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怀若谷
睡了一下恢复了些许精神的程乔对他们道:“你们也去休息吧,我看着乖宝就行。”
林清弦摇摇头,昨天晚上发生了那么大的事,别看猎宫这边好像平静下来了,其实从昨晚到现在都有许多人没有合眼的,一会儿还不知道庆熙帝那边会不会有什么旨意。
“我还好。”
程少煦和程少如也没有去睡。
果然一家人用过午膳后,武安侯和林清弦就被召走了。
约莫半个时辰后程乔他们也得知昨晚上六皇子服毒自尽了,昨晚上锦州驻军统领也被抓了,六皇子一派的官员都被庆熙帝以雷霆之怒从上到下撸了个遍。
不过庆熙帝年纪大了,没有说要今日就返回了京城,而是在打算过几日再返回京城。
程乔其实有些想今日就回城,想让凤绵早点离开猎宫这个地方,奈何没有庆熙帝的旨意,大家也不好擅自离开。
凤绵这会儿精神还有些蔫蔫的,靠着他娘没怎么说话。
“乖宝,小舅舅抱你在院子里走走好不好?”
程少如想办法逗他开心一些。
凤绵点点头,伸出手让程少如抱起来,在院子里走了走。
院子里种了不少的花花草草,看着这些花花草草,凤绵的精神头总算比刚才足了一些,偶尔也能在程少如的逗趣下露出一些笑容。
另一头的谢循也在牵挂着凤绵的状况,只是这一整天他都忙得脚不沾地,根本抽不出时间去看凤绵。
六皇子服毒自尽了,六皇子一派倒台。
东宫自然是要趁这个机会崛起的,这半年多的筹谋布局也都在这个时候展现出效果。另外还有七皇子一派想从中分一杯羹,这个时候自然是不能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该拿到手的东西就要拿到手,绝对不能让别人占了便宜。
因此,谢循这个东宫之主就算只有九岁,要做的事也很多很多。
而且庆熙帝昨晚受到的打击很大,白天上午处置了六皇子一派后就精力不济了,谢循作为现在除了庆熙帝外最受瞩目的那一个,短短一天时间内经历了很多事,被时间追赶着快速成长着。
朝臣眼中的谢循,在处理许多事情越来越得心应手的同时也越来越了储君的风范。
到了夜里的时候,谢循实在还是抽不出身去看凤绵,只能让武文替自己给凤绵送了信过去。凤绵那头收到信后,就让武忠念给他听了。
得知谢循现在很忙很忙,连饭都不能坐下来正经吃上几口后,凤绵就觉得谢循好辛苦,特意让武忠传话,一定要让谢循吃上东西才行。
人不能饿肚子呀,小孩子更不能饿。
谢循本来没什么胃口吃东西的,听了武文转告的话后,还是让人送了点心过来,他就这样一边啃着点心一边处理事情,别的先不说,至少肚子不再空空的。
林清弦和武安侯也没有闲着,作为东宫派属,要做的事同样很多。
也是这一天,许多人才意识到武安侯府已经彻底投靠了东宫。
紧跟着武安侯府的还有兵部钱侍郎、大理寺少卿等等不少平日里看似中立的派别,也都站在了东宫这一边。其实还有一些隐形的,比如户部陆尚书等,只是他们做得比较隐晦,许多人还没有察觉。
等过了几日,一切都尘埃落定后,好多人才恍然察觉东宫成了最后赢家。
这时候就算七皇子等其他一些有点心思的皇子想做点儿什么,也都来不及了。
庆熙帝休养了几日后精神头好了许多,众人终于跟着从猎宫回到了京城。
终于离开了猎宫这个地方后,程乔等人都狠松口气。
凤绵的精神头也在回到京城后一天比一天好起来。
而京城则继续经历着不小的震荡,有后宫中的比如丽妃的死亡,也有前朝的比如永康侯府等六皇子一派倒台,还有朝堂势力的大洗牌。
