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第一厨 第58章

作者:浮云素 标签: 美食 天之骄子 穿越重生

  因为历史因素,两京人一直有些文人相轻的味道,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颇有些现在北京与上海的感觉,王不见王。

  江南也富庶,但距离他们很远,坐山观虎斗,不亦乐乎。

  时代与技术因素导致两家店无法跟现在的连锁店一样,有了新的吃食还能同步上新,总有个先后差距。

  比如说涮锅青团豆制品就是长安店先上的,而牡丹酒则成为了洛阳城的名片产品。

  决定菜单先后上新顺序的决定性因素只有一个,那就是莫文远,他在的地方一般就是吃食上新最快的地方,偶尔有什么改变,那新吃食定然是他的徒弟们自创的。

  莫文远的眼光毒辣,收的徒弟各个天赋不错又勤劳,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中的一些人很有创新精神,在掌握了所有的基础课程后学会了举一反三,开始自创新菜。

  在这方面洪家姐妹就很不错,前头她们到洛阳城轮换,顺便跟莫文远学习新菜,便同同样善于做糕点的钱棉碰上了,他们三人各有长处,钱棉基本功扎实,熟知传统的面点自作方式,正因如此对西点的吸收能力并不是很强。

  洪家姐妹恰恰相反,野路子出生,在入了李三娘食肆后才开始学习点心制作,基本功不足但是创造性却很强,不拘一格,她们的新创造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失败的,偶尔的灵光一现则闪烁着智慧的火花。

  将橙子泥与蛋糕相结合就是她们想出来的。

  洛阳青年与长安青年的最新比较方式,就是看哪地李三娘食肆上的新菜多,就跟现代有名大型食品连锁店开满全国一样,最先入驻的总是北上广等超一线城市,随后则是新一线、二线、三线,李三娘食肆就是这年头少有的品牌连锁店,两地人因本地有店,与有荣焉。

  与有荣焉的同时他们又开始较劲谁家的菜更多更好,比得不亦乐乎。

  涮锅大半年前在长安城上新,一时间名动长安,洛阳的时髦郎君娘子纷纷驱车前往长安吃,之后更是在本地店门前抗议,为何还未上涮锅!

  店中人以气候转暖锅具不够推脱,时至今日,锅终于要在店里上了!

  王蔚等人听说洛阳店要上涮锅,闻风而动,纷纷亲自到店中询问莫文远何时开卖,莫文远看他们如同伸脖子稚鸟般嗷嗷待哺的渴望眼神道:“快了快了,不过就二三日的功夫。”他笑道,“可曾听到后院羊在叫唤?过两日就把他们切了给你下锅吃。”

  李三娘食肆同洛阳本地豪族杜家门下的商家约定,每日送大量活羊到店,而且必须是膘肥体壮质量上乘的羊,有了长安城卖涮锅的经验,他们对每日要宰杀多少羊心中有数,再说了,现杀现宰,吃不完不杀就是了。

  想到半年前在长安城尝到的美味,王蔚口水都要下来了:“我甚怀念当时的味道。”

  莫文远笑道:“放心放心,今年的味道比大半年前还要丰富些,汤底肉料蘸酱全部上新,保准你吃得爽快。”

  王蔚、王蔚快要馋死了!

  ……

  涮锅并不是好卖的,大半年前李三娘食肆确实是第一家卖涮锅的店,但等到今年冬日又来,类似的涮锅店就同雨后春笋一般从各地冒出来了。涮锅店除了口味之外最重要的就是黄铜锅,其设计并不是很精巧,能工巧匠吃一顿就能琢磨出其中的门道,有些想要跟风学习的商家携能人吃顿肉,回头就把锅具打造出来,有的锅上面还带精致花纹,言是专门卖给贵族人家吃的。

  这么做有没有人买账?一开始当然是有人买账的,有些是去岁没有吃到李三娘食肆正版涮羊肉,心里痒痒的,还有些是吃过了要货比三家的,听闻其他食肆出了同款羊肉,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前去品尝一二,然而吃过正版的人都摇摇头,表示不会回购新店。

  原因无他,便是吹得天花乱坠,味道不够好就是不够好。

  铜锅的作用就在于其高温,薄如纸片的羊肉片一下锅就被持续沸腾的汤水涮熟了,若非如此,干嘛要叫涮羊肉而不是煮羊肉?

