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明后随机连线到前男友 第5章

作者:风听我令 标签: 情有独钟 破镜重圆 甜文 成长 忠犬 近代现代

“哦……我也坐地铁。”

郑千玉失笑:“你不是要去锻炼身体吗?”

对方安静了一下,语气很平直地说:“嗯,坐地铁去。”

郑千玉往前走了几步,去摸自己靠在门边的盲杖,道:“我这边的地铁线是新开的呢,现在走二十分钟就能到了。”

这是郑千玉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现在地铁口就在楼下,对他来说方便了很多。

“二十号线?”

“嗯?”

“新的地铁线。”

“你怎么知道?”

林静松站在阳台上,他新搬的小区很僻静,房间朝南,可以看到两条街外一个崭新的地铁口,在太阳的反射下闪闪发光。

“我家在二十号线附近。”

“噢……你也在月湖?”

“嗯。”

在郑千玉还在上学的时候,发现线上的朋友线下和自己同城是件很令人期待的事情。

那意味着他们可以很容易见面,在彼此的生活中产生更频繁、更深入的交集。

现在这种期待对郑千玉来说已经淡了很多,于是他不会像以前一样,第一时间就说“好啊那我们有空可以出来玩。”

他露出一个微笑,道:“月湖挺好的。”

林静松:“我们……”

郑千玉同时开口:“我该走了。”

“谢谢你。”

郑千玉摆了摆手,表示告别,随后挂断了电话。

连线挂断的声音闷闷地响了一下,视频黑了,自动退回聊天界面。

林静松看到自己发的那些简短而意义稀薄的消息,他虽然知道自己做得很差,但也不知道怎么做才会更好。

他意识到自己今天的节奏有些快了。释放出“同城”这个信息已经是操之过急的跳步,如果不是郑千玉打断他,“我们可以见面吗”他就要说出口了。

林静松默默地冒冷汗。

而这种重大的失误只有在郑千玉挂断电话之后,他才能恢复理智,冷静地分析出来。

看到郑千玉的时候,他什么都忘了,也不知道节奏是什么,很可怕地丢了重要的逻辑。

林静松并非是刻意忽略人情世故,成为一个木讷呆板的人。

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成长空间,除了他的成长环境和学习就业,郑千玉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他初中就认识郑千玉,两人间的第一句话也是郑千玉先说,告白是郑千玉先说,在一起是由郑千玉决定。

分开也是。

郑千玉从不介意他们之间,林静松的回应更慢,话也更少。因为郑千玉从不怀疑林静松对他的喜欢,正如他从不怀疑自己的耀眼。

林静松记得那一年冬天,郑千玉去别的城市集训,他们有两个多月没见。林静松下了晚自习,接到郑千玉的电话。

他接起来,电话里有风声,郑千玉的声音很雀跃,非常愉快,他说:“林静松,你在干什么?”

林静松想他想得要疯。他说:“……我刚下课。”

风太冷了,直刮他的脸,感觉话说出口就被吹走。

郑千玉的声音在电话里带着微微的电流,他说:“你抬头看看。”

林静松闻言抬头,郑千玉从高处的台阶跳了下来,他算得非常准,身体协调能力也很好,一下就落到林静松跟前。

郑千玉的手放在口袋里,呼出一点白气。周末前的一点空隙,郑千玉坐了三个多小时的车,跑回学校见林静松,他一点也不觉得辛苦,因为他知道林静松见到他一定会很开心。

这也一点都不会折损他的骄傲,他也很想林静松,见到林静松,是他这一刻最想做的事情。

喜欢郑千玉让林静松有很多时候会觉得自己完了,因为郑千玉永远能让他体会最意外的情绪,他怎么能掌控自己的大脑和心,十分可怕。

只是那时林静松未能料想到真正的“完了”是什么时刻,他只能任由自己在“郑千玉”的沼泽中陷落,他很受用,没有半分挣扎。

所以也就完全失去在最后的灭顶之灾中生存的半分可能。

第5章

郑千玉早上醒来的时候,手机里收到一条新的短信,是他这段时间录音工作的结款。

这应该算郑千玉这几年来第一笔正式的收入。大学时期郑千玉和朋友一起卖过手绘的装饰画,有一些存款。

这些钱帮他度过了后来完全动弹不得的两年。

郑千玉很喜欢画画。

他早早就展露了天赋,并在很小的时候就决定把画画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

选择学艺术对郑千玉来说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郑千玉的父母早逝,他的养父母条件很好,当时在省内有一些连锁产业,也很支持郑千玉的选择。

养父对他说,如果郑千玉想,大学也可以考虑国外的艺术学校。当时郑千玉去找了几个美院退休的老师看,都说郑千玉走这条路没有问题。

对于他们家来说,多一个艺术家是个好事,更何况他们是供得起的。

郑千玉没有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中学几年拼了命地画,最后以联考第一的成绩进了全国最好的美院。

