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侯 第175章

作者:来自远方 标签: 宫廷侯爵 穿越重生

“郎君太纵容他们。”虎伯显然不赞同。

“算不上纵容。”赵嘉抻了个懒腰,笑道,“难得有件喜事,大家都高兴,放松一下也是无妨。”

离开马厩,赵嘉径直回到木屋。

屋内燃着地炉,卫青和阿稚几个裹着皮毛睡得正熟。阿陶却没睡,守在地炉边,手中抓着一册木牍,见赵嘉走进门内,立刻起身迎了上来。

“郎君!”

“怎么不睡?”

“郎君,我阿姊托人送信来,说她就要到雁门郡!”阿陶很是兴奋,将木牍递到赵嘉眼前。

赵嘉正准备往地炉中添柴,闻言面露惊讶。魏悦之前同他说,朝廷已绝和亲,入宫的家人子为何会来边郡?

将木柴丢入火中,赵嘉接过阿陶手中的木牍,从头看到尾,笔迹铿锵有力,不似寻常人能够写出。“离临江王府,别江陵城,入长安”等字句映入眼底,神情更是一顿。继续向下看,惊讶之情更甚。

要是他没记错,历史中的临江王因罪被下中尉府,最后自杀在狱中。窦婴、郅都都牵扯在内,到最后,郅都还死在窦太后的怒火之下。

如今的情况却是截然不同。

刘荣被夺国贬为庶人,往雁门戍边,王位和封国没有了,性命却是半点无碍。云梅作为刘荣请封的夫人,随他一同北上,同行还有二十多名健仆,以及太后赏赐的绢帛金玉。

放下木牍,赵嘉陷入沉思。

究竟是什么改变了历史?

这样的改变又会带来些什么?

实在想不明白,赵嘉只能按了按额角,将木牍还给阿陶。据历史记载,刘荣在封国极得百姓爱戴。这样一个人到雁门郡戍边,应该不是件坏事。

木牍上写明,云梅希望能见家人,在不确定刘荣是否能离开雁门郡的情况下,云家人迁往雁门是最好的选择。

“阿陶,你家中如何定?”赵嘉问道。

“阿翁和阿母商量,待阿姊抵达,由他去探望。”阿陶说道。

“你不去吗?”

阿陶摇摇头。

他的确想见阿姊,但阿翁说暂时不可,他也只能听话。

“待你家人动身,你就留在畜场。”赵嘉拍拍阿陶的头,“你阿姊既已到了边郡,早晚都能见到。”

阿陶用力点头,心事放下,不由得打起哈欠。

赵嘉摇头失笑,将他安置到卫青身边,用兽皮裹紧,确定地炉不会熄灭,门窗也留下缝隙,才起身走进隔室,合衣倒在榻上,裹上一张皮被,沉沉地睡了过去。

☆、第77章 第七十七章

旭日东升,驱散最后一缕黑暗。

草原刮来冷风, 呼啸着卷起地面的碎雪。雪粒洋洋洒洒, 在半空中铺开, 连成一片晶莹的薄纱。金雕振翅飞出谷仓,盘旋在半空中,发出响亮的鸣叫。

赵嘉推开屋门,被冷风一吹,连续打了两个喷嚏。用力跳了两下,搓搓脸, 哈出一口白气。在他身后, 卫青和阿稚几个已经穿好短袄,正弯腰套上靴子。

阿陶睡得很沉,兽皮裹在身上, 整个人团成一团,孩童们的说话声也没将他吵醒。

阿谷最是调皮,抓起一顶皮帽, 用垂在帽耳下的细绳去瘙他的鼻子。即使这样, 阿陶依旧没醒, 只是皱着眉, 挥了几下手。

阿谷正捂着嘴笑, 突然被阿麦敲了一下脑袋。

“阿陶的长姊送来书信,他昨晚肯定没睡多久, 不要吵他。”

卫青套好靴子, 抓起皮帽戴在头上, 转头看向阿谷,道:“他的活我来做,让他多睡一会。”

“晓得了。”阿谷不好意思的抓抓头,小声道,“我和你一起。”

孩童们准备妥当,互相看了看,确定没有遗漏,才陆续走出木屋,向站在屋前的赵嘉行礼。随后去找孙媪,各自吃了一碗粟粥,三四个包子,就往仓库去运草料。

卫青和阿谷合力抬起一只藤筐,准备将豆饼装车,就看到赵破奴一边打着哈欠,一边从马厩的方向走来。

见到仓库前的孩童,赵破奴抻了个懒腰,用力搓了搓脸,总算是不再哈欠连天。

“阿白刚生下马驹,今天多给阿白备些豆饼。”

“马驹?”

“对。”赵破奴点头,提起降生不久的小马,人彻底精神起来,“阿信和阿敖还在马厩守着,我帮你们喂羊,早点干完活,你们都去看看。”

孩童们用力点头,迅速将草料和豆饼抱上车,一路拽着绳子飞跑。早一刻干完活,就能早一点去见马驹。

“阿白长得壮,马驹肯定也壮!”

孩童们一边将草料投进木栏,一边兴奋地彼此商量,该给白马准备多少豆饼。

羊圈中,十多头黄羊和羊群挤在一起,争抢着食槽里的草料和豆饼。孩童们没有驱赶,而是一头头认真数着。确定比先前多出三头,而且都很肥壮,满意地咧开嘴。

“等下问问媪,要不要猎一头。”阿稚盯着黄羊,认真道,“上次吃黄羊,我就分到一小块,这次一定要分到半条羊腿!”

“你吃得完吗?”阿麦一边往食槽里添加豆饼,一边给同伴泼凉水。

“吃得完!”阿稚身板一挺,用手比了比两人的个头,得意道,“我比你高了这么多,吃得自然就多!魏叔说了,能吃才能长得壮,长得壮力气才大,将来才能拉开强弓,多杀匈奴!”

此言一出,孩童们都被激起好胜心,连卫青也不例外。

当日午膳,孙媪和妇人们愕然发现,这些孩子的饭量直线飙升,眼见各个撑得肚子滚圆仍不打算停下,不得不把他们手里的包子和蒸饼硬抢下来,生怕他们吃得太多撑坏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