离科学大会拉开帷幕还有九个月时间。卫望刚出来“危言耸听”的时候,世界政府和武器工厂颇为紧张,担心阴谋败露,在那座山峰附近加强了警戒。不过,随着卫望“死亡”的消息传出,有关武器工厂的传闻也逐步消散。世界政府逐渐放松了对山峰的守备。

趁世界政府对他放松了警惕,卫望继续行动。他重新开始采样,取得了更多关键证据。

然而,在前往科学会议的途中,卫望遭到世界政府雇佣的杀手追击,险些命丧黄泉。

原来,卫望的那位化妆师朋友在一次聚会中不小心说漏了嘴。尽管他极力掩饰,但还是被聚会上的有心人听见。有心人向世界政府举报了化妆师。

世界政府的特工潜入化妆师的房间,发现了卫望假死的真相。

过去九个月内,卫望穿梭于山林之间,躲避着世界政府士兵的搜查,练就了一身好身手。凭借对环境的了解和过人的智慧,他成功脱险,出现在了科学大会上。

尽管在逃亡的过程中,不少数据和样本都已丢失,但卫望的潜心研究让他对研究的结论了若指掌。他用仅剩的数据和样本展示了“哚辐完剂”对环境和生物的深远负面影响,揭示出它的致命危害。

他的展示引发了与会科学家的轰动。武器工厂高层和世界政府试图利用政治影响力压制卫望的言论,但在诸多良心未泯的科学家们努力之下,民众终于觉醒。

愤怒的民众开始质疑武器工厂和其背后的世界政府。

事态彻底失去控制。世界政府的军队还来不及反应,就有当地热心群众闯入那座山峰的排放地。他们震惊地发现,那座山峰不光是武器工厂用来排放废料的地方,更是一座巨大的牢笼。

这几年间,得了“疯病”的人,有一半都关押在这里。他们挤在每间上百人的三层大通铺里,毫无隐私,毫无尊严。

让人震惊又愤慨的是,世界政府把这些人聚集在这里,却根本不像他们所说的那样,对“疯病”患者进行救治。患者来到这里,满怀治愈“疯病”的希望,却发现他们落入了地狱。世界政府从来没有考虑治疗他们,而是将这些人当成了测试高科技武器的实验对象。

短短几天内,做出如此不人道行径的武器工厂被愤怒的人群掀翻。在抵抗的过程中,工厂甚至使用了他们开发的高科技武器,将许多愤怒的民众打死打伤。

有的人因恐惧停止了反抗,也有的人悍不畏死,用生命捍卫良知。

随着世界政府信用的破产,武器工厂失去了强大后台的支撑,也停止了抵抗。由科学家为首的团队重新组建了新的临时世界政府。

卫望领导了新型环保医疗技术的研发,帮助清理了泄露在世界各地的“哚辐完剂”,也让变异的人类、动植物逐渐恢复了正常。

危机解除,卫望因其无畏的勇气和在科学上的贡献,被新成立的世界政府授予最高荣誉。然而,颁奖仪式前夕,卫望却神秘消失了,只留下了一封信。

他选择和恢复了健康的父母离开世界政府的漩涡中心,重新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田园生活。

一篇大纲写完,温云茵已经激动得无以言表。坐在书桌前,心跳不自觉地加快——她此前的写作从未这么顺利过。

第216章

写完这篇大纲,温云茵的心情激动得无以复加,她在自己的社交媒体上发了一条动态:“决定了,下一本书,开科幻未来题材!”

消息一出,因为《尼罗河之夜》开始关注这个网络写手的不少读者都纷纷表示失望。在当今的网络文学市场,科幻未来题材虽然有一批死忠受众,但生活压力很大,读者们偏爱的是轻松、暴爽、快节奏的玄幻、都市作品,它们的受众基数比科幻爱好者大得多。

她的前一本小说《攻略帅哥大作战》,便是温云茵嗅到了流行题材风向后的商业跟风之作。

也正是这本书,证明了温云茵似乎并不擅长描写快餐式的爱情。尽管写到结尾最后几章,她觉得自己似乎开始找到窍门了,不过写作前期受到的挫折,还是让温云茵对这本书丧失了信心。

即使找到窍门,她也失去了继续往下写的动力。匆匆结尾之时,温云茵下定决心:下一本书,不跟风、不蹭热度,一定按照自己的节奏写!

