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 第165章

作者:卿戈 标签: 种田文 市井生活 科举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散学的钟声一响,孩子们穿着统一的青衿,背着各式小书袋陆陆续续地从书院中出来。

谢见君只站了一盏茶功夫,便等到了自家小学童。

“哥..哥..”祈安个头不大,眼力倒是极好的,大福刚冒了个头,他便在阿爹怀中扑腾起来,还单字单字地往外蹦,引来了一众学子的瞩目。

“快看,我就说了!我阿爹一定会来的,我阿爹是世上最好的阿爹,他答应我的事儿从不会食言!”大福一脸得意地同身边刚结交的小伙伴炫耀道。

谢见君听见动静,拿起祈安藕节般的白胖胳膊,朝着几人方向挥了挥手,意料之中,大福马不停蹄地小跑过来,许是跑得有些急,他额前噙满了亮盈盈的汗珠,临到了跟前,手往衣衫上用力地蹭了两下,“阿爹,我想抱祈安。”

“小心些。”谢见君将咿咿呀呀向大福张开手的小崽子,轻手轻脚地托给他,“大福,阿爹给你带的零嘴,要给小伙伴分一些吗?”

大福回眸望了一眼,几个与他差不多年纪的孩子正拘谨地搓着手站在身后,不敢凑上前来,他微微颔首,“阿爹,他们是我的朋友,可以分。”

得了应许,谢见君从油纸包中挑了几块刚炸出来的香津津的鱼酢,挨个给他们分了分,孩子们学着大福的模样,沾满汗的掌心在衣裳上蹭干净才敢伸手接过来,还不忘有礼数地道声谢谢,才小心翼翼地收好。他们都是贫寒人家的孩子,一年带头沾不了几回肉沫性子,有好吃的东西,自然是带回去同家里人一道儿尝尝。

谢见君瞧着日头落了,便招呼大福上车。

回去路上,头一日上学的小学童很是兴奋,拉着阿爹喋喋不休地说着自己一天下来在书院里识了什么字念了什么书,似是半点不知道累一般,偏谢见君心里揣着事儿,难免听着听着就出了神。

“阿爹!阿爹!”久等不来回应,大福扯扯他的衣袖,稚嫩的眉眼间飞上一抹担忧。

谢见君骤然回神,赶忙道歉道,“对不起呀,大福,是阿爹走神了。”

“没关系,定然是阿爹来回奔波太累了。”大福体贴道,他学着云胡的样子,踮起脚尖揉了揉谢见君微拧的眉头,“阿爹若是累了,之后大福可以自己上学,阿爹散班后只管回家中歇息便是。”

谢见君被安抚得眼窝子一热,抬袖捏捏小崽子的脸颊,“这般善解人意的乖宝,是谁家的孩子?”

大福笑得眉眼弯弯,嘴角扯出两抹小梨涡,“是阿爹和爹爹的乖宝!”

*

晚些,听闻谢见君胃口不好,没怎么用晚饭,将将从甘盈斋回来的云胡,端了一盘洗好的青枣扣响书房的门。

“来了。”屋内有人应了一声,须臾,面前的两扇门由内打开。

云胡被迎面而来的酒气呛得后退一步,他掩了掩鼻息,“好嘛,说什么胃口不好,原来是躲在这儿偷喝酒。”

谢见君醉眸微醺,“就这么一回,还被你逮住了。”

“所以说,人不能做坏事儿。”云胡睨了他一眼,先一步跨进门,将青枣搁放在案桌上后,便将酒盏悉数都收了起来,还打开了窗户通风换气,“你本不是酗酒之人,今个儿把酒带进书房,可是遇着什么不高兴的事儿了?”

“这都被你瞧出来了,我们家小云掌柜还真聪明。”谢见君像是一只粘人的狗子,从身后抱住云胡,沉甸甸的脑袋抵在他的颈窝里,“晌午那会儿,圣上传诏,命我九月初十之前回上京任户部侍郎。”

“升官啦?!”云胡讶然,但见自家夫君看上去并不像有多高兴的模样,他将人拽到身前,强行按到椅子上,“你不想回去?还是在顾虑旁的?比如我?比如先生?”

