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若花辞树
她一开口便抓住了老夫人的命脉,老夫人颤着声道:“不必回京了?”
“今生今世。”
老夫人大怒:“你怎敢如此!”
“母亲再说一句,二兄也同此。”
老夫人顿时像被扼住了咽喉,愤恨地盯着她。
谢漪见她消停了,便也转身离去。
她平日忙碌,且也无意与她针锋相对,到底是母亲,谈不到一处,便疏远些就是。不想如此,倒助长了她的气焰。
谢漪回去,见已无事,便早早地歇了。她躺在床上,合上眼,却是陛下送她出宫时不舍却克制的目光。
陈牧胡言,算不得大事。谢漪处置过家中,余下的自有幕僚操持。然而消息,却传入宫,到了刘藻耳中。
刘藻是听两名大臣私底下嘴碎说的。
她在宫墙拐角处撞上了这二人,那二人没想到竟与陛下迎面撞上了,口中还在交谈。刘藻隐约听到丞相、成婚四字,心中咯噔了一下,问了那二人道:“卿家所言,可是丞相的婚事?”
二人心想陈牧敢与人言,多半是当真定下了,否则哪来这样大的胆子,造谣丞相可是要问罪的。便笑回道:“陛下也耳闻了?便看谢相何时明言,臣等也好恭贺一番。”
刘藻一阵晕眩,久不能言,那二人不明所以,但也不敢就走了。刘藻稳住心神,问了一句:“谁家郎君?”
“陈家子,名牧的。”
陈牧。刘藻默念一句,心慌意乱,她忙又默念一句谢相,却无静心之效,连着又默念三回,仍是心乱如麻。
她抬步就走,欲去寻谢漪问一问。谢相她昨日才见过,她不提要走了,在京中陪着她,外祖母丧仪时,还纵容她在腿上睡了一夜,因这种种,她虽不敢再提心意,可每回见谢相,心中都是甜的。
谢相高洁坦荡,对她尤其坦诚,从无欺瞒。以她的为人,真有此事,当会亲口告诉她,而非由她自别处听闻,猜疑不定。以她的为人,真有此事,又怎会留在京中,必是走得远远的,更不必说常来宫中与她相见了。
刘藻想了许多个以谢相的为人,笃定谢相真定下姻缘,是不会瞒着她的。可那两名大臣也是谨慎之人,能在道上边走边谈的事,多半是人尽皆知的,何况他们又怎敢当着皇帝的面造丞相的谣。
刘藻心绪不定,脚下就快了,还未等她反应过来,就到了衙署外。谢漪恰好自其中走出,一见刘藻,便看到她眼中的慌乱。谢漪的步子便顿住了。
她就在眼前,一问即知。刘藻却开不了口,她忽然想到,她凭什么干涉谢相的婚事呢。她们隔着三五步的距离,刘藻的惊慌都在眼中了,可她的双唇却抿得紧紧的,她望着谢漪,欲镇定下来,眼中的慌乱消下去了,却成了一抹极力隐忍的委屈。
来的路上,她怕、慌,只想弄个明白,可见了谢相,她才猛然间发觉,她其实连过问的资格都没有。
谢漪的目光和软下来,轻轻地摇了下头。
刘藻一呆,委屈退去,顷刻间喜不自胜。
谢相什么话都没说,可她明白了。
她是告诉她,没有,是假的。
谢漪见她喜上眉梢,不由也弯下下唇。
第70章
刘藻急惶惶地来,待得了谢漪的否认,她又不好意思起来,觉得自己沉不住气。她的面上挂着笑意,欲收敛一些,唇角不弯了,笑意却又从眼中流泻,与谢漪道:“谢相哪里去?”
