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 第144章

作者:卿戈 标签: 种田文 市井生活 科举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辛弘不卑不亢地作了个礼,“回禀知府大人,下官前些日子走访过几个村子,农户们自申领了荒地后,个个儿都忙得热火朝天,想来不需得数月,便能安排下种的事宜。”

谢见君闻之,微微颔首,“辛县令若是行得方便,不妨明日再同本官走一趟。”他笑眯眯地向辛弘提出邀请。

这一来眼见为实,听来的话再怎么夸得天花乱坠,都比不上自己亲眼过去瞧瞧,二来,他想摸摸辛弘为官处事的能力,这县令虽说官阶不高,但却是一城百姓们实实在在的父母官,可不兴整个光会耍嘴皮子糊弄人,不懂得为民谋利做实事的花架子。

然辛弘一听,登时便满口应下,“谨听大人吩咐,下官这就去安排,明日来接大人下乡。”

这下轮到谢见君发怔了 ,要知道,往常给县令们分配个差事儿,这些精明的老油子,不是想着法子的推脱,便是两手一摊跑来府衙哭穷,冷不防见着辛弘如此爽快,他还有些不适应,愣怔一瞬后,才莞尔笑开,“那便约在辰时一刻吧。”

“是..”辛弘拱手,而后就以不打扰知府大人休息为由,干干脆脆地退下。

*

“阿爹,我困了...”被陆正明送来房间的大福揉搓着睡眼,小猫儿似的贴到谢见君跟前,软声软气地嘟囔着要抱。

“阿爹给你洗把脸就睡。”一路奔波到了此处,刚入住就忙着接待辛弘,深知冷落了好大儿,被唤作阿爹的人,一时心生亏欠,唤客栈小厮送来热水后,便打算“伺候”小崽子沐浴。

前前后后折腾进去两刻钟,木桶中的水铺了满地,谢见君将显然没未戏耍够的大福提溜出来,汗巾一裹丢在榻上。

本以为嚷嚷着困极的人,脑袋一歪就能会周公,不成想等他洗漱完,又将地上的水收拾好时,这崽子瞪着一双炯炯有神的星眸,兀自捧着小脚丫玩得正起劲。

“大福,该睡了。”他俯身吹灭案桌上的灯烛,屋中霎时陷入了昏暗。

“阿爹,现下是几时了?”漆黑夜幕中,大福骤然出声。

“大抵是亥时了..”谢见君回道,精神头一松懈下来,他整个人都跟着迷瞪,说起话来,腔调也变得黏黏糊糊。

“阿爹,河里肯定有许多许多的鱼,是不是?”大福继续锲而不舍地发问。

谢见君手肘支着脸颊,勉强打起精神,短促地道了声“是呢...”

大福撑着腰,脚丫子努力地去摸头顶上的窗幔,还不忘接着碎碎念,“我要去河里捞鱼,捞上来的鱼带回去给爹爹吃,爹爹最喜欢吃鱼了..”

“嗯,你爹爹最喜吃月牙肉,那地儿的鱼肉又鲜香又滑嫩..”谢见君有一搭没一搭地应着,神思已经逐渐滑向模糊。

“我还要、我还要爬树摘果子,摘好大的果子,也给爹爹...”

“好...”

“大果子给小叔叔分一个,给许爷爷分一个,兰月也要,还有婶婶。”

“好...”

“一个,两个,三个....我要摘好五个大果子,我好累呀...”大福自顾自地嘀咕着,还像模像样地掰着指头算数。

平日里教这崽子数个数,比登天还要难,如今反倒是分得一清二楚,还无师自通地学会了算数,谢见君顿感欣慰的同时,一把捂住了他的嘴。

“谢瑭,虽说你没想着给阿爹也分个大果子,但阿爹还是想告诉你,你的话,实在太密了!”

