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乖软夫郎的农家书生 第171章

作者:卿戈 标签: 种田文 市井生活 科举 成长 轻松 穿越重生

第238章

送走季晏礼哥俩, 谢见君果真兑现承诺,去看大福将那本散架的书册整理得如何了。

他来时,明文刚把卷边的纸张重新熨平整, 他接过略带温热的纸, 挥挥手让明文退下。

“阿、阿爹…”大福只当他是来收拾自己的, 靠着桌沿边上不敢往跟前凑。

谢见君见他缩着肩膀, 同小刺猬似的可爱极了, 饶是生气也舍不得发作, “过来…”,他把大福扯开跟前,随手翻了翻铺在书案上的书册。

“嗯?怎么还少了几张?其余的呢?”他看向好大儿,温声问道。

大福难为情地指了指书袋,似是怕被发现什么, 他赶忙把书袋抱来胸前,闷头在里面翻找了一番, 摸出来几个纸折的长枪, 大刀。

谢见君扶额, 心里一个劲儿地默念着亲生的亲生的。终是没忍住, 他抬手轻弹了下小家伙的额前,有些嗔怪道,“念书岂能当作儿戏?快些拆了。”

大福揉了揉并不疼的脑袋,闷闷地道了声“好”, 这才小心翼翼地将自己心爱之物,一点点地拆开。

谢见君将其熨平,搁放在一旁晾干, “这书是给谁念的,怎这般不爱惜?”

这话问得大福一怔, 回过神来,他嗫嚅道,“给、给阿爹念的…”这要换他自个儿,他才不愿意去书院呢。

“给我念的?”谢见君讶然,一时之间竟不知该说什么,他缓了缓神,想着大福还小,说得多了他也听不明白,索性道:“既是给我念的,那就用些心,过两日我会再考校你的功课。”

大福小脸瞬时皱作一团,“还要考校呐?不是都、都考校过了吗?再烤,我就要烤糊了..”

“你说呢?”谢见君不疾不徐地反问,摸着手边上的纸张都干了,他重新拢起来,拿着棉线仔仔细细地装订起来,一面装订,一面还不忘带着大福复习。

午后的暖阳透过浅薄的云层,探进屋中,晕开一层层温柔的光影。

小少年稚气的声音在四壁之间交织萦绕。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

云胡静静地站在门外,听谢见君低声念一句,大福便跟着背一句,眼底噙满了化不开的笑意。

“主夫,咱们现在进去吗?”明文在一侧提醒。

“不急。”云胡道,他回来时便听明文说了此事,想着自己同夫君很早之前便商定好了,分工协作,遂谢见君教导孩子时,他从不插手。

隔着一道门,他站着听了有些时候,才等到谢见君出来。

乍一看见小夫郎候在门外,谢见君赶忙上前,摸着他衣裳上泛寒意,连手都被冻得微微凉,不免担心道:“这天儿冷得很,怎么也不进去?若冻坏了身子,可如何是好?”

“没站多久,这会儿院子里有阳光,我不冷,给你看看这个....”云胡摇了摇手中的请帖,“陆学士夫人刚命人送来的请帖,邀我明日去府里赏菊。”

这是小半月以来,他收到的第五封请帖了。

这陆学士,就是当时同榜的榜眼陆伯言的堂兄,谢见君在翰林院入职时,他在皇子身边侍读,二人甚少有交集,没成想他也凑起了热闹。

“听说他夫人是个善谈的性子,与不少官宦家的夫人哥儿交好,你想去就去,不想去也无妨。”谢见君翻看着请帖,淡然说道。

“那我还是去吧,左右明日也没什么事儿,铺子那边有昌多盯着呢。”云胡耸了耸肩,一回京,少不得要出门走动,他早有心理准备,只是架不住来者这么多。

自打谢见君在上京城中声名大噪,不少人都动了巴结的心思,原因无他,连御史都参不动,可见这位户部左丞在圣上跟前有多受青睐吧。

拜帖一封接一封地往府里递,不光给云胡,一向深居简出的许褚也收到过帖子,说是请他去交流学问,这可把他老人家吓得惴惴不安了好几日,想来他自己不过秀才出身,连禀生都算不得,只是沾了学生的光,在这繁华的上京中安定养老,哪能称得上一声大儒,更别提那浮于表面的切磋学识了。