谢漪走上前,与她行了一礼,回道:“昌邑王又上奏称家计艰难,恳请朝廷降恩,臣正要与陛下禀此事。”
刘藻一听,顺势道:“既是要禀,便一面走一面说。”
谢漪无可无不可。
此处与宣室也不远,她们并肩而行,走过几条宫道,道上的雪都被扫开了,只是地还是滑,刘藻道:“谢相留意足下。”
谢漪举止端庄,每一步都行得甚稳,哪需提醒,反倒是她,有时焦急毛躁,步下如飞,使人担忧。只谢漪也不戳破,应了一声,与她说起要禀的事来:“朝廷每年与昌邑王费用不少,不至于要年年哭穷的,昌邑王自与其父在当地经营近二十载,可谓根深蒂固,今王位,也未必不能做什么。”
刘藻听着,点点头,她其实更想问,为何会传出谢相姻缘已定的谣言来,只是国事当前,还是先已正事为要,便以商议的语气道:“与他挪一挪,往别处去住。”
此法甚好。谢漪也是这般想的,她道:“只是他年年上奏称花费不够,朝廷面上也不好看,好似当真克扣了他一般。依臣之见,遣使探望,查一查他将众多赏赐都用到何处去了。倘若无碍,便赐他列侯,往后也不必再与朝廷哭穷,还可彰显陛下之宽宏仁义。”
刘藻一听,也觉得好。昌邑王是激不起什么风浪了,长安城中无一人向着他,他府中也有人看着,遣使查看不过是以防万一。赐他一爵,让他自去度日,更可显示朝廷优容。
刘藻便道:“就知谢相多智,什么事都可化解。”
这算什么多智,让别的大臣来,也多半这么断。谢漪望了她一眼,却见陛下眼中满是认真,是真真切切在夸她。谢漪将目光转到别处去,不敢与她多视。
然而目光一转开,谢漪又觉不免冷淡,恐陛下又要失落,她正要说些什么,又听刘藻接着说下去:“余下的便是择何人为使。人选便交由谢相去议。待使节回了长安,将昌邑王详尽处境禀来,再做论处。”
她细细说着,说罢,又笑:“这些谢相自是早有计较,朕不过白嘱咐一句。”话音中很是欢快,一点也不觉谢相冷淡,仿佛只要她在眼前,就足以使她欢喜无尽。
谢漪敛目,温声道:“臣也有没想到的,陛下吩咐,恰好补足臣之不足。”
刘藻顿时更是高兴,眼神不住地往谢漪处瞧。
照理说,陛下做了几年皇帝,心思深沉了许多,威严更是一日重过一日,她的眼睛也该十分深幽才是。然而每每望向她,陛下的目光却干净得很,不论她是喜是忧,是恼是愁,总是极为明澈,无分毫占有逼迫之意。
谢漪停下步子,望了眼前头,宣室殿就在不远,她抬袖一礼,说道:“事已禀过,臣且告退。”
刘藻惊讶,没想到她就要走了,挽留了一句:“天冷,谢相往宣室烤烤火,再去。”
谢漪道:“昌邑王之事,早断为好,臣不敢耽搁。”
刘藻的眼睛就暗了下来。昌邑王的事一点也不急,谢相就是不想随她去宣室。但她也不多难过,甚至很满足,方才衙署外,谢相与她那一笑,真好看。
刘藻便道:“那卿去就是。”
谢漪又行一礼,方顺原路回去。她走得不快,也未回头,可她就是知道,陛下必是在目送她。
她其实不想委屈陛下,将她的心意冷置,使她伤心失落,让她提心吊胆。
可她却偏偏不得不委屈她。
刘藻一点也不觉委屈,她早已不是当年被谢相看到了铜灯之后手足无措的小皇帝了,她有了主见,也懂得承受,懂得体谅谢相的不易。
她回了宣室,想起那叫陈牧的人来。她不好开口与谢相问,怎会传出那等谣言来。但她能自己查。
刘藻令胡敖上前,低声与他吩咐了两句。胡敖领命而去,不到天黑就将事由查得一清二楚。
不过是陈牧年过三旬而无妻,颇受人议论。他那日与人吃酒,众人饮了酒,又都是惯来言行无状的大家子弟,不免言辞上有了冲撞,讥讽了陈牧几句,说他年老无妻,不中用。
陈牧羞恼,也觉失了颜面,起先闷不吭声,后来也不知戳中他哪里的痛处了,竟嚷嚷道他与谢相早已定下了,不日便要过六礼。此言堪称惊天动地,那几人酒都醒了大半,望向陈牧的目光都恭敬了几分,试探问他可是玩笑。陈牧见他们前倨后恭,虚荣心就起了,笃定道,婚姻之事,岂可玩笑。
“那日之事,便是如此。”胡敖细心,还将陈牧家事查了一查,“确实未娶妻,姬妾却是不少,臣听闻谢相府上老夫人,与陈府往来密切,多有帮扶。”
他虽未明言,刘藻也听明白了,多半是谢相的母亲看中了陈牧,欲将谢相许配,只是谢相不愿,他们也无可奈何,只得一直拖着。
再一联想谢相两位异父兄长一直不得什么出息,年过而立,都还只是偏远之地的县令而已。陈牧正是那二人堂兄。刘藻就猜出了那位老夫人的心思。不过是心疼儿子,欲借谢相,为陈家增势,从而惠及亲子。
刘藻冷着脸,摆了下手,胡敖无声地退到一旁。
以谢相之势,要对付陈牧,自是容易得很,拖到今日,不过是碍着那位老夫人罢了。刘藻想得到,就很生气。
隔日见了谢漪,她脸上就带了怒色出来。谢漪也知她既听闻了此事,多半会弄个明白,倒反过来安慰她:“陛下勿气,不值当。”
刘藻还是生气,道:“将他赶出京去,不许他回来。”
谢漪笑了一下,没有反驳。
刘藻又低下声,添了一句:“更不许他见你。”姻缘已定,不日便可下聘。纵是听人转述,刘藻都觉得很气愤。她与谢相都没有过“姻缘已定,不日便可下聘”的谣传,凭什么他能理直气壮地说来。
谢漪的笑意就收敛了。
刘藻又道:“大臣们也是,乱传,毫无明辨是非之力,枉为社稷之臣!”