被猜中了心思,谢见君闷闷地笑出声,他迟疑到这会儿,的确是在合计如何安置家中之人,且不说祈安胎弱多病,经不起千里之行,许褚虽一直在书院教书,但今年明显身子骨不比往年,这般折腾两个月,老人家一路不知要吃多少苦头,倘若将他们留在甘州,这边又没有可托付之人,他只身回上京,照样担心得不得了。

“我知你肯定又在瞎寻思了,若是拿不下主意,不妨去问问先生自个儿的意愿,反正我、我不想和你分开,大福和祈安也不想和阿爹分开。”说这话时,云胡眸中雾蒙蒙的,连声音里都浸着浓浓的鼻音。

谢见君的心一下子软了,“我怎么、怎么舍得丢下你们。”

“不瞒你说,我去年怀祈安那会儿,就已经在培养甘盈斋的接班人了,如今周娘子自己就能挑大旗,王喜更是曹溪甘州两边生意都兼顾着,这边交给他们俩,没什么问题.....至于昌多,昌多若是想留在甘州,甘盈斋自然是要交到他手上的,他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品性什么咱们都一清二楚,交给他,我很放心,但他若是想回上京,大不了我在上京开一家甘盈斋分斋,糖水罐头的生意在哪儿都一样做,兴许上京赚的更多呢。”云胡轻揉着他的后颈,温声温气地宽慰着。

虽说是宽慰,但这些事儿,他早就在准备了,故而得知谢见君要回上京任职,他也没表现得多么惊慌失措,只想着一家人齐齐整整地待在一起,才是最好的。

愁闷了一下午的心结被云胡的三言两语解开,谢见君压在心头的这口浊气缓缓地消散,脸色也难得见了几分轻松。

“你啊,就是喜欢自个儿给自个人徒添烦恼,想得太多,就会变成桎梏你的包袱和累赘,我是你的夫郎,与你并肩作战的人,不是你的累赘和和事事都要顾虑的包袱。”云胡跨坐在他的腿上,一本正经地说道。

这些时日,小夫郎总爱占据主导地位,谢见君乐得配合他,见他俯身要亲自己,故意身子后仰不给他亲。

云胡显然没想到自己被戏弄了,他一时“气急败坏”,双手捧住自家夫君的脸颊,硬生生将人带到身前来,给他额前嘬了个大红印子。

“我错了我错了.....”谢见君连连求饶,被按着写下承诺书,承诺自己绝不会独身回京,哄得小夫郎气消了,方才消停。

.....

离着六月中旬动身时间,还有两个多月,虽是迁任户部侍郎一事儿已成定局,但谢见君还是想站好这最后的一班岗。

申领了荒地的农户们都已经开垦得差不离,他让知县们将采购的优良种子分发下去,依照着溲种法和区田法播种,虽说他见不着青苗长成的模样,但看自己在冬云山垦荒做实验的成果,以及季宴礼信中所言,这两个法子对各地的粮食增产的确有效。

只要按部就班地进行下去,今年甘州必定会是个丰收之年。

而令他最放心不下的,还是经历了地震打击的甘宁县,好在有曹靖舟的监督,匠人们修好了河渠,濉河在雨季来临时也照样平风浪静,不似往年那般波折,遂即便有人提起要祭祀河神,也没有百姓愿意搭理,那知府大人可说的明明白白,神明倘若良善,自会保佑大家过上安生日子,不须得通过这种劳民伤财的祭祀去讨好它。

至于安济院,有商会在背后支撑运作,倒是不用他操心,只是担心自己走后,新上任的知府不愿意承担惠民医所和义学,思虑数日后,云胡不忍见他忧虑,主动说起如果没有官府支持,他和钱德富商量过了,介时甘盈斋和诸多商户会出钱将义学和惠民医所办下去,不会让他的心血付之一旦。

如此,一桩桩心事儿迎刃而解,见城中百姓一个个皆是喜眉笑眼的高兴模样,他总算是放下心来。

六月初一,天蒙蒙亮,一行青蓬马车缓缓地驶过青石街道。

谢见君在这儿拢共呆了不到三年,要离开时,心里还真有些眷恋,他抱着没睡醒的大福,轻轻叹了口气。

“老大,我爹来了。”乔嘉年的声音从马车前传了进来。他自打子承父业做府役以来,便是一直跟着谢见君,故而得知老大要离开甘州,自个儿躲起来难过了许久,谢见君一问要不要跟自己走,他便想都没想地答应了。

“去给你爹道个别吧。”谢见君温声道。自己把人家孩子带去千里之外的上京,总得留些时间给父子俩说两句告别的话。

“不、不光是我爹。”乔嘉年声音有些抖,“老大,您还是亲自出来瞧瞧吧。”

谢见君闻之一怔,下意识掀开车帷一角,映入眼帘的是密密匝匝,人头攒动的百姓们,他们或背着竹篓,或挎着竹篮,此时都像是约定好一般,安静地站在道路两旁。

“嘉年,赶紧停车!”他将怀中的大福托付给云胡,自己利落地下车。

百姓们乍一见他出来,齐齐跪倒在地,“知府大人!”

