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草门庭 第315章

作者:青山见晓 标签: 豪门世家 天之骄子 历史衍生 正剧 无C P向

共和四年春四月,女黄月英、荀昭等十二人入太学。

【荀昭,字孟婧,颍川颍阴人。少聪慧,好读书,从父柔异其才,年十岁,入太学。初,太学无女子,自昭及黄月英等七女进学,皆有才绝惊世,始有女诸生。】

第321章 番外二

共和五年,大汉与西域的沟通重启,龟兹、于寘、康居、乌孙、疏勒、月氏、鄯善、车师等国恢复入贡。

共和六年,春正月,南中彝王孟建入贡,献上白鹿、白罴,封为列侯。

七月,赋税归仓,结算完毕,朝廷下令核算天下田亩及户口年龄,以一年为期。

八月,长安出现日蚀,天子斋于别宫,到九月,便出现冀州阴安审氏、乐成刘氏叛乱,十月初,叛乱被魏郡都尉张熹平定。

共和七年,比前一年更加混乱。

春正月,荆州堵阳陈氏、西鄂张氏叛乱,占据三县,荆州牧杜袭命南阳都尉襄阳习珍讨之,习珍未能平叛,与叛军陷入僵持。

二月,荆州钟武张氏又叛,张氏是大势地方豪强,手中部曲数千,很快占据了襄阳郡五县,朝廷诏令镇南将军黄祖讨伐,还未成功,荆州就又现数个宗贼。

局势至此,夏四月,朝廷以五官中郎将荀襄为帅,以军师将军戏茂为辅,领兵二万,与征南将军张羡,从南北两路夹击,于五月下旬,横扫了荆州,平定其境内叛乱。

夏日炎炎,得胜的消息恰如一道清泉,瞬间滋润了京城焦灼的人心。

军报至京,中枢官吏第一时间被召集丞相府,一是传达胜利消息,二是讨论战后种种安排事宜。

“经此一役,荆州总算稳固了。”

私下里,荀柔一改会议上对荆州叛乱的严峻追溯,轻摇蒲扇,轻松从容。

“荆州之乱,皆在弟之掌中。”

荀彧颔首一笑,应和道。

“地方豪强,土地兼并,是如大汉之疾,腠理不治则入肌肤,肌肤不治则入骨髓,前汉亡之,本朝失之,如今虽不甚重,我尤不得不引以为鉴呀。”

计量人口和田亩,是天下安定后应该做得,而由此会引起地方势力反弹,其实也足以预见,他只是和杜袭,唱了一出双簧,把不敢反叛、却想观望的某些人挖出来而已。

荆州叛乱并不难平,州郡兵力也并非不足,不能见功,自然是人为蒯氏、黄祖对度田也有意见,只不敢赌上去。

他给他们机会拖后腿,而他们果然就敢耽误。

荀襄带去荆州的两万兵马,一多半是为防备黄祖。

“弟将如何安排杜使君?”荀彧轻声问。

荆州牧杜袭无过,但治下出了叛乱,就要不追责,不可能不作处理。

“先前我不是与阿兄商议过么,天下才分十三州太少,州牧权利太大,应当分裂之,免强干弱枝之弊。”荀柔将手指在案上重重一叩。

荀彧轻轻一抿唇,终未言语。

州府分裂,七军部就不得辖制,当初商量时,他就提出过,现在堂弟仍要如此,定是已有打算,也不容他置喙了。

八月,罢镇南将军黄祖,以建义将军高顺为镇南将军。

分凉州金城、天水、陇西、武都四郡为雍州,迁荆州牧杜袭为雍州刺史。

分武陵、零陵、长沙、桂林四郡,为湘州,以天水太守袁涣领湘州,以南郡太守桓阶为荆州牧,二人继续未完成的计量田口。

共和八年,春正月,建京师武学,自州郡、军区及各边地校尉部,千人择一,选英武强健之士入学,教授阵列、兵法、军规、兵械、军需等科。

以军师总祭酒贾诩为武学祭酒,将军荀襄副之。

时年六月,孙坚以疾薨,书至长安,朝廷还未商量出结果,破虏将军孙策又传来军报,称南匈奴呼厨泉部袭扰。

“有孕?这是好事!”荀柔一笑,“恭喜!”

方才相府会议,荀襄请了病假没来。

当时他并未多想,会后张绣却留下来,遮遮掩掩、吞吞吐吐说明荀襄请假内情。

“同喜、同喜…”张绣顿时涨红了脸连声道。

荀柔暗暗一叹,也有些担心,“既然身体不适,便好好让她休息,武学中事务,我另找人承担。”

既然商讨战事的会议都不能来,侄女家的态度便可知,再问怀孕期间还能不能再担工作,未免显得他既不识趣,又不体谅了。

“是。”张绣恢复了正常颜色,恭敬道,“凤卿十分惭愧,直道怀孕不是时候,辜负叔父信重,不敢来见。”

“并无此事,”虽然原本是想让荀襄带兵,此时却不能这样说,“此战需以孙破虏为帅,我原意选一品阶不高的宿将为辅,以免相互冲突听闻妇女有孕,会多虑多思,你要多陪伴宽慰她。”

“是。”张绣嘴角一抿,抿出一个笑来。

“回去吧,”荀柔摆摆手,示意他离开。

张绣从期望至失望,他不是没看见,但无论现在还是将来,张绣都必须是,也只能做凤卿的副手。

而若凤卿不再为将为官,那张绣就只能是个富贵闲人。

凤卿执掌的兵马,是朝廷的兵马,就是凤卿自己也没有权利转让,绝不会因为婚姻关系,就让张绣沾染。

希望他能自己明白。

荀柔轻轻叹了口气。

否则……

六月中,骑兵校尉黄忠领兵三千驰援并州。

七月中,围南匈奴单于呼厨泉于西河郡美稷,呼厨泉请降,被押送长安,其所帅三部,壮勇入上党、太原铁官采矿、冶炼,其余迁至上郡、西河二郡,录其户口,分以田地,教以耕种,以充实人口。