在郑千玉大二的时候,养父母的资金链断了,濒临破产,家里的车房陆续拍卖抵押。

从那个时候开始,郑千玉需要自己承担学费和生活费。

好在当时郑千玉的画卖得不错,只是纯手绘工作量实在太恐怖,他和同学除了上课的时间都在起早贪黑地画,困得要一头扎进洗笔筒里去。

郑千玉认为那个时候他是为了生存身不由己。他以后一定要出名,画画是真正的创作,而非量产。

郑千玉想到这里,躺在床上笑了一声。起床,撕下窗台日历的一页,然后去洗漱。

外面的空气寒冷中夹杂着一点温暖的余韵,春天才刚刚开始,今年还有很多天。

郑千玉洗完脸出来后,手机响起消息声。他打开旁白功能听,BYE上那个同城的志愿者又给他发了消息。

“早上好,今天气温回升了,睡得怎么样?”

如果郑千玉不是和他连过线,他在文字聊天这方面的表现真的不会让郑千玉想和他聊下去。

每日准时问候,话题却没什么营养,不会表达自己,只会来来回回地用几个组合技:天气、睡眠、心情。

他不是脑袋空空,就是太不擅长与人来往。

而在连线之中,这听起来又是一个富有逻辑、理智而冷静的人。声音低沉,语气总是没有什么起伏变化,偶尔沉默,没有任何越线的语言。

当然,郑千玉和他连线也是在他遇到问题的时候。他是个很适合郑千玉的志愿者,从未在连线中表露任何过分的关心和同情,专注在问题本身。

当问题被解决之后,他才会询问几句郑千玉的心情,郑千玉很乐意回答他。

更重要的是,郑千玉的连线他永远会在几秒之内接通。郑千玉担心打扰到他的工作,对方则说自己是自由职业者,没什么要紧。

总而言之,郑千玉认识了一个很好心也很合拍的帮手。重新接受一个陌生人的帮助也是需要勇气的,郑千玉再也没有使用过随机连线。

因此,即使对方聊天的天赋一般般,郑千玉也放下种种对其目的的揣测和评价,认真地回复他的每一句消息。

事实上郑千玉掌控着他们联系的节奏,只要郑千玉愿意,他们可以聊一整天。

而对方延展话题的技巧很弱,如果郑千玉想结束,他便可以巧妙地把天聊死,这位网友绝无救活的能力。

技能冷却到每天的早上,又是新的一天,又是新的“早上好。”

郑千玉还没来得及回复他,就听见门铃声。他拿着手机,走到玄关处。

来人并不急切,门铃也只按了一下,就在门口安静地等待。

郑千玉来到门口,听到门口有人说话的声音。

“我弟弟住在……”

他把手放在门把上,开了门。门口的声音变大,来人的话也顿住了。

“千玉。”

他叫他的名字。

郑千玉把门打开之后往旁边让了让,门外脚步耸动,郑千玉的眼睛落在灰暗的虚空处。

他开口道:“哥。”

郑辛接过门把,道:“给你发了消息,怎么没回?”

郑千玉攥着手机,顿了顿,答:“我刚要回。”

其实他还在想怎么回那个人的信息,还没看到郑辛的消息。

郑辛是郑千玉养父母的儿子,比郑千玉大五岁,是一名急诊医生。

郑千玉目前的房租就是他这个哥哥在出。房东是郑辛的同事,听郑辛说给了点优惠,转账之类的事情没有让郑千玉插过手。

郑千玉之前消沉的时间,是郑辛从急诊下了班还过来顾他的死活。养父母为了生意上的事已经自顾不暇,郑千玉眼睛又出了问题,只剩下郑辛来照顾弟弟。

但急诊科医生的工作也不好做,郑辛有段日子过得太苦,和郑千玉说想辞职了。吓得郑千玉立马立正了,五年读书三年规培,郑辛好不容易有了职称,如果因为自己不当医生了,郑千玉真的赔不起。

后来郑千玉稍微振作了一些,郑辛才不再提辞职的事了。

其实郑辛小时候很坏,郑千玉刚到他们家的时候经常被郑辛欺负。

这也是以前的事了。

“看看你厨房的漏水。”

郑辛带了两个师傅,走到厨房处,探头去看里面,角落处的天花板渗水渗了一片,台面已经积了一滩水。

“你怎么来了?”

郑千玉跟到郑辛身后,问道。昨天郑辛给他发消息,郑千玉说听到厨房有滴水的声音,问能不能找师傅上门来看看,没想到郑辛自己也来了。

郑辛:“我今天休息。”他把位置让出来,让师傅去研究,又道:“你最近自己不要进厨房啊,滑倒了就不好了。”

郑千玉“嗯”了一声。郑辛回到客厅,弟弟对这个房子的布局很熟悉了,不需要盲杖也能走。家里被收拾得很干净,也很空旷,没有任何装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