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辅的夸夸小夫郎 第110章

作者:不喜秋风 标签: 生子 种田文 甜文 科举 轻松 穿越重生

经过这段时间的相处,他才渐渐知道宁王殿下展现出来的势力有多强大,比如单单一个手握兵权的叶家就足够其他皇子喝一壶了,想必还有很多他不知道势力。

宁王殿下能在京中低调蛰伏这么多年,一出击,就拿到了所有皇子争破头的南下推行国策的机会,可见此人心机和城府有多深。

应有初语重心长的说,“陆兄呀,宁王殿下人挺好,不是吗?要是我们没一起南下,或许还有得选,可在咱们被安排到和宁王殿下一起南下的时候,就只剩下两个选择,要么死,要么就此跟着殿下。”

陆景时略显烦躁的挠了挠头,“宁王殿下人是挺好,可是,他在朝中并无胜算。”

“哪有什么百分百的胜算,风险和收益往往是并存的。”应有初反过来开导陆景时。

陆景时回过味儿,照着应有初胸前给了一拳,“你小子,是不是早就投靠了宁王殿下,所以现在来劝我呢!”

应有初哈哈一笑,“怎么可能,我天天不是捣鼓那些小玩意儿,就是和你一起共事,哪里来的机会背着你去投靠他。”

“我是自己想通的。”应有初才不会告诉陆景时他是穿书的,知道姬景璃是最后的赢家,所以他就没想过要投靠其他人。

“经过这近两个月的相处,我相信,你也看出来了,宁王殿下相比起其他的皇子来说,一定会是个明君,你要是觉得他不是个可造之才,一开始你就会躲着他了。”应有初言尽于此。

应有初说的陆景时都懂,只是想让他这么快就搭上身家性命是不可能的。

“我再仔细想想。”

应有初了然的点头,“我跟你说哦,我虽然心里打算把宝压在他那边,但明面上还没压呢,”他“嘁”了声,“他试探我们,我也要试探试探他才行,看谁熬得住。”

陆景时笑了笑,应有初不管什么时候都像一个小孩子的脾气。

“不说了,我要回去收拾收拾东西,看看给我家夫郎寄点什么回京啦,这可是宁王殿下亲口答应我的。”应有初跳下台阶,边走边朝他挥手。

第136章

平阳县经山匪一事,百废待兴,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抓得过来的,推行政策的事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百姓如今温饱尚不能解决,谈何抑农重桑。

现下五月中旬,虽错过了春耕的最佳时期,但从当下开始耕种还是能赶上今年的秋收,可能产量不如往年罢了。

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因为应有初会做肥料呀。

唯一值得发愁的是,平阳县百姓的家底早就被山匪打劫空了,根本没有余粮能支撑到今年的秋收,他们从山匪收缴过来的粮食也因为之前剿匪时烧得差不多了。

他们带的军粮经过近两月的消耗也所剩不多,更不要说还要养活一城的百姓。针对这种情况姬景璃召集他们几人,商讨解决办法。

讨论后的结果就是由姬景璃上书奏明皇帝,向国库借粮,而等国库的粮食运到平阳县之前这段时间,只有先向周围邻县借粮度过难关,来年再由平阳县连本带利的还回去。

周围邻县多多少少也受到了山匪的波及,能拿出来的粮食也不多,不过省着点吃应该能支撑到国库的粮食到来。

动用国库里的粮食这一事兹事体大,难免朝廷中有人出言反对,为了能顺利借到粮食叶煜辰决定自己先回京城,再说了,山匪已经尽数剿灭,他也该回京复命了,顺便押送平阳县的县令进京审问。

平阳县的县令和彭知府沆瀣一气,治理不当、谋害皇嗣和勾结朝廷内臣等罪名,随便单拎出一条来,都是掉脑袋的大罪,因此需要将人押送至京城交由明泉司受理。

加上借粮的事耽搁不得,因此叶煜辰即刻动身前往京城,应有初知道后连夜收拾好一大堆东西,大包小包的提到叶煜辰面前,拜托他帮忙带到应宅。

“小应大人前几日不是刚让殿下的护卫回了一趟京城吗?怎么还……”叶煜辰没说完,目光向下瞟了眼脚边的包袱,意思不言而喻。

应有初笑道,“哎呀,那都是四天前的事了,而且也没多少东西,就一些土特产什么的,顺手的事呐。”

他一边说着一边将包袱往车厢里塞。

叶煜辰知道阻止不了他,便站在一旁看着他的动作,最后还是没忍住,小声叮嘱,“小应大人,我想拜托你一件事,殿下伤势初愈,你可否多看着点殿下,也不需要你多费心,就平时……”

