驸马她重生了 第152章

作者:或许有一天 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穿越重生

过了好一会儿,明达也没回想起之前的梦境,只记得醒来时的心有余悸。不过那阵心悸也很快随着狂乱的心跳平复下来,只是被惊醒的人一时间却是再也睡不着了。

就在这凄清夜里,听着外间风声雨声雷声,刻骨的思念忽然就在明达心中弥漫开来……

唐昭去北地有小半年了,她们足足分别了半年之久。别说见面,除了偶尔随着公文传递的书信,想要得知对方的消息都不容易。

明达能知道唐昭得了显国公赏识教导,也能知道她借着定国公弟子的名头融入了北军。可她却不知唐昭在军营中吃得好不好,睡得安不安,能不能适应战场的残酷,又有没有在混乱的战场中受伤?哪怕唐昭是监军,寻常情况并不会亲自上战场,可明达还是担心。

最初分别,明达总是想着唐昭想到睡不着觉。可很快现实的压力和精神的疲惫,都让她再无暇多想。她的精力都被现实占据了,唯有给唐昭写信时,才能放任自己去想她。

直到今夜,她有空好好睡上一觉了,终于在空落落的大床上再也无法抑制思念。

明达抱住了身上的锦被,可被子上没有唐昭的气息,枕头上亦然——她已经离开太久,久到这床上的用具不知换过几茬,属于她的气息也早在不知不觉中散尽了。

“轰隆”的雷声再一次响起,闪电划破了黑夜。

明达睁着眼,夏日嫌闷她从来不放下床帘,因此殿内的场景在这电光一闪间尽数被她收入了眼底。也不知是电光闪得太快,还是她心境不同,竟觉得这住了十年的屋子陌生得紧。

明明离开十年之久的是唐昭,可如今这间屋子缺了她,好像就什么都不对了。

细细密密的思念爬上心间,忽然就泛滥成灾……明达彻底睡不着了,她起身点燃了新的烛火,然后拿着灯烛走到了寝殿一角的书案旁,就着隔夜的凉茶开始研墨。

大半夜的,明达不睡觉爬起来开始写信。从前她的信都是夹在送往北地的公文中,怕人无意瞧见,因此总是简练,就连述说思念的语句也不过寥寥。可今晚不同,忽然盈满胸腔的思念让她笔下不停,挥笔匆匆便写下三五张信纸。

有思念,有担忧,想她尽快回来,也想亲自去寻她。

可惜长大后的明达再怎样厚着脸皮同唐昭撒娇卖痴,也再做不到少年时的不管不顾。她顾忌着北地战事,便不能调遣唐昭回来,她不放心朝中安稳,便不能亲去寻她。

信越写越长,写着写着明达忽然就写不下去了,因为她真切的意识到了自己对唐昭的亏欠。

如果不是她,前世宋庭就不会死。如果不是她,今生唐昭早就逃离京城,这朝堂的压力天下的责任,与她又有多少相干?

信纸写了厚厚一叠,满是女子心事,却不知该不该送出。

明达正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忽然便听外间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夹杂在风声雨声中并不真切。直到脚步声停在门外,殿门半夜里忽然被人叩响……

大抵是半年前类似的情形出现过好几次,明达一听这动静心中首先便觉得不好,担心自己刚一错眼宫中便出了变故。她甚至顾不上满桌写满心事的信纸,快步走到殿前一把拉开了殿门,便冲外间被雨淋得满身湿透的人问到:“发生何事,这般着急?!”

来人是公主府的仆从,虽被大雨淋得狼狈,但行礼开口时语调却是高扬的:“殿下,捷报,刚从北地送回来的捷报,北军大胜啊……”

恰在这时,又是一道闪电亮起,正好照亮了仆从高高扬起的嘴角。

公主府的人都知道,驸马随显国公往北军监军去了。公主殿下自来与驸马感情深厚,这半年来虽然忙于政务并没有表现出什么,可公主府中的气氛还是随着主人心情,变得越来越低沉压抑起来。直到今晚忽然有捷报送到,宫中第一时间传来消息,仆从也不敢耽搁就来通报了。

正巧,公主殿下房中的烛火半夜还亮着,仆从壮着胆子敲开了殿门,亲自与殿下禀报了这一喜讯。明达怔愣过后双眸亮起,忙问:“军报呢?”