第199章

好不容易哄得“小夜猫子”睡了觉, 翌日,卯时过半,谢见君便被讨嫌的蝉鸣声吵醒。

他记挂着今个儿要下乡, 又想着云胡起早要出发去曹溪, 这一整晚都没睡安稳, 一早醒来时, 脑袋昏昏沉沉的, 唤来小厮要了盆冷水, 又浸湿帕子抹了把脸,才觉得眼前逐渐清明起来。

“阿爹,我想嘘嘘..”,大福听见哗啦哗啦的水声,摸索着坐起身来。

谢见君系好身前的衣带, 捞起眼眸还未睁开的好大儿,出门去溲解, 回来时, 客栈小厮已经将早食搁放在桌上, 他打眼一瞧, 都是寻常集市上卖的夹馅儿蒸饼,粟米白粥,还有两碟爽口的小酱菜,想来是有陆正明提前叮嘱过, 饭菜的口味都依照着他二人往常的习性安排的。

“大人,那白头县的县令辛大人,已经带着衙役们等在客栈门口了。”

说曹操, 曹操就到,他刚想起陆正明, 这货便来传信了。

“正明,你且让他等上一刻钟。”他斟酌道。

话音刚落,他唤来大福,往手里塞了个比崽子小脸儿都要大一圈的蒸饼,自己则捧起碗,三口两口地灌下一碗粟米白粥。

此番下乡,尚不知何时回程,故而这一趟走,还得把客房退了,谢见君只带了陆正明一个随从,遂什么事儿都得自个儿亲力亲为,这不将将收拾好行李,又得给大福穿衣拢发,忙忙活活到辰时才出门,辛弘已经在楼下大堂,喝完一盏茶了。

见知府大人带着稚子现身,辛弘眸底闪过一刹那的错愕,但很快便消失不见,他上前一步,协同衙役们,一道儿恭恭敬敬地拱手做礼。

谢见君虚扶了扶,“时辰不早了,咱们快些出发吧。”,说着,他抱起大福,率先出了客栈门,其余人紧随其后。

往梁家村走的一路都极为顺畅平摊,先前颠簸的坑洼土路,如今悉数都被填平。

辛弘见谢见君不住地往窗外看,便主动解释道:“下官前来白头县上任时,途径此处,见路面坎坷凹凸,遂招募了匠人修了路,其余几处也在休整,只是如今大人吩咐下来的垦荒一事儿最为要紧,下官放农户们回村开荒去了。”

“也好,现下炎热,待入秋天凉,在安排也可。”谢见君颔首,“辛县令是何许人也?”

“回大人,下官为东都人,乃是农家子出身,于去年乡试,考取了举人功名。”辛弘一本正经道,似是一点都不介意自己庄稼人的身份。

谢见君浅应了一声,没再把话茬继续下去。

辛弘亦不是多话之人,二人一沉寂下来,马车里就只余着大福咿咿呀呀的稚声。

约摸着走了一个来时辰,谢见君再揭开竹帘时,梁家村的石碑已然近在眼前。

“就停在这儿吧…”他出声吩咐道。

陆正明扯紧缰绳,迫使马车停在了黄泥小道上。

“大人,还未进村子…”辛弘不明所以地抬眸看向谢见君。

“本官见这农田一片绿油油,风景甚好,正巧马车坐得累了,下来走走。”谢见君搁放下竹帘,顺手往大福脖颈间套了一串艾草香囊,抱着他先行下了车。

辛弘一脸不知所以地也跟了下去。

“辛大人!是辛大人来了!”小路两旁的农田里,正有不少农户在埋头锄草,不知是谁吆喝了一声,众人眸光齐齐望过来,认清来者的确是辛弘后,便有人赶忙丢下镰刀,手往两边裤腿蹭了蹭,喜着脸凑上前来。

“辛大人,您怎么来了,可是县里又有什么差事儿要吩咐给俺们?”

“没..”辛弘摇头,不等他话说完,旁个农户就抢了话茬去。

“辛大人,有您给的耕牛,犁地可省了俺们不少劲儿呢。”

“就是,这镰刀和锄头比俺们自家的好使多了!”

