铲平西游路 第115章

作者:水墨清香 标签: 种田文 美食 基建 正剧 BL同人

戚香笑着答应下来,虽然有些可惜赚不到鸡蛋钱,但有生意就是好事。

她利落的抽出大概二两的,用竹丝做的类似现代泡麻辣烫的漏勺往骨汤里一放,又利落的抽出一个巴掌大的小锅,舀了一瓢热骨头汤进去,又把鸡蛋往里面一磕。

粉丝煮好以后直接捞出来,小锅中的骨汤连着鸡蛋一起倒进海碗,见离碗口还有些距离,戚香毫不手软的加到快满,再放一点酱油之类的调味,便让放到三轮车的一小块缝隙上,等着客人把它拿走。

“小心些,可烫。”

见女子直接要伸手,戚香赶紧提醒一句,在另一个村子的时候客人就因为被碗烫了没拿稳,直接把碗给摔了,还不依不饶的要她赔钱,虽然她最终没有认下这个账,却也多了个来一位客人便提醒一句的习惯。

“哎哟,还真是,小娘子你等等,我让家里人来拿。”

娘子直接要拿碗的手在半道停下,伸手碰了碰碗边,直接被烫的缩了回去,当场决定不能吃这个苦。

“成,但娘子最好快些,还有其他客人要买呢。”

因为大多数时候做的都是村里生意,比起在她这个连凳子都提供不了的三轮车,村人往往更愿意买了回家吃,所以戚香也一直没有把那只能放下四个海碗的地方扩大的准备,一般都是一碗汤粉刚出锅,就会被客人直接拿走,那个地方从没被放满过。

“很快的。”

娘子听到戚香答应,当场抽出一双筷子,在汤碗里夹了块小些的莱菔吹了吹放到旁边小姑娘的嘴里,小姑娘被烫的眼圈都红了,但嘴里的鲜美滋味硬是让她舍不得吐。

“去让你爹带个大些的罐子来,说这边给的汤水太实惠了,我拿不了。”

小姑娘依旧烫的张不了口,点点头就往家跑,很快便牵着一个带着陶罐,背上还背着个娃娃的黑壮男人过来,戚香一抬头被吓了一跳。

那陶罐是用来装人的吧,都快赶上她家的水缸了!

“让你带陶罐,你拿个这么大的过来干什么!”

显然那女子也是这么想的,冲着男子翻了个白眼,见男人有些委屈的想回去换罐子,她也懒得耽搁,直接指挥男子把汤碗放到陶罐里,又找了块最大的莱菔塞到男人的嘴巴里。

吹一吹?

这臭男人皮实着呢,哪比得上她家宝儿!

戚香有些羡慕的看着那对男女走远,她家郎君跟她是青梅竹马,感情也极好,若不是近几年公公染了赌瘾,她家郎君作为家中独子也不必去从军,弄个鸳鸯分离蝶单飞。

“我要一个粉丝汤,加一个煎蛋。”

客人打断了戚香的悲春伤秋,眼看着铜板就在面前,戚香也顾不上思念郎君,赶紧把漏斗放下去。

她这边是可以自带鸡蛋的,但从她这边卖的鸡蛋是用油煎出来的,自带的鸡蛋只能用白水煮,有些人为了省钱不介意这点差别,有些人则宁可掏钱买煎鸡蛋。

“您的粉丝。”

戚香为了不造成挤压,每天只做十个煎鸡蛋,有时候会卖剩下,有时候会有人想吃却被买完了,但戚香从没有多煎几个蛋的想法——偶尔卖剩下的一两个,自家咬咬牙也就吃了,可一天若是剩了三五个,那小半天的功夫都白干了。

她当然想把生意做大,但家里三个孩子一个婆婆都靠她撑着,现在赚点辛苦钱倒是没人眼红,可若是她挣钱的多了,没准就会有人把她的生意给抢了,那家里以后怎么过日子?

不是不想,而是不敢,她终究要求稳。

她在家中不受重视,到了年纪便嫁了郎君,本来也是和和美美的一家子,甚至都存下了买一亩良田的银钱,谁知公公却突然染上了赌瘾,几次三番的让人追到家里要债。

这也就算了,可有一天他们正吃着饭,却有人拿了田契过来,说公公将欠债还不起,将土地抵给了他们,虽然靠着她的嫁妆把田契给赎了回来,可一家却彻底对公公心冷了。

那是田地啊,农家人的命根子!