  但除此之外,锅并为未菜增色多少,起到关键作用的是汤头、酱料还有羊肉质量。

  为了做好冬日涮羊肉的名声,莫文远细心研究了菜单,在去年的基础上增加了汤料种类,肉的种类还有蘸酱。

  半年前时间太赶,汤料只有一种,那就是以羊筒子骨为基底的羊肉汤,此次除了羊肉汤外还增加了清汤,有些许辣味的辛香辣汤。

  清汤说来也奇,汤头中几乎无甚羊肉,主料是大葱枸杞生姜虾米等物,仅仅加了几块老羊肉下去熬煮,味道浅淡,然此中汤料最考验羊肉的质量,清汤在涮肉的时候更可以还原其本身的味道,肉下去,其膻味被大葱生姜漂去,只剩下羊肉的鲜美,在酱料中滚过,更不用担心汤汁哗众取宠,盖过了料味。

  等到涮完后,来来去去经过不少羊肉的汤水吸收了羊的本味,又变成了道汤品,拿勺子舀上一勺喝汤,便是在寒冷的深秋初冬,也能感受到在胃部荡漾的暖意。

  至于辣锅,那简直就是莫文远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在唐朝创造出的划时代美味,当然了,能够走遍天下收集食材的中黑羊在辣锅诞生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黑羊:咩咩咩咩咩咩咩咩咩!

  骄傲地挺起胸膛!

  ……

  在涮锅上新当天,王蔚并一众酒肉朋友前来捧场,其中大半牡丹宴上都是见过的,也不知是不是莫文远的错觉,总觉得一年别过他们都胖的不成样子了。

  脸圆润了好几圈的王蔚率先点菜,他本想要重温曾经给他带来过味觉震撼的羊肉汤,然看着菜谱视线却不由自主飘移到了“辣锅”上。

  他对负责点菜的伙计道:“此锅可是加了胡椒?”若是如此的话,价格也太便宜了些吧。

  唐代时,辣椒还在美洲大陆上狂野生长,本土的辣味实在有点少,茱萸算一个,胡椒算一个,对世家大族的郎君来说,茱萸更是装饰品,在九月九日重阳佳节用的,胡椒才是辣的代名词。不过胡椒是非常昂贵的新香料,在西域甚至可以当通用货币来用,价格比黄金就低一点点,用胡椒做辣锅实在是太奢侈了。

  果然伙计道:“是用越椒做的,滋味很好,不比胡椒差。”越椒就是茱萸。

  旁人说此话,心高气傲的公子哥们定是要怼的,在他们心中胡椒与茱萸的区别同于天上明月与萤火之光的区别,无论是价格、精贵程度,还是滋味都不可同日而语。但同他们说话的不是张三家的伙计,不是李四家的伙计,而是李三娘食肆的伙计,可信度就大大增高了。

  王蔚与饭友们对视一眼,有决定了:“给我们来个羊肉汤锅,来个清汤锅,再来个辣锅。”反正他们到的人多,多点几个锅不妨事的。

  只有小孩子才做选择,成年人当然是三个都要。

  伙计道:“得嘞!马上就上。”

  不多时,三大锅依次上桌,清汤颜色最浅,汤面上飘着大葱生姜枸杞等物,羊肉汤则被熬成了诱人的奶白色,食客们对辣锅最为好奇,都伸头伸脑凑到辣锅边上。

  辣锅的汤汁与其他汤颜色不同,泛着微微的红色,随着汤咕咚咕咚逐渐煮开,似能看见绿色的葱状菜在锅底沉沉浮浮,汤面上飘着大把大把红色的小果子,定睛一看发现是茱萸果。

  王蔚咦了一声道:“此汤可是羊肉熬制的?”