大伙儿围着辛弘,鸡一嘴鸭一嘴地说着开荒的事儿,瞧着好不热闹。

谢见君添不上话,索性站在一旁安静听着。梁家村是头一回过来,自是没有农户认得他,更何况这一身不打眼的素朴常服,寻常人见了,只当他是辛弘带来的随从。方才便有农户想将他挤开,好离着辛弘更近些,他便贴心地给让了路。

待辛弘一一回应了农户们的热情后,才想起同行的知府大人已经被自己干晾了许久,他忙不迭挤开人群,小跑到谢见君跟前,将一开口,就被摆手打断,

“无妨,这等官民同乐的好事儿,本官一向是喜闻乐见,你既能受百姓们欢迎爱戴,也是你平日里积攒下的福报。”

“大人此话言重了...“辛弘谦虚,”下官之前也曾是庄稼户,吃过起早贪黑的苦头,没得到如今官袍加身的时候,偏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官架子,这下地劳作,都是看天吃饭的营生,能让百姓们吃饱穿暖,安居乐业,才是下官为官入仕的初心。”

谢见君闻之点点头,“如此甚好。”

农户们瞧着他们的辛大人,毕恭毕敬地同身边站着的“随从”搭话,一时好奇,凑到衙役跟前小声询问,得知那“随从”竟是从甘州府城过来的知府大人,一个个都变了脸色,他们在村里待了一辈子,见过最大的官也就是知县了,何曾想过,这有朝一日,还能见着知府大人的真容。

晓得其身份后,一行人不免局促起来,往村中里长家走的路上,都远远地跟着,再不敢往面前凑,有不明情况者想过来跟辛弘打声招呼,都被捂着嘴扯走,就怕一不小心说错话,摊上大事儿!

连一向自诩自个儿是见过大世面的里长赵巷也两股战战,奉茶时手不住地打颤,脑袋愣是不敢抬。

“大大大大人,请喝茶…”

谢见君双手接过茶盏,抵在唇边小抿了一口,“赵里长莫要客气,本官此次前来,就是想问问咱们大伙儿垦荒顺不顺利,可是有遇着什么麻烦?”

赵巷下意识看了眼辛弘,心道这县老爷前两天刚从这儿离开,转头又带着知府大人过来,难不成是村子里出了啥子不能说的要紧事儿?

然辛弘对上他的视线,只当他是胆小不敢回话,便出声鼓励道:“大人问你什么,只管老老实实回话就好。”

“哎哎…”赵巷连连点头,搓着老树皮一般干裂粗糙的手背,满目拘谨道:“劳大人挂念,村子里都好都好…”

谢见君笑眯眯地颔首,摆摆手,让赵巷放轻松,说自己只是随便问问。

歇息了小半个时辰,吃了两盏茶,他提出来想去田地转转,赵巷赶忙在前面带路,引得一行人齐齐跟随。

村里来了大官,农户们害怕之余,禁不住对谢见君充满了好奇,一时这家里也不做饭了,地里也不除草了,乌泱泱好似一条长龙,结伴往村东头那大片荒地走去。

正忙着弯腰埋头筛石头的众人,大老远就见着憧憧人影朝着这边过来。

“山子,你眼神好,你瞧瞧走前面的人,是不是咱县老爷?”

被唤作山子的壮汉直起腰,粗剌剌将汗巾搁肩膀上一搭,眯缝眼瞄了两眼才道,“是辛大人,还有一人看上去眼生,没穿官服,认不出是谁。”

“没穿官服?保不齐是县衙的师爷也来了,辛大人上次走时,说让师爷择日带匠人过来,想法子帮咱们挖水井呢。”

说话功夫,眼瞅着一行人走到跟前。

这回有赵巷主动帮着介绍,诸人都很上道地行礼问好。

谢见君扫了一眼光秃秃的荒地,瞧着像是刚刚打过草,露着枯黄的地皮,“这地儿石头多吗?”

