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太子胤礽 第120章

作者:伊川 标签: 近代现代

胤祺哭笑不得道:“胡说八道什么,二哥怎么会说太阳是方的。”

胤禟轩眉道:“我可不像你们那么有信心,二哥也是人,是人就不可能永远正确,这还是二哥自己说的!”

36上帝与羔羊

“胤祺,听你弟弟一句,这事你弟弟说的对。”宜太妃不知什么时候又回来了,扶着心腹大太监的手站在门口说道。

胤祺惊讶地回头道:“额娘?”

宜太妃踩着花盆底走进门来,挥挥手示意那太监到门外守着,走到胤祺身边,将站起来地他按回椅子上,道:“你别往里面搅合,我知道你和皇上都有做大事的心胸,只是你们毕竟年轻……”她扁了扁嘴,“你二哥是皇上,还有太上皇护着,自然不会有什么,你可是搅合不起……”

胤祺方才还劝弟弟,这下倒换成了宜太妃劝他,连词儿都没差,啼笑皆非道:“额娘……”

宜太妃按住他肩膀,道:“你听额娘一句,你也知道这事儿不是那么简单。明安是你外家后辈最出息的一个,额娘这些年也留心着,除了他们兄弟两个我们偌大的郭络罗家竟没有一个像样儿的人。这遭的事儿,即便是他们兄弟两个没有求上门来额娘也是不能袖手的,你跟你弟弟都不能没有母族扶持——咱们在这紫禁城中,没有外援可怎么活的下去?我知道皇上看重你,只是这一回,你就应额娘一回,额娘也不是要让你这时候为他们兄弟做什么,你只要记住日后他们都是你们的助力就是了。”

胤祺眉宇间有着淡淡的无奈:“额娘……”

宜太妃殷切地看着他:“你应额娘一回?”胤禟也一同看着他。

胤祺看着母亲与弟弟至少有七分相似、却已悄然留下岁月痕迹的美艳脸庞,与殷殷期盼地细长凤眼,长长叹了口气,道:“若真有转圜机会,我自会尽力保全他,你们……”

宜太妃欢喜地一拍手:“这就行了,额娘原也不要你做别的什么!”

胤祺道:“额娘,您也答应我,看着别再让胤禟掺和这事儿了,您也说过,这不是我们掺和地起的!”

宜太妃溺爱地看了一眼小儿子,道:“你放心,他小孩子家家,额娘也不放心让他沾这些事儿的。”

胤祺知道这个弟弟的脾性,不放心又叮嘱了一遍道:“你听到了,胤禟,不许你再在这件事情里参合了!”

胤禟不耐烦地道:“我知道了,就算我想参合又能怎么参合?我可不像你那样能在二哥跟前说得上话!”

他话里微微的酸意让胤祺又皱起了眉头:“你也不想想你平时都做了什么?还跟个小孩子似的,二哥真是白疼你了!”

朝廷中攻讦谢紫舟的声音随着明安前往京城的脚步愈演愈烈,在明安抵达京城前达到了一个巅峰。

皇上一道谕旨下来,态度非常明确:他不会因为一个人道德上莫须有的污点给人定罪,只要不触犯律法,各人的私生活与人无涉,要参谁有罪,拿出确切地证据来。能给人定罪的只有监察院,以后空泛攻击人人品的折子,不必再递到御前。

这道旨意一下,朝堂立刻安静了许多。谢紫舟年轻,履历又简单,过往极其干净,泼些莫须有的脏水也就罢了,要抓他把柄却是没有的。而且知道的人细细查来,除却尚未娶妻这一项,这个年轻人的品行竟是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挑剔的,高洁磊落,简直称的上事无不可对人言,才学又高,又不畏任事,让许多人暗中简直都有些钦佩。毕竟一口气参江南大半个官场的官员,不是谁都有这勇气。

明安终于在各方势力地观望中到了京师,京师的空气骤然紧绷起来,不说那些有所牵涉的朝廷官员们,便是民间百姓也多有议论,连在北京外国商人、传教士与漂洋过海前来游学的学子学者们都有所耳闻。

崇文门大教堂临近,新修的一座以夷书为主的大型图书馆外,一名身着黑色法衣的红发传教士拿着本书,站在门口正为学生讲课,几骑骏马飞驰而过。这名传教士是常来往于权贵之家的,认出打头一名骑士身上穿的是二品武官的服色,却认不出他是谁,有些惊讶地用法语问:“刚才过去的是哪位爵爷?”

