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门庭 第280章

作者:青山见晓 标签: 豪门世家 天之骄子 历史衍生 正剧 无C P向

故此,里巷内外车水马龙,络绎不绝。幸好靠近皇城,附近居民少,否则多少要造成点民怨。

一名儒生打扮的青年怒向守卫,“如此跋扈!我必将告于太尉!”

“我等并未碰他,是他自己未拿稳!”双手执戟的侍卫,大声争辩。

儒生的同伴跌跪地下,打开摔落的木匣,见里面一块黄白色玉璧已断成两半,顿时捧着匣子嚎啕起来。

“我家祖传宝玉啊父亲母亲天耶地耶你们欺人太甚了”

儒生向就近侍卫冲去,侍卫执长兵器,用于威慑格挡,并不利战,猝不及防,差点被他撞倒。

这下顿时热闹了,拉架的、劝架的、捣乱的、想趁机偷偷入门的,搅作一团。

“何人竟敢在此作乱!”

两厢正推搡间,忽而传来一声雷霆般厉吼。

众人转头,一名年轻的青衣文官,不知何时已绕过堵塞的车驾,站在围堵大门的人群背后。

其人容貌清致,身材高大,腰悬长剑,神色威仪,让人凛然生畏。

身后四名健卒各执棍而立,凶横的盯着闹事人群。

自有人识得,忙上前见礼,“荀左监。”

于是更多人晓得,原来是威名赫赫的廷尉左监,太学祭酒荀仲豫之子,荀颢、荀景文查抄天子爱妃董氏娘家,阻拦天子亲弟的车驾的酷吏。

如今长安狱牢,一半都是被他抓进去的。

荀颢眉目肃然的拱手还了一礼,又向人群挥手呵斥,“相聚闹事,冲击里门,尔等想做什么?还不速速散去!”

众人敢逼迫守卫,是仗着法不责众,可哪敢真在廷尉府官面前争辩,讪讪躲开,露出事件中心。

“做什么?”那青年衣服头冠散乱,神情倔强,“我与我友自荆州远道而来拜见太尉,却被这几个兵奴阻拦,更将我友家传宝玉摔碎!”

捧着装玉的木匣的儒生原本已停止哭泣,又放声大哭起来。

“果如是言?”荀颢神色不动,望向守卫士卒,“伍长何在,上前回话!”

侍卫中左排一人上前,抱拳闷声道,“荀君明鉴,我等一分都不曾碰他的,匣中何物,都尚未及验查,明明是他自己不小心没拿稳摔落”

“胡说!此乃我友珍爱之宝,岂会不小心,分明是你们推搡所至!”儒生正胡乱整理着衣袖,一听此言,立即停下来昂首理论。

荀颢默默打量两人一番,向身边一名侍从低语一句,侍从转身入里,他抬步款款走到捧玉者面前。

青年吓得一抖。

“你、你要做甚?大庭广众之下,岂容妄为!”一直满“声”正气的儒生,声音不免虚了一虚。

“可否交谈两句?”

荀颢放低声音,音色竟很柔和,与方才截然不同。

青年垂头沉默。

荀颢耐心地站着等待。

青年见他不言不走不催促,只能渐渐平息了心情,拭干眼泪,点了点头。

荀颢看了看摔作两半的玉璧,并不伸手,轻声先问起家氏姓名,何时至长安,住宿何处……

他声音平静温柔,并不过分亲昵,让人觉得冒犯,距离拿捏得恰到好处,循循善诱,青年不知不觉承认了匣子确实未被抢夺,是自己一时没有拿稳。

“我、我家原是楚国芈氏旁支,后来衰落,只剩这一块玉璧,如今又……”青年说着丧气,哽咽着又要哭,“是我无能,原想以此重振家门,可是连最后一件祖先遗物,都”

“你若果然珍爱,当藏之于室,而非以此为晋升之途。”

青年一噎,脸涨通红,泪水包在眼里下不来了。

“你二人自荆州来,有所不知,太尉向来受干谒。”

荀颢并非要羞辱他,确认了二人只是寻常士子,神色温和下来。

“是。”青年抱紧匣子,低下头。

“盖因太尉见知昔日察举之弊,官吏不以才是举,以其私心偏爱是举,故使有才之士,不得见用,朝廷上下,唯尚攀附阿谀之风。”

“由是,太尉广开纳士之门,但负才高者,可以才自取入仕,你若自以为有才学,何不去参考,以此入仕,岂不比以身家献权门?”