谢见君这才瞧见他们身后的背篓和竹篮里装的都是粮食家禽,还有寻常不舍得吃的鸡蛋。

“大人此行回京,恐余生再不得相见,吾等略备薄利,还望大人收下。”大伙儿将自己带来的东西,一股脑儿地往马车跟前塞。

“大家的拳拳好意,本官心领了,只是此去山高路远,实在不便携带,还请各位都拿回去吧。”谢见君连连婉拒,他特地挑在晨光熹微的时候离开,就是想静悄悄地走,没成想还是被逮了个正着,现下见百姓们如此热忱地跑来相送,他这心里头酸酸涩涩的,总不是个滋味。

“您这三年励精图治,宵旰忧劳,为俺们盖廉租屋,让俺们有新屋子住,盖义学,让娃娃们有地儿念书,还盖惠民医所,就图让大伙儿吃得起药看得起病,俺们实在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没啥拿得出手的东西,一点点诚意,大人笑纳!”百姓们说什么也不肯让步,非得要谢见君收下才愿意作罢。

谢见君压下喉间的哽咽,“本官能有今日之功绩,全是仰仗大家的配合,如此盛誉,本官受之有愧,本应多做些事儿,实在是力薄才疏,只盼着大家的日子能越过越好,再无忧心之事。”,说着,他上前将为首拦路的几个百姓一一扶起。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今日得诸位相送,实乃我之幸事。”

他接过乔嘉年递来的辞别酒,痛痛快快地仰面一饮而尽,“大家山水相逢,缘分一场,望诸君珍重。”

“大人,念您行之不便,大家不强求,但这样东西,还请您一定要收下。”曹靖舟不知从哪里得来的消息,竟也赶了过来,现下正双手端着一个木盒,呈到谢见君面前。

“这..”谢见君有些为难。

“大人,您且先打开看看,再抉择也不迟。”曹靖舟低声提醒着,顺势腾出一只手,揭开了木盒的盖子。

谢见君探头瞧了一眼,登时愣在原地。

“甘宁县地震时,是大人不畏艰险,坚持带兵来此赈灾,沧河村也因着大人决策果断,保住了数十人的性命,为此您还险些失去自己的孩子,这是幸存下来的百姓们剪了自己的衣服拼缀缝制而成的百衲衣,一来是感谢大人的救命之恩,二来希望您的幼子祛病化灾、长命百岁。”

本以为自己能扛得住这满城的颂声,却在看到这件由一块块碎步拼成的百衲衣时,谢见君红了眼圈,他颤颤地接过木盒,“替我、替我谢谢大家了。”

曹靖舟屈膝,重重地叩首,“甘州能得您这位知府,是百姓之幸,大人,一路平安。”

“一路平安。”百姓们齐齐跟随。

颂声悠扬绵长,裹着浓浓的眷恋和祝福,随马车驶出长街,奔赴千岩万谷,群山万壑。

第231章

此行回上京, 因着有许褚随行,加之祈安从出生起,头一回坐马车去这么远的地方, 谢见君一路上都走得极慢, 这一耽搁, 等到了上京已是八月底, 暄气初消, 秋意澹远。

落脚的宅子是崇文帝赏赐下来的, 离着宫门并不算远,是个宽敞的二进院子,来时,屋中陈设早已经被得了消息的季宴礼命人收拾干净。

他们到的时辰太晚,偏又一身风尘, 不便前去叨扰师文宣,只叫府中人前送了拜帖, 说明日午时携内子前去登门拜访, 至于季宴礼和宋沅礼两边, 也都依次递了消息, 只道时间仓促,回京述职之后再聚。

路上颠簸了两个来月,大伙儿都疲惫极了,行李只从马车上搬下来垛在院中, 谢见君便遣散了众人,让他们早些洗漱后回房歇息,明个儿再做休整。

“爹爹..”大福跟屁虫似的追着云胡, 黏在他跟前转来转去地不肯走。

“怎么了,想跟爹爹说什么?”云胡不明所以, 几次停下来询问,哪知这小子扭扭捏捏地什么都不说,见谢见君抱着祈安,便也上前闹着要阿爹抱,困得睁不开眼还硬撑着精神头,不肯跟明文回屋。

“初来乍到此处,夜深露重,阿爹有些害怕,不妨大福今夜留下来陪陪阿爹?”谢见君瞧出了自家好大儿的小心思,主动开口留他。

大福打的正是这个主意,一时心中狂喜,但面上还装作有些为难的模样,“阿爹,你说过的,大福今年过了生辰,是个大孩子了,不能再跟您和爹爹挤在一张榻上歇息了,但阿爹你若是害怕,大福还是可以勉为其难地陪你哦!”