仆从闻言,赶忙将怀中仔细护着的军报取了出来,双手奉上。

明达接过军报回到殿中,凑在灯火旁展开细看,看着看着忧色尽去,唇角也扬了起来——确实是大捷,北军大胜,胡人与投敌的叛军被剿灭十之七八,余下往北逃窜已不成气候。想必距离唐昭回来的日子已经不久了,而这份捷报上,还有替唐昭请功。

军功与封赏明达并不在乎,可看到这般消息,她却是与有荣焉。再看桌上那一叠书信,似乎也不必再送出去了,尽数装入信封收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在2020-07-23 08:45:11~2020-07-23 23:42:05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期待永恒 20瓶;jeeegt 10瓶;ollyz 1瓶;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143章 道不同

送回京城的捷报只是轻飘飘的一张纸,但身在北地直面战场的人才知道,想要取得这场胜利却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

数月的筹谋,将士的奋勇,甚至还要加上一点点的运气,才换来捷报上的成功。

捷报是显国公亲自写的,单独为唐昭请功也并非他私心,而是这场大捷确实是她的功劳——数月前他们刚至北军,唐昭就收到了暗信,虚与委蛇数月,两月前终于有了进展前往樟城。可惜延平帝狡猾,并没有亲自露面,唐昭识破后只好假做投诚,直至最后引君入瓮。

唐昭为了这一场胜利,足足与敌人周旋了近半年。期间多次向对方透露军情,甚至主动割舍了两城,才终于换得对方信任,最后骗得对方踏入陷阱几乎全军覆没。

可这场大捷于唐昭而言并不完满,这几日她甚至常常愁眉不展。

显国公比她想得开,庆功宴时他留下了一壶酒,如今得空就偷偷喝上两杯解馋,也不多饮:“小唐啊,如今刚刚大捷,你这愁眉苦脸的模样看着可真碍眼。”

唐昭推拒了显国公的酒水,闻言无奈苦笑:“胜是胜了,可延平帝没抓到,后患无穷,我又如何能开心得起来呢?”她说着揉了揉额头,一副头疼模样:“这人可最是能跑会藏,如果这次不将他抓出来,天知道他下次又能掀起怎样的风浪来。”

这话说得一点没错,十二年前宫中的叛乱,今日北地的乱局,幕后操纵这一切的都是延平帝。他就像藏在暗处的毒蛇,随时可能伸出头来咬上一口,谁也来不及防备。

显国公闻言沉默一瞬,摆摆手道:“你不是派人去追了吗?尽力而为便是。”

两人这一场谈话还没结束,唐昭派去追踪延平帝的人便传回了书信。唐昭一看也不耽搁,与显国公告辞之后,便亲自带了三千兵马去追。

要说追踪到延平帝踪迹,还是要从樟城那一回约见说起。虽然当时延平帝并没有亲自露面,可唐昭却从蛛丝马迹中推测出他当时就在城中。只是那时的樟城陷落敌手,是延平帝的地盘,她自然什么也做不了。只得在回来后,使人去直接盯住了樟城。

万幸如今正值战时,樟城的百姓也并不会出城走动,守株待兔之下,竟真让唐昭派去的探子寻到了蛛丝马迹。而如今正是这些蛛丝马迹,彻底暴露了延平帝的行踪……

一场大败,南下的胡人折损了十之七八,勃勃野心终于被现实打击得灰头土脸。余下的残兵再顾不得什么南下,转身北上就逃回了草原。至于延平帝这个盟友,如今没有半分用处,自然就被他们弃如敝履。如今还留在延平帝身边的,也只有投诚他的叛军了。

北边的胡人被坑了个惨,延平帝自然不会再回去,于是带着残兵一路向东逃去。

东边有海,也有延平帝给自己留下的后路。一旦他赶到港口乘船入海,那么无论追兵有多少,斥候探子又有多少,都再也追不到他。

留得青山的道理,这世上大概没有谁比延平帝更明白。

唐昭自然看出了他的目的,更不能让他如愿,再为将来埋下祸患。于是率领追兵紧赶慢赶,终于在抵达港口前将人截住了。

双方遭遇,分外眼红,二话不说就是一场厮杀。

这整场战事唐昭几乎都待在中军或者后军,明达担心的战场杀敌她一次也没经历,直到今日她的长剑也终于出鞘饮血。而后随着敌方的残兵一个个倒下,血染大地的同时,胜利的天平也再一次向着唐昭这一方倾斜。

终于,挡在面前的最后一个敌军也被砍倒,唐昭提着的长剑鲜血滴落。

没了众多军士遮挡,只隔着延平帝身前的寥寥护卫,唐昭终于看清了对方的真容——文士打扮的中年人,或者也该说是老人了,须发都夹杂着零星的白。他原本生得俊朗,眉眼间与明达兄妹有三分相似,可皱纹密布在额头眼角,看上去竟比同龄人更显老迈。

延平帝这副苍老的模样让唐昭有些意外,但细想之后似乎又该是理所当然的。

上一篇:最强驭兽师

下一篇:盛世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