一名长袍马褂的中国学生笑着也用法语答道:“神父,您不认得他?那就是这些日子大家议论纷纷的江南总兵郭络罗?明安啊。”

几个文士打扮的老先生恰从他们旁边路过,一人冷哼道:“叽里咕噜这说的是什么鸟语,好好的中国人不说中国话,偏偏跟着红毛子绿毛子学说鸟语,闹得好好的北京城到处都是一股鸟味儿,像甚么话!”

中国学生顿时涨红了脸。

另一个文士接口道:“文演兄说的极是。要我说啊,这皇上处处都好,就是纵着这些红毛子黄毛子这一点……哼,你瞧瞧如今这北京城,到处都是些毛子了!都来赚咱们中国人的钱,咱们中国人自己还有许多穷人呢……”

几人说着走远了,但这片地方是崇文门的繁华之地,这番话却有许多人听见,顿时就有许多异样的眼光看过来。人群里还有人道:“还有这些神神叨叨的传教士,到处传教,把好好的人都生生教傻了,才更可恶!……”

中国学生脸涨的更红,极是尴尬。红发传教士中文很好,自然也是听得懂的,反驳道:“这位先生,你们尊奉的儒教同我们天主教是有许多共通之处的,我们并没有将人教傻。你们的孔子、孟子留下地典籍中的教诲,同《圣经》中万能的主教他的羔羊所做,其实很多都是相同的。孔子、孟子千年来指引着你们地灵魂,正如《圣经》千百年来指引我们一样,这样的圣人对我们这些羔羊的指引,怎会将人教傻?您的话并不正确。您这样的说法,是对上帝的侮辱。”说着在胸前划了个十字。

康熙三十二年的时候,传教士白晋、张诚两人进献的奎宁治愈了太上皇康熙的疟疾,为了酬谢他们的功劳,太上皇命在皇城西安门内赐地建房,作为传教士的住宅。同时还任命白晋为特使出使法国,携带赠送法国国王的珍贵书籍四十九册,去招募更多招徕更多的法国耶稣会士来华。1699年(昌平六年)白晋带着法国国王回赠的礼物回到了中国,并带回了十五名耶稣会士,之后率他们与在中国的传教士们全力以赴找儒教与天主教的共同点,希望能从而使得中国人能够接受并改信天主教。

不得不说他们这几年的努力还是有成效的,他说完人群中便有好几个人也虔诚地跟着在胸前划十字,喃喃念道:“阿门。”并规劝出言不逊的人:“不要胡说八道,不敬上帝死后是要下地狱的。”

这边挨近大教堂,来往经过的传教士很多,也都在胸口划十字,齐道:“阿门。”一齐规劝起那个人。被这场小风波吸引来围观的人见如此声势,都悄悄地走开了。

被这么多人围住劝的人却胆大,怒道:“呸,我知道玉皇大帝、三皇五帝、太上皇帝、当今皇帝,不知道打哪里又跑出了这个‘上帝’!我敬天敬地敬祖宗,上不愧天下不愧地,怎么就要下地狱了?我偏不敬这个‘上帝’,看他能把我怎么样?”说完便转身走了,不理会这些围着他神神叨叨念叨传教士。

红发传教士叹息一声,又在胸口划了个十字,喃喃祈祷道:“原上帝宽恕这迷途的羔羊,指引他正确的方向。”看看周围的人尚多,就站在原地传起教来。

明安是昨日黄昏到的京,在城外驿站歇了一夜,今天马不停蹄赶紧进了城,往宫里递了牌子请见。照说由于谢紫舟参他这一案的万众瞩目,他是应当很快得到宣召的,不料牌子递上去,在宫门口等了半天,一个侍卫才出来道,皇上没有准他的陛见请求,只让他三日后大朝会当廷自辩。

