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机 第39章

作者:燕不学 标签: 近水楼台 阴差阳错 轻松 GL百合

就算那时候她才六岁,不可能不明白纵火行凶的含义,但凡她听懂了,也不可能一点反应都没有。

无论多么高明的说谎者或演员,都没办法控制生理变化。

正如她此刻,心脏泵血能力急遽增强,快速的血流分配变化导致体温调节失衡,四肢百骸冷意加剧,肌肉收缩……浑身止不住颤抖起来。

方规受不了李博士遇到点鸡毛蒜皮的事情就弱不禁风摇摇欲坠的模样,“那你的白捞什么爸爸一定很该死吧?唔……他死了吗?”

大小姐真的不知道。

这太可笑了。

那她十多年的苦心造诣是为了什么,近四年的如履薄冰又算什么?

她的一切教化原来都建立在空中楼阁上。

这怎么建起来的?!

大小姐为什么会……

怎么会……

巨大荒谬催发的脱力感铺天盖地袭来,李笃听不到自己的声音,呼吸细若游丝,“你不知道?那方爱军是怎么知道的?”

“方爱军知道?”积攒多日的愤怒终于爆发,方规凶相毕露,饿狼扑食地扑上去,“方爱军都知道的事我不知道!王八蛋你到底还瞒了我多少东西!”

第40章

如何让一个人对你死心塌地?

李小兰已经证明血缘关系不可靠。

作为母亲,李小兰一生都在“摆脱自己的女儿”和“忍一忍,一辈子也就过去了”间挣扎,李小兰有无数次机会可以抛弃年幼的女儿,可每次临门一脚时忽然又被自私的基因控制……基因要传承,基因让一个母体无法将自己的后代置于未知的险境——险境又怎么不算基因作用下的悲观幻想。

如何让一个陌生人对你死心塌地?

首先,你要让她记住你。

反过来讲,如果你和一个陌生人的第一次相见,就给彼此留下深刻的印象,“相见”本身,就成为锁定这个人的锚点。

李笃事后回想起来,就因为第一次遇见方规的印象过于深刻,也就是在那时,“牢牢抓住这个人”的想法生根发芽。

但这不够。

“李笃”取代“方爱军”成为回荡方家大院上空频率最多的名字,没错。

但除了李笃,还有吴爽、方瑜、方好、方思敏、方冰、方思齐、贺婉欣、顾倩倩、何艺萍、于绣、毛瑞娟、周倩、马诺诺、于可、程艺音、罗琪、邵诗尧、徐燕青、徐莉、徐亚萍、方亚男、方想南……

如果把方家大院管理册上的名字都算上,方规有二十四个异父异母的姐姐,六个妹妹。

李笃只是其中之一。

方家大小姐愿意多叫几次“李笃”,幸亏李小兰和李大这对堂兄妹的基因居然能给李笃重组出一个还算好用的脑子——李小兰不想看她的时候,会把她扔到新华书店——李笃在新华书店翻完了《新华词典》、《汉语词典》、《十万个为什么》、《星空之子》、《学习的革命——通往二十一世纪的个人护照》、《千年一叹》、《富爸爸穷爸爸》、《你也可以被爱》、《青蛇》、《霸王别姬》,还有金庸全集、古龙全集、琼瑶全集、亦舒全集……她像一个踏破铁鞋的旅人,靠照本宣科“锱铢必较”的释义,不费吹灰之力获得了大小姐的注意。

方规有太多姐姐和姨姨。

长期处于寒冷中的人被小太阳打动和吸引是注定的、难以逆转的,但小太阳一直是平等地将阳光播撒给所有她看到和看到她的人。

意识到这个现实的李笃有阵子相当心灰意冷。

然后她开始想,如何让这颗小太阳只为自己闪耀——不不不,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不用只为自己——如何给自己的阳光多一点?

首先,李笃要加深大小姐对她的印象,让大小姐在“李笃”这里花费的时间超过任何人。

那么就要满足她的喜好,像用糖、玩具、漂亮衣物等等一切吸引小孩子眼球和心思东西引诱她。

这很难。

因为大小姐非常、非常喜新厌旧。

她很难对什么事物产生长久、专一的喜欢。

认识到这点,李笃耐心观察了一段时间,同时去镇上图书馆翻阅了不少心理学书籍。

综合囫囵吞枣的书本内容,李笃模模糊糊感觉到,大小姐的喜新厌旧对她来说或许是件好事。

上有偏执狂初见端倪的变态父亲和一年一大半时间不着家的母亲,下有不对照名册没法认全的二三十号姐妹,大小姐的内心远不如表面看起来那么充盈。

事实的确如此。

方规有太多玩伴了,这个玩伴陪不了她可以马上找下一个。

这也导致她无法和人产生深入链接。

大小姐喜欢热闹,喜欢追逐新鲜事物——恰恰印证了“喜新厌旧的人通常内心极度匮乏”的理论,难以名状的缺失感让她总是不自觉地寻找什么东西。

李笃找到了切入点。

李笃脑子里有太多故事给方家这位寻常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大小姐震撼了。除了一千零一夜也讲不完的故事,李笃还会给方规手工做各种新鲜玩具和科学实验:火山爆发模型、盐晶花、潜水艇、彩虹牛奶、弹跳小球、跳舞纸片、火柴塔……