说来也怪,这篇新的科幻小说并不是她自己发自内心想写的,而是班长赵华枫交给她的委托任务,但不知为何,电脑屏幕上,刚刚打下的字仿佛在闪烁着耀眼的光芒。

温云茵感到难以置信。她有种预感,这本小说出炉后,将不仅仅是一个故事,还将成为传达思想的武器。

写好大纲,温云茵几乎没有休息,便又投入了奋战之中,一个晚上足足码了两万字。

温妈妈素来知道,孩子进入创作心流后不要去打扰。可是,听见女儿房间里键盘“噼噼啪啪”作响,当妈妈的实在好奇:女儿真的还在写作吗?怎么听起来像在玩什么极其剧烈的竞技游戏?

温云茵的网文编辑是个善良的大姐姐。此前听说《尼罗河之夜》被一家美国小电影作坊买走,还担心温云茵受骗,给了她许多忠告。这一次,听说温云茵决定写科幻,她也不无担心地劝解道:“这个题材在我们网站受众并不多,你确定要冒这个险吗?”

编辑深知,《攻略帅哥大作战》的失利,让温云茵受到了极大的打击。

《尼罗河之夜》大受欢迎,编辑部一度认为温云茵是颗璀璨的紫微星;第二本扑街了,孩子还小,才16岁,还有无限可能,不能让她因为这次打击就一蹶不振。

温云茵才没有一蹶不振。相反,在新书《异变边缘》大纲出炉后,她几乎不眠不休,灵感如泉涌。

在网络小说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要靠黄金三章,开场就要爽、就要打脸!而大篇幅描写背景和世界观,往往是网文新手容易犯的错误。

可温云茵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这部《异变边缘》,开篇就是细腻的环境描写,烘托出“蓝球”世界独特的文化和政治形势——逐渐枯萎的农作物、吓人的“疯病”、人人自危的政治环境……

她用文字构建了一个逐渐让人绝望的世界。

三章写完,主角卫望才姗姗来迟地出现。

但温云茵不急。卫望的高光在后头呢!

温云茵在热火朝天地为新一本小说谋篇布局,另一边,刘二明遵照高松然和王伟的指示,开始认真阅读《寂静的春天》。

原以为这本书巨大的生词量会成为他阅读路上的拦路虎,没想到深入阅读后,刘二明自己体悟了英语阅读中的重要原则——倘若一两个生词并不妨碍理解段落大意,就先别去管它。

比起读最初两页时,遇到一个生词就查一个,刘二明改换了策略:遇到不认识的词,他先用笔勾下来,等到整个大段落读完,再去一一查询。

开篇那座假想的城镇,从生机勃勃变得死寂。大量情感化的语言,充满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忧虑。哪怕因为语言,并不能完全读懂每一句话,刘二明依然感到,自己的情感和书里那座假想的小镇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从第二、第三章 开始,梳理多了,从《寂静的春天》的第二章开始,刘二明便沉浸在了大篇幅的基本知识科普中。书中不仅有他熟悉的化学知识,还涵盖了生态学、昆虫学等领域的内容。尽管许多知识点他早已了然于胸,但再次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语言去学习,却让他感到新奇而充满乐趣。

刘二明是个聪明的孩子。尽管性格可能有些执拗,但接受新知识的能力很强,一点就通。

读完这本书第三章 ,刘二明已经猜出了,为什么高老师极力推荐他阅读这本书的深意——尤其是在他表现出对温云茵这个小说作家一点点蔑视之后。

从《寂静的春天》里。刘二明实打实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令人身临其境的叙事手法、大量真挚的情感化的语言、通篇比喻、象征的修辞手法……

把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

读这本书之前,刘二明对杀虫剂对环境的影响知之甚少,也不了解米国二战后的社会环境。但《寂静的春天》却让他仿佛穿越回了二战后的米国,从情感上感同身受。

高老师在电话里让他思考的问题,“比起同时期的科研论文,为什么这本书产生了更深远的影响”,刘二明心想他已经有了初步的答案。

——《寂静的春天》不只是一部科学著作,更是一部触动人心的文学作品。

刘二明又想起,在三中集会中,校长等校领导经常对学生们说的一句话:“身为三中的学子,要站在高处思考。”