谢见君闷着笑,接过明文递来的热帕子,给他抹了把脸,又仔细地净了手,“大福可真是贴心,又勇敢又善解人意。”

还当是自己的小心思藏得严严实实,大福眉梢飞出一抹小得意,一个翻身,咕噜滚上床榻,拍了拍身边的位置,“这是爹爹的...这是祈安...阿爹要睡在最外面保护我们!”

“好,都依着你的安排来。”云胡将一身短打的祈安也小心地搁在榻上,挨着两小只躺下,“好了,阿爹记得将烛灯吹灭,我们要歇下了。”

眼瞅着自己地位不保,谢见君打又打不过,只得无奈地侧身躺下,长臂一捞,便将三人都搂进怀里,“睡觉!”

本以为回上京的第一晚难免会心潮彭拜,寝不安席,哪知脑袋一沾着枕头就没了意识。

转日再醒来时,天已经大亮,谢见君被身上的“八爪鱼”盘得喘不上气来,“小兔崽子,睡觉还是这么不老实。”他睁眼捏了捏扒着自己不撒手的大福的脸颊,艰难地坐起身来。

“瞧瞧,这是谁醒了?”云胡听着动静,抱着祈安从屋外进来。

“几时了?”谢见君哑着声音问。

云胡指指一层青碧薄纱相隔之外的日头,“才过巳时,离着下午出门还早,你不妨再睡一会儿。”

“不了,今日还有要紧事儿呢。”谢见君轻手轻脚地往身上套衣衫。说好要去拜访师文宣,总不能空着手去,虽说有从甘州带回来的手信,但到底是礼薄了些,还得再置办几样。

府里下人断不会由着自个儿的性子歇息,他出门时,原本堆放在院中的行李已经悉数被收进屋子,院中人来人往,匆匆而过,只途径他身边时,才会停驻脚步,躬身道一声“主君”。

“别磨蹭了,李妈妈新烙了菜饼子,又煮了米粥,我唤她端来屋中,你快些吃上两口。”云胡见他在檐下发愣,搭了句茬提醒道。

“行”谢见君颔首,简单洗漱后,对付了两口饼子,他便随马车出门采买。

如今的上京,同他离开时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依旧是繁华热闹,人声鼎沸,无论是哪一处的黎庶涂炭,民不聊生都未给此处带来任何的熏染。

他循着熟悉的店铺备齐了礼,晌午一过,就带上云胡和两个孩子一道儿往尚书府去。

约摸着走了小半个时辰,才瞧见尚书府的门匾,彼时秦师爷已经等在门外,见马车停在府门口,连忙上前搭了把手,将他们几人扶下来。

“三年未见,小谢大人别来无恙?”

“受秦师爷照拂,一切安好。”谢见君客气道,回身从云胡怀中接过祈安,跟着秦师爷往正厅走,然刚迈过府门,小夫郎就被柳如烟派来的婆子截胡了。

“钱妈妈,这老爷还等着见小谢大人一家呢。”秦师爷有些为难。

云胡也不知该不过去,求助的眼神望向谢见君,哪知那钱妈妈是个厉害的,双眸一吊就笑盈盈道:“哎呦,夫人一早让丫鬟们在房中备了您最爱吃的几记点心,特地唤我在此处,就为了接您和两个孩子过去,夫人说了,同他们一帮拿乔作势的官爷儿有何可见的,倒不如去她房中说些贴己话来,听闻您得了幼子,说如何都得抱过去让她瞧瞧呢。”

如此,秦师爷自是没有阻拦的道理,想着师文宣要见的不过谢见君罢了,正巧有夫人帮着照顾他夫郎孩子,也好叫他安心前去。

刚到手的小夫郎飞了,谢见君翘首以盼,眼巴巴地望着三人消失在园中。

“已是这么多年伉俪情深的夫夫了,小谢大人还是放心不下呢。”秦师爷在一旁笑眯眯地打趣道。

谢见君臊得脸红,窘迫地敛回眸光,“秦师爷见笑,请您前面带路。”

师文宣吃过晌午饭,便以看书为由等着他的学生过来,听着门开的动静,忙不迭唤下人看座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