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燕不学
送走所有员工,看李博士一个人团在角落,方规让程文静收拾,自己接了杯热水来慰问留守儿童。
“不去的话,后面对你影响大么?”
李笃心脏“咚”地重重跳了下。
一个非常适合试探圆圆心意的机会摆在眼前。
Sil说了,申城的合作态度不够坦率,给出的条件苛刻至极,如果和锦城相差太大的话,她们再考虑锦城并非不可能。
李笃想,她可以避重就轻渲染出“非锦城不可”,这样她就知道圆圆是否会把她作为考虑因素。
“冻傻了?”方规把热水杯塞到李博士手里,捏了捏她的耳朵,“你什么时候练成了睁眼睡觉的绝技?”
李笃回过神,摇摇头,“雇主正在和申城的同类项目交涉,很有希望留在申城。”
圆圆会不会考虑都不重要。
李笃不会让圆圆做选择。
偌大的厂房没外人,方规不客气地坐在李博士大腿上,揉捏站太久有些酸痛的小腿。
“如果给你传信的人是开玩笑,你老板最后决定下来去锦城,我倒是觉得你可以考虑一下。”
方规挠了挠李博士的下巴。无论如何,背靠大树好乘凉,这年头,靠谱的老板不多了。李笃这样的人挺适合愿意给她提供充分自由的平台。
“中部发展前景也可以的,我们一路看下来,我感觉中部潜力比长三角大一些,长三角……多少有点疲软。”
圆圆好像困了,说话软绵绵的,说到后面脑袋埋在她肩膀上,声音也听不太清了。
“等这边事情弄完,我也去那边看看,树挪死,人挪活。嘿。”
她没试探,圆圆也给出了她的答案。李笃忽然感觉胸口发闷,她吸了吸鼻子,“我已经跟雇主说了,我不想去锦城。”
“霸气啊李博士!”方规抬起头来,“你怎么跟人家说的,人家没意见吗?”
“我就说我的……重要关系人在这里。”李笃含糊地说,然后点点额角,“我才是项目关键人物,她们当然尊重我的意见。”
“哇,真了不起。”方规配合地鼓了下掌,笑眯眯地摸了摸李博士骄傲挺起的胸脯,“你知道你最打动我的是什么吗李博士?”
李笃低头看胸,犹犹豫豫,欲言又止。
“打住!不许施法!”方规从口袋摸出手机,把一个文件夹传给李博士,“你最打动我的是你天才大脑转动时散发的性感光辉。”
可太性感了!
“所以少说点土了吧唧的话吧李博士,真的快要把我送走了!”
第93章
李笃发现自己进入了飘飘然的状态,和福流(flow)状态相似,比它浅,并不会完全无视焦点以外的其它存在,反而让她愿意分出注意力。
L&L中心的同事也发现李博士进入飘飘然的状态。
这从她那比平时显而易见的微笑和向遇到的每个人打招呼中看得出来——她准确无误叫出每个人的名字,或者自己喜欢的昵称。
这不代表李博士以前目中无人、目下无尘。
相较于工作机器,大家更喜欢一个可以友好互动的创始“人”。
时隔多日,沈晓睿再度来到L&L中心。
和内部装潢完成后没有太大差异,公区多了冰箱和零食机、咖啡机,也许所有物品都在各自的办公室。
李博士的办公室一如印象那般简朴。
两张书桌四面书架以及两只橱柜一张沙发填补了一半面积,硕大的白板占据了视觉中心。
李笃请沈晓睿落座,然后从办公桌前起身,清了清嗓子,“Sherry,有件事我要告诉你。”
沈晓睿大喜过望以至于悍然色变,脱口问道:“你终于要披露你的恐慌症了吗李博士?”
李笃蹙眉:“?”
沈晓睿耸耸肩。
李笃意识到她不喜欢沈总过于轻佻的态度,她收起象征礼貌的微笑。
沈晓睿说:“你知道,我主管安保系统。”
人总是比她自以为得容易解读,尤其是像李博士这种……某些方面天赋异禀的天才。她们往往错误地以为她们所有方面都和她们杰出的那些方面一样无懈可击。
事实并非如此。
人工智能亦有幻觉,何况天性趋利避害的人类,人们总是下意识淡化自己的弱势。以为在有心人眼中也能同步虚化。有一个非常恰当的成语可以形容此种心态:掩耳盗铃。
李博士这个人,即便智商测试分数远超均值,也架不住一个团队用三个月时间辅以大量材料解读分析。更别说该团队的人员构成同样是智商远超均值的聪明人。
梁教授是非常优秀的组织行为学家,同时也是一位心理学家,团队里还有精神病理学家和临床医学教授,她们拥有相当丰富的经验,并且不被经验束缚,擅长发散性思维。
从深夜盘桓楼梯的机械性动作和长时间的静默,结合体检分析报告,得出李博士有恐慌症的结论,不难。
团队一致认为恐慌症并非多么严重的隐藏性疾病。
相比之下,李博士为什么隐瞒它的存在更值得探究。
以及如何填充李博士缺失的人际交往经验更重要。
李笃并不好奇沈晓睿如何探查出真相,面无表情地说,“我要告诉你的事情是,我非常、非常记仇。”
沈晓睿偏了下头,唇角下撇的动作迅速而扎眼,传达出的意味比耸肩更不以为然,“所以呢?”