他望向四方围观者。

叔父早说过不私见人,可仍旧有人借着族中关系,妄图侥幸。

许多人聚于此,实在难免别有用心的刺客、探子混迹其中,近来已抓过两三拨人,虽只是些不入流的小人物,可仍然不由他不担忧,不小心。

如今九州之内,有太多人,欲至小叔父于死地。

“太尉贤明。”青年抱匣轻声道。

其友悄悄蹭过来,此时亦露出思索之色。

“今岁策试之期已过,明春亦有新科,你等寄居长安,可以留意消息,若是等不及,也可往尚书台吏曹下典才院单独报考,此院设于城西双凤阙外,就在道旁,很好辨认,只是要额外缴二百钱。”

“户律、田律、刑律、吏律、金律等律令各科,可自选一科,抽选二十题,另有月令、历法、数术各五题,答对超过五成即可选为吏员。”

“另外,若无钱亦可借贷参试,日后俸禄扣除,若不能,一年内还清即可。”

他如此清楚,因为关于律令的题目,是叔父尚书令荀彧让他编写的。

叔父虽赞同小叔父以试取才之法,却也担心时下难以运行。

天下尚且未定,各地消息不通,新来到长安的士子,未必能恰好赶上一年两次的试期,实不利于与高门贵戚争夺人才,亦不利于策试通行。

因此文若叔父在尚书台设下一院,专门负责考试。

小叔父要以践行实干选拔人才,考试内容不必深难,只需能识字、书写,知道民生、律令、一百内加减即可。

文若叔父要策试通行,纵不得家传的贫寒士子,亦能通过考试入仕,以免高门垄断仕途。

他依据两位叔父之意,选近于民生的律令条文,每一科各作三十题。

典才府吏每次依数,当场从各类题中抽取,应试者当场抄录作答。

就以眼下,哪怕一二应试者贿赂考官也不要紧,作小吏,其实能识字书写就足够。

荀颢心中如此,话语更充满劝诱,“考中之后,初虽为属吏,然,此是太尉欲使官吏皆知民生民意,况,锥在囊中,其末立现,宝珠于暗室,更显光华。若有才者,自可显名于民间,百姓自为其彰,岂不如阿谀豪门显贵宅前?

“昔年中试者,亦有数年而至州郡之人,二位中试后,勤谨爱民,造福一方,亦成己青史之名。”

见二人被说得一时心潮澎湃,荀颢向旁边侍从招招手。

侍从刚从高阳里中出来,手中捧着一匣,虽小步趋前,面上却露出不愿。

荀颢一手拿过匣子打开,里面亦放着一块玉璧,虽只有掌心大小,却通体洁白无瑕。

若以玉质、价值论,绝不逊于那士子所有。

“此乃我冠礼时,叔父荀文若所赐,今转赠与君,’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望君子如玉,珍爱名节,清扬远闻,章章其德。”

他不以此为赔偿,只称赠送,也就没有相比。

士子双手接过,郑重感谢,立即表示自己会与友人参加策试,日后也一定保持清白,仁爱百姓。

“咔嚓”

不远处,一辆马车内,一名布衣粗服的青年,掰断了手中名刺,丢于车轮下,“文举兄,我们回去。”

“这……正平,我已同荀仲豫说好,今日带你去拜见。”孔融既为难又困惑。

“我既可以才自举,又何须拜于权门。”

“以你之大才,自可轻易通过策试入仕,只是又何必自小吏做起,案牍劳形,虚耗光阴?”孔融絮絮劝道。

“若非其弟,荀仲豫不过一白首儒生,尸呈朽立之徒尔!况大丈夫生于世间,顶天立地,岂可为人门下走狗?”祢衡一昂首。

纵使孔融早已习惯,此时依旧心中一惊,不由得向四下顾望,生恐被人听见。

“何惧之有?”祢衡朗声道,“这天下之才,我与荀含光,各执五分,文举可与德祖共为一分,余者天下之人”

他挥袖一指,“余者天下人,倒欠一分!”

“天下愚者,何多也!”

“天下之愚者,何其多也!”

……

“烦请大嫂帮忙。”

荀柔并不知道,自己刚刚获得祢衡承认,认为是天下唯一能他才华并驾齐驱的人。

他只是在认真在席前拜向兄嫂。

“还请大嫂勿要提即我,只探明阿姊心意则可。”

席垫尽是艾草苦香。

虽已为太学祭酒,大堂兄荀悦家中陈设依旧朴素,器具多为竹制,只以艾草芸香,驱逐虫鼠。

“知道,明白,这是好事!”大嫂邹氏笑得和蔼,“如此说,阿采可是又要出嫁了。”

“旁的不必多提,嫂嫂只看阿姊是否果真心悦贾文和。”荀柔忍不住重复道,“必是阿姊喜欢才好。”

“何需你再三啰嗦。”邹氏笑嗔道,“有意与否,我当然会向阿惠问个明白倒是你。”

“……我?”荀柔心生不妙。

“阿惠都要再嫁了,阿善,你果然要如此孤独一生?”果然,嫂嫂邹氏问道。

“我这”嫂嫂是关心之意,荀柔不好随意搪塞,更不可能将就中内情明说出来,一时间居然语塞。

“这国家大事,我一妇道人家不明白,只是从未听说,作忠臣不许娶妻生子的道理。”

“若实在碍于承诺,置一可心之人,随侍陪伴,也未为不可嘛。”

“你身体不佳,我与你兄长亦常怀担忧,阿惠一嫁,你独自在家,若有不适,岂不无人照看?”

荀柔忍不住左顾右盼,“啊,我已打扰嫂嫂多时,该回去了”

“笃、笃……”

舄履的木底,舒缓而有节奏的声音由远而近。

“问问夫人是否方便,”外间传来大兄荀仲豫,和悦清朗的声音,“我今日邀了一名学生来家。”

“这……阿善以为如何?”邹夫人轻声询问。

荀柔一笑起身,“既是凑巧,不妨一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