倒是谢见君没怎么当回事儿,直言先生若是有兴致,便去瞧瞧,权当是出门散散心,他这才安下心去赴约,偶时从旁人嘴里得了朝中的什么消息,还回来跟他这位学生说道说道。

云胡亦是如此,心里虽然打怵,但知道这是替自家夫君拉拢人脉的好时候,不全然为了谢见君,只要满崽和大福还在上京生活,与这些京中贵人交际,都是迟早的事儿。

只不过谢见君说了,不用特地奉承谁,合得来就当交个朋友走动,合不来不强求。

他抱着平常心去,无论见了谁,哪怕是官阶高的夫人也大大方方地行礼交谈,倒让原本打定了要看他笑话的一众官眷们吃了一惊。

满上京谁人不晓,这左丞夫人先前就是个说话结巴的农家子,一朝野鸡飞上枝头变凤凰,指不定得有多耀武扬威。

但见他模样虽生的俊俏,但衣着打扮低调简单,头顶一支素色银簪,说起话来温声慢气,即便对待下人也没有半点骄横跋扈,不说是出身农户,还当是哪家富绅的端静小公子呢。

众人看不着笑话,又顾忌着谢见君,不敢轻慢于他,一来二往,还真让云胡从这些官眷中结识了几个相熟能聊得上来的朋友,趁机将还未在京中开张的甘盈斋的名声先行打了出去。

那铺子前前后后修缮了近两月,临近黄道吉日要开张,他带上天冷缩在被窝里装病,说什么都不想去上学的大福去城外寺庙讨个好彩头。

“爹爹,我发现了,只要不去书院,我就不肚子疼了。”马车上,大福摇着云胡的衣袖,一双招人喜欢的圆眸眨巴眨巴,讨巧地说道,大黄蹲坐在他身边,也跟着哈巴哈巴地摇尾巴。

“看来不去书院,还是件好事儿呢”云胡撇撇嘴,懒得揭穿好大儿的戏言,“赶明儿你去同阿爹说说,这兴许以后都不用去书院了。”

一听阿爹,大福立马坐直了身子,“爹爹,我觉得书院还是得去,肚子疼也得去,大福明日就乖乖去上学,爹爹就不要跟阿爹说了,大福最喜欢爹爹了!”,说着,他攀高了去环云胡的脖颈。

云胡一时没躲开,被他抱着叭叭叭啄了满脸的口水,“你呀,若是把这鬼机灵放在功课上,还愁阿爹日日检查你背书,拘着你习大字?”

大福不吭声,笑眯眯地在马车里滚了一遭,又抱着大黄嬉闹到一处去了。

出城门约摸着走了两刻钟才到白云寺山脚下,再往上走马车去不得,大黄也不能进寺庙,云胡于是留下乔嘉年,自己带着大福一步一步踩着石阶上山。

白云寺求神拜佛最为灵验,之前在京中时,他便常常陪着柳云烟前来上香,这回来更是轻车熟路。

一路从大雄宝殿拜过去,大福虽不爱去上学,但素来都乖巧得很,云胡尽可以忙活自己的事儿,不用过多地关注他,这小子知道轻重,不会乱跑。

遂,等到云胡敬完了香火,就见大福小小一团,跪在殿中的蒲团上,嘀嘀咕咕地求神佛保佑弟弟平安康健,莫再生病,许是瞧见别人来拜都上贡品,他从身上背的小布袋子里摸出一把糖果子,叩完头便小心翼翼地摆放在祭台上,临走前还又郑重其事地三鞠躬。

那软乎乎的模样瞧着要多虔诚,有多虔诚,云胡看得眼眶一热,把人招来跟前时,揉了把他毛茸茸的脑袋,说三神奶奶见他如此心诚,定然会实现他的愿望。

“爹爹,你看下雪了!”

