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余缠缠
本来昨天老轩王一走,他就想下旨将人召回。但封地已经封了, 现在把人召回来又什么用?
宣和帝心里后悔的并不是因为没有储君在京里坐镇, 而是因为他确实违背了祖宗家法, 又把“封地”一事提了起来。
“此事,朕自有考量。”宣和帝不耐烦地挥挥手, “爱卿们还有什么事要奏?”
本来还说得起劲的朝臣被宣和帝的反应唬了一下,倒也没人再提,只盘算着今日回去还得将此事写进奏折里。
墨珣站在殿外,也是被宣和帝这种反反复复的性子给搞迷糊了。
明明昨天宗室和“三公”那边传出的消息还说宣和帝意欲将皇子们召回,怎么今天就又咬死了不松口?
越国公本来就想进宫跟宣和帝说道说道,但被墨珣那么一拦,后来又听了御史丞的话,只当皇上是心里已经有了悔意但碍于颜面不好开口,越国公便也没有非得要面见皇帝了。
晚饭的时候,越国公也是提了一嘴,言语之中对宣和帝的安排存疑,只觉得皇上不像是会犯这样简单错误的人。
墨珣听了,倒没有顺着越国公的话往下说。
林醉听了越国公的话,抿着嘴,眼帘微阖,倒叫人看不出他心里在想些什么。
饭后,墨珣趁着伸手探进了林醉的广袖,捏着他的手,“夫人又胡思乱想。”墨珣这话可不是在询问,而是直接下了定论。
林醉张张嘴,话还未出口,就觉得自己嘴里吐出来的必定是一些不时宜的话,当即噤了声。
墨珣无奈,满心只觉得,林醉这么个忧国忧民的性子,不去当官,真是太浪费了。
林醉要说的话,不外乎是与今日早朝时,朝臣们劝宣和帝的话一样。
然而,道理,宣和帝都懂,可他就是咽不下自己心里的那口气,旁人能怎么办?
墨珣又不能钻进林醉的脑子里,将他现在满脑子的胡思乱想全都一扫而空,只得宽慰林醉一句,“事情马上就要了结了。”
林醉下意识朝着墨珣侧过头去,刚要细问,忽然便意识到了什么,立刻闭上了嘴。
墨珣一看林醉的反应,就知道他是明白了自己的言外之意,只在林醉的注视下点了点头,算是坐实了林醉的猜测。
他早就跟林醉说了,宣和帝时日无多,现在这样的举措,想来应当是因为察觉到王爷们正觊觎着自己屁|股下的那个位置。
若说宣和帝是想为新皇铺路,墨珣觉着这个可能性不太大。
或许是因为宣和帝一直以来对长生不死、“仙丹”这些东西的执念,让墨珣甚至还怀疑过宣和帝的那个传位诏书上是空白的呢!
这会儿,要让墨珣相信,宣和帝会因为觉察到自己时日无多就为新皇铺平道路,将几个王位的竞争对手都撵走,墨珣是一概不信的。
真有那般宽宏大度,倒不如就此退位,可比什么都稳妥了。
林醉憋了一肚子的话,好不容易等到了没人的时候,才含含糊糊地来了一句,“大周要变天了。”
墨珣一听就笑了,“早就已经变过天了。”
林醉说的是王朝更迭,而墨珣则说的是天体变化。
明明说的就不是同一件事,但似乎……有那么点儿异曲同工了。
林醉闻言,干脆沉默了下来。
墨珣知道林醉在愁什么,当下便觉着像林醉这样的悲天悯人的性子,当个百姓的父母官倒也不赖。
想来,应当会是个刚正不阿的好官了。
思及此处,墨珣干脆就将自己心里的想法说了出来。
林醉只当墨珣是在打趣自己,嫌自己瞎操心了。
林醉也不知道自己究竟是怎么了,心里总惦记着这些事。待一看到墨珣满眼睛的促狭,林醉脸上原先的担忧也化成了一抹局促——他好像是有那么点儿瞎操心了。
墨珣倒是不以为意。
他既然已经猜测出了“林醉”的真实身份,那就不会再对林醉这样的表现有什么疑惑。
修仙又不是要全然摒弃七情六欲,不是有句话说的吗?“泥菩萨也有气性”。
*
宣和帝一日不下旨,朝臣们便一日难安。
而宣和帝大概也是烦了朝臣们每个早朝都要把这件事拿出来说上一遍,险些听得耳朵都要长茧了,这才颇为不情愿地让人拟旨,将皇子们都召回来。
反正封地已经封了,现在盖没有将封地收回的道理,但将几个皇子召回京里还是可以的。
朝臣们听到宣和帝松口,当即高呼“皇上圣明”,意欲将此事就此揭过。
只是,还不等传旨的禁卫军出城,“大皇子遇刺”的消息就已经先一步传进了京里。
宣和帝听到消息之后,当即便坐不住了,径直从椅子上站了起来,“究竟怎么回事?!”
