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寻光小筑
气质:8.4(懦弱的人, 伟大的灵魂)
参演作品:17(近日,影迷亲切的叫你「评委」,你飘了吗)
责任感:8.8(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你的国与家都是那么可爱)
可体验角色:16/17
余寻光与戴亮见面的那天, 天气非常阴冷。
山城和他的家乡沙市一样没有秋天, 所以现在余寻光也不是太知道是什么时节。
但不管是什么时节,都不会感受到冷。因为见面的第一刻, 戴亮就把一件厚厚的军用绿袍子披在他身上。
“穿起。”
他像是知道些什么幕后故事,难得唠叨:“你们的班上的好怪哦, 啷个是冬天去拍夏天的戏嘛。”
余寻光过来时正是初春冷的时候,他本来就穿得暖和,现在又在外面加了一件大衣,可以说是直接暖到他心里去了。
“我们行业是这样的,不论什么时候开机,开了就得拍,不分寒暑。”
“那为什么好多古装戏都是夏天拍嘞?”
“因为很多制片人迷信, 觉得夏天热,拍出来的戏能大火。”
山城的哥戴亮表示:真的很不懂你们娱乐圈。
但他也说:“你是一个很好的演员。”
可惜我看不到你演的戏。
今天戴亮不仅自己来了,他还把自己的宝车带来了。那是一辆被保养得很好,擦得油光瓦亮的红色机车。见余寻光盯着上下打量,戴亮羞赧一笑,说:“是火灾之后, 一个老板送嘞。我说不要,他非要给我,还讲啥子,我这么好的车技,不能浪费咯。”
余寻光深以为然,如果可以,他也想送戴亮一辆车。
现在,生活提前给予了他应得的馈赠,真好。
戴亮或许看着余寻光的遗憾,对他说:“不要想着给我整家伙,我过得很好。你喜欢开车吗?喜欢的话,给自己弄一辆,就当是为我圆梦。”
这是一个很好的理由。余寻光不由得问他:“你有喜欢的型号和品牌吗?”
那这其中可以说的可就太多了。
戴亮把头盔和手套丢给余寻光,拍了拍车座,“上来,慢慢给你讲。”歪头示意的时候还有几分潇洒。
余寻光穿戴好保暖装备,上车坐在摩托车后座,扒着戴亮的肩,紧紧的。
他甚至能感受到他的体温。
除了阿培,他好像是第二次离一个朋友这么近。
余寻光想到那个坐牢坐了一半的孩子,又是心酸,又是想念。
他把头轻轻靠在戴亮的肩上。
戴亮的肩膀能够扛起生活,应该也能扛起他吧。
不知道是不是感受到什么,戴亮说:“莫难过,不管是什么困难,总会过去的。”
余寻光没解释,只是笑:“好,不难过。”
戴亮戴好手套,拧着车把手,发出轰隆的声音。他在噪音下大喊:“我先带你去转一圈。”
大概是每个开机车的男人都喜欢带人兜风。
又或者是,戴亮觉得自己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余寻光的,便想送他这一城的风景。
大火之后,恢复建设与绿化的城市,额外美丽。
余寻光眯着眼睛看着,因为视力的减退,他对远方望着有些不太清楚。
但这种天气,朦朦胧胧的,更添了一份感觉。
天气冷,不能多开。戴亮后来听从余寻光的指挥,把车开去了当地的菜市场。
今天,余寻光想给戴亮做一桌子菜。
采购经费当然由戴亮解决,他说着现在生活好了,让余寻光不要给他省钱的话。才买了两样小菜,戴亮就小声的对他说:“我也陪娟儿来买过菜,怎么你买的这么便宜,又好。”
余寻光便大方的将沈众康教给他的买菜学问教给了戴亮。
怎么选水灵的小菜,猪肉哪个部分哪种肉最好,都是专业厨师从生活中积累到的学问。
一边聊着菜,一边聊着车,再次启动生活的引擎回到戴亮家,余寻光给他做了一桌极丰盛的菜。
什么毛氏红烧肉、剁椒鱼头、辣椒炒肉……林林总总,过年似的摆了一桌子。
今年余寻光过年没有回家,那就趁着这个机会跟戴亮过吧。
他还炖了一锅地道的牛骨清汤。
难得来一趟,或许是唯一一趟,余寻光可劲儿做,戴亮也做好肚皮撑破和吃三天剩菜的准备,并未阻止。
等菜全部上桌,汤在锅里闷着,两人坐到一起。
戴亮取出杜鹃从酒店里给他攒出来的酒,问:“喝一口?”
余寻光知道,这是助兴,戴亮也不是不遵守交规的人,欣然同意。
饭吃了没一会儿,外面下起雨来。
戴亮租的出租屋在小山坡上,借着地形优势,能清楚的看到原处的山景、城景。
两个人蹲在小桌前喝酒,吃菜。望着雨幕,都没有出声。
一切都是那么平静又美好。
等到余寻光回来,他还能感受到另一座山城的那份潮湿。
感谢山城,让他遇见了小岳、小申,还有戴亮和杜鹃。
《飞驰救援》是余寻光第一个没有回去过年的剧组,但好在,赶在元宵节之前剧组顺利杀青。余寻光拍摄期间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去参加央视的春节联欢晚会排练小品。
趁着去年《官运》的热度,在这个小品里,萧如娜、谷四民饰演领导,余寻光饰演秘书,王文质饰演记者,四个人演出来了一场关于送礼的官场异象。
小品《送礼》,也成为了今年春晚最受欢迎的语言类节目。
不仅是春晚,刚从剧组出来,余寻光又去参加了元宵喜乐会的录制。等这一切都忙完后,他才有时间喝文简的拜年茶,顺便带着文简去见退了休的李恕坤和如今已经在家养老的廖敬春。
对于余寻光收的这个徒弟,两位老师可比圈里那些只会指点的学者开明多了。他们看得出来文简确实想学,考校了她的功课后,廖敬春给了文简同学一个舞台剧排练的任务。
“《红高粱》,看过没有?”