唐王大规模征兵的时候,他们都避之不及,郎君却偷偷给公公报了名,谁知被公公发现了,赌红了眼的干瘦老人扬言要状告她家郎君不孝!

为了堵住公公的嘴,也为了保住家中剩下的财产,郎君跟她商量了半晌,用私房钱连带着婆婆那边仅存的家底,往家里置办了一辆三轮车。

夫妻两个把家里的水桶洗刷干净以后,骑着三轮车去徐家食肆买了几桶大骨汤回来,用稍微贵一点的价钱卖出去后,两人对坐在床上数钱和东西,发现虽然赚的不多,但要养活一家子人还是没问题的。

于是郎君在她身边跟了几天,确定戚香能独自做买卖以后,便打着为国奉献的旗号主动去报名参军了。

公公傻了眼,他本来想的是让儿子找些关系把他弄出去,或者儿子顶替他参军也行,没想到现在成了深明大义好父子,主动参军走边疆!

但再怎么有情绪,公公也只能心不甘情不愿的上路,戚香准备了好些干粮给郎君带上,希望郎君能平安归来,至于公公……若是能改了赌性,他们家依旧欢迎,若是一直改不了——

虽然这么说很不孝,但戚香还是觉得,公公不回来对谁都好。

含着眼泪送走了郎君,可日子还是要过的,戚香照旧买着汤水,却会在买回来汤水以后往里面加些莱菔,农家菜不值钱,但小火在骨头汤里慢炖了一整夜的莱菔味道很不错,许多人也就不建议它占了些汤水的位置。

戚香靠着这门生意一点一点的攒着钱,家里却依旧过着紧巴巴的日子,她是有自己的担忧的——若是家中有人生病,花费的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戚香家虽然做着生意,却并没有引起众人的嫉妒,因为有人曾经好奇的在饭点去过戚香的家中,那伙食有时候跟戚香男人在的时候差不多,有时候却要差上一些,唯一的区别就是吃饭的时候每人能喝上一小碗骨头汤,但这点汤水算的了什么,戚香明显没挣到什么钱。

于是戚香就这么靠着一文一文的积蓄,凑到了徐家给配方的最低购买额,然后做起了粉丝买卖,家中的伙食也就回到了郎君还在时候的正常水平,众人本来还有些艳羡,又被戚香的婆婆一句话点醒了。

“我们家的大郎是能挣钱,但他吃的也多啊,抵消下来也挣多少。”

村里人没几个数学好的,掰着手指半天觉得没什么问题,也就没有想跟戚香抢生意的,也没多少人怀疑戚香之前卖骨汤挣了许多银钱——戚香可是用田地里的粮食做抵押,让人家亲眼看过以后才换的粉丝!

当然了,那个人也是戚香用馒头雇来的,只是村里人不知道罢了。

“保佑两位娘子平安顺遂,生意兴隆。”

今天的生意很不错,戚香卖完了煎蛋,想到自己做生意都是靠着徐家食肆,顿时虔诚的双手合十拜了两拜,她的身上出现了常人不可见的细细金芒,金芒一路飘飘荡荡,又分裂成三份,两份三成的钻进了两位娘子的眉心,剩下一份四成的直接扑向徐墨阳。

戚香不知道徐家食肆的主家是谁,也不知道这些菜谱是怎么流传出来的,可这些瞒不过天道的眼睛,它无心无情,只知公平。

第155章 小吏的应对

冬至这天风不算大,却下了些雪粒子,徐墨阳在街上走了一圈,便让叶娘子她们在邸店外面搭了些草棚,虽然只是四根杆子一个顶,却也能挡一挡风雪,再到下面放上桌椅,便是简单的用餐点,因为给足了好处费,又说好当天拆除,过来检查的小吏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徐家食肆平时还是很懂眼色的,三节六礼从来不会拖欠,平时交上去的好处费也给的爽快,那管事的叶女郎更是八面玲珑的性子,只要不是日日去徐家的食肆和邸店点贵价的吃食,平时他们过去吃些东西都是不收钱的,路过的时候还会塞一竹筒骨汤过来解渴。

虽然量不算大,但胜在主动啊,所以一般双方都保持着默契,只要不过线,小吏也不介意偶尔帮些举手之劳,挣上一小笔外快。

毕竟这徐家也不是什么软柿子。

长安生意人的性子各不相同,小吏也会采取不同的应对方法,比如一昧逞凶斗勇,又对他们并不算客气的,有靠山也就罢了,若是没靠山少不得要好好折腾一番,教教他们这长安城的规矩,就算他们抓不住这些把柄,上面还有师爷呢。

那可是精通唐律的人,但凡商铺有一丁点违规的地方,师爷抬抬手就能把人给收拾了,就算真的碰到了处处妥帖的人家,便是不耍手段,那也要小心若是被告上公堂的时候,他们无条件偏向对面的准备。

“这不就是讼棍吗?!”