“启禀皇上,锦硕王一行奉旨离京前往封地,岂料,在途径昌州戴月山时,遇贼人偷袭……”被派回京城传讯的侍卫跪在地上,好不狼狈。
宣和帝语气有些急促,只觉着自己右眼皮跳得厉害,“大皇子人呢?人没事吧?”
“王爷和皇长孙殿下受了重伤,大王妃和侧妃们及其他的几位皇孙殿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惊吓。”
宣和帝一听到“重伤”二字,立刻紧张起来,又追问道:“可知是何人所为?”
侍卫立刻摇头,“臣不知道,但那些贼人却扮作山贼模样。”
“噢?”宣和帝眉头紧蹙,“怎么知道是扮作?”
“山贼无非图财图色,但这些人上来就是杀招,什么都不说,显然不对。”侍卫有条不紊地答道。
宣和帝颔首,沉吟片刻后便道:“王府里的侍卫竟还不如这些贼人来得厉害?竟能伤到朕的大皇子和皇长孙?”
侍卫听到宣和帝这么说,心里暗道不好——皇上这是在怪他们护卫不周,才使得大皇子及皇长孙受了伤。
“皇上恕罪!”侍卫忙不迭地磕了个头,一直埋在地上没敢抬起头来。
宣和帝不高兴归不高兴,却也没有把这个侍卫如何,只继续问:“贼人可留有活口?”
侍卫摇头,“没有,全都死了。”
宣和帝眼神一凛,嘴唇也直接拉平了,瞧着正是心情不大好的样子。
“除却被侍卫斩杀的贼人之外,余下的便是见事情败露,便咬破了藏在口中的毒药,自尽身亡。”
宣和帝一听,就知道这些贼人怕是根本就已经盯上了大皇子,就是冲着大皇子去的!
紧接着,宣和帝又问了这个侍卫一些事。然而,侍卫对此事知道得也并不很多,只是被派回来向宣和帝报信而已。
最后,宣和帝从侍卫口中得知,大皇子一行现在还停留在昌州境内,便偏过头去,对着身旁的内监道:“太尉他们说得也没错,大周这会儿不太平,叫朕的几个皇儿在这个时候离京确实也不大安全。”宣和帝这话说得就跟在给自己一个台阶下似的,“就叫朕的几个皇儿都回京来吧。”
马公公一听宣和帝的话,忙应了,这就走出去差人去办。
然而实际上,宣和帝早就已经下了旨意让人把几个王爷都召回来了。马公公不好在这个时候拂了宣和帝的意,便只能装作传旨的样子走了出去。
几位王爷已经离京了几天,拖家带口本就走得不快,这会儿宣和帝又是派了快马去传讯,不出两日,除却大皇子之外,几个王爷都已经回到了京城。
大皇子是受了伤,也不好赶路,只能慢慢来。
而宣和帝知道了之后,担心大皇子一行这么慢悠悠地回京,路上要是遇上了灾民闹事就糟了,便干脆派兵去迎。
皇上待大皇子的态度可见一斑。
几位王爷在知道了大皇子遇刺的消息,在宣和帝面前,一个个面容忧虑,倒将兄弟之情展露得淋漓尽致。
当他们问起了大皇子遇刺的详情时,宣和帝摇了摇头。不是不答,只是他知道得也并不清楚,就只能等大皇子回来再细问。
宣和帝从来传信的侍卫口中得知,大皇子与皇长孙两人受了重伤,尤其是皇长孙,因为年纪小,现在就靠药吊着一口气。
宣和帝越想越气,呼吸也跟着急促了几分。