应有初无视叶煜辰在他后面的唠叨,一心放行李。

这袋小的是给颗颗的小玩具,这袋是给应财的,另外一袋最大是给安安。

将所有包袱安置妥当后,应有初抹了一把额头上的细汗,装作不经意的样子用擦完汗水的手在叶煜辰肩上擦了擦,爽快的说道,“好,我记住,一定帮你盯着,不止盯这些……”

他偏头悄声道,“我还帮你盯着殿下身边的人,一旦有女人和哥儿近他身,我帮你拦着,然后等回京我就汇报给你。”

叶煜辰脸上泛起薄红,“我…说的不是这个意思,不过…如果小应大人…方便的话…那就麻烦你了…”

后半段的声音仿若蚊呐。

“你们在说什么?”

一道冷冰冰的声音从两人身后传来,应有初回头一看,姬景璃正盯着他们看,眼神锐利。

姬景璃刚叮嘱完属下,一出门就看到叶煜辰和应有初两人鬼鬼祟祟头碰着头的小声嘀咕,顿时心生不满来。

叶煜辰闻言有些心虚地回头,“没说什么,小应大人让我带一些家书回京罢了。”

姬景璃微微皱着眉,如果他没记错的话,他的护卫刚回京没多久,应有初怎么又有家书要寄回京城了?

应有初见姬景璃来为叶煜辰送行了,他也十分识趣不当电灯泡,自觉的退下。

他边往住处走边在心里盘算,今天是五月十七号,颗颗满一周岁都过去十天了,虽然他提前将礼物寄回京城,但作为父亲却因为出差不能参加儿子的周岁礼,真是太遗憾了。

他怅然的叹了口气,很是想念他在京城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日子。

虽然每天天不亮就要早起上朝,但下了值就能回家,可以抱上香香软软的夫郎,还能时不时的逗一逗孩子。

应有初思念家人得紧,心下泛起酸涩,他在平阳县连个倾诉的对象都没有。

姬景璃和叶煜辰天天在他眼前“秀恩爱”,他断然不可能和他两倒苦水,剩下一个和他情况相似的陆景时,但他却毫无倾诉的欲望。

倒不是嫌弃陆景时,而是他们来平阳县的第一个月时,他就找过陆景时一次,当时他们面对面的坐在小桌前喝酒聊天,他三杯小酒下肚,酝酿好情绪,刚起了个头,陆景时瞬间心领神会。

陆景时兴奋的就要和他对诗,还是以思乡为题。陆景时比应有初要大上十多岁,他又在南宁书院读过三年,算下来,陆景时称得上他的半个老师。

所以,他们一同南下的日子,亦师亦友的陆景时时常监督应有初学习,特别是对于他作诗这块短板上,陆景时总想帮他提高一些,避免他以后在宴会上乱写一些酸巴巴的诗,让人贻笑大方。

应有初顿时哑口,被陆景时逼着学了两三个时辰的作诗技巧,还没来得及emo,他那点儿愁绪就被陆景时扼杀在摇篮中了。

许是他和俞安心有灵犀,今天下午他就收到驿站加急送过来的家书。

应有初乐滋滋地洗净双手才舍得拆信,他小心翼翼地将信纸抽出来,没注意到厚厚的信纸后面还附了一张纸片,这张薄薄的纸片从信封中滑落出来,飘飘然的荡在地上。

他赶忙将其捡起,翻过纸张想看看有没有弄脏,倏然,纸张上一只小小的足印映入眼帘。

这是……颗颗的足印?

应有初瞬间就猜到了,此时他的心脏仿佛被小奶猫踩了一下,整颗心软得一塌糊涂。

他伸手量了下足印的大小,好小,还没有他半个手掌大,他把手覆在足印上,仿佛这样就将颗颗小脚握在掌中了般。

应有初脸上不知不觉的露出傻笑来。

俞安给他写的信,信中大多都是些家长里短的话,比如颗颗新长了颗乳牙,调皮得将奶嘴都咬坏了好几个,还有就是容妍精品铺子生意越做越好,不少外地商人到店铺里进货运到外地售卖,前几日俞安又签了两个大单等等。

信中还说到,颗颗的周岁礼决定推迟举办,等应有初回家后重新挑一个吉利日子。

应有初看完信,心里暖暖的,反反复复的看了好几遍都舍不得放下,最后将信收好放在枕下才心满意足的出门。

叶煜辰回京,剩下他和姬景璃和陆景时三人在平阳县,南下推行政策的任务至今进展不大,他们不能将太多的时间耗在平阳县了,可是平阳县的新县令最少也要一个多月才能上任。

平阳县的百姓每天都靠着官府发的粮食过日子,而这期间不能没有一个主持大局的人。

于是姬景璃紧将几人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议接下来的计划。

平阳县粮食的事情暂时解决了,下一步就该鼓励百姓种桑养蚕织布了,这些天,织布机的改良和纺织机的制造应有初都全部教授给平阳县的木匠,因此不需要他们三个人都呆在平阳县,只需要一个人留在这儿负责推崇政策就行,而另外两人继续南下推行国策。

