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体验系统 第219章

作者:寻光小筑 标签: 娱乐圈 系统 升级流 成长 治愈 万人迷 无C P向

第109章 皇权至上的朱家

《大明奇案》基于题材需要, 可以说是近年来演职人员流动最大的一个剧组,传闻有些演员降通告费都想来剧中打个酱油,其热度可见一斑。观看逐页增加的参演名单, 在外界口中, 怕是只有前些年的《群鸦风暴》制作班底能够与之媲美。

余寻光作为男主角,感受最深。剧组里的演员来了又走,每天都有很多人过来跟他打招呼,日积月累,他感觉自己能在这里见到娱乐圈一半的二三线艺人。

媒体也来得勤, 4月初, 就有多家电视台、网站来探访过。

吕嘉言是4月中旬来的,她是第五个单元的女主, 戏份大概拍了一个星期。

同时进组的还有饰演沈云洲的柯辛尧。

来自李传英的有趣评价,出京之后的沈云洲就像一台360°全方位跟随明霄的“监控”。锦衣卫们被皇帝吩咐暗中“保护”, 他们的戏份便一直游离在“洛清明小队”之外。

柯辛尧需要在萧山影视城重新走一遍余寻光他们已经走完的景。

在这部分中,他多数都是跟群演和武行的武指们有对手戏,只有晚上,他能见到提前过来练动作的余寻光。

他来的第二天,还在武指的注视下,跟余寻光比划了一场。

两人互相向对方送拳头,你来我往间, 用了八分的力。只过了两招,柯辛尧便发现余寻光是真的厉害。看他抬脚踹过来的飞腿,他伸出胳膊去挡,没碰上,是余寻光一个翻身,收了动作。

周围的武指高声吼了一句“好”, 还有鼓掌声。

柯辛尧当时心中怦怦直跳,肾上腺素飙升。

他能理解余寻光为什么收动作,那一脚真踢过来,他的胳膊不紫也青。

余寻光用眼神询问,柯辛尧咽了口唾沫,一拍胸膛,“再来!”

余寻光蹲身摆出架势,把主动权让给了他。

围观人群中有位武指说:“柯辛尧,余寻光打的是正宗的太极八卦拳,他会卸力,你别跟他比力道。”

柯辛尧点头,他握紧双拳,用比普通人快一些的速度切了上去。

近年圈内的电视电影,投资动辄上亿,无形间抬高了演员的身价。或许最开始不让演员亲自上、不让演员动真功夫,是为了项目的顺利进行有保障,后来这类情况多了,便形成了演员们的被动性懒惰。如今影视圈的动作戏成了演员们敷衍的重灾区,不愿意配合的,要么原地站桩挥舞,要么直接上替身;愿意配合的,摆个花架子,你来我往动两下还以为自己很有职业素养了。这样的画面拍出来看不出半点力道不说,动作也不连贯。在后期制作时为了好看,导演和剪辑师想尽办法,切画面,上倍数,实在不行,只能在武侠剧里弄点仙侠特效。

观众们评价的每一部烂片都不冤枉。

《大明奇案》这个剧组,是武行兄弟们入行来见的第一个主演带头亲自上真功夫的剧组。

他们武行团队里有全国武术冠军,也有从小习武的俗家弟子,有学形意拳的,有专门练枪棍的,他们在各自的领域里都是数一数二的尖子。余寻光和柯辛尧的打斗在他们眼里就像过家家,可不妨碍他们看得认真。

这是给认真者的尊重,同时还能注意一下安全问题。

打了好几个来回,略逊一筹的柯辛尧终于因为没有足够的力气支撑而收了手。

“可以的啊,”柯辛尧喘了口气,是真的服气,“小余,你这都能去演动作电影了。”

有位武指在旁边笑着说:“他平时在拍戏时就是跟我们动真功夫。”

动真格的拍出来才好看。

另一位武指说:“余寻光的太极也就是个入门,不过演戏嘛,尚算够用。”

余寻光的呼吸有些乱,嘴里也有些发干,有位大哥伸手拿了块干净的毛巾盖在他冒汗的脑袋上,“擦擦。”

余寻光抓了就去糊脸,“谢谢哥。”

柯辛尧的助理也拿了毛巾过来,他接了,顺口提出请求,“我以后能来一起练吗?”

他觉得这种真功夫比健身有用,而且还能对第二天的拍摄有益。

武指们可高兴了,“当然,你现场拜师学艺都成。”

现在武术之道式微,有演员愿意学,他们乐见于成。

最好能再出几个武打巨星,把功夫的招牌打出去。

多了一个伙伴,余寻光也来劲儿,晚上回去,他带着徐天乐给的药油去找柯辛尧。

到5月初,廖敬春进组,余寻光和他一起拍完了月华山的镜头。

没用两天,廖敬春杀青。

拍完最后一个镜头,余寻光和他拥抱。他一直牵着他,嘱咐他,“回去了要多歇息,戒烟酒,多放松心情。”

他还想到:“廖叔,我教你打太极拳吧,你平时在家里可以多练练。”