从殿中出来,地上已铺了一层白霜,大福兴冲冲地跳进雪堆里,踩得脚下“咯吱”作响。

来时未曾想到会下雪,云胡没带伞,想着下山的路都是青石阶,走起来怕是滑得很,故而琢磨着找庙里和尚求一间禅房歇息会儿,等雪停了再走。

刚出来没两步,迎面走来两位执伞的妇人,瞧那穿着,像是大户人家的嬷嬷。

云胡带着大福让开路,哪知这俩人径直朝自己走来,到跟前先行了个礼,才道:“左丞夫人,公主殿下正在寺中禅房休憩,邀您和小公子过去吃盏热茶。”

一听是公主,云胡心头哽了哽,他同那位嘉柔公主上一次打交道,还是大福一周岁生辰时候呢,现下怎么就碰到一起去了。

然容不得他多想,既是相邀,就不能不去。

那嬷嬷是个有眼力见儿的,当即便上前给他二人执伞,挡住了扑簌簌的雪花。

大福不明所以,碍于有外人在,也不敢开口问云胡,老老实实地伏在他爹爹肩头被带去了禅房。

本以为只有嘉柔公主在,不成想到了地方竟发现三岁多的小世子也在,正抱着蹴鞠在廊下踢来跑去,见他二人过来,也只是好奇地望了一眼,便垂下眼眸继续玩自己怀中的球。

云胡把大福搁放在地上,带着他一并朝公主行礼。

“这孩子都长这么大了?快些到跟前来,让本宫瞧瞧。”嘉柔微微起身,冲大福招了招手。

“去吧。”云胡轻点了下头,大福这才掸净了身上的雪,往公主身边走。

“你小时候,本宫还抱过你呢。”嘉柔捻起一块水晶糕,递放在大福掌心里,“还记得这个吗?”她轻摇了摇手,系在纤细手腕上的小木剑也跟着晃了晃。

大福瞧得眼眸直发亮,忍不住上手去摸。

“谢瑭,不可冒犯。”云胡赶紧喝住,这公主乃是千金之躯,哪能轻易触碰。

“没事...”嘉柔莞尔,解下腕间的细绳,“既是从一而终都喜欢,本宫便送你了,小家伙,这是本宫心爱之物,务必要好好收着。”

云胡连大气都不敢出,这可是嘉柔公主同小常将军当年的定情之物!

大福重重地点了点头,仔细将那小木剑收进布袋里,还学着他阿爹,朝公主做了个揖,“谢瑭谢过公主殿下舍爱。”

他礼行得规规矩矩,话也说的一本正经,一看就是家中人好生教养过,嘉柔瞧着就喜欢,又给他递了两块糕点后,便将小世子叫来,说让二人一道儿去廊下踢蹴鞠。

孩子一走,禅房里清静下来。

云胡双手捧着嬷嬷递过来的茶盏,一时喝也不是,不喝也不是,他知道,公主挑在这个时候叫他二人过来,可不仅仅是为了给他儿子送腕饰。

“庭晚周岁时,本宫收到了谢卿从甘州送来的玉项圈...”嘉柔率先开口。

“师傅手艺欠佳,不比京中工匠精细,刻出来的项圈粗糙了些,还望公主见谅。”云胡战战兢兢地回话。

“这屋中没外人,你我二人闲聊,不必如此拘谨,本官是瞧着那玉项圈做得精巧,才提了两嘴。”嘉柔笑道,染着朱红蔻丹的手指轻捻起一块糕点,搁放在云胡面前的白盏中,“本宫听闻你在甘州生产时伤了身子,如今恢复得如何”

“回公主殿下,虽不如先前,但好在夫君贴心照顾,已是熨帖多了。”云胡说的是实话,生孩子本就是鬼门关里走一遭,更何况生祈安难产,除去柳云烟专程送来甘州的补品,谢见君还出高价网罗了许多,成日里让王婶子炖煮给他喝,旁人在榻上躺一个月,他硬是被按着躺了两个多月,身子骨都躺得酥软了。

