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她重生了 第128章

作者:或许有一天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穿越重生

可明达还是不乐意的撇嘴——自从两人成婚之后,她就更黏糊了。从前她是用锁链锁着唐昭,如今锁链早取下来了,可就凭她这黏糊劲儿,唐昭也别想离开她的视线。好在唐昭也从不嫌她粘人,两人相处在一起就是双倍的黏糊,简直让人没眼看。

便比如此时,不过是短短时间的分离,明达刚露出两分不乐意,唐昭也愿意去哄她。甜言蜜语悄悄地说了几句,趁着没人又在明达脸颊上亲了一下,明达这才心满意足的离开。

等人走了,唐昭还是忍不住笑,咕哝一句:“还说长大了,跟小时候也没什么两样啊。”

明达粘人是从小时候就开始的事,那些年她就跟条小尾巴似得紧紧跟在宋庭身后。宋庭跟着太子往弘文馆读书,她要跟去。宋庭跟着太子去校场习武练箭,她也要跟去。甚至晚间宋庭跟着太子回东宫休息,她也要跟上一路。等到宋庭休沐出宫,小公主跟不了顿时就不乐意,要闹脾气了。

当然,闹脾气的小公主也很好哄,比今日粘人的长公主还要好哄。只需温言细语说上两句,再揉揉她脑袋,她基本上也就晕晕乎乎回自己宫中去了。

想起旧事,唐昭眼中笑意更浓,连带着心情也都轻松了起来。

打发走了明达,她左右看了看,索性随意了条自己看得顺眼的路,就等着人来偶遇她了。

唐昭并没有等许久,约莫只是在外面晃悠了不到半个时辰,便遇见了国子博士孟河。她对孟河不算熟悉,只在红枫书院读书时,偶然听说过这人。

孟河学问不错,算是有名的大儒,唐昭倒没想到连他也掺和进了这件事里——其实转念想想也正常,朝中众人与唐昭并没有交集,派谁来差别都不大,好歹孟河的名声读书人总都听过。而且说句不好听的,比起御史大夫之类的实权官员,国子博士显得并不那么重要,折进去也不心疼。

一瞬间,诸多想法在唐昭脑海中闪过,她旋即冲着孟河微微行了一礼:“见过博士。”说完又主动搭话:“今日倒是凑巧,能在这里遇见孟博士,您是过来爬山的吗?”

唐昭连梯子都递过去了,然而孟河并不是寻常人,他也根本不顺着唐昭的梯子往下走。只见他微微侧身避过了唐昭的行礼,接着反而郑重其事冲着唐昭一揖,语气激动道:“老臣并非是来爬山,老臣是特地来寻少主的啊!”

这话太直接了,饶是唐昭心中早有准备,一时间也被弄得有点懵。

好在唐昭懵了是正常的,孟河见状也不觉得意外,反而激动的拉着唐昭的手腕就开始冲她说起了旧事。等到唐昭回过神来,就听孟河已然说道:“陛下才是太|祖传下的正统,如今皇位之上的,不过是窃取了陛下帝位的乱臣贼子,少主且等着,我等必然能将这天下夺回来!”

读书人慷慨激昂的说了一通,唐昭一时间都不知该摆出什么表情才好。她不动声色的往回抽了抽手,可惜老大人年纪不轻,力道却不小,并没能让她如愿。

唐昭深吸口气,也不纠结被拉着的事了,反而冷着张脸说道:“博士是不是糊涂了?我是唐家子嗣,是当今长公主的驸马,这些话你实在与我说不着。”

孟河闻言微怔,旋即道:“你不信我说的话?”

唐昭看着他,并不言语,但那目光便跟看一个发癔症的人似得,全然没了之前看大儒的尊敬。

孟河深吸口气,倒也不因唐昭的态度而气恼,反而镇定道:“我知少主从前在唐家,唐家人并没有与你说起过这些,你现在不信也无妨。我且问你,你身上是否有块戴了多年的玉佩?”

唐昭闻言想了想,还真从脖子里拽出块玉来,那是原主从小戴到大的。幼时好似有人与她说过,这玉是她父亲留给她的,要她一直随身戴着。“唐昭”于是一戴就是十几年,连薛氏也没给过,直到如今这身体的芯子换了人,戴着玉佩的习惯也还保留着。

孟河见了玉佩顿时激动起来,连道:“正是这块,正是这块,这是太|祖当年赐给陛下的玉啊,老臣们都见过。少主是陛下唯一的子嗣,这块玉便足以证明。”

唐昭听了这话霎时出了一身的冷汗,觉得脖子上挂着的不仅仅是个烫手山芋,简直就跟催命符没什么两样——这些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人人都认识的玉佩,也敢给小孩儿戴脖子上,是怕别人发现不了她,嫌她活得太长久吗?!

许是见她脸色忽然难看,孟河小心问道:“少主,可有什么不妥?”