“看过。”
“徽州文艺团今年要排这部戏,你去试试,看能不能选上。”
文简顿时只觉得压力山大。
廖敬春说是试试,其实肯定是要求她选上,不能丢余寻光的人的意思。
文简下意识的看向老师,救救。
谁懂啊,余寻光哪怕只比她大两岁,有时候也异常的可靠。
余寻光刚好想接触一下舞台剧,便帮文简点了头。
到时候和她一起去就是。
见完前辈,余寻光把廖敬春递过来的,改编过的剧本给文简简单梳理后,布置好作业就让她自己去忙去了。
今年春节档的电影全线崩盘,连临时抬上来的几部灵异恐怖片也因为讲不清楚故事被观众们一致恶评,再加上制作方自我感觉良好,明里暗里内涵观众们不懂欣赏,将这种创作者与欣赏者的矛盾者扩大化,整个春节档的网络环境可以说热闹极了。
若是能摆开场地,观众们大概可以跟影视创作者们大战三百个回合。
一句“拍的什么垃圾玩意儿”就能够K.O一群导演制作人。
当人们开始讲真话时,杀伤力是很大的。
那些作品余寻光趁着回沙市跟父母团聚的闲时也去看了,只能说,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大概是被压抑太久了,灵异恐怖片的创作团体集体兴奋,卯足了劲加了一堆元素,将好好的一部电影一口气撑了个虚胖。在此新春佳节,端上打扮得肥头大耳的作品,让看客们倒足了胃口。
怪不得被骂呢。
赶在春节的尾巴,从沙市返京的途中,余寻光又去了一趟三合村。
去年秋天小陶哥就在群里说过,三合村的「大唐牡丹园」已经全部规整好,今年就可以接待游客了。这回过来,余寻光再一次去看了一下成规模的种植园,望着那一片片被保护得很好的牡丹苗,心里感慨万千。
养花育苗都需四五年,何况是树,何况是人?
这些牡丹是三合村脱贫攻坚的主要手段。翁想想当时拨给三合村的投资,除了修路,盖房,剩余的资金全被投在这片牡丹园上了。前两年,因为《金满桐庐村》的热度,三合村也接待过一阵子游客。但那时村里能看的风景不多,作为旅游景点可玩性也不强,游客们来了之后也只是为了电视剧打卡,没有后续的回头率和推广率,难以长久发展。
陶庆国听取余寻光的建议,在村里大片的闲置土地上春天培育牡丹,秋天培育五彩菊花。几年下来,终于攻克各种难题。现在这些花儿在三合村生了根,也是时候该取效益了。
关注这座村庄发展的人当然还有在这里“移栽”过的凌爽。他的意思是,在今年牡丹花期到来之时,灵鹿过来拍个宣传片,就让余寻光和翁想想一起,用桐庐村的设定,还让王宗伦来掌镜。
国人喜欢情怀,又爱凑热闹,凭余寻光的热度和路人缘,到时候这个组合一出,吸引来的游客肯定能够补回三合村村委在牡丹种植园的投入。
三合村属豫省,到时候还可以用“大唐牡丹园”的噱头。
如今三合村的旅游业已经成了市里的重点项目,就这么一个宣传名头,上头肯定是能够帮忙运作下来的。
陶庆国一听,连忙说好,余寻光却赶紧让他去找人开发小程序。
“游客的素质是无法保证的。一个景区哪怕再大,接待游客的数量也会有一个上限饱和。最好找专人分析,算出牡丹园能够承载的最大人数,再在初期宣传时,就让游客在小程序上预约,订好规则开好头,从一开始就控制每日的人头,长远合理的发展。”
小陶哥听他这么说,都愣住了:“余寻光,你从哪儿学来的本事?”
这话一套一套的,可真是让他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了。
余寻光笑而不语,他也是“开发”过景区的好不好?
只是啊,这次回来,村里的老人又没了几个。
连村长都换人了。
余寻光跟着陶庆国去探望了前任村长夫妇,瞧着二老已经全白的头发,余寻光一时哀伤,眨了两下眼睛就开始落泪。
村长的妻子于婶也是抱着他哭。
陶庆国后来安慰他:“是我们劝村长退休的。这几年,他为村子花了太多心力,再熬下去,人会顶不住的。我们商量好了,这事儿,不会抢他的功,反而会把他的名字挂在第一个,只求他能够在家安享晚年。”
余寻光听得一边擦眼泪一边点头:“我不要下次来,下下次来,村长和于婶也不在了。”
陶庆国薅了一下他的脑袋,笑骂:“尽说些傻话,能不能盼着人家点好?”
今年上半年的工作只有一部《邻里之间》,还是4月才开机。余寻光本来就错过了公司年会,又因为情感上有了触动,索性在三合村赖着不走了。一个正在发展期的村子,总有他帮得上忙的地方。余寻光在他的“精神老家”乐不思蜀,直到文简三月要去徽州剧团了,他才离开。
上一篇:当灭世恶龙还是一个蛋
下一篇:返回列表