共和九年,春正月,朝廷诏令州郡置义仓,以备水旱之灾。每岁,民以上中下三等纳之。郡计吏每岁上计,需增报仓中粟、谷如数。

秋九月,各地计吏入京,皆上报郡内增置义仓并纳入粮食之数,虽因地域不同,数目有差,但第一年能如此,也算成功。

共和十年春,荀柔东巡至雒阳,察审刑狱,考察县令以上官吏德行、廉洁、勤政、奉公、实绩,罢黜为政不善者数人。

共和十一年,鲜卑各部遣使奉献,朝廷一视同仁,皆封为归义王,许通市。

“端、昭,你们以为如何?”在议会后,荀柔考校身边正整理文书的子弟。

阿义,如今获名刘端,眨了眨眼,看向年长的荀昭,搁下笔端正坐好。

“阿薇,你先说。”荀柔点名。

荀昭于今年初,嫁与陆议为妻,已从太学退学。

荀柔心里对这桩婚事其实有些疑虑,一则觉得荀昭年纪太小,二则陆议跟随他多年,不是养子也差不多,又想娶尚书令女儿,让他不免多想,三则陆议性格严肃,不像能作个亲切体贴的丈夫的样子。

但堂兄也自有选婿标准,两个少年男女似乎也是两情相悦,他一个恋爱都没谈过的人,也实在没有底气发言人家对着他一脸严肃,但对着心上人说不定就可不正经呢。

陆议正备考明年岁试,想取个好成绩,选官能好些。

荀柔没告诉他,其实已经决定送他去充满机遇与挑战的敦煌,地方都找好了,就是邻近阳关的龙勒县,他岳父大人也同意了。

正因如此,才做新妇的荀昭送来他身边,接受政治教育。

荀柔以前公私分明了一阵,不让族中子弟来“服侍”,但那年毒酒事件后,和族里商量好,允许还未入仕的优秀子弟到丞相府来作书吏、接引,接受政治熏陶。

只是一要嘴严,二是熏陶完,还得科考,还得远去千里地。

“朝廷宽仁,北虏必感此德化,归心臣服。”荀昭垂头恭敬道。

荀柔品咂片刻。

放在年轻的时候,他肯定觉得不满意,但现在看,武官掌武事,文官对少数民族态度宽仁柔和些,也不是坏事。

“阿义,你以为如何?”

刘端紧张的舔舔上唇,这是他至今被问过最重大的题目。

“此次鲜卑诸部来朝,是因去岁南匈奴呼厨泉部被灭,鲜卑惧怕大人军威。”他悄悄觑着荀柔神色,自然什么都看不出。

荀柔不置可否,刘端随他居住,平常接触的消息自然也多。

“朝廷应对之策,你以为如何?”

“当今天下方安,百姓才得将息,大人许是不愿再启战端,更增赋役?听说雁门艰苦,土地荒芜,不能耕种,也几无汉民,实在是…”

“是什么?”荀柔寻根究底。

“是无益之地。”刘端小声道。

养父自小告诉他,天下十三州,皆为汉土,失地之罪,罪在千古。

但鲜卑久侵雁门五郡,在长城之内放牧牛羊,养父不令大军驱逐,却将他们分封为王,令他十分糊涂了。

“此事,你不能这样想,”荀柔知道他困惑什么,“日月照临,皆为汉土,厚土所养,即是汉民。还不明白?去找兰台令取秦《邦属律》读一读,你们一起看。”

阿义文辞还未学通,解读旧典不如阿薇,但朝廷政策方向上,却是阿义知道得多。

“唯。”

“领命。”

两个孩子对增加课后作业,端正接受的态度,令荀柔满意点头。

并州人口不丰,而随着天气变化,小冰河期到来,北面牧区减少,严寒增长,也促使鲜卑族为生存向南迁移。

冲突再所难免,但荀柔对历史上五胡乱华中最壮大的一支的态度,已不再同最初一般草木皆兵。

民族融合是大势所趋,他又为何不能化被动为主动。

这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他或许只能做个开头,但他相信如今已渐渐恢复生机的大汉,不会走上老路。

共和十一年秋七月,荀柔北巡并州,出长城至五原郡稒阳(即后世包头市)会见鲜卑诸王,以粮食和黄金购回被鲜卑掠去汉民三千户,并与相约,互市通商,互不侵犯。

第322章 番外三

共和十二年,春正月,有彗星乱入北斗。丞相西巡雍州四郡,视天水马场、棉田,至金城,由马腾为中,会见附近大小羌族部落首领百二十人,许以通市。

秋八月,武威太守张猛作乱,九月,即被征西将军马超,并西域长史张辽所平。

共和十三年,丞相荀柔再次西巡,这一次是到凉州,穿行河西走廊,即从武威、张掖、酒泉、一直抵达敦煌玉门关,沿路视察吏治、商路、棉田,并在敦煌会见西域小国使臣。

商路还算通畅便行,小国也还顺服,官吏有一二不佳,当时就处置了,只棉花推行并不顺利。

凉州人口稀疏,常受周边骚扰,习惯放牧,种植技术落后,尚未被驯服的棉,产量不高的棉,并不受当地百姓喜爱,况且原有的纺织技术、设备,也不适配。

长安城以轻盈、柔软、温暖著称,为高门青睐,为文人称颂,呼为云布、云被的东西,与他们几乎没有关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