徐墨阳在回去的路上听着秦娘子的科普,有些惊愕的说道,他还以为只有现代才有这种职业……也是他狭隘了,现代的不少东西都是古代玩剩下的,就比如最经典的纸钞不也在宋朝就出现过了吗,只是那个时候被称为交子,后面又玩崩了而已。

“没事,你继续说。”

徐墨阳冲着秦娘子笑笑,不就是长安城也水至清则无鱼吗,不就是天子脚下也要交好处费吗,如果他还是个满怀憧憬且没有见识的学生,可能会因为第无数次被震惊三观而在被子里崩溃,但现在的他已经是个成熟的社畜……前社畜了。

他可以接受的。

“除了这种不肯交钱的,还有一些便是不知道要交钱的……”

跟知道但是不交钱的人不同,有些人可能在当地有些关系,所以根本没有上下打点过,不知道要交这些费用,来了长安以后也跟在故乡一般经营,对于这种人,小吏一律采取温和告知的方式进行通知,一般只要补交了,再给小吏一笔跑腿费也就没什么了。

毕竟人家是上门通知的,虽然只是顺路,但还是要给些茶水钱。

好歹是在天子脚下,小吏们也不愿意起什么冲突,长安城人多水深,指不定就碰上哪个硬茬子,为了点外快丢了这身官皮可不划算——小吏不算正经的官吏,但大部分百姓不知道,知道这些的基本也懂小鬼难缠的道,不会专门去解释。

还有一种特殊情况,就是经营者的身份实在特殊,小吏不收他们的钱,也会去管着游侠儿不去骚扰,这种大部分是真正的苦命人,每日挣来的钱粮只够糊口的那种,比如在街角卖窝窝头的周婆婆。

周婆婆原先是村里的姑娘,可惜投胎的时候眼神不好,选了个把姑娘当货物卖的家里投胎,家里不让她嫁人不是因为心疼当媳妇的日子不好过,想让她多享受一段姑娘的时光,而是没找到能给出丰厚彩礼又表面光鲜的人家。

没错,虽然周婆婆家里把她当牲口用,但居然还是要面子的!

拖来拖去年纪大了,眼看着行情越来越不好,家里的小子也要到能娶媳妇的年纪,周婆婆家里也懒得做掩饰了,直接把周婆婆嫁到了深山,找的还不是头婚人,而是二婚的,过去直接当五个孩子的后妈。

周婆婆怎么想的,没人知道,但看她家里转眼就起了新房的高兴模样,应该对这个人选很满意,只是周婆婆再没回过娘家,周家开头几年还骂上几句,后面全当没有这个女儿。

反正也捞够本了。

夫家肯花大笔钱娶周婆婆这个“老”姑娘,自然有他们的由——男人自从打死上一个新媳妇以后就硬不起来了,周婆婆嫁过来直接守活寡,不但要照顾五个孩子,还要照顾脑子不好使的大伯子。

夫家的公婆是表兄妹,血缘极近的那种,生了五个孩子只活下来周婆婆的丈夫和大伯,剩下的要么就是出生便断了气,要么就是看着不正常,家里觉得……大伯还是因为是长子,而且只是脑子不好使,不是不会干活才被留下来。

在这里,生了不正常的孩子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

山里穷,有些人会跟周婆婆丈夫家一样,花大价钱从外面娶媳妇,有些人则直接跟村里通婚,一代代下来血缘便越来越近,近亲结婚的危害……当然,村里人不懂这些。

周婆婆嫁过来以后日子跟泡在黄连水里一样苦,好容易将五个孩子拉扯大,最后却谁都不肯给她养老,周婆婆哭了求了都无济于事,最后在大年三十倒在了养子的门口,若不是恰好有个赌红了眼睛的二流子经过,估计等不到大年初一,周婆婆就能跟丈夫团聚。