这往后一年,谢见君更是拿他要紧得很,连出个门去甘盈斋,都得里三层外三层地裹着,一路小心护送过去。

嘉柔笑了笑,“谢卿是个会体贴人的,不像本宫家中那位将军,本宫生产时候,他竟吓得站都站不稳,险些将孩子给丢出去,气得公爹好一通训斥。”

“小常将军在战场上杀伐果断,偏在您跟前失了态,想来那时极为担心您。”云胡揣摩她的心思,挑拣着好听的话说道。

“应是如此吧。”嘉柔面上映起一抹娇羞,似是想到了什么事儿,连眼神都柔和下来。

云胡浅浅抿了一口放得有些凉的茶水,“如今西戎频频进犯,有劳常将军辛苦镇守边境了。”

“本宫今日前来白云寺,便是为着边疆将士们祈福,希望战事早日结束,他们也能过个好年。”嘉柔道,作为将军家眷,没有人比她更清楚边境的艰辛,常知衍一走就是数月,她日日担心得辗转难眠,婆母心疼她日渐消瘦,遂劝她出来散心。

“公主如此胸襟,吾等望尘莫及。”云胡附和,不动声色地恭维了两句。

嘉柔微微颔首,话锋一转,“这说来,本宫还得好生谢谢你夫君,父皇身在宫中,对边境战事难免鞭长莫及,若非他劝着父皇准许商户们自发往西北送粮草,将士们还不知要过多久的苦日子。”

云胡一怔,连忙说道:“夫君常言,‘在其位谋其职,食其禄,担其忧,尽其事。’”这是谢见君同许褚说的,他偶时听到便学了来,今日正好派上了用场。

嘉柔定定地瞧他,似乎想从他脸上瞧出些什么。

屋中沉寂安静,只听着茶水滚开的咕噜声,和火舌舔舐干柴的噼啪声。

良久,嘉柔才又开口,“难为谢卿了,本宫听闻,因着入粟拜爵一事儿,谢卿在朝中受了排挤,还遭了言官弹劾。”

云胡骤然抬眸,他就知道谢见君逆天行事没那么容易,果不然是出了事儿。

嘉柔一直观察着他的神态,见他如此惊讶,便作出一副说错话的模样,“瞧本宫多嘴了,看来谢卿不曾同你提过他在朝中处境。”

云胡勉强扯出一抹笑,“夫君怕我多想,一直不肯同我说朝中之事,我亦不知他竟这般艰难。”

“你莫担心,父皇是向着他的,太子哥哥说递上去的折子,父皇看都没看呢,还在早朝时当众斥责了挑事的御史。”嘉柔继续道。

“是陛下宽宥仁善…”云胡稍稍松了口气,但一想到伴君如伴虎,他又紧张起来,这皇帝性情喜怒无常,一朝得宠,一朝失宠都是常事儿,哪能依靠这点虚无缥缈的圣恩过活。

嘉柔俯身拍了拍他的手背,“你放心,那些弹劾你夫君的折子都被太子哥哥打回去了,太子哥哥极为赏识谢卿,谢卿想做什么只管放开手去做,有他在朝中帮持,你夫君定然无碍。”

云胡讷讷地点头,心中的担忧未曾消减。

炉火烧得旺盛,煮开的茶水冲破茶盏,滴落在木炭上,激起滚滚白烟,正犹如他当下焦躁的心绪。

他听出嘉柔话中有话,是变着法子在向他暗示些什么,但谢见君一向有自己的思虑,他做不得他的主。

“哎呦,这俩孩子玩的可真高兴。”嘉柔又恢复了以往的亲和,同他唠起了闲话,“我这儿子,平日里最喜干净,那衣裳上但凡沾到半点灰尘,都得闹着换下来,今日偏偏转了性子,竟在雪地上打起滚了。”

云胡循着她的话往院中望去,雪已经停了,大福和小世子正你追我赶的打雪仗,清脆如银铃的欢笑声传进屋里,让他心中的不安稍稍平复了些。

他缓了缓神,刚要开口,就见小世子脚下一滑,径直摔倒在地上,当即仰面哇哇大哭起来。

这可把公主心疼坏了,顾不得笼衣,三步并作两步出了门,从嬷嬷那儿接过小世子,搂在怀中温声温气地哄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