唐昭一脸的无言以对,沉默了一会儿说道:“那我与长公主……”

“呃……”孟河目光飘忽了下,说不出话来。因为正正经经按辈分算,明达与唐昭就是堂姑侄,而且是关系极近的堂姑侄,连五服都没出。她们俩在一起,可以说是乱|伦了,然而当初赐婚的圣旨下达,他们这些人明知不妥,却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

这时候唐昭心中反而有些庆幸,庆幸自己和明达同为女子,也庆幸自己的灵魂是宋庭。否则指不定接受不了这打击,或者连人命都搞出来了。

两人面面相觑一阵,唐昭侧过头,装模作样揉了揉脑袋。不过也是这一缓神的功夫,让唐昭终于注意到孟河之前的一句话——陛下唯一的子嗣。

难道延平帝真跟今上一般,子嗣艰难,因而才对“唐昭”看重?!

正好现在孟河还心虚着,唐昭便问道:“你说我是陛下唯一的子嗣,又是怎么回事?”

孟河正巴不得转移话题,于是解释道:“当初兵变叛乱,整个皇宫都乱做了一团,陛下被几个老臣护着出宫,可惜宫门都被叛军把持住了。最后是太傅当机立断,领着众人从宫中水道出宫的,只是当时天寒地冻,陛下与几个老大人都被冻坏了身子。老大人们那几年便相继去世了,陛下后来于子嗣上便也有些艰难,许多年才得了少主这一个孩儿。”

唐昭听罢眸光微闪,意识到自己如今这身份能做的事,或许比她自己想象的还要多。只不知为何,她心中隐隐约约又觉得有哪里不对,一时半会儿却是说不上来。

想了想,唐昭问道:“那我的母亲呢,真的是薛氏吗?”

这个孟河就不清楚了,犹豫了一下答道:“许是吧。”说完还不忘替延平帝解释一句:“陛下处境艰难,这些年不曾露面,也是不愿带着少主冒险。”

唐昭于是又问:“那我能知道他在哪儿,或者见他一面吗?”

孟河为难:“这……”

唐昭一看就知道没戏了,也不强求,话音一转问道:“好了,且不提你那些话我能信几分。这许多年来你们一直将我蒙在鼓里,现在忽然找上门来,又有何事要求我?”

孟河当即一揖道:“少主,你是陛下子嗣,理当助陛下重登帝位。这许多年过去,朝中也不乏仁人志士,仍旧忠心于陛下。之前便是唐家居中调度,掌管着这一方势力。如今唐家忽遭不测,众人正是群龙无首的时候。还请少主出面,重新收拢众人,镇定人心。”

唐昭心说:三十年过去,哪还有什么仁人志士?不过是些做着春秋大梦的投机者罢了。仅剩的那些真正忠诚于延平帝的,或者是他这三十年培养出来的,又或者是孟河这样读书读傻了的。

然而腹诽归腹诽,孟河的这个提议却是相当让人心动的——明达为何至今没有轻举妄动?不正是因为没把握将延平帝在朝中的势力一举拔除吗?如果她听孟河的话接手了这些势力,知道了哪些人怀有二心,明达要收拾起来简直就是轻而易举了。

唐昭可是知道,明达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收拢人才,而她向朝中举荐亦或者征辟入公主府的,不过是其中相当少的一部分。

如果朝中出现大清洗,皇帝可以加开恩科,明达也能举荐贤才,兄妹俩是不缺人用的。

想法都已经飘到如何收拾残局上去了,唐昭面对孟河却是义正言辞的拒绝了:“孟博士,这些都是你的一面之词,我也不知玉佩的事是不是你偶然见过。”

孟河闻言顿时急了:“少主,你相信我,我不会无缘无故编些谎话来骗你的。”

唐昭仍是一副将信将疑的模样,孟河也无法找出更多的证据说服唐昭。于是后者听了他一同说辞,还是毫不留恋的走了,急得孟河在身后直跺脚。

第118章 我本自私

见过孟河之后,唐昭心里就稳了,连回去平易庵时的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明达就站在庵门旁的竹林下等着唐昭,见她回来时脚步轻快,便知她如愿等到了人。于是主动迎了上去,笑问道:“怎样,让你等到了谁?”

唐昭唇角一弯,露出个笑来,拉着明达的手便往庵堂里走:“走,咱们进去说。”

明达自然随她,一直到两人进了庵堂厢房,唐昭这才开口道:“我方才在山上遇见了孟河。”

孟河是国子博士,在文人之中颇有名望,但在朝中却实在称不上什么人物。明达闻言还是想了想,才想起孟河是什么人,一时有些怔忪:“怎会是他?!”

说起孟河,如今也是快古稀之年的人了。当年太|祖还在时,孟河一心治学并没有出仕,包括延平一朝他也没有为官。还是后来先帝登位,因着得位不正想要经营个好名声,于是加倍善待文人,孟河才随着那股风潮出仕做官,却也是在国子监混了小半辈子。

上一篇:最强驭兽师

下一篇:盛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