李笃也不计较沈总强作镇定的表现。她打开冰箱。冰箱里只剩下两瓶气泡水,有一堆矿泉水,和一盒外卖送的柠檬红茶,她把柠檬红茶给了沈总。
“我跟你提过理工大可能来交涉的事。”
沈晓睿点头,指了指耳朵,“洗耳恭听。”
“我留在理工大的是另外一套理论,核心与我们实际应用的方向截然相反,但它依然有部分实现的可能,只不过需要投入大量资源,它具有一定可行性,这是保证你或者任何意向买家成功切割的基础。”
沈晓睿略微摆正坐姿。
李博士之所以值钱,在于她能够拿出两套截然相反但同样具有可行性的理论,否则买下她这个人,把最值钱的那部分留给理工大,跟买椟还珠有何区别。
“留在理工大的那一套,如果他们愿意投入资源,大约三到五年间可实现成果转化。但要略逊于新理论,毕竟那是不成熟的设计雏形。”
沈晓睿将吸管插进锡箔封口。
“前情提要如上所述。”李笃敲了两下桌子,示意沈总专心听重点,“下面我要说的事情很重要。”
好奇特的味道。
沈晓睿皱着眉放下柠檬红茶,想了想,她拿起来找到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没过期。
“我删除了两个数据,并且在操作日志中保留了删除记录。”李笃说,“理工大可能会利用这点发起攻讦,攻击我学术不端,造假,或者其它什么。”
沈晓睿点点头,表示自己知道了。
她环顾这间线条冷硬色调单一的办公室,它需要点缀。
植物还是艺术作品呢?
李笃坐回去,稍显困惑地说:“已经这么久了,他们为什么还没有动作?”还有,沈总的反应是不是太平静了。
沈晓睿给Alice发信息,征求为李博士的办公室装饰的建议。
没有人要求科学家必须在风格冷硬的环境工作,何不来一些让心情愉快的暖色调装饰?
李笃感觉一股热流从心脏冲向面部以及神经末梢,困惑地问:“这是一颗重磅炸弹……吧?”
沈晓睿怜爱地看向李博士。
她今天来的主要目的是感谢李博士对她旗帜鲜明的支持。她想过经过数月无微不至的关怀,再加上Alice作为对照组的策略,李博士对她多少有所改观。
但她没想到李博士竟会在Leslie面前大力推崇她,给予她远超预期的评价。
李博士这样的人可能永远不用明白,一句话在恰当的时机说给拥有至高权利的人,会帮助别人一步登天。
这就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你知道为什么对你的背景调查那么严格吗?”沈晓睿问,“你应该注意到,对你同事的调查最多只追溯前五年的工作或教育经历。而你不同。
“你的成长经历导致你的社交圈异常狭小,这可能导致你在某些严重影响你的事情上走向极端。”
耐心和纪律是必不可少的。
李笃脑海里回响起若干年前圆圆沉迷的一款游戏的角色台词。
“Sil对于……像你这样的人抱有审慎的态度……你可以称其为戒备。她有种不知从何而来的忧虑——或许和她的妹妹有关,这是我的猜测,你不要直接问Sil,这并非你我可置喙的隐私。
“Anyway,Sil认为一旦像你们这样的人丧失约束,失去道德锚点,会给世界带来难以承受的危害甚至灾难。我想这和她的背景有关,毕竟你知道的,金字塔尖的一小撮人的确拥有动摇世界的能量。”
……耐心和纪律是必不可少的。李笃默念。
“但是任何与你相处过一段时间,对你有所了解你的人都会确定,你不会毁灭世界。”沈晓睿说,“想想吧,对付你不喜欢的人,你的方式是拉她一起晒太阳,天哪!哈哈哈哈,啊我要把它写进L&L年鉴。”
耐心和纪律……
李笃沉着脸打断脑内单句循环,“Sherry。”
沈晓睿抬起眉毛。
李笃:“我刚刚告诉过你,我,非常,非常,记仇。”
沈晓睿:“So?”
李笃拿出手机,飞快编辑了一封邮件,收件人Sil,抄送Sherry。
邮件只有一句话。
「Sil,Sherry告诉我你的妹妹有可能给世界带来灾难,是真的吗?」
沈晓睿:“……”
就说李博士最大的危险也就是她对危险格外天真的定义吧!
沈晓睿放下手里的柠檬红茶和手机,以此表明她准备好开启一场严肃认真的谈话,“我们说回你的……重磅炸弹。”
李笃说:“我删除的那两个数据来源被污染了,它们是虚假的。”
人工智能的热潮袭卷全球,理工大也加紧了模型研究。李笃能够申请到机房作为特殊实验场所,得益于此,领导们喜欢一石二鸟,在开发新模型的同时,攻克实用性更高的冷却难题……完美。
问题在于不切实际的任务周期和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