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花刁民团 第466章

作者:舟望 标签: 柯南 轻松 克苏鲁 无C P向

这倒是个办法。

赤井秀一闻言立刻拿出纸笔,因为他只看见了相机的背面,上面也没有很多复杂的细节,所以KP也没要求他进行绘画检定。

不过等宫野志保看见赤井秀一绘画出来的结果后,她也陷入了沉思:“……看起来有些麻烦。”

在她看来,那个年代的相机好像都长那样。

“黑色的部分是皮质的,我没上色的部分是银灰色的……手感有些像钛合金。”

赤井秀一尽量地回忆着细节,确认全都交代完之后,他有看向地上的那些行李:“这个就交给你了,我再检查一下约翰逊的随身物品,看看他有没有什么发现。”

宫野志保向老板要了旅店的Wifi密码,便向KP提出了申请。

【那你过图书馆,再过一次幸运检定吧,失败的话就下一个小时再来。如果图书馆检定成功但幸运检定失败,下一个小时可以只进行幸运检定。 】

宫野志保这次还真的点了图书馆,不过她的图书馆和幸运一样高,所以必须得确保两次检定的结果都低于40点。

但也只能一试了。

宫野志保回到了赤井秀一的房间,他正对着摆放了一地的物品一件件地查看着,宫野志保找了个不打扰对方的角落,随手丢下了骰子。

【图书馆使用1d100(检定/出目):40/20困难成功】

【幸运检定1d100(检定/出目):40/39成功】

赤井秀一:? ? ?

他动作一顿,抬头朝宫野志保看了过来,满脸都是疑惑,甚至也有那么些许的难以置信——

就这么过了? ? ?

两个只有40的检定,就这么过了? ? ?

【……呃,那宫野志保上传了赤井秀一的手绘的图片,用以图搜图的功能找到了大量的相机,随后从中找到了一款与画像上相似的胶片机。 】

赤井秀一也顾不上那铺了一地的物品,三两步来到宫野志保的身边,只看了一眼便斩钉截铁地说道:“就是这个。”

“这个是1993年12月发布的尼康35Ti,的确如你所说,是钛合金的外壳和皮质的黑色外饰,被誉为是尼康袖珍机的巅峰。当年的发售价也在1000美金左右,现在二手市场也要卖到800到1300美金。”

比起金钱,赤井秀一更在意的是发售时间:“也就是说那个村子的历史起码是在1993年之后?”

那他梦里的场景,应该还是小于30年的。

“或许我们可以从当年入境尼泊尔的旅客入手寻找呢?”

“那或许有些麻烦,从1989年开始尼泊尔内部就有些混乱。”

就算宫野志保点了计算机使用,甚至大成功黑进了海关内部的资料库,赤井秀一也不确定当时保存的资料是否保存完整。

更何况,就算找到了当时出入境人员的名单,也无法从那么多人里找到这对父子。

宫野志保思考了一会儿:“那你说,这对父子在这么混乱的时候来尼泊尔,是来做什么的?只是来旅游登山的吗?”

的确。

赤井秀一被宫野志保的这句话给提醒到了。

这对父子带着在当时来说已经是十分昂贵的照相机,显然是家境不菲。如果是在冲着登山来的,实在没必要选择如此混乱的时间点。

“或许他们就是冲着内战来的呢?”

赤井秀一喃喃:“如果梦里那个被当成库玛丽献祭的父子是记者或者新闻工作人员……或许就说得通了。”

“你还记得梦里的父子有没有说过什么话?听起来像是哪个国家的语言?”

“是英语。”

赤井秀一回忆了一下,斩钉截铁地说道:“美国南部口音。”

宫野志保立刻打开手机再度搜索,而KP的声音也幽幽地传来:【那你再进行一次图书馆使用和幸运检定,老样子,失败了就一小时后再继续。 】

赤井秀一有些担心地看着她,而宫野志保却是满脸的平静。

听见KP的要求后她什么也没说,十分淡定地接连投下了两个骰子,而等第二个骰子落地后,他们听见了熟悉的响动——

【图书馆使用1d100(检定/出目):40/13困难成功】

【幸运检定1d100(检定/出目):40/3大成功】

赤井秀一:……这真的是人类可以做到的骰运吗? ? ?

自己面对着一整个登山包的线索,还什么都没发现呢,宫野志保已经凭借着他梦里的相机,快把他梦中那对父子的老底给挖穿了。

他甚至都听见了KP的悲鸣了!

KP显然也没想到,自己放水的同时又有些严苛的要求,居然真的能被宫野志保一而再再而三地突破。

但宫野志保都投出了大成功,KP自然也没别的什么话好说,只能用充满着淡淡的死意的语气、平静地进行着播报:

【那宫野志保根据赤井秀一提供的只言片语的线索,找到了一份1998年的美国的新闻,新闻记录了当地报社的一名记者托马斯带着儿子诺亚前往尼泊尔对内战进行报道后,不幸失踪的消息,从新闻的描述来看,这对父子已经失踪了整整一年,而新闻的最后也附上了这对父子的照片。 】

宫野志保将照片展示给凑过来的赤井秀一看,赤井秀一盯着那个父亲看了好一会儿,终于把他和梦中那个透过镜头看见的、穿着红色沙丽的男人联系在了一起。

“是他。”

赤井秀一说道:“他就是我梦里看见的那个男人。”

宫野志保将这个新闻报道下载到手机,似乎还有些不放心,她又将那张图片也保存下来:“虽然新闻上没有写明,但这对父子应该是在96到97年的时候入境的。”