给大小姐讲故事,展示有趣的科学实验,或者将她天马行空的幻想变成现实……占据了大小姐相当一部分的时间和注意力。

这些偶尔让李笃也煞费脑力的活动带来另一个好处,大小姐逐渐拉开了她和大院其她姐妹的距离。

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毕竟有限。

大院里没有一个小孩像李笃一样,既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又有远超同龄人的心智——这让她的教化过程游刃有余。

李笃定义的教化,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心理塑造过程,通过“教化”创造一种“我们彼此需要”的深度依赖关系。

只是依赖还不够。

或者说基于新鲜感和“李笃最好玩”的表层依赖不够。

李笃需要制造更深层次的、心灵层面的情感链接。

EricBerne的著作《行为的心理》提供了一种方法:制造拯救感。

让她为你产生责任感,认为照顾你是她义不容辞的责任——只有她能照顾你,而且对她来说,仅仅举手之劳即可达到这样的效用。

这点也不难,应该说相当顺利。

感谢李小兰的恐慌症,感谢恐慌症的遗传性。

教化过程的里程碑事件之一,当属大巴车上她向方规陈述自己人生中最大也是最疯狂的秘密。从那时开始,李笃认为她和方规的关系正式吹响了“独一无二”的前奏。

大小姐郑而重之地承诺,一旦李笃恐慌症发作,她一定会“碰碰她”。

李笃也在不久后投桃报李:无论何时找“李笃”,她都会第一时间出现。

至于出现的方式……李笃没把自己框死。

在大院,不过是一百来米的距离,即使相隔数百公里,那不还有手机和电脑吗?

依赖关系建立后,仍需要加深方规对她的信任。

是“别人都不懂”的、“只有李笃能懂”的信任。

这又是李笃的舒适区。

她甚至不用做什么。

只要方规踏出方家大院,那些潜在的矛盾一定会出现。

外面的世界可没有二十个姨姨和姐姐时时刻刻照看大小姐,方规遇到的每个人都有可能出于种种理由,或善意或恶意、或主观或非主观地向她展露世界并不美好的另一面。

况且,方家大院外的世界有这个宇宙最恐怖的怪物——

未成年男性,男性。

李笃不需要向方规灌输“男生很坏”、“男生是一种脑干缺失的生物”,这等常识自然有程文静普及。

她会和方规讲Y基因缺陷,讲父系霸权,讲男性的情感缺失和共情不足导致他们在心理与行为层面的冷漠与自私。

这些其她姐妹断无法理解的前沿理论成为让李笃和方规形成了一种不言而喻的默契。

方爱军就是生动而鲜活的例子。

譬如方爱军逢年过节总喜欢把大院所有人召集起来开集体大会,宣扬过去的成就、展望未来的美好、共同感恩时代的馈赠,然后为方家大院的情谊喝彩。

——“雄性首领炫耀权威”的范本。

再譬如方爱军越来越多脱口而出的“你是女孩子,你只要平安快乐长大就行了”、“钱?爸爸给你赚十辈子花不完的钱”、“你要理解爸爸,爸爸一切都是为了你好”……

——“男性无法平等对待女性,即使她是自己的女儿”。

再再譬如,方爱军会一夜之间驱逐方家大院所有除他以外的男性。

——“雄性首领滥用权力”的样例。

方规不会跟方爱军争论什么,一是她跟方爱军离太近还是会过敏呕吐,二来她有一个更好的倾诉对象。

方规有时也会生气。

怎么可能不生气?

李笃从来不会说“你不要生气”,她让方规发泄出来,哪怕是发泄到她身上也无所谓。

方规起初并不愿意向无辜的李笃发泄。

从哪天开始的呢?

大小姐被一个男生作弄,回大院练醉拳准备给对方正义铁拳时,不小心打到了李笃。

李笃用腹部接下了这一拳,说,你可以把我当成惹你生气的人,你也可以把我当成陪练。

方规直觉不对,不应该这么做。

李笃用诱惑的语气说:你知道我最大的弱点,这是个秘密,我不希望别人知道,你可以用这个秘密对我做任何事情……而且,你还记得吗?这能让我保持清醒。

即便用出了祈求的口吻和语言,大小姐依然犹犹豫豫。

李笃的这颗小太阳的底色是善良。

方家大小姐太善良了。

所以李笃继续引导:你不会对别人这么做的,对吗?我也不希望你向别人这么做。我想为你做别人不能为你做的事情,我想有些事情你只对我做,哪怕你认为再不好的事情,我都不会觉得它不好,因为这是我希望的,能让我开心的。我想让你对我和对别人不一样。因为我对你和对别人也不一样,只有你掌握我最大的弱点、最大的秘密。

这番话足以把一个本性善良的八岁小孩绕晕,让她以为这件事没什么不好,而且恰恰相反,她在做一件好事,而且她是在和她已经形成了依赖关系的好伙伴玩一种很新奇的游戏。

养成一个习惯一般需要二十一天,养成一个比较违背良知和本性的习惯更久,需要六个二十一天。

只用了四个月,大小姐就养成了心气不顺就来找李笃的习惯。

对李笃而言,“最大的弱点”和“最大的秘密”就像掌控大小姐的咒语,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