  伙计道:“不错,但与羊筒子骨汤用的骨肉不大一样,味道浅淡些,更能凸显出辛辣之味。”

  两人对话间,羊肉也上来了,他们人多,点的肉也多,各式各样的羊肉片、黄瓜条、大块大块的肉切羊肉,鲜嫩多汁的羊肉丸子,还有各色蔬菜豆制品,甚至还点了五花豚肉。

  李三娘食肆的豚肉与其他店的不同,全无腥臊味,尤其是五花肉,肥瘦相间,尤为细腻,平日里做炖肉就很不错,王蔚等成年男子一口气可以吃上十块,就不知将五花肉片了涮锅又是何等滋味。

  “吃吧吃吧,别看了,都一起吃吧。”说话间他已提起筷子,其余郎君见王蔚做此态,也不扭捏,各个夹起自己心仪已久的菜色。

  王蔚的目标明确,他想尝尝辣锅的味道,没有用胡椒烹制的汤勾起了他的好奇心,肉片下锅滚煮,铜锅高温,不多时肉就变成了熟透的浅白色,白肉片上沾染了几粒粒淡红色的水珠。

  他也不端详,趁着热气正冒,猛地塞进嘴里。

  “嗯!!!”

  这这这这这!这是什么味!

  与传统胡椒到来丁点辣味并不相同,茱萸浅淡的辛辣在其余香味的调整下猛地在口腔中荡漾开,并裹挟着气吞山河之势,震撼他的舌尖。

  他呼吸两下,鼻腔中满是冲人的香味,此味压过了茱萸淡淡的苦涩,让食客只有功夫估计到啦。

  “嘶——”他的舌尖微微发麻,但辣味特有的火热温度,霸道的香气却刺激他的口腔鼻腔,让王蔚忍不住一筷子一筷子的吃,其他同桌人也是如此去,除非是恨不能吃辣的钱,其他就算是嘴唇变成两道香肠都要坚持吃。

  好辣!好香!好爽!

  王蔚吃的大汗淋漓,他忽然感受到了菘菜涮锅的美妙之处,菜叶子能够最大程度接受汤汁的冲洗,捞出来时黄色的叶子已经变成了红色。

  “啊呜——”菘菜汁液甘甜依旧,丰富的汁水中混杂辣味,甜中带辣,辣中带香。

  酣畅淋漓!

  王蔚忽然看见莫文远在大堂间穿梭,立刻举手道:“莫小郎君!这里这里!”

  “此辣汤是何种调味料制得的?”未免太好吃了吧!

第49章

  能够独当一面的厨师在食客用餐之余, 总是会在酒楼中走两圈,看诸位客人的反应, 只有深入人群之中, 才能切实感受到自己做菜的水平高低, 是符合食客的口味还是不符合食客的口味。

  本来,涮锅的技术含量并不比佛跳墙之类的大菜更深, 甚至差得很远,但莫文远很想知道自己精心调配下的辣锅会得到怎样的回应, 在确定上市之前他已经召集了很多人尝试,有他的徒弟,有中黑羊,有鹤十六还有店里的伙计, 便是不怎么会吃辣的人都一边吐舌头一边连连点头, 告诉他此汤味道甚妙。从未尝试过的辛香味在食客的脑海中盘桓,吃着吃着鼻涕就刺溜刺溜从鼻孔中涌出。

  莫文远在酒楼中逛两圈,发现绝大多数的食客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点了辣锅, 有的是吃着吃着受不了了,拼命喝水,筷子无奈地伸向了清汤锅或者羊肉汤锅, 还有些诸如王蔚,已经成了香肠嘴却还在坚守岗位。

  听见了王蔚的问题, 他很高兴,此汤的配料可是莫文远的得意之作,在缺少辣椒的唐代调配出令他自己相对满意的辣汤, 只要是现代的厨子就知道有多困难,所以,即便他知道王蔚对食材、辛香料的了解并不深刻,也愿意同他说上一说。

  他不遗余力地称赞道:“王郎好问题,一下子就抓到了此次上新汤品的关键之所在。”他感叹道,“此辣汤可是我的得意之作,毫不夸张地讲,除非是对辛香料很了解,否则绝对无法分辨出汤中关键一味料。”

  “关键的料可不是茱萸?”