二流子平日也没少小偷小摸,可碰到人命关天的事情的时候还像个人,他把周婆婆背去村长家里,几碗热汤灌下去,好歹捡回来周婆婆的一条命。

周婆婆醒来以后大闹了一通,从几个继子那边要了些补偿,附赠一张断亲书,因为村长这次站在她这边,几个继子被撕下来一口狠的,但周婆婆一点都不亏心,家里的东西她起码挣了一半,这些畜生吐出来的才哪到哪。

等那些人走了,周婆婆便按照约定把东西交给村长——她要到的东西,有一半会归属村长家,不然村长一家子土生土长的村里人,干嘛要帮她这个嫁进来的媳妇呢。

周婆婆没打算在这个村子继续呆着,把自己的粮食跟村长换成了磨成粉的粮食,又把用不上的东西统统便宜给村长,换了必需品,借了村长家的陶釜把面粉全都炒熟,便带着一堆东西,拄着一根拐棍,打扮的跟乞丐婆子一样往出山的方向走。

渴了喝溪水,饿了吃炒面,周婆婆竟然也跌跌撞撞的到了长安……城外,她这幅打扮是进不去长安的,她也不着急,找了个和善些的村子,厚着脸皮搭了个窝棚暂住下来,后面存了一点钱,便把自己收拾干净进了长安。

从长安城外到长安城内,周婆婆走了三年。

再后来,周婆婆找到了一间奇怪的小房子,它在两个房屋的夹角中间,看着像是一个等腰三角形,只有十多平米,连屋顶都破了个大洞,周婆婆问过牙人房主的消息,便找上门说自己想租,房主家不缺这点钱,见周婆婆可怜,便以极低的价钱把房子租给了她。

周婆婆有了固定住所,便常年在西市上摆摊,主要商品是草鞋草席,也兼职缝补,还卖杂粮馒头,不过一天也就准备十多个,因为怕卖不完。

小吏上门找周婆婆的时候格外和气,事实上他们对大多数老人都是这样,毕竟老人家骨头脆身体不好,别说动手了,没准那句话说重了,老人家就白眼一翻直接倒在地上了。

小吏是笑着上门的,却是哭着走的,好处费也没提,偶尔也会去周婆婆摊子上买双草鞋,或者买个馒头。

大唐不缺苦命人,西街好几个这种摊位都是不收好处费的,不是小吏们不爱钱,而是她们实在太惨,小吏提了都觉得自己在逼他们去死。

“有点良心,但是不多。”

徐墨阳红着眼眶做出如下评价,作者的共情能力一般不低,周婆婆的故事又实在太过惨烈,只红眼眶已经是成年人的修养。

“新年快到了,我们要不要给客人准备一些小礼物?”

徐墨阳突然问道,秦娘子有些懵,却也没有拒绝,小郎君在她跟叶娘子面前是惯来不会掩藏什么心思的,只要耐心等待——

“我会一种好看的花结,老人小孩都能编,回头采买一些粗红线,等到关门前三天,来买东西的客人都送一个。”

徐墨阳说的是现代流行的中国结,以前妹妹送粉丝礼物的时候算错了时间,全家齐上阵给她帮忙,他也帮着编了不少,创造样式是难为人,但重复还是没问题的。

唐朝的花结样式其实不少,但徐墨阳没在长安看到过中国结,用这个送人也算有些心意。

原来是小郎君听了那周家的事情又心软了。

“我明天去买绣线,先试着编一个出来看看成本。”

秦娘子的心里跟明镜似的,却也笑吟吟的答应下来,她能真心实意的跟着徐墨阳,不就是觉得徐墨阳这份善心难得吗。

当然了,工钱也占了一部分比例,但这个时候就不用说了,铜臭味恁俗。

在秦娘子跟徐墨阳商量做中国结的时候,徐家邸店外面的草棚也差不多搭好了,几张借来的桌椅一摆,加桌就算搞定,羊杂汤也就在冬至正式开卖!

粉丝固然好吃,但客人吃多了总有些腻味,徐家的羊杂汤肉多杂碎少,量大还加了辣椒,一碗下去从头发丝一直热到脚趾尖,就算是壮汉过来,叫上一份羊杂汤,再加上二两面条也能填饱肚子,一出场就受到了热烈欢迎,外面的草棚更是挤满了人。

因为客人们发现,比起在暖融融的屋子里喝汤,在外面坐着看着周围缩手缩脚的行人,再瞧瞧自己头上遮雪的草棚,喝上一口滚烫的羊汤,羊汤都变得更好吃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