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门庭 第314章

作者:青山见晓 标签: 豪门世家 天之骄子 历史衍生 正剧 无C P向

当他醒过神来,明月依旧是明月,清辉皎洁,纤尘不染,而他曾自诩聪明,袁绍之事后,才发现,原不过如此……

“否则,殿下竟愿在京中幽闭至死?”

刘协掩在袖中的双手瞬间握紧。

“高祖起自吕巷,征乱伐暴,以三约安民,光武躬耕南阳,攘除祸乱,臣服天下,刘氏江山,非从天命,而自祖宗功德,自今而往,君其勉之,勿隳社稷。”

他竟犹能“勉之”……么?

刘协默默想。

阳春三月,柳絮纷飞。

合浦王刘协在满天飞絮中,悄然离开长安。

伏王妃未等到父兄送别,只能与妾杨氏,在马车上抱头哭泣。

而另一辆马车中的刘协,也听见哭声,却并不同往日一般派人慰问。

他只频频回望,然漫天飞絮中,再不见长安城门。

期盼之人,终不曾出现。

……

刘协离京之日,荀柔已被柳絮逼得数日出不得房门。

“蔡公过世已满一年之期,皇后欲效班大家故事,继写父亲未尽汉史,想问阿弟是否可以,若是阿弟应许,她便上笺表。”

嵌着浅绿琉璃的窗棂还算透亮,白日里关门闭户倒也无需点灯。

虽已成婚,荀采既未效宫中,铅粉涂抹得雪白,也不学时下假髢堆砌高耸,依旧是青袄素裙,玉簪盘发,淡妆薄施,神采自成。

恰逢休沐,她专程归家,既是来探病,也身负任务。

荀柔扶着铜制熏笼坐起身,浅浅一笑,轻呼一口气,“皇后才高博学,又有如此孝心,我怎能不愿成全。”

“如此便好,我也算不辱使命。”荀采展颜一笑。

阿姊越发开朗了。

荀柔弯起唇角,忽而联想起另一件事,抠着熏笼上葡萄藤纹沉吟了片刻,又道,“蔡公当年立槐市书阁,惠学士无数,自他去后,便由朝廷代管,然终非长久之计。阿姊见皇后时,可问一声,是否愿意继续掌管书阁。”

“续修史书,也要参照典籍,皇后若接手书阁,也方便一些。”

“这……”荀采微惊,“是否还需与朝中商议?”

掌管书阁和私修史书,意义可大不相同。

“没关系,咳咳……”荀柔按住胸口,接连闷咳几声,皱眉忍耐下来,“这本是皇后家业。阿姊不是一向说,蔡后谨慎么,既如此,必知分寸。”

就是真串联也没什么,学士只是学士而已。

荀柔从榻边取过盏,低头慢饮。

朝野声音不同,也未必是坏事。

“……皇后定十分欢喜。”荀采略微迟疑道。

她与蔡后相交,多少了解她的性情,知她谨慎,固然高兴再见父亲珍藏,但也难免会心生忧惧。

不过阿弟既应许,她原也不能再说什么。

荀柔一气饮了大半,搁下盏,“我也有一事,拜托阿姊。”

“何须如此客气?”荀采执壶替他斟满。

“荆州黄公,阿姊可知?”荀柔复端起来。

“是你为宗实长子阿砚做媒的江夏黄氏?”荀采想道。

“是。”水至唇边,荀柔一迟疑,又放下。

壶中加有药材贝母、陈皮,煮出的汤水苦涩,热汤尤甚,一闻味道,就令人抗拒。

“黄公送亲来长安,其次女,颇有才具,得博士马公赏识,愿收入门墙,仲豫兄考其才,足以为太学生,只担心议论。

“于是黄公四处游说,找到几家愿送女孩进学,又来说我,道孔子云’有教无类‘,女子若有向学之心,亦当允许,只要女孩出入为伴,定不生是非。”

“此诚一片慈父之心,我欲成全,又思及阿薇,阿薇聪明向学,自阿姊入宫后,只能在族学中蹉跎,未免可惜,我想请阿姊说服嫂嫂,应许阿薇同去。”

“你既有意,何不自去说与阿唐?”荀采挑眉。

“……阿姊明知故问。”荀柔无奈抛去一眼。

自从听说文若曾要将嫡子过继给他,他都躲着堂嫂了。

原本就不熟,如今又似乎破坏了人家家庭……

“依我看,阿唐并未迁怒于你。”荀采温声道,“否则也不会允许阿薇来家里,我出嫁后也不会派人来帮忙料理家务。”

“阿姊”荀柔望着姐姐请求,“阿姊做过阿薇的先生,阿姊去说合适。”

道理他也懂得,可他一见到堂嫂就心虚啊。

“你可真是阿唐待你可谓尽心。”荀采摇头。

“我明白。”正因如此,他才会主动提阿薇的学业,“请阿姊帮忙。”

他实在不知如何面对堂嫂。

荀采无奈一叹。

唐淑在她出嫁后照看家中,她心中感激,见他们夫妻这几年关系不恰,也想要调解。

这事最好含光两边劝和,可阿弟实在不愿,她又如何勉强。

荀柔立即领会姐姐妥协,露出一点笑意。

荀采摇摇头,“你还是应当同文若说”

“禀先生。”忽然,屋外出来陆议声音,“荀令君来访。”

荀柔一惊。

这是说文若,文若到?