虽然不知道托马斯为什么要带上孩子——或许是伪装,或许是无人照顾,总之这位父亲当时入境的目的,应该是对尼泊尔内战进行报道。

但后来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们进了这座雪山。

然后便永远地消失在了这里。

这个情报对于宫野志保和赤井秀一来说很重要:“我记得降谷在那个村子里看见过一个蓝眼睛的小男孩,接下来就需要确认他的身份了。”

还好他们在进村前查出了这个消息,不然进了村里后,很难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再挖出那么多过往的情报。

只是因为那个小男孩只有安室透见过,而赤井秀一在梦里也没见过“自己”的样子,所以宫野志保和赤井秀一都无法确定他是诺亚本人,还是他的后代。

按理来说后代的猜测可能更合理一些。

但在发生了那么多诡异的事情后,他们又觉得那个小男孩应该就是诺亚本人。

赤井秀一也是这么想的,他看着摊了一地的物品,最后放弃似的向KP提出了场外支援:“我能不能再对这个包进行一次侦查检定?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值得在意的东西?”

【可以,过吧。 】

KP的语气听起来有些疲惫。

赤井秀一接过骰子后便立刻丢下,骰子在地面骨碌碌地滚动着,没一会儿便缓缓停下。

【图书馆使用1d100(检定/出目):65/9极难成功】

【那赤井秀一在登山包的夹层里,发现了一个记事本,看起来应该是约翰逊作为民俗学家的手记,上面记录了许多复杂晦涩的信息。 】

赤井秀一翻开一看,却发现上面的文字既不是英文也不是尼泊尔文,宫野志保见状凑过头看了眼,随后也摇了摇头。

“也不是我们在山洞里看见的文字。”

线索就在手里,却没办法破解,赤井秀一也有些烦躁:“我可以过点什么进行破译吗?”

【线索不足,目前并不支持翻译,但是你可以把这个本子放在身边,或许还有别的用处。 】

赤井秀一合理怀疑是他们今天得到太多线索,让KP有些慌了,所以不得不用这样的行为来限制他们的进度。

【……】

看吧,KP自己也没话说了!

KP不愿意再给更多的情报,赤井秀一和宫野志保也无法再进行深入调查。

宫野志保见接下来没有别的工作,吃过午饭之后便去补觉,直到深夜都没再出现过,而赤井秀一也临睡前顺应KP的要求,代替两人进行了一次天气检定。

【现在播报明天的天气预报,明天的天气是持续一整天的小雨,请登山客们准备好雨具,注意防寒保暖以免感冒。 】

【那么赤井秀一再进行一次灵感检定。 】

赤井秀一再一次丢下了手中的骰子,只听见骰子从床板落到地面,在滚动了好几圈后,才一点点地静止。

【灵感检定1d100(检定/出目):70/78失败】

【那么今晚是平安夜,赤井秀一什么都没梦见,在进入深山后,第一次睡了一个好觉,一夜无梦。 】

补了一下午的觉的宫野志保,和终于睡了一个好觉的赤井秀一,第二天早上久违地感到了神清气爽,虽然外面还下着蒙蒙细雨,但他们快速用过了早餐,便告别了民宿老板,带着各自的行李,顺着来时的路,一路折返。

很快,他们又来到了那个巨石的边上。

宫野志保依旧十分轻松地穿过了缝隙,但是赤井秀一这次居然也没怎么费力。

他穿过狭窄的通道后回头看去,发现这个巨石显然是在他们离开之后又被人推动过许多,想来应该就是约翰逊和他的向导为了通过这里做的。

通过巨石后,再往前走一点就是那个村落了,两人凭借着记忆一路来到村庄附近,沿途赤井秀一做了不少标记,直到确认这些标记都已经完成,这才和宫野志保一起,来到了村庄前。

开门的依旧是熟悉的老村长,他看见村外的两人,没有表现出任何意外与奇怪,就像是不认识他们似的,笑呵呵地说道:

“你们是来避雨的登山客吗?你们来得正好,我们村子里五天后就是一个祭祀活女神的节日,你们可以在这里小住几日。”

第234章

工藤新一和安室透用了大概一个小时的时间,检查完了所有的底片。

根据KP提供的信息,这个胶卷是1978年生产,到1997年停产。

如果这些照片是在这个区间拍摄的,那么对于还原当时尼泊尔的风土人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这卷底片横跨的时间有些长,从他们进入雪山之前、到进村后的生活和行动、再到风雪中的活女神祭祀,最终以一张怼脸的照片作为终结。

可以看得出,拍摄这些照片的人的技巧很生涩,并不像是专业的摄影师,甚至还有好些废片。

但关键的活女神祭祀那段,却拍得十分清楚。

不仅仅是那条送活女神的队伍,还有神轿上的女神的样貌和装扮,以及那之后混乱不堪的场景,全都被清楚地记录在了底片上,保存至今。

“安室先生,能再切回去看下库玛丽那张吗?”

由于没有设备,安室透只能用手机将那些底片调整放大,听到工藤新一的话,他将照片切回到了那张库玛丽的照片。

随后经过反相后的底片上,清晰地映出了一个成年男人的样貌。

大约是因为拍摄的位置比较远,镜头也不是长焦镜头,那个人像虽然清楚,却也只占据了整个画幅中大约三分之一的位置,不过工藤新一还是看出了些许端倪。

“这个库玛丽,看起来不像是本地人。”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