除却大皇子和皇长孙,其他的几个皇孙也受了惊吓,当晚便发了高热。也正是因为如此,锦硕王一行也没能像其他的王爷那样,那么快就赶回京城。
宣和帝不禁有些懊恼,如果自己早些下旨将几个皇儿召回,这件事本是可以避免的。
宣和帝这次派去的,除了兵将外,自然还有刑部的官员。
其用意,就是为了彻查这次大皇子遇袭一事。
宣和帝本来就是一个多疑的人,一听到什么服毒自尽,立刻就联想到了什么。
几位王爷离京,端得上叫一个大张旗鼓,而且这一次,除了王爷之外,连内命夫、皇孙也全都在。
按照这样的出行规格,寻常的匪徒见到了,避让都还来不及,又怎么会这么不长眼地故意往上撞?
再加上,哪来的贼人会在刺杀失败之后便服毒自尽的?
宣和帝派了刑部的人去查,无非就是想知道究竟是谁这么大的胆子,竟敢在天子脚下动手。
第366章
宣和帝派出去的将士和刑部的官员快马加鞭, 连夜就赶到了锦硕王的身边。
锦硕王也不是傻子,自然知道这次遇袭情况古怪。
那些匪徒根本就训练有素,就算穿着粗布麻衣装成山贼流寇的样子,可一出手就是杀招, 根本就不像是为了求财的。
锦硕王与皇长孙本身是没有受多大的伤, 毕竟皇家的侍卫又不是酒囊饭袋,而且, 如果锦硕王、皇孙、内命夫此次遇险, 那么这些侍卫也难辞其咎, 自然是豁出了命去保护。
只是,这次前来行刺的,一看就是行家里手,根本就是冲着他的命来的……
锦硕王眼睛一眯, 眉头渐渐皱了起来。
“可是小君弄疼王爷了?”锦硕王妃见王爷脸色不太好, 眉头紧蹙,只以为是因为自己为王爷服药的时候手脚太重,弄疼了王爷。
锦硕王这才回过神, 脸色苍白地对着王妃笑了笑, “与王妃无关,我只是在想, 这件事究竟是何人所为。”
说起刺杀一事, 王妃的脸色也跟着难看起来。
前来行刺的人都是些死士, 根本就不要命了,否则也不会叫他们伤到王爷和皇长孙。
死士是一些早就已经将生死置之度外的人, 他们为了完成任务,连命都不要了,谁还能治得住?再加上这一次,这批死士来得突然,人数又多,一个个又都不是软柿子,怎么看都是早有预谋的了。
可宣和帝命王爷们就藩是突发奇想的,没人能早早就料到会有这样一遭,但死士却早已备下……而且,那些死士还能精准地找到自己与皇长孙的位置,这点就让锦硕王更是疑惑。
本来皇族都是惜命,更别提像是锦硕王这样的嫡长子,最有继任登基的资格。
这一次,他们兄弟几个都已觉察到了父皇身体衰弱,却又被支开……估计是谁想要先下手为强了!
锦硕王越想越觉得,肯定是有有什么事被他忽略掉了的,他的队伍里,必定有对方安插的眼线!
这一次随同他一起前往封地的,大都是王府里的人,只有护卫是由宫里安排的……
此次跟着去封地的人太多,要叫锦硕王一一甄别,确实太难了。
先不说他们王府里之前有没有被安插进奸细,就说这一次被安排随行的那些护卫,也不见得里头就没有他皇弟的人。
等王妃为自己上过了药,锦硕王的眉头才微微舒展开,“皇儿如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