这其实又是三中精英主义教育思想的体现。人在高处站久了,不光会高处不胜寒,也可能习惯了高处的风景。

习惯了高处的风景,就可能忘记低头,忽略了更广阔的、却没那么高的一片大地。

会把一切都当成理所应当。

就比如现在的刘二明。他拥有卓著的学习化学的天赋,平日里接触到的同学,都是运夏市这个省会城市最优秀的那一批。

即便在10班,尽管10班的“混子”不少,但10班“混子”们的差,也只是相对三中这所重点中学的平均水平而言。如果把10班成绩最差的几个学生放进市里那些每年考上本科人数仅为个位数的高中,他们也能成为尖子生。

在精英主义教育的熏陶下,这些孩子很容易产生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所看到的就是一个完整的世界。

殊不知,那些不属于三中精英的人,那些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甚至初中都无法顺利毕业的人,才是这个世界的沉默的大多数。

对于三中学生来说,理解多氟烷基为什么对人体有害、为什么要杜绝违规排放,似乎是一个逻辑直接又简单的问题。但对于其他人来说,这个问题的答案却并非显而易见。

合适的引导媒介,往往能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理解这一问题的关键。或者说,是王伟和刘二明希望,广大普通民众能够理解他们的动机,正视他们的身后对抗瑞宜化工厂,极其身后的势力。

赵华枫即将发表的调查报告,虽然可以使用少量煽情的文字来调动读者的情绪,但调查报告毕竟还是要基于事实和数据。

这时,通俗文学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简单直白的叙述方式,能和读者产生情感共鸣,而非仅仅干巴巴地罗列数据,或者讲大道理。

刘二明忽然想到,10班这个进度比别的班慢一大截,但但高老师在课堂上依然播放原版电影,讲解与课堂无关的英文小说和诗歌……

原来如此!高老师是用寓教于乐的方式,让10班不愿学习的孩子也对英语产生兴趣。寓教于乐嘛!

刘二明对自己很满意,他看了几页推荐书目,居然悟出了这么多有用的道理。

宣传一种理念确实不只有一种方法,刘二明意识到,他之前试图呈现的有关多氟烷基物质的证据,可能过于依赖于枯燥的数据对比和图表。

然而,接受过基础化学教育的刘二明此前没有想过,大部分民众是没有耐心分析图表的。

他开始思考,是否有更直观、更易于大众理解的方式来呈现这些信息?

《寂静的春天》第二章 中,作者卡尔森提到了核爆炸产生的同位素锶90。

刘二明忽然想起,同位素标记示踪法,可以用来追踪同位素在某些化学反应中的路径和去向。如果能对排放的污染物进行同位素标记,他便可以追踪含有多氟烷基物质的污水在土壤、水体,甚至大气中的扩散,分析污水的迁移路径,还能评估他们对环境造成的污染程度。

刘二明兴奋地给王伟打电话,分享了他的新发现。

王伟呆在实验室外间苟延残喘。他刚才又咳了一口血,头痛欲裂,强行服下了大剂量的止痛药,这才勉强恢复思考能力。

见到是刘二明打来的电话,他强撑病体,接通电话。

听到刘二明的想法,王伟眼前一亮,但很快又黯淡下去。

他解释说,同位素标记技术的确已经在环境研究中得到运用。追踪重金属污染、放射性物质污染等等,这都是一项有效的工具。

然而,难点在于,瑞宜化工厂作为污水排放方,有权了解任何涉及其排放物的实验。王伟未经他们同意,偷偷采集污水和土壤样本,还可以勉强说是在“周边环境”中进行实验,和工厂本身无关。

但是,想从污染的源头添加同位素标记物,不是王伟一个人偷偷摸摸潜入工厂附近采几瓶样就能完成的。

何况,无论稳定还是放射性的标记物,本身也有可能是一种污染源,未获批准擅自添加,也可能违反当地的环保法规。

第217章

刘二明听了王伟的解释,既懊恼又失望。

王伟又说:“我们自己做不到,但在宣传时,还可以呼吁本地政府用这种更加直观的方式追踪多氟烷基物质的行踪,增加政府办事透明度。看看这种致癌物质,进入了哪条河流、哪家的井水、哪片农田或果园下的土壤。”

一个月后,暑假的尾巴悄悄到来。在王伟的亲历指导下,赵华枫完成了一篇长达两万字的调查报告,并署了王伟一个人的名字。

上一篇:最后的门将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