前前后后过了大约一个多月,京城上空凝滞紧张的气氛才稍微松缓了一些。
孙缙果然被庆熙帝封为了杏林侯,赐天下第一神医的封号,给他赐了宅邸、良田、金银等物,他还去进宫谢恩了。
林清弦也从兼任的礼部调任到了吏部,成了吏部考功清吏司郎中,同时保留侍讲学士的名头。
虽然这个官升的不明显,依旧是五品官,但林清弦年轻啊,他中状元才多久?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林清弦现在虽然只是郎中一职,可再给他个几年的时间,升任侍郎一职也就顺理成章了。
而且礼部那个官职和吏部这个没法比的,权力可比以前大得多多了。
这考功清吏司的考绩制度主要包括考满和考察两种形式。考满是对任期已满的文职官员政绩考核,决定升迁、授荣誉衔等事,以奖励为主,考察则是定期对任职期间的文职官员称职与否进行品评,决定是否罢黜,以惩罚为主。
大周多少官员需要考核啊。
虽说各级官员的考核大多由上峰进行考核,如布政司的首领官和属官由本司正官考核,按察司则是交由都察院进行考核,但最后都要交由吏部考功清吏司复核。
整个中央和地方官员考核以此类推,层层叠加,最终由考功清吏司上交皇帝定夺。
这其中隐形的权力远超想象。
满朝文武都知道,林清弦以后前途不可限量。
既然升了官,庆熙帝也给林清弦重新赐了宅邸,包括良田、金银等一应赏赐,每年的俸禄等等也比从前要多不少。
凤绵好奇之下,还和程乔等人去庆熙帝赐的宅邸看了看。
这宅子虽然不如武安侯府宽敞、气派,但在京官中也算是不错了,院落宽敞,屋舍豪华,该有的一应配置统统都有,如果凤绵他们一家人这会儿搬进这个宅子来住也是绰绰有余的。
林清弦是考虑过搬进来住的,毕竟他现在官职不一样了,总是住在武安侯府内就怕庆熙帝会想得比较多,终究是有些不便。
但侯府内众人舍不得凤绵,都不太愿意他们搬走。
凤绵也有些舍不得外公外婆和舅舅们。
最终林清弦决定再住一年,等凤绵过往明年四周岁的生辰后再搬过去。
如此一来侯府众人虽然依旧不舍,却也明白林清弦做了许多让步,不好再说什么。
凤绵听了他爹的解释,知道自己一家不好一直住在侯府后,也同意了。
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很主要的原因是离得不远,这个宅子离武安侯府很近,距离齐宅才、褚宅也不远,属于一个刚刚好的位置,十分方便他们日常往来、见面。
凤绵只要想外公外婆或者舅舅们了,随时都可以上侯府去,也可以在侯府住上一段时间,这也就没人会说什么了。
这一桩桩一件件的新变化,逐渐占满了凤绵日常的注意力,渐渐地已经不再想起猎宫里发生的那些事了,眼睛里恢复了往日的神采,每天都活力满满。
眼瞅着他恢复如初,最高兴得莫过于他身边的家人了。
·
第292章 章南巡(2更)
一整个夏天大周朝堂都在经历着变动,直到夏末初秋的时候才安定下来。
凤绵现在日常依旧是上午跟着孙缙学习,傍晚跟着他爹爹启蒙。
谢循很忙,一直抽不出时间来陪他,两人便频繁地通信。
再者现在京城的人都知道林家是东宫派属了,谢循光明正大地给凤绵送礼物也没有人说什么,或者说现在都没人能说上什么,谢循便时不时就给凤绵送上一堆的礼物,一副要把凤绵的库房填满的架势。
这段时间,朝堂上就算有七皇子还想蹦跶一下,但也蹦不高,和以前的老三、老五、老六根本没法比,朝堂许多大臣都明面上或者暗地里投向了东宫。