明安很有些忐忑,当今登极前他就见过几次的,知道这位虽然年轻,却不是可以糊弄的,暗恨当时下手不够干净,竟然留下条这么麻烦的尾巴。郭络罗家在京城没有府邸,虽则恒郡王、九贝勒都开了府,但他戴罪之身,目前也不敢随便走动,还是住回了驿站里。

胤祺、胤禟知道他回了京,也因为相同的理由没有什么动静。虽然他已经算得郭络罗家后辈中最出色的一个人,隐隐有接任族长的意思,可即便胤禟,也不想在这上面犯忌讳。在紫禁城中连风都会传递消息,他递牌子被拒的消息至多只有一盏茶的时间后,祺胤禟两个人就知道了。

宜太妃还在胤禟府邸里住着,胤禟不解地问她:“额娘,你说二哥这是什么意思?这事儿现在闹得这么大,二哥就不想早点弄清楚?”

宜太妃用镶着红宝石的尖尖地金指套逗弄着一只羽毛雪白的画眉,道:“你管那么多做什么,江南那事儿不是干系着一家两家,皇上再怎么着也不能把所有的满人都得罪了。早弄清楚晚弄清楚有什么区别?”

同一时间恒郡王府胤禟却向心腹幕僚道:“看来这事皇上心中早有章程,三天后就能看到结果了。”

他是诸兄弟中胤礽最欣赏地一个,远比弟弟母亲了解胤礽,明白此事差不多已经尘埃落定,这件御前官司无论是哪方赢哪方输,三天后必将有一个翔实地结论呈上来。

江南总兵

三天时间转眼过去,第四日寅时初(1),天色仍然漆黑一片的时候明安就一身正服,骑马带了两个随从向紫禁城赶去。但虽然他早,却仍有人比他更早。

清廷规矩,每月逢五一次常朝,这日正是常朝的日子,他赶到西华门的时候,门外已经三三三两两地聚着了不少冠服不同的宗室王公。

西华门是专供宗室王公出入的,这边已经有这么多人,明安心知那边供文武百官出入的东华门已到的人必定更多。

他远远地就下了马,让随从将马牵开,自己快步走上前去一个一个行礼厮见。他身上是有着爵位的,而且从宜太妃这边算来也是实打实的皇亲国戚,虽则现在是罪臣身份,没有自辩之前需要避嫌,不能太活络钻营,但在这里也必不太过小心,不然平白显得小家子气心虚。

从他上京到等待自辩的这些日子,弟弟明瑞做了许多事,他自己也在江南留了不少布置,自认为那个姓李的小官想只凭着一本帐册就扳倒他是痴心妄想,因此行动言语间丝毫不显紧张忧虑,倒让旁得人有些钦佩他的气度。

正寒暄着中又陆陆续续来了几乘朱轮紫缰的马车。马车前挂的牛角灯萤黄的灯火在夜色中微微摇晃,主人从车上下来,明安一看,恒郡王胤祺、九贝勒胤禟竟都在其中,忙上前行礼请安。他是镶黄旗下,而胤祺现下却领着镶黄旗,是镶黄旗的旗主,即便不提他们的天家身份,不论宜太妃这边的关系,也是他的主子,是以他的态度很是恭敬。

宜太妃素来看重这个内侄,以前见面都是让胤祺以“表兄”相称的,胤祺习惯性地伸手去扶他,旁边有人冷冷地“哼”了一声,却是同他们一道过来的雍郡王胤禛。胤祺这才想起来他现在地身份不宜太过热络,有些尴尬地收回手来,道:“表哥不必多礼。”

胤禟却不理会胤禛地冷脸,大喇喇地拍拍他的肩膀说道:“表哥,我信你不会有事,咱郭络罗家的人岂会被个小芝麻官儿扳倒!”

胤祺更加尴尬,看了胤禛一眼——他一直有点怵这个总是冷冰冰的四哥,责道:“胤禟,你越来越没有分寸了,这话也是你可以说的?二哥真是把你惯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