廖敬春知道这是孩子的一片心意,笑着答应了。

廖敬春离开后,《大明奇案》剧组转到衡店,此时,麦青进组。

余寻光也开始再一次演起明霄的主线剧情。

明昭与明祎有个姐姐叫明瑛,她是大明朝最尊贵的长公主。

长公主从小就喜欢太子二弟,因为对宗亲来说,纯善、宽和的君王才最可亲。

明昭太子开蒙时,明瑛公主已入及笄之年。大弟弟十岁的姐姐从最开始给予弟弟的,就不是纯粹的关爱。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她的未来关系在皇帝身上。

父皇会无条件的爱她,弟弟不会。

于是明瑛对明昭的态度夹杂着讨好,依附,最后才是关爱。

她是皇权的得益者,所以她会努力的去维持皇权的高不可攀,得到权势者的认同。

由于用心不纯,同样都是弟弟,她区别的对待明昭与明祎。

可是所有人都没想到,朱家这一代出了个狼崽子。朱明祎他明明还那么小,却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牙齿刺向了一直对他很好的同胞兄弟。

在父母的悲痛与不情愿中,二弟与三弟换了身份。温柔谦和的太子被送出宫,留下一个阴毒寡情的太子。

明瑛在第一次看到穿着太子红袍的明祎时,心里是害怕的。

她怕明祎像对待明昭那样对待她。

她更后悔,后悔往日怎么没有对明祎好些?

明昭出事之后,母后就病倒了。明瑛想,她不是个好女儿,不然她不会在母后重病时还去烦扰她。

“母后,明祎从小暴戾非常,如今明昭能躲得了一时,待您和父皇百年,他该怎么办啊?”

明瑛悲戚地向母亲嘤嘤哭诉,她表面上是在担心心智不全的弟弟,实际上全在担心自己。

她的话虽然引得母后加深了病情,却让父皇更加重视。

他让明祎去学更多的经史典籍,学更多的礼义廉耻。

没想到明祎记住的只有那一篇——《郑伯克段于鄢》。

“父皇,母后,在儿臣心中,此篇当数名篇。”

明祎用他狞恶刁滑的天性,报复着每一个怠慢了他的人。

太子成亲之后,母后就薨逝了。

母后走得极为痛苦,她想要见到明昭娶妻生子,偏偏此生无望。

父皇与母后鹣鲽情深,没有两年,父皇的身体也每况愈下。

那一个夏天,明祎出宫去看望了成为“明霄”的明昭。

他回来后,将已经成为母亲的明瑛唤回宫中。

“皇姐,你如今也生儿育女,你对你的孩儿也会偏心吗,你会更喜欢珠儿吗?”

珠儿是她第一个孩子,是她养育得最用心的孩子。

明瑛想说:是的。但是她已经看到了明祎眼里的疯狂,她根本不敢开口。

她知道明祎一直怨恨着她。

她听见明祎气愤地朝她大吼,“多可笑啊,这世上只有那个傻子在记挂着我,他明明知道是我推的他,可是他比你们所有人都要关心我!”

所以,明祎伤害了这世上最真心待他的人,是吗?

明瑛感受到了一种痛快,她看着即将权倾天下的弟弟,觉得他的人生不过如此。

在他们这个小家庭里,朱明祎首先就众叛亲离。

这全是他一手造成的。

朱明祎说,他不会杀明霄,只要他不回来。

朱明瑛便懂了,这位可怜的皇帝心中还是藏着温情的。

人心本就复杂,帝王心思更是难测,朱明祎的宽恕是上位者难得的仁慈。

然而她也能感受到,朱明祎对她越来越不能容忍。

朱明瑛只好把自己藏起来,尽量不去触他的霉头。

眼看朱明祎登基之后行事越来越荒唐,朱明瑛愈发庆幸自己提前做出的决定。

她得躲得再远些,防止这个疯子迁怒她。

正德皇帝亲宦臣,好享乐,劳民伤财建豹房,天下皆知。

他作为君王对臣子不义,作为万民之父对百姓不慈。

朱明祎顶着他哥哥的名字,放肆的折腾着朝堂里的每一个人。

朱明瑛不止一次这么想:跟英明神武的父皇比起来,朱明祎这样的皇帝也配称为皇帝?

日子叠着日子过去,后来,皇帝认了一百多个干儿子,唯独没有自己的亲儿子。

朱明瑛想笑,想大笑,笑完她的野心也开始膨胀。

这天下从来都是男人的。可二弟弟运道不好,傻了。三弟弟又如此不仁,不配为君。现在就算轮,也该轮到她了吧?

大明朝最尊贵的长公主在某一天,开始谋划杀皇,篡权。

京中官员早就知道如今独坐高堂的是个冒牌货,他们当然也后悔没有早些向先皇提及一胎双子的危险。像朱明祎这样的“弟弟”,如若一开始没被掐死,也该早些将其送出京去。

他们无比盼望着皇权能拨乱反正。

在高压下,整个朝堂将记忆里才八岁的明昭太子美化成了汉文帝般的仁君。

在明瑛的有意引导下,京中大臣们对皇帝都生出了不臣之心。他们甚至觉得,哪怕真正的明昭太子智力永远只有八岁,也比此君够资格为皇。

明瑛很清楚,大臣们需要的是一个傀儡般的皇帝。

明瑛更清楚,明昭不在京中却有如此强盛的名望,他会很危险。

那又如何?死就死吧。明瑛已经不在乎了。她从明祎身上学到,只要权力到手,至亲亦可杀。

这孩子的命本来就不好,在八岁时,他就已经该死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