就算没有表露出来投靠意思的,也同样没有表露出反对的意思。
这是什么意思,大家也都心知肚明了。
而庆熙帝对这个状况也并没有什么不满的,因为谢循还小,还在尚书房跟着齐越川以及几个新增加的老师读书呢,连上朝议政的年龄都还不到,对他的权力根本造不成什么威胁。
谢循还格外体贴孝顺,每天照旧给庆熙帝请安,该向庆熙帝表孝顺、表忠心的地方一样都没少,反而比从前更孝顺了一些,这也让庆熙帝对他格外满意。
体会到了重新掌控朝堂的滋味后,庆熙帝也压根就不想再在皇子中玩什么均衡那一道,所以就没有怎么给七皇子一派放权,是以七皇子一派也一直蹦跶不高。
到了中秋前夕,朝堂运行已经非常合庆熙帝的心意,也就有了闲情逸致要微服私访,打算要南巡一趟。
南巡不是小事,要准备的事宜不少。
不过这些都由相关的官员负责,不需要林清弦等人多操心。
凤绵在得知自己也在南巡的名单中,可以跟着一起去凑热闹后,高兴极了。虽然他出生在南方,可从林家村到清风县再到康南府,见识过的地方也有限。
这一次去南巡可是沿着最富庶的地方一路南下的,肯定非常热闹。
林清弦对武安侯等人说道:“这次南巡会经过康南府的泉城,我打算带着乖宝和乔娘回向祭祖。”
原本中了状元后林清弦就要回乡祭祖的,只是那时候事情多所以推后了,现在有了机会却是一定要回去一趟了。
武安侯点点头:“应该的,我们也跟你一起回去,给亲家公亲家母上柱香。”
侯夫人几人也都赞同,并且开始张罗起去清风县要准备的东西了。
这一趟南巡,齐越川年纪大了就不跟着去了,梁筠也留下来陪着他。
正好褚翊也不去,林清弦就请他多照顾师父师娘了。
凤绵想知道谢循去不去。
林清弦:“太孙自是要跟着一起去的。”
虽然谢循才九岁,庆熙帝对谢循的防备心也没有那么重,但或许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庆熙帝就怕谢循也伙同什么人造反逼宫,趁他不在京城的时候夺了他的位,所以是一定会带着谢循一起的。
凤绵知道谢循一起去就放心了,这样他就可以经常和谢循见面了。
他已经听说了这次南巡主要是走水路,先沿着运河走一段,然后出海走一段,龙船极大,他可以和外公一起住在龙船上,到时候就可以经常和谢循见面了。
这次南巡,就连程少煦这个表面上腿脚不变的人也都被侯夫人要求一起去了。
侯夫人的原话是:“天天待在府里也不知道给我找个儿媳妇回来,这次出去多相看相看,不想在京城找,在南边找也行,总之得找个看对眼的。”
程少煦年纪也不小了,听了他娘这话也不得不从。
程少如作为侍卫统领就更不用说了。
孙缙也要去,因为庆熙帝现在越来越怕死了,而几次三番救了他命的孙缙就是庆熙帝的定海神针,庆熙帝现在根本不敢离开孙缙。
因此尽管孙缙压根就不想去,也不得不去了。
为此孙缙还颇有些怨念地看着林清弦,如果不是林清弦把他推出来当挡箭牌,他本是可以过安静生活的,现在完全被打乱了。
凤绵安慰道:“师父不怕呀,绵哥儿陪着你呀。”
孙缙当然不会怕,但也就只有看着凤绵的时候才会觉得心甘情愿一些了。
“你爹就是个心机腹黑的。”
“我爹的肚子不黑呀。”
“……”
“你也是个小机灵鬼。”
“我不是呀,我是乖宝呀。”
上一篇:重生娶娇气窝囊废夫郎
下一篇:穿越流放带着王爷一家北境种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