先前的话自然截住了,荀采住了声,不再继续。

片刻,在厅堂用尘拂扫除柳絮之后,荀彧一身青色官服,由陆议引着,款款而入。

“文若此时来,可是朝中有事?”荀柔问。

荀彧点了点头,先与荀采见礼。

“我该回去了。”荀采起身回礼,当即告辞,“你不必起来,”她冲弟弟一摆手,“让伯言送我就是。”

“阿姊,请一定成全。”荀柔在榻上连连作揖。

“放心。”荀采暗暗叹了口气。

阿弟身为男子,无法体会阿唐苦处,能做到这地步,也尽心了。

将事情托付给姐姐,荀柔顿觉轻松,他收了心,看向荀彧。

荀彧就席跪坐道,“益州郡守荀缉代忠义伯孟建上书,今岁愿以丹砂二百斤、锡、银、铅各一百斤入贡。”

荀柔顿觉有意思,“他要什么?”

朝廷与彝寨五折交易的诺言,至去年一直践行,不过已从最初全利孟氏,渐渐变成互利互惠。

南中虽然落后中原,但有银、锡、铁、铅矿,又有滇马,朝廷直接与之交易,不要中间商赚差价,两边都觉得划算。

孟建是有野心的雄主,拿着从朝廷交换的锋利兵器和铠甲武装自己,攻打周边不愿臣服的部族,如今势力范围已伸出了益州郡。

他很想知道,孟建下一步,还想如何。

“忠义伯欲在谷昌立市,期望朝廷支持。”荀彧一面答,一面将奏疏自袖中取出,双手递来。

荀柔顿时露出惊喜之色,拿起奏疏粗揽一遍,更见喜色,一拍掌道,“好!此事,咳咳,当计敬止之功!”

从武力征伐到经济手段,虽说孟建野心依旧不减,可对朝廷而言,这绝对是好事,而其中荀缉必然出力颇多。

“此事应上议事堂商讨,稍等两日罢。”荀柔咳嗽一阵,精神不减,依旧兴致高昂,“如此,益州无忧,若操作得当,益州不复反矣!”

他望向荀彧,严肃端谨的尚书令亦微笑颔首。

“阿兄是见有好消息,才所以特意送来?”荀柔擦去唇角水痕,笑问。

“彧知丞相一向关心南疆,如今南中有消息入京,故立即前来相告。”荀彧温声道。

“这几年来,河北一线天气失常,冬季一年寒甚一年,河段冻结越多,冻期越长,收成虽还未减,但若长此下去,必不利农耕,然江南之地,风雨调达,谷稻丰饶,更尝有二年三熟,我们不能不先准备。”

两晋中心南迁,绝非只是外族入侵这样单一的原因,后来总结出的小冰河期,也有道理。

“是。”荀彧垂首恭敬回答。

“合浦王出京,朝中可还有议论?”荀柔眼神一转,问道。

“皆言弟气慨非常。”荀彧抬头含笑道。

荀柔轻叹,“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天下人之天下,大汉亦非一人之大汉,乃十三州黎民百姓共有之大汉。话虽如此,可天下熙攘,皆为利使然,见小利者多,见长远者少。

“合浦王身为刘氏宗亲,与国休戚,也颇有资才,想来不至以小忘大罢。”

“阿弟深意,合浦王定能明白。”荀彧宽慰道。

能明白么?

荀柔唇角一抽。

合浦郡在后世广东,但其左交趾郡,在后世却属越南国。

即使是如今,这些地区也不过理论上附属大汉,当地山越民族蛮悍,并不服汉王朝管理。

如同周朝,周武王分封兄弟姻亲,是为了将王朝统治延伸铺开,荀柔送刘协南下,也是为了在南方地区打下大汉烙印。

与刘玄德幽州自治不同,他是抱着将来哪怕这些地区自立,也至少姓刘的想法送出刘协。

……也就是所谓废物利用。

但这话就是对堂兄,也无法明说。

毕竟,堂兄大概是将他美化为“智计在握,用人不疑”,若知道他如此没谱,大概就要担忧国家未来。

可世上,谁又能真的看清将来?

能看清眼前脚下,足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