这便是迁怒了。谢漪为众臣说了句话:“谁也料不到陈牧有这样大的胆子。”
刘藻还是生气,小眼神中愤愤不平,道:“光是赶出京去还是太轻,朕定他个罪名,流放交趾。”
交趾遥遥万里,且是瘴气之地,流放过去的罪人,倘若人照看,多半活不下来。陈牧流放过去,便是苟延残喘,多挨上数月折磨罢了。
谢漪神色间便不大赞同。刘藻觑着她神色,问道:“谢相不赞同吗?”
“他有错处,却罪不至此。”
这是公允之言。且此事说来还是谢相私事,如因此滥刑,反倒牵累谢相威严。但刘藻还是不高兴。
谢漪便叹了口气,安慰道:“陛下何必与他计较?不过一无关之人,何必为他多费心思?”
刘藻被无关之人四字说服,就不生气了。
谢漪见算是安抚好她了,便要告退。
刘藻却唤住她道:“且不忙走。”
谢漪又坐回榻上,等着她开口。
刘藻很是迟疑,她望着谢漪,又低了头,不与她对视。谢漪见此,轻轻地动了下置于膝上的手,也有些不自在。
过了片刻,刘藻鼓起勇气,抬起头,认真地望着谢漪,说道:“谢相曾说过,对我从无男女之情。那……”她顿了一下,神色僵硬,极是紧张,但她还是勇敢地说了下,“那已过了两年有余,谢相待我,可有过男女之情?”
第71章
谢漪知她有话要问,却不料竟是问这个。
刘藻提着一颗心,等她回答。
殿中无旁人,谢漪来时,刘藻便将宫人都遣走了,原先以为,她是想静静地与她说话,不受人搅扰,目下方知,她问这话,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冲动,而是早有计划。
谢漪置于膝上的指尖抽动了一下,心也乱了。
刘藻并不催促,她自是紧张,也怀了奢望,却又极有耐心,等着谢漪回答。
谢漪心乱,却只一瞬,她很快镇定下来,反问道:“陛下何以有此问?”
她没有正面回答,倒像是在试探她的心思,为何忽然提起,又有何计量。刘藻明白谢相的用意,她的心沉了一下,能这般冷静的算计,谢相多半依旧无心。
刘藻站起身,自御座上坐下,到谢漪身旁。
谢漪的身子欲往后退,却又强行忍住了,维持着面上的平静……
刘藻没有发现她的退却,在她面前坐下了,说了句话:“过了年,我就十九了。”
她的容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五官长开了,个子也高了,有着正当青春的朗朗朝气。谢漪看着她的面容,唇角动了一下,心中想道,过了年,我就三十又三了。顷刻间,伤感无限。她维持了面上的沉稳,语气平淡道:“陛下长大了。”
刘藻笑了笑,点点头,道:“是啊,所以谢相就不要当我是孩子了。”
谢漪也笑:“陛下英明果毅,许久之前,臣就不将陛下视作孩子了。”
听她夸奖,刘藻方才还称得上镇定的神色顿时就有了破绽,脸颊红了红,望向谢漪的目光也有了欣喜与羞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