  “诸位郎君可吃过茱萸汤汁没有?”

  众人有的点头有的摇头,绝大多数还是吃过的。

  “茱萸是有辣味,同时在此物中涩与酸两味却占了主流,寻常人便是在汤中加入茱萸汁,也不见多好,反而会因为苦涩味而皱眉。”

  王蔚恍然大悟道:“此汤中却不见涩味,酸味也几乎没有,莫小郎君是用了何物消除两味?”

  “并非消除,该说我用何物盖过了两味。”

  诸位郎君听着听着有些入迷,听知识渊博的人科普总是愉快的,即便莫文远所说的已触及他们的知识盲区,对方不快不慢的舒缓语调,通透到人人都能理解的话语却为他们所爱。

  “所以,莫小郎君究竟是用了何物?”

  莫文远礼貌一笑:“可否借我用下公筷?”唐初流行的是分餐制,一般来说分菜涮菜都是用公筷的,可惜各位郎君一腔拳拳涮肉之心,实在等不及公筷涮了再分,就直接上筷子了。

  他一开口众人纷纷道:“请!请!”

  “随意用吧,莫大郎。”

  莫文远灵巧使用筷子,在锅中捞出了绿油油的,葱?

  王蔚伸手摸摸下巴,觉得不太对,葱的话颜色要更绿些吧,而且锅里不是有白色的大葱段吗,既然有了何必再放?肯定不是葱。

  莫文远宣布道:“辛辣味的关键就是此物。”

  “此物可是葱?”

  “你看着它像葱吗?”

  “有点像,又有点不像。”

  讨论过后一众门外汉眼巴巴地看向莫文远,求这位专业人士给出答案,他微微一笑道:“此物名为香茅,又称香茅草,是天竺常用的香料。”

  “在国内有所应用,不过我还没见到有人将其用在食道上,便是用了也是医者将其作为药物使用。”

  香茅,在印度泰国一代有广泛的应用,是冬阴功汤的原料,咖喱制作中也经常加入香茅提味。

  冬阴功汤作为泰国,甚至可以说是东南亚一带具有代表性并且受欢迎的菜品,已进入中国市场多年,只要是吃过泰餐的人都品尝过其味道。

  就莫文远的喜好来看,他其实不大喜欢冬阴功汤的味道,他觉得其味实在有些刺鼻,喝着倒是辛辣鲜美,闻的时候却有股挥之不去的消毒水的味道。

  他认可其作为调味料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就个人而言却很不喜欢它与其它香料搭配后在冬阴功汤中发出的味道。

  然而在制作仿制辣味汤时,莫文远却是第一时间就意识到了此物,并且将其同茱萸放在一起调味,结果正如他想的那样,香茅刺激性的香味可与羊汤的味道中和,涩味也被盖了过去。它香味类似于柠檬,尝起来却很刺激,与茱萸结合,可以达到麻痹舌头,令食客感觉到辣的效果。

  其实他觉得汤的香味还是没有放辣椒来的正,哎,受到时代限制这已经是莫文远能做到的最好了。

  想到这他就骄傲地挺起了胸膛。

  ……

  涮锅取代了各种传统的冬日食材,成为了今年洛阳最受欢迎的吃食。

  价格不算贵,适合全家人一起去吃,更不要说羊肉性暖,在寒冷的深秋吃一顿羊肉火锅,能让全身上下都温暖起来。

  对于大家女郎来说,李三娘食肆的服务非常贴心,当她们冷得不愿意出门时,李三娘食肆竟然提供外卖服务,可以送锅上门。

  只要按照里程加收服务费就行了,颇为富有的她们根本不在意这点小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