山子抹了把汗,“回大人,地里石头不多,就是块头都大了些,耙起来费劲,几日下来,、连锤子木柄都砸断了好几根。”

谢见君应了一声,回神对着辛弘吩咐道:“这些时日让铁匠们赶赶工,先紧着给农户们开荒用,万不能在这上面拖后腿。”

“是...”辛弘冲身后衙役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将分配下来的差事儿先行记录下来,等着回去县里好作安排。

“今年六月的麦子,收成如何?家里人可还够吃饱饭的?”谢见君继续问道。

山子挠挠头,一脸难为情,“能吃饱饭,谁还愿意吃开荒这苦...”

谢见君一怔,继而自嘲地笑了笑,“说来也是如此。”

“大人,您别听他瞎说!”赵巷瞪了眼山子,慌忙替他找补道,“要论起来,今年上半年雨水多,又没有旱涝之灾,麦子涨势极好,比往年的收成增加了不少,只是家里人口密,田地稀疏的农户,日子还是紧巴了些,不过好在上月都去县衙申领了荒地,只等这儿的粮食种出来,就宽阔多了。”

“老话说‘民生在勤,勤着不匮’,一家人的劲儿都往一处使,日子一准能过好。”谢见君笑吟吟地鼓励道,“官府这边,亦是尽可能地为大伙儿行方便,若开荒时候遇着什么需求,今日只管同我细说,咱们一同想办法。”

这话如果放在两个月前,即便谢见君说破了嘴皮子,都不会有人相信,原因无他,实在是白头县的前任知县不作为,灾荒之年也不见一粒米一个铜板子。

大伙儿原已经对当官的不抱希望,可自打辛弘上任以来,这又是给修路,又是给赈济,时不时还出钱补助村里的鳏寡老人,独孤妇孺,凡是为百姓谋利的好事儿,那是一个接一个,不要钱似的往下砸,日子久了,种种作为,百姓们都悉数看在眼里,这谁心里还能没一杆明事理的秤?

谢见君铿锵一言,登时激起了农户们激愤的热忱,诸人一朝开了话匣子,将他和辛弘围在中间,叽叽喳喳地说着自个儿的想法,有说要在地垄挖水渠,方便灌溉的,有说用戽斗费劲,想建一座筒车将河里的水提到岸上来的,还有反馈犁头太钝,耕牛拽不动...

一直到日暮西沉,众人还是意犹未尽,眼见着到了饭点,谢见君从灰扑扑的地上站起身来,掸了掸衣服上的土,粲然一笑道:“大家不着急,我这一趟过来,且要待上几日,时辰不早了,今日就先到这里,咱明儿再聚。”

“大人,您今夜住哪儿?可要留在村中,我家中宽敞,不妨来我家歇息!”山子壮着胆子自荐。本以为这么大的官,定然是不苟言笑,走起路来威严凛然,谁知谢见君笑抿嘴一笑,温温和和,说话也不打官腔,方才乱哄哄地闲聊时,都不见他有半点恼怒不耐之意,让人禁不住想要往跟前亲近。

“大人,来我家,我家比山子家还宽敞,夜里盖的被子都是婆娘刚晒的,软和着呢。”

“我家杀鸡了,我夫郎手艺好,给大人炖鸡吃!”

众人一改先前见他时那般小心翼翼,齐齐发出邀请,但半道上就被赵巷截了回去。

“大人,您若不嫌弃,今日就留宿在鄙人的陋舍,晚些我让村里会做饭的婆娘整些酒菜,咱们一起热闹热闹。”

盛情难却,谢见君索性就应了下来,原想邀辛弘同往,但因着县衙还堆着公务,等他回去处理,故而二人寒暄了两句后,辛弘便带着大部分衙役,连夜赶回了白头县。

彼时,暮色苍苍,梁家村的家家户户都燃起了烟囱,打高处望去,踏实的烟火气弥漫了整个村落。

村头的空地上摆了一串长桌,都是大伙儿拎着家中的桌子椅子过来凑数的,肉末豆角,素炒青绿,香蘑炖鸡....农家小菜洋洋洒洒地摆满了长桌,赵巷更是从家中的地窖搬出过年才舍得喝的酒,先给谢见君斟了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