应有初倒是想留在平阳县,因为这儿离京城最近了,之后的行程只会离京城越来越远,加上他们不可能呆在固定的某个地方,那他基本上就要和家人断联了。

可他是皇帝钦点的按察使,他南下的主要任务就是监督姬景璃,也就是说,他务必跟着姬景璃到处跑。

留在平阳县这事儿也没什么好讨论的,应有初和姬景璃被捆绑在一起,那就只剩下陆景时了。

陆景时对姬景璃的安排没有什么异议,两人无视应有初那生无可恋的表情就这么愉快的决定了。

“殿下,我跟着你继续南下,那你说好的每个月让护卫帮我送信回京这事还算数吗?”应有初伏在案桌上,有气无力的说。

姬景璃想到今日清晨应有初背着他和怀清说悄悄话的场景,之后他装作不在意的问怀清,他们都说了些什么,但怀清却支支吾吾的不肯说。

姬景璃微眯双眼,带着不易察觉的报复语气淡淡道,“等到了下一站,回一趟京城都不止一个月的时间,当然是不作数了。”

应有初闻言哀呼一声瘫倒在桌上。

时间紧任务重,姬景璃就给了应有初一天的时间收拾行李,其实也没什么好收拾的,他的行李本来就不多,朱阳一个人收拾就好,他则是需要将近期发生的事件写成折子,如实的上报给皇帝。

来平阳县发生的事情说多不多,说少又不少,但他不能事事都写上去,比如宁王殿下大破山匪老巢,得到平阳县全城百姓的跪拜这件事肯定是不能写上去的,为避免皇帝的猜疑,只能挑一些无伤大雅的事情写上去,所写的事件和词语也要细细斟酌一番。

应有初自从考上进士后,就再没写过文章了,这段时间写得最多也就是家书了,现在让他写文绉绉的折子,他一时间还有点无从下笔,一直写到半夜才堪堪停笔。

次日,应有初哈欠连天的骑在马上,他困得眼睛都睁不开,感觉下一秒就能歪头睡过去。

朱阳在旁边紧盯着自家大人,生怕他一不留神就摔下马来。

“应大人昨晚是做什么去了?怎么困成这样。”姬景璃调侃道。

应有初眼睛虚成一个小缝,说话不过脑子道,“打你小报告去了。”

“什么是小报告?”

第137章

应有初清醒了一些,随口敷衍了几句宁王,告别了陆景时就跟着大部队继续出发了。

他们出发时还有一个小插曲,平阳县的百姓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听说他们要离开了,百姓们不约而同的聚集在城门对他们夹道相送。

应有初骑在马上,看着路两旁乌泱泱的百姓,感动得眼眶泛红,在马背不停的挥手示意,激动得“同志们辛苦了”这六个大字差点脱口而出。

姬景璃面对百姓的夹道欢送倒是没什么反应,依旧的面无表情,将皇家的威严展现得淋漓尽致。

应有初和姬景璃两人对百姓的态度简直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等一行人在百姓的簇拥下出了城,应有初还意犹未尽的搓了搓手,原来被百姓爱戴这么爽呀。

姬景璃往后斜睨了一眼应有初,看到他兴奋得脸颊微红,眼里尽是鄙夷。

一点都不如他端庄。姬景璃暗想,嘴角勾起一丝得意的笑容,然后打马上路。

他们一路南下,天气逐渐变得湿热起来,南方多瘴气,姬景璃带着五十多号人穿过一个必经的树林后,不少人都被南方的毒蚊叮咬,起了一个个大包,样子看着十分惨烈。

应有初还好,他本就出生在南方,反应不大,不像北方人刚到南方会水土不服,又加上被毒蚊叮咬,这时身体很容易出现高热。

他们队伍中已有好几个随行的士兵发烧,好在他们年轻且平时身体健壮,在老军医的照顾下,并无大碍。

应有初给所有人分了些蚊香,一行人这才有惊无险的来到目的地,时间也不知不觉到了六月份。

崇林州,是一个沿海的地州,下面管辖着四个县,其中有两个县靠近大海,这里气候宜人,基本上一年四季都保持在二十度以上的气温。

这边日照足,盛产瓜果,各类水果香甜可口,但苦于瓜果保质期太短,交通又不发达,所以崇林州的水果大部分只能自